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極體怎樣檢測
長電三極體代理商(編號:J2014021)-南京南山為您回答
你提的問題很籠統,給你復制了篇資料供參考。如有疑問可以留言。再為你解答。
---------------------------三極體的檢測方法----------------------------
一、中、小功率三極體的檢測
A、已知型號和管腳排列的三極體,可按下述方法來判斷其性能好壞
(a)、測量極間電阻。將萬用表置於R×100或R×1k擋,按照紅、黑表筆的六種不同接法進行測試。其中,發射結和集電結的正向電阻值比較低,其他四種接法測得的電阻值都很高,約為幾百千歐至無窮大。但不管是低阻還是高阻,硅材料三極體的極間電阻要比鍺材料三極體的極間電阻大得多。
(b)、三極體的穿透電流ICEO的數值近似等於管子的倍數β和集電結的反向電流ICBO的乘積。ICBO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而增長很快,ICBO的增加必然造成ICEO的增大。而ICEO的增大將直接影響管子工作的穩定性,所以在使用中應盡量選用ICEO小的管子。
通過用萬用表電阻直接測量三極體e-c極之間的電阻方法,可間接估計ICEO的大小,具體方法如下:
萬用表電阻的量程一般選用R×100或R×1k擋,對於PNP管,黑表管接e極,紅表筆接c極,對於NPN型三極體,黑表筆接c極,紅表筆接e極。要求測得的電阻越大越好。e-c間的阻值越大,說明管子的ICEO越小;反之,所測阻值越小,說明被測管的ICEO越大。一般說來,中、小功率硅管、鍺材料低頻管,其阻值應分別在幾百千歐、幾十千歐及十幾千歐以上,如果阻值很小或測試時萬用表指針來回晃動,則表明ICEO很大,管子的性能不穩定。
(c)、測量放大能力(β)。目前有些型號的萬用表具有測量三極體hFE的刻度線及其測試插座,可以很方便地測量三極體的放大倍數。先將萬用表功能開關撥至擋,量程開關撥到ADJ位置,把紅、黑表筆短接,調整調零旋鈕,使萬用表指針指示為零,然後將量程開關撥到hFE位置,並使兩短接的表筆分開,把被測三極體插入測試插座,即可從hFE刻度線上讀出管子的放大倍數。
另外:有此型號的中、小功率三極體,生產廠家直接在其管殼頂部標示出不同色點來表明管子的放大倍數β值,其顏色和β值的對應關系如表所示,但要注意,各廠家所用色標並不一定完全相同。
B、檢測判別電極
(a)、判定基極。用萬用表R×100或R×1k擋測量三極體三個電極中每兩個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當用第一根表筆接某一電極,而第二表筆先後接觸另外兩個電極均測得低阻值時,則第一根表筆所接的那個電極即為基極b。這時,要注意萬用表表筆的極性,如果紅表筆接的是基極b。黑表筆分別接在其他兩極時,測得的阻值都較小,則可判定被測三極體為PNP型管;如果黑表筆接的是基極b,紅表筆分別接觸其他兩極時,測得的阻值較小,則被測三極體為NPN型管。
(b)、判定集電極c和發射極e。(以PNP為例)將萬用表置於R×100或R×1k擋,紅表筆基極b,用黑表筆分別接觸另外兩個管腳時,所測得的兩個電阻值會是一個大一些,一個小一些。在阻值小的一次測量中,黑表筆所接管腳為集電極;在阻值較大的一次測量中,黑表筆所接管腳為發射極。
C、判別高頻管與低頻管
高頻管的截止頻率大於3MHz,而低頻管的截止頻率則小於3MHz,一般情況下,二者是不能互換的。
D、在路電壓檢測判斷法
