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常用細菌染色方法和步驟

常用細菌染色方法和步驟

發布時間:2022-05-14 22:52:15

『壹』 細菌的簡單染色方法誰能介紹下

簡單染色法是利用單一染料對細菌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

操作步驟

1.塗片:用灼燒滅菌冷卻後的接種環挑取少量菌體與水滴充分混勻,塗成極薄的菌膜。

2.乾燥:可自然晾乾,或將塗片置於火焰高處微熱烘乾,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

3.固定:手執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過迅速通過火焰2-3次(用手指觸塗片反面,以不燙手為宜)。

4.染色:加適量(以蓋滿菌膜為度)結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復紅液),染l~2min。

5.水洗:用自來沖洗至流下的水中無染色液的顏色時為止。

6.乾燥

7.鏡檢

『貳』 細菌染色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經典法:1.塗片(常規塗片法、三區塗片法) 2.固定 3.染色(初染、媒染、脫色、復染) 4.鏡檢 5.實驗完畢後處理等

三步法:1.製片 2.染色和脫色(結晶紫染色、媒染、復染和脫色) 3.鏡檢

『叄』 給細菌染色的方法都有幾種,怎麼操作,都用復紅染色嗎麻煩一一講來,詳細點,本人初學者.

細菌染色分為活菌染色跟死菌染色兩種。其中死菌染色分為正染色跟負染色。正染色又包括普通染色與特殊染色兩種。普通染色有簡單染色法、革蘭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分為芽孢染色法、莢膜染色法和細胞壁染色法。一般都只用革蘭氏染色法跟抗酸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法(Gram's stain)是最常用的細菌染色法。細菌經結晶紫初染染成藍色。革蘭氏染色陽性菌(G+)細胞壁肽聚糖層數多,且肽聚糖為空間網狀結構,再經乙醇脫水,網狀結構更為緻密,染料復合物不易從細胞內漏出,仍為藍色。而革蘭氏染色陰性菌(G-)細胞壁脂類含量多,肽聚糖層數少,且肽聚糖為平面片層結構,易被乙醇溶解,使細胞壁通透性增高,結合的染料復合物容易泄漏,細菌被脫色為無色,再經石炭酸復紅稀釋液復染成紅色。
①將結晶紫染液加於塗膜上,染色(初染)1min。②水洗後加蘆戈氏碘液處理(媒染)1min。③水洗後用95%酒精脫色,脫色時頻頻搖動玻片,直至流下的液體無色為止(約需0.5min)。④水洗後加石炭酸復紅稀釋液染色(復染)0.5min。⑤水洗,用濾紙輕輕吸干,待標本充分乾燥後進行鏡檢。染色過程中,水洗要用自來水的細流徐徐沖洗,沖洗塗膜的背面,勿使強水流直接沖到塗膜上。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對分枝桿菌屬等一般染色法不易著色的抗酸性細菌染色。要注意:1)塗片要略厚;2)加溫染色或延長染色時間,加溫時隨時補加染色液;3)分枝桿菌呈紅色(+),其他細菌和背景為藍色。
①石碳酸復紅加溫染色8~10分鍾。②3%的鹽酸酒精脫色約1~2分鍾,脫色是輕搖玻片,直到塗片顏色脫去為止。③水洗後,用鹼性美藍復染1分鍾。④再次水洗,印干。

芽孢染色法是專門給細菌芽孢染色的。要注意:1)芽孢染色用的菌種應控制菌齡,使大部分芽孢仍保留在菌體上為宜;2)染色加熱過程要及時補充染液,切勿讓塗片乾涸。
①孔雀綠加熱染色5分鍾。②水洗。③番紅染色2~3分鍾。④水洗,乾燥。

莢膜染色法是專門給與染料親和性弱的細菌莢膜染色。由於莢膜很薄,且含水量高(90%以上),易變形,所以製片和染色時一般不用熱固定。這個包括黑素負染色法、Leifson染色法跟Tyler染色法。
黑素負染色法:
1.制菌液:在潔凈載破片一端加一滴蒸餾水,按無菌操作要求,用接種環取少量斜面試管培養物於蒸餾水中,輕輕混勻。
2.塗片(推片法):取另一塊邊緣光滑的載玻片,使之一端與菌液接觸,然後迅速均勻地將菌液推向玻片的另一端,使菌液塗成一薄層。置空氣中自然乾燥。注意:勿熱固定。
3.復紅染色:滴加石炭酸復紅染色液覆蓋塗布面,染色4~5分鍾後,除去多餘染液(勿用水洗)。乾燥時間不要太長,防莢膜脫水。
4.黑素染色:在玻片一端加一滴1%黑素液,再取一塊邊緣光滑的裁玻片,當邊緣與黑素液接觸後,迅速均勻地推向玻片另一端,使成一薄層。置空氣中自然乾燥。
5. 鏡檢(油鏡):菌體呈紅色,背景呈黑色,莢膜無色。
注意事項:滴黑色素要量少;取菌要適量。
Leifson染色法
1.制備塗片同前,自然乾燥。
2.滴加Leifson』s染色液覆蓋塗布面,染色10分鍾,傾去多餘染料(勿用水洗)。
3.滴加硼酸鈉美藍染色液,染色5分鍾,輕輕用水沖洗,置空氣中自然乾燥。
4.油鏡下鏡檢,菌體呈藍色,莢膜呈紅色。
Tyler染色法
1.制備塗片同前,自然乾燥。
2.滴加結晶紫冰醋酸染色液覆蓋塗布面,染色5~7分鍾。傾去多餘染料(勿用水洗)。
3.用20%CuS04水溶液輕輕沖去染料,用吸水紙印干後,置空氣中自然乾燥。
4.油鏡下檢查,菌體呈紫色,莢膜呈淺紫色或淺藍色。

