1. 如何做到斷舍離
一、「斷舍離」第一步,選擇最有用的東西。
「臉書」的老闆扎克伯格,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經常穿著同一件深灰色T恤。
一開始,很多網友們擔心他是不是沒有衣服換。直到他曬出自己的衣櫥。原來他不是只穿那一件T恤,而是同款每次都買一箱,然後慢慢穿。
扎總這樣解釋他為何穿一同件衣服,他說:「這樣我可以把搭配服裝的時間省下來,用在推進「臉書」的業務上了。」
這種化繁為簡,選擇最有用東西的方式,其實也是很多人能夠打破生活枷鎖的原因。
當然,不是在倡導這一種穿衣方式,而是想進一步說,真正的整理,其實從擁有物品之前就開始了。
也就是說,在買這樣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考慮一下這件東西是否有用,之所以選擇它,不是因為便宜等其他因素。
二、「斷舍離」第二步,選擇做最重要的事情。
管理學上有一個「二八定律」,是說一家企業80%的效益,來自於20%的關鍵業務。
有人向巴菲特請教過人生的秘訣,他跟對方說,「你要選出25件重要的事情,然後再從中選出5件最重要的事。」
對方說「我懂了,先開始做這5件,然後再慢慢做另外20件。」
巴菲特說,「不,剩下那20件要徹底砍掉,除非前5件完成,否則不要去管它。」
能在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中長期保持盈利,「抓大放小」就是巴菲特的秘訣,做最重要的事,這是「斷舍離」思想的體現,變得「專注」的秘籍
有了「斷舍離」的態度,我們就不會輕易被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影響自己的心情,影響效率。
三、「斷舍離」第三步,減少低質量社交。
現代社會里,人們交流通訊的工具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煩惱也越來越多。
好友列表從幾十漲到幾百再到幾千,每天去朋友圈點贊都要消耗大量時間;各種消息常常讓人應接不暇。
在考慮「斷舍離」時,這些人際關系也需要我們清理。
2. 斷舍離的最快方法
先從絕對用不上的東西開始,比如過期食品、破洞的衣服、丟了一隻的襪子。每周清理一個方面,慢慢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3. 如何做到斷舍離方案
一、「斷舍離」第一步,選擇最有用的東西。
二、「斷舍離」第二步,選擇做最重要的事情。
三、「斷舍離」第三步,減少低質量社交。
4. 如何更好的做到斷舍離
「斷舍離」是日本人提出並現在非常流行的現代家居整理方法。
斷=對於那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不買、不收;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遠離物質的誘惑,放棄對物品的執著,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不要想丟掉這件東西很可惜,或者因為還能用而覺得扔掉很浪費,這種觀念對於收納和感情都毫無益處,真正應該考慮的而是「這種東西是否適合你」。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而「斷舍離」正是幫助你在「自己和物品」之間做出抉擇的好方法。 不是「因為還能用所以要留下」,而是「因為是我使用的東西,所以要珍惜對待」。 如果你不扔掉不要的東西,戀愛也好、人生也罷,都無法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斷舍離」的終極含義就是要徹底以自己為主體,過去、未來都不重要,我們擁有的只有今天和現在。 丟掉不舍和執著之後,你就會有種前所未有的輕松感,如沐春風。而且在進行「斷舍離」的過程中,自己的「選擇能力」也能得到鍛煉。
丟掉不要的男人和愛情,丟掉不舍的想法和悲傷,你會遇見你真正需要的伴侶,活出更真實的自己。 當你持有的物品越少,越容易做出選擇。選擇越多,越難抉擇。在你做「斷舍離」的時候,最重要的東西會越來越清晰的浮現出來,你也會變得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斷」是說不買不需要的東西,「舍」是說舍棄沒用,但人們總是陷入「買買買」「扔扔扔」的惡性循環中,讓自己更累。人首先要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對很多東西的追逐,並不是源於需要,而是因為隨波逐流或者世俗虛榮,所以陷入了對物質的迷戀中,讓自己身心負累。
要清楚「斷舍離」的核心應該是「斷」,就是遠離不需要的東西。
5. 如何做到斷舍離
你好,剛開始確實是比較難做到的,特別是深入心裏面的更難斷。要有自己很大的意志力,從此斷決才可以做得到的。
6. 整潔不需要斷舍離,4種方法讓你家變大
一般來說,一個房間的中心點容易成為焦點,而四周的牆壁作為陪襯。如果牆壁旁邊東西多了,容易搶鏡,特別是如果小戶型的家東西四處散落,不僅無重點可看,而且會顯得家裡過於擁擠。
所以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讓牆壁和牆壁前方的物品成為一個整體。
1、同色系
同色系指的是傢具選購與牆壁色系一致的物品。簡單來說,就是將顏色相近的物品擺放一起。
顏色稍過於牆壁的單椅在房間都不會顯得太突兀,因為它們整體顏色相近,「隱身」成功的同時還能成為小亮點。
當然,這個方法更適用於正方形的空間,長方形空間易顯得狹窄。
這4種方法用一句話說,就是給傢具製造「不在場證明」,讓傢具的顏色、花紋甚至功能與牆壁合為一體,讓你感受不到它的
7. 如何斷舍離
01、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去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就盡管放手。
02、和物品成為好朋友,也就是和自己喜歡的東西生活在一起。
03、把不重要的東西騰挪出去,才能讓有價值的事物進來。
04、讓你猶豫「要不要買」的商品,都不需要買。
05、買你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非別人強烈要求的東西。
06、舍掉至今都不使用的東西,與物質告別,就是和過去的自己告別。
07、要嘗試獨處一段時間。獨處不會讓人覺得孤獨,社交才會。越是不把自己當回事,越是沒有人會真正在意你。
08、不會再穿的衣服,不會再用的東西以及不會再聯系的人,一定要學會斷舍離。他們占據了你身邊的空間,為你累積了太多的負面情緒。
當倡導斷舍離的時候,總是會說,不要被物品奴役了自我。我們的確將自己的很多情緒和不安全感都投射到了物品上,我們用各種東西去分散注意力,也通過與物品建立聯系而熟悉自我和身份。但如果你真的丟棄了全部,住在「一無所有」的空房子里。
有的人選擇了「什麼都沒有」,拒絕生活中的一切來保護自我是很輕易的,但要明白,這仍然不能算一種選擇。這種極端斷舍離和囤積症本質上沒有區別,一個是以為把身邊的東西清零剩下的就是自我,一個是把身邊的東西全部留下就以為保全了自我。其實,他們還是糾結在物品的去留上迷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