在實際應用中、小功率三極體多直接焊接在印刷電路板上,由於元件的安裝密度大,拆卸比較麻煩,所以在檢測時常常通過用萬用表直流電壓擋,去測量被測三極體各引腳的電壓值,來推斷其工作是否正常,進而判斷其好壞。
二、大功率晶體三極體的檢測
利用萬用表檢測中、小功率三極體的極性、管型及性能的各種方法,對檢測大功率三極體來說基本上適用。但是,由於大功率三極體的工作電流比較大,因而其PN結的面積也較大。PN結較大,其反向飽和電流也必然增大。所以,若像測量中、小功率三極體極間電阻那樣,使用萬用表的R×1k擋測量,必然測得的電阻值很小,好像極間短路一樣,所以通常使用R×10或R×1擋檢測大功率三極體。
三、、普通達林頓管的檢測
用萬用表對普通達林頓管的檢測包括識別電極、區分PNP和NPN類型、估測放大能力等項內容。因為達林頓管的E-B極之間包含多個發射結,所以應該使用萬用表能提供較高電壓的R×10k擋進行測量。
四、大功率達林頓管的檢測
檢測大功率達林頓管的方法與檢測普通達林頓管基本相同。但由於大功率達林頓管內部設置了V3、R1、R2等保護和泄放漏電流元件,所以在檢測量應將這些元件對測量數據的影響加以區分,以免造成誤判。具體可按下述幾個步驟進行:
A、用萬用表R×10k擋測量B、C之間PN結電阻值,應明顯測出具有單向導電性能。正、反向電阻值應有較大差異。
B、在大功率達林頓管B-E之間有兩個PN結,並且接有電阻R1和R2。用萬用表電阻擋檢測時,當正向測量時,測到的阻值是B-E結正向電阻與R1、R2阻值並聯的結果;當反向測量時,發射結截止,測出的則是(R1+R2)電阻之和,大約為幾百歐,且阻值固定,不隨電阻擋位的變換而改變。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功率達林頓管在R1、R2、上還並有二極體,此時所測得的則不是(R1+R2)之和,而是(R1+R2)與兩只二極體正向電阻之和的並聯電阻值。
五、帶阻尼行輸出三極體的檢測
將萬用表置於R×1擋,通過單獨測量帶阻尼行輸出三極體各電極之間的電阻值,即可判斷其是否正常。具體測試原理,方法及步驟如下:
A、將紅表筆接E,黑表筆接B,此時相當於測量大功率管B-E結的等效二極體與保護電阻R並聯後的阻值,由於等效二極體的正向電阻較小,而保護電阻R的阻值一般也僅有20Ω~50Ω,所以,二者並聯後的阻值也較小;反之,將表筆對調,即紅表筆接B,黑表筆接E,則測得的是大功率管B-E結等效二極體的反向電阻值與保護電阻R的並聯阻值,由於等效二極體反向電阻值較大,所以,此時測得的阻值即是保護電阻R的值,此值仍然較小。
B、將紅表筆接C,黑表筆接B,此時相當於測量管內大功率管B-C結等效二極體的正向電阻,一般測得的阻值也較小;將紅、黑表筆對調,即將紅表筆接B,黑表筆接C,則相當於測量管內大功率管B-C結等效二極體的反向電阻,測得的阻值通常為無窮大。
C、將紅表筆接E,黑表筆接C,相當於測量管內阻尼二極體的反向電阻,測得的阻值一般都較大,約300Ω~∞;將紅、黑表筆對調,即紅表筆接C,黑表筆接E,則相當於測量管內阻尼二極體的正向電阻,測得的阻值一般都較小,約幾Ω至幾十Ω。
六、用萬用表定性判斷場效應管、三極體的好壞
1、定性判斷MOS型場效應管的好壞
先用萬用表R×10kΩ擋(內置有9V或15V電池),把負表筆(黑)接柵極(G),正表筆(紅)接源極(S)。給柵、源極之間充電,此時萬用表指針有輕微偏轉。再改用萬用表R×1Ω擋,將負表筆接漏極(D),正筆接源極(S),萬用表指示值若為幾歐姆,則說明場效應管是好的。
2、定性判斷結型場效應管的電極