細胞壁染色法是觀察細菌細胞壁時採用的染色法。細菌細胞壁很薄,它與染料結合的能力差,不易著色,在細菌的染色過程中,一般情況染料都是通過細胞壁的滲透、擴散等作用而進入細胞,細胞壁本身並未染色,因此,欲通過染色來觀察細胞壁,必須設法使細胞壁能著色,而細胞質則不易著色,常用的方法有單寧酸法和磷鉬酸法。單寧酸和磷鉬酸都是起媒染作用,它們使細胞壁形成可著色的復合物,而使細胞質不易被著色,經結晶紫或甲基綠染色後,便可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壁。
根據細菌細胞在高滲溶液中或用乙醚蒸氣處理後,會產生質壁分離這一現象,經染色後也可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區分細胞壁和細胞質膜。
1.單寧酸法
(1)將培養16—18小時的巨大芽孢桿菌按常法製成塗片。
(2)用5%單寧酸染5分鍾後,水洗。
(3)用0.2%結晶紫染3—5分鍾,水洗,吹乾。用油鏡觀察,細胞壁呈紫色,細胞質呈淡紫色。
2.磷鉬酸法
(1)制備濃厚的塗片,在未乾時浸入1%磷鉬酸水溶液3—5分鍾。
(2)用1%甲基綠水溶液染3—5分鍾。
(3)水洗後,吹乾,用油鏡觀察。細胞壁為綠色,細胞質無色。
3.區分細胞壁與細胞質膜
(1)乙醚蒸氣法
(a)將巨大芽孢桿菌塗布於蓋玻片上,翻轉蓋玻片使其放在乙醚蒸氣瓶的瓶口上蒸3分鍾。
(b)取下蓋玻片置Bouin氏固定液中30分鍾後取出,水洗。
(c)用硫堇染色30秒鍾。
(d)水洗,水封,置油鏡下觀察。
(2)NaCl法
(a)取一滴25%NaCl溶液於潔凈的載玻片上。
(b)挑一小環培養6小時的枯草芽孢桿菌,在25%NaCl水滴中塗布均勻,待自然乾燥。
(c)滴加0.01%結晶紫於其上,使蓋滿有菌部分,30秒鍾後水洗,乾燥,用油鏡觀察結果。

『肆』 革蘭氏染色的步驟和原理

原理:革蘭氏染色法可將所有的細菌區分為革蘭氏陽性菌(G+)和革蘭氏陰性菌(G-)兩大類,是細菌學上最常用的鑒別染色法。該染色法之所以能將細菌分為G+菌和G-菌,是因為一般認為革蘭氏染色是基於細菌細胞壁特殊化學組分進行染色的。

步驟:

(一)塗片固定

在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加一滴蒸餾水,用接種環進行無菌操作,挑取培養物少許,置載玻片的水滴中,與水混合做成菌懸液並塗布成直徑約1cm的薄層。

(二)染色

在固定過的塗片菌膜上滴加草酸銨結晶紫染液,染色液應完全覆蓋整個菌膜,染色1min。

(三)水洗

染色到一定的時間,拿住玻片使之成450角,用細小的水流把多餘的染料沖洗掉,被菌體吸附的染料則保留。

(四)媒染

加碘液覆蓋塗面染1 min。在媒染處理時,媒染劑與染料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可增加染料和細菌的親和力。

(五)水洗,用吸水紙吸去水分

用細小的水流緩慢沖洗塗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紙吸干。

(六)脫色

加95%酒精數滴,並輕輕搖動進行脫色, 20 s~30 s後再進行水洗,吸去水分。

(七)復染

蕃紅染色液染色10 s後, 自來水沖洗。

(八)乾燥,鏡檢

染色的結果,革蘭氏正反應菌體都呈紫色,負反應菌體都呈紅色。

(4)常用細菌染色方法和步驟擴展閱讀

標本乾燥後即進行固定,固定的目的有三個:

(1)殺死微生物,固定細胞結構。

(2)保證菌體能更牢固的粘附在載玻片上,防止標本水洗時被水沖洗掉。

(3)改變染料對細胞的通透性,因為死的原生質比活的原生質易於染色。

『伍』 常見的細菌染色方法

常見的細菌染色方法有三種:
1、革蘭氏染色:
革蘭氏染色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細菌先經鹼性染料結晶紫染色,而後經碘液進行媒染,之後用酒精脫色,在一定條件下有的細菌媒染後的顏色不會脫去,有的可以被脫去,前者叫做革蘭氏陽性菌,後者為革蘭氏陰性菌。
2、莢膜染色:
一般細菌的莢膜與染色劑的親和性低,但莢膜通透性高,因此染料可以透過莢膜使菌體著色。一般採用負染色方法使背景和菌體之間形成一透明區,將菌體襯托出來便於觀察分辨。
3、簡單染色:
不同細菌或者由於觀察者所側重觀察的內容不同,所以使用的染料也有差異,但是簡單染色的方法是一樣的。先按照上述的製片方法製片,製成需要觀察的玻片後,使用相對應的染料滴加到玻片上的菌膜區域,以覆蓋菌膜為准。

『陸』 怎麼給細菌染色

科赫的下一個目標,是想辦法在顯微鏡下面觀察細菌。

經過顯微鏡放大,細菌是現了原形了。但是,細菌既很小,又是透明的,在顯微鏡下面觀察,很是吃力。上次讓妻子看細菌,她就找了很久才能勉強看清。他必須想法兒解決這個問題。科赫想到,人要是穿了顏色鮮艷的衣服,就能老遠被人看見,而且很醒目。那麼細菌是不是也能穿上衣服呢。可是細菌那麼小,怎樣讓它穿上衣服呢。科赫把各種帶顏色的染料都拿來了,他一樣樣給細菌試驗,可是細菌一點也沒染上顏色,在顯微鏡下面照樣是透明沒有顏色。

科赫具有敏銳的眼光,極善於思考問題,並從中得到啟迪。有一次,他在一位朋友家中做客,這位朋友是位化學家。他看到這位朋友正在擺弄一種叫苯胺的東西,顏色比較鮮艷,這也是一種染料。這種染料科赫還沒有用過。科赫決心再試一試這種染料。這一次果然成功了。細菌被苯胺染成鮮艷的顏色,在顯微鏡下面,染上顏色的細菌一個個現出原形,還與其餘不被染色的細菌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要檢查和觀察細菌,就容易得多了。不但如此,科赫還設計了在顯微鏡下照相的方法,他把細菌的原形一個個給留了影子。

就這樣,細菌在科赫的手下,變得服服帖帖。科赫從培養細菌入手,設計了培養基,處理細菌的各種器具、細菌染色法、細菌攝影法。這一整套研究細菌的方法,為後代研究細菌,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條件。

『柒』 細菌的常用染色技術

簡單染色法:利用單一染料對細菌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例如番紅。
1.塗片:用灼燒滅菌冷卻後的接種環挑取少量菌體與水滴充分混勻,塗成極薄的菌膜。
2.乾燥:可自然晾乾,或將塗片置於火焰高處微熱烘乾,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
3.固定:手執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過迅速通過火焰2-3次(用手指觸塗片反面,以不燙手為宜)。
4.染色:加適量(以蓋滿菌膜為度)結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復紅液),染l~2min。
5.水洗:用自來沖洗至流下的水中無染色液的顏色時為止。
6.乾燥
7.鏡檢
復染色:利用用兩種以上染料對細菌進行染色。例如革蘭氏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脫色、復染等四個步驟,需要鹼性染料(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劑(mordant);脫色劑(decolorising
agent)和復染液(counterstain)。
鹼性染料初染液的象在細菌的單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樣,而用於革蘭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結晶紫(crystal
violet)。媒染劑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細胞之間的親和性或附著力,即以某種方式幫助染料固定在細胞上,使不易脫落,碘(iodine
)是常用的媒染劑。脫色劑是將被染色的細胞進行脫色,不同類型的細胞脫色反應不同,有的能被脫色,有的則不能,脫色劑常用95%的酒精(ethanol)。復染液也是一種鹼性染料,其顏色不同於初染液,復染的目的是使被脫色的細胞染上不同於初染液的顏色,而未被脫色的細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顏色,而且將細胞區分成G+和G-兩大類群,常用的復染液為番紅。
1.載玻片固定。在無菌操作條件下,用接種環挑取少量細菌於干凈的載玻片上塗布均勻,在火焰上加熱以殺死菌種並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銨結晶紫染1分鍾。
3.自來水沖洗,去掉浮色。
4.用碘-碘化鉀溶液媒染1分鍾,傾去多餘溶液。
5.用中性脫色劑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脫色30秒,革蘭氏陽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蘭氏陰性菌被褪色而呈無色。
6.用番紅染液或者沙黃復染30秒,革蘭氏陽性菌仍呈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則呈現紅色。