將萬用表撥至R×100檔,紅表筆任意接一個腳管,黑表筆則接另一個腳管,使第三腳懸空。若發現表針有輕微擺動,就證明第三腳為柵極。欲獲得更明顯的觀察效果,還可利用人體靠近或者用手指觸摸懸空腳,只要看到表針作大幅度偏轉,即說明懸空腳是柵極,其餘二腳分別是源極和漏極。
判斷理由:JFET的輸入電阻大於100MΩ,並且跨導很高,當柵極開路時空間電磁場很容易在柵極上感應出電壓信號,使管子趨於截止,或趨於導通。若將人體感應電壓直接加在柵極上,由於輸入干擾信號較強,上述現象會更加明顯。如表針向左側大幅度偏轉,就意味著管子趨於截止,漏-源極間電阻RDS增大,漏-源極間電流減小IDS。反之,表針向右側大幅度偏轉,說明管子趨向導通,RDS↓,IDS↑。但表針究竟向哪個方向偏轉,應視感應電壓的極性(正向電壓或反向電壓)及管子的工作點而定。
注意事項:
(1)試驗表明,當兩手與D、S極絕緣,只摸柵極時,表針一般向左偏轉。但是,如果兩手分別接觸D、S極,並且用手指摸住柵極時,有可能觀察到表針向右偏轉的情形。其原因是人體幾個部位和電阻對場效應管起到偏置作用,使之進入飽和區。(2)也可以用舌尖舔住柵極,現象同上。
3、晶體三極體管腳判別
三極體是由管芯(兩個PN結)、三個電極和管殼組成,三個電極分別叫集電極c、發射極e和基極b,目前常見的三極體是硅平面管,又分PNP和NPN型兩類。現在鍺合金管已經少見了。
這里向大家介紹如何用萬用表測量三極體的三個管腳的簡單方法。
(1).找出基極,並判定管型(NPN或PNP)
對於PNP型三極體,C、E極分別為其內部兩個PN結的正極,B極為它們共同的負極,而對於NPN型三極體而言,則正好相反:C、E極分別為兩個PN結的負極,而B極則為它們共用的正極,根據PN結正向電阻小反向電阻大的特性就可以很方便的判斷基極和管子的類型。具體方法如下:
將萬用表撥在R×100或R×1K檔上。紅筆接觸某一管腳,用黑表筆分別接另外兩個管腳,這樣就可得到三組(每組兩次)的讀數,當其中一組二次測量都是幾百歐的低阻值時,若公共管腳是紅表筆,所接觸的是基極,且三極體的管型為PNP型;若公共管腳是黑表筆,所接觸的是也是基極,且三極體的管型為NPN型。
(2).判別發射極和集電極
由於三極體在製作時,兩個P區或兩個N區的摻雜濃度不同,如果發射極、集電極使用正確,三極體具有很強的放大能力,反之,如果發射極、集電極互換使用,則放大能力非常弱,由此即可把管子的發射極、集電極區別開來。
在判別出管型和基極b後,可用下列方法來判別集電極和發射極。
將萬用表撥在R×1K檔上。用手將基極與另一管腳捏在一起(注意不要讓電極直接相碰),為使測量現象明顯,可將手指濕潤一下,將紅表筆接在與基極捏在一起的管腳上,黑表筆接另一管腳,注意觀察萬用表指針向右擺動的幅度。然後將兩個管腳對調,重復上述測量步驟。比較兩次測量中表針向右擺動的幅度,找出擺動幅度大的一次。對PNP型三極體,則將黑表筆接在與基極捏在一起的管腳上,重復上述實驗,找出表針擺動幅度大的一次,對於NPN型,黑表筆接的是集電極,紅表筆接的是發射極。對於PNP型,紅表筆接的是集電極,黑表筆接的是發射極。
這種判別電極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萬用表內部的電池,給三極體的集電極、發射極加上電壓,使其具有放大能力。有手捏其基極、集電極時,就等於通過手的電阻給三極體加一正向偏流,使其導通,此時表針向右擺動幅度就反映出其放大能力的大小,因此可正確判別出發射極、集電極來。
② 測量三極體的方法
這里告訴你萬用表測量晶體三極體好壞的方法:
1.
任意測 pnp三極體的兩個腳,當發現固定紅筆接的一腳不動,
用黑筆分別接另外兩腳時,萬用表的指針擺動,電阻是相同.反過來對調表筆,黑筆固定的一腳不動,
用紅筆分別接另外兩腳時,萬用表的指針不擺動,電阻是無窮大.就確定;固定的一腳確定是b極
2.
(確定c極和e極)
三極體好壞的判斷(r×10k檔來測量)
(1)(確定c極和e極)
npn好壞的判斷:上面已確定了b極,r×10k檔來測量.用黑筆和紅筆分別接觸另外兩極,保持紅筆和黑筆現在狀態不變用手指捏b極+紅筆接的一極,發現指針擺動的幅度大,放大倍數大,黑筆接的是c極,紅筆接的是e極(壞的三極體,用萬用表的r×10k檔來測量.紅,黑筆測量c.e極,接法和二極體測量相同,一邊相通,對調表筆另一邊是不通,例如;r*10k檔的黑筆接c極紅筆接e極指針擺動一點,說明是漏電損壞.經驗總結:如果是好的三級管,用萬用表的r×10k檔來測量c.e電阻一邊不通,極筆對調後,另一邊是相通的有電阻,電阻大的和原來沒有用過的同型號的三極體對比.b極e極輸出電壓偏低的.
3.
(確定c極和e極)
pnp好壞的判斷
r×10k檔來測量.用黑筆和紅筆分別接觸另外兩極保持紅筆和黑筆現在狀態不變用手指捏b極+黑筆接的一極,同時捏兩極,發現指針擺動的幅度大,放大倍數大,黑筆接的是e極,紅筆接的是c極(壞的三極體,用萬用表的r×10k檔來測量.紅,黑筆測量c.e極,接法和二極體測量相同,一邊相通,對調表筆另一邊是不通,例如:r×10k檔的黑筆接e極紅筆接極c指針擺動一點如果指針擺動一點,說明了是漏電是壞)
注:
可用萬用表自帶測三極的功能來測。分出b.c.e
三極,沒有的情況下按上面方法來測分辨三極,,然後用r×10k檔來測量c.e極來決斷是否漏電.
③ 三極體怎麼測
三極體的測量三極體管腳極性的識別多數小功率三極體的管腳是等腰三角形排列,其頂點是基極,左邊是發射極,右邊是集電極。有的是從管底看,由管帽突出處順時針排列為發射極,基極,集電極。有的管型用管帽色點或者管腳塑料護套顏色來標明極性的,紅色為集電極,綠色為發射極,白色是基極。有的管型管腳是一字形排列,用集電極管腳較短,或者集電極與其它極距離最遠來區別電極,中間是基極,另一個腳是發射極。大功率管一般直接用外殼做集電極引出端。有的在較高頻率工作的三極體,為了屏蔽高頻電磁干擾,管殼用一支腳引出,以准備接地或者接零,符合為d,從管底看,由管殼邊凸出處順時針依次是發射極,基極,集電極,管殼引線。大部分國產硅酮塑封三極體,從正對截角或剖去平面的方向看,從左到右依次是發射極,基極,集電極。超小型三極體將截角的管腳焊片定為發射極,對面是腳是基極,垂直的第三個腳是集電極。另外一種半球形超小型三極體,將球面朝上,從左到右,依次是基極,集電極,發射極。 三極體用萬用表測量管腳極性用萬用表R×100或者R×1K檔分別測量各管腳間電阻,必有一隻腳對其它兩腳電阻值相似,那麼這只腳是基極,如果紅表筆(正表筆)接基極,測得與其它兩腳電阻都小,那麼這只管子是PNP管。如果測得電阻很大,那麼這個管子是NPN管。