『捌』 細菌學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細菌形態學檢查方法:常用染色方法 1.美藍染色法 在已乾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適量的美藍染色液,經1一2分鍾,水洗,干後鏡檢,結果是細菌呈藍色。 2.稀釋石炭酸復紅染色法 染色方法同美藍染色法,結果是細菌呈紅色。 3.革蘭(Gram)氏染色法 (1)在已乾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按結晶紫染色液,染色2一3分鍾,水洗。 (2)加革蘭氏碘液於抹片上媒染1一2分鍾,水洗。 (3)加95%酒精於抹片上脫色,約30秒至1分鍾,水洗。 (4)加稀釋石炭酸復紅(或沙黃水溶液)復染50一60秒鍾,水洗。干後鏡檢。結果是細菌染成藍紫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染成紅色的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

『玖』 細菌有哪些染色方法

1
革蘭氏染色法
是最常用的鑒別染色法之一。此法起始1881年,染色步驟是先用結晶紫或龍膽紫染液加於已固定好的標本上使之著色,其後加碘液作媒染劑,再用酒精脫色,最後用復紅或沙黃復染。革蘭氏染色的結果與培養基成分、培養條件及操作技術等有密切關系。如塗片太厚影響酒精脫色,革蘭氏陰性菌則可染成革蘭氏陽性菌。脫色時若酒精作用時間太長,
www.ttplay8.cn
,革蘭氏陽性菌又會染成革蘭氏陰性菌。在缺乏鎂鹽的培養基中,革蘭氏陽性菌可變成革蘭氏陰性菌。菌齡也能影響染色的結果,這與生長過程中核酸含量的改變有關。革蘭氏染色法的原理還不十分清楚,有化學學說、等電點學說、滲透性學法,目前最通常的解釋是革蘭氏陽性菌在95%酒精中因含粘肽多而導致細胞壁脫水,通透性減低,使在細菌細胞內著色的染料─碘復合物不易透出細胞壁,所以保留了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含粘肽少,其細胞壁在95%酒精作用下通透性變化不大,酒精容易進入菌體內溶解染料─碘復合物而透出,失去紫色後被復染成為紅色。
2
抗酸染色法
有些細菌,如結核桿菌,不般不易著色,一旦染上色後又不易被鹽酸酒精脫色,稱為抗酸菌。主要步驟是將細菌塗片、乾燥、固定後,以石炭酸復紅染液加溫進行染色,然後用含酸的酒精脫色,最後用美藍復染。一般細菌以及標本中的物質都被脫色,抗酸菌則不能,仍為紅色。在藍色背景上呈紅色的細菌即為抗酸菌。
3
細菌特殊結構的染色法
細菌的特殊結構,如鞭毛、莢膜、細胞壁、芽孢及異染顆粒等,用普通染色法不易著色,故需用特殊染色法。
4
負染色法
是指背景著色而細菌本身不著色。常用墨汁負染色法配合單染色法(如美藍)檢查細菌的莢膜,背景呈黑色,菌體染成藍色,
www.qq1880.com
,莢膜不著色,包繞在菌體周圍,成為一層透明的空圈。
5
熒光染色法
用熒光染料,如金胺、吖啶橙等進行染色。細菌用熒光染料著色後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查,可在黑的背景中觀察到細菌發出明亮的熒光。用熒光染色法檢查細菌,有加快檢查速度和提高陽性率等優點。
求採納

閱讀全文

與常用細菌染色方法和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量身體素質的方法及軟體 瀏覽:714
最新綁魚鉤方法視頻 瀏覽:827
社會跳舞的正確方法 瀏覽:701
粗海鹽怎麼保存方法 瀏覽:727
粉狀面膜怎麼調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瀏覽:567
機床主軸跳動激光干涉測量方法 瀏覽:300
發動機艙隔熱棉安裝方法 瀏覽:636
拼多多如何購物新方法 瀏覽:639
治療右腳麻木的方法 瀏覽:703
口罩如何使用的方法 瀏覽:317
垃圾伺服器連接方法 瀏覽:980
清潔粉的正確方法圖解 瀏覽:125
淘寶賣家聊天皮膚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31
活體盆景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29
啞鈴健身球訓練方法 瀏覽:435
胃小怎麼辦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853
模具注塑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978
殺菌劑用什麼方法測量 瀏覽:300
midea熱水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459
開內衣店如何月入過萬有啥方法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