找到基極後,分別測基極對其餘兩腳的正向電阻,其中阻值稍小的那個是集電極,另外一個是發射極,這是因為集電結較大,正偏導通電流也較大,所以電阻稍小一點。 三極體好壞大致判斷利用三極體內PN結的單向導電性,檢查各極間PN結的正反向電阻,如果相差較大說明管子是好的,如果正反向電阻都大,說明管子內部有斷路或者PN結性能不好。如果正反向電阻都小,說明管子極間短路或者擊穿了。 三極體穿透電流測量判斷用萬用表檢查管子的穿透電流Iceo,是通過測量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的反向阻值來估計的,如果穿透電流大,阻值就較小。測PNP小功率鍺管時,萬用表R×100檔正表筆接集電極,負表筆接發射極,相當於測三極體集電結承受反向電壓時的阻值,高頻管讀數應在50千歐姆以上,低頻管讀數應在幾千歐姆到幾十千歐姆范圍內,測NPN鍺管時,表筆極性相反。測NPN小功率硅管時,萬用表R×1K檔負表筆接集電極,正表筆接發射極,由於硅管的穿透電流很小,阻值應在幾百千歐姆以上,一般表針不動或者微動。測大功率三極體時,由於PN結大,一般穿透電流值較大,用萬用表R×10檔測量集電極與發射極間反向電阻,應在幾百歐姆以上。如果測得阻值偏小,說明管子穿透電流過大。如果測試過程中表針緩緩向低阻方向擺動,說明管子工作不穩定。如果用手捏管殼,阻值減小很多,說明管子熱穩定性很差。三極體放大系數β的測量估計:按測量三極體穿透電流的方法,再用手指同時捏住管子的集電極與基極,表針會迅速向低阻端擺動,擺動范圍越大說明三極體放大系數β值越大。
④ 數字萬用表測量三極體的方法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數字萬用表測量三極體的方法如下:(1)用數字萬用表的二極體檔位測量三極體的類型和基極b 判斷時可將三極體看成是一個背靠背的PN結,如圖2.1所示。按照判斷二極體的方法,可以判斷出其中一極為公共正極或公共負極,此極即為基極b。對NPN型管,基極是公共正極;對PNP型管則是公共負極。因此,判斷出基極是公共正極還是公共負極,即可知道被測三極體是NPN或PNP型三極體。 (2)發射極e和集電極c的判斷 利用萬用表測量β(HFE)值的檔位,判斷發射極e和集電極c。將檔位旋至MFE基極插入所對應類型的孔中,把其於管腳分別插入c、e孔觀察數據,再將c、e孔中的管腳對調再看數據,數值大的說明管腳插對了。 (3)判別三極體的好壞 測試時用萬用表測二極體的檔位分別測試三極體發射結、集電結的正、反偏是否正常,正常的三極體是好的,否則三極體已損壞。如果在測量中找不到公共b極、該三極體也為壞管子。打到歐姆擋,記住三條腿的編號測電阻 ,數值不一樣,根據導通與不導通就可知。 By the way——鴨梨爸爸,前不久剛開了家淘寶店——叫做<時尚國務院>,現有優惠活動正進行中,希望大家有空可以賞個臉逛一逛,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獲呢。在此先謝過哈!
⑤ 三極體如何測定
這個測定很簡單的!首先判斷NPN和PNP用二極體檔就測定出來呼喚表筆,判斷發射結和集電極野很簡單,因為集電極面積很大,發射結摻雜多,發射電阻比集電極小微小可以用數字萬用表測定
⑥ 三極體怎麼測量
用萬用表判斷其好壞。
管型的判斷:
先將萬用表歐姆檔調到RX100或RX1K(一般不允許使用RX1或RX10K),然後將黑表筆(內接表內電池的正極)接觸假定的基極,紅表筆(內接表內電池的負極)依次去接觸另外兩個管腳。
若兩次測得的電阻都較小(小功率三極體約為幾百歐);當對調紅黑表筆重復上述測量時,
兩次測得的電阻都較大(小功率三極體約應大於幾十到幾百千歐),則原假定 的基極成立,且該管為NPN型,反之為PNP型。
好壞的判斷及Iceo的估計:
將萬用表歐姆檔調到RX1K,使黑表筆接觸集電極c、紅表筆應接觸發射極e(對於PNP型管應將表筆對調)。對於質量較好的三極體,此時測得的阻值應較大,小功率硅管應大於數百千歐,鍺管應大於數十千歐。
如果阻值太小就表明Iceo較大,三極體的熱穩定性能差,已經基本不能使用
3.放大系數的估計:
先測三極體c、e間的電阻,然後用手捏住c、b兩管腳但又不使它們相碰(或在c、b間接入一個100千歐左右的電阻)。此時c、e間的電阻越小,即指針偏轉角度越大,就表明三極體的放大倍數越大。若此時偏轉角度變化甚微,或根本不變,則表明三極體的放大能力極弱或已失去放大能力,不能使用。
利用指針型萬用表可以判別三極體的類型和極性,其步驟如下:
①判斷基極B和管型時萬用表置R×1K檔,先將紅表筆接某一假定基極B,黑表筆分別接另兩個極,如果電阻均很小(或很大),則假定的基極是正確的。基極確定後,紅筆接基極,黑筆分別接另外兩個電極時測得的電阻均小,則此管為NPN型三極體,反之為PNP型,測試電路如圖1.3所示。
②判斷發射極E和集電極C如圖1.4所示。若被測管為PNP三極體,假定紅筆接的是C極,黑筆接的是E極。用手指捏住B、C兩極(或在B、C間串接一個100KΩ電阻)但不要使B、C直接接觸。若測得電阻較小(即I大),則紅筆接的是集電極C,黑筆接的是發射極E。如果兩次測得的電阻相差不大說明管子的性能較差。按照同樣方法可以判別NPN型三極體的極性。
③利用數字型萬用表測量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倍數β: 將功能開關置於hFE檔。對NPN三極體,將發射極(e)、基極(b)和集電極(c)分別插入管插座NPN邊的e、b和c孔中,顯示器顯示的數字即是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倍數β 。對PNP三極體,同樣將發射極(e)、基極(b)和集電極(c)分別插入管插座PNP邊對應的e、b和c孔中,顯示器顯示的數字即是該管的電流放大倍數β 。
⑧ 三極體的詳細測量方法是什麼
具體方法是將萬用表調至電阻擋的R×1k擋,先用紅表筆放在三極體的一隻腳上,用黑表筆去碰三極體的另兩只腳,如果兩次全通,則紅表筆所放的腳就是三極體的基極(B)。如果一次沒找到,則紅表筆換到三極體的另一個腳,再測兩次;如還沒找到,則紅表筆再換一下,再測兩次。如果還沒找到,則改用黑表筆放在三極體的一個腳上,用紅表筆去測兩次看是否全通,若一次沒成功再換。這樣最多測量12次,總可以找到基極。三極體只有兩種類型,即PNP型和NPN型。判別時只要知道基極是P型材料還N型材料即可。當用萬用表R×1k擋時,黑表筆代表電源正極,如果黑表筆接基極時導通,則說明三極體的基極為P型材料,三極體即為NPN型。如果紅表筆接基極導通,則說明三極體基極為N型材料,三極體即為PNP型。
⑨ 三極體的測量方法
利用指針型萬用表可以判別三極體的類型和極性,其步驟如下:
①判斷基極B和管型時萬用表置R×1K檔,先將紅表筆接某一假定基極B,黑表筆分別接另兩個極,如果電阻均很小(或很大),則假定的基極是正確的。基極確定後,紅筆接基極,黑筆分別接另外兩個電極時測得的電阻均小,則此管為NPN型三極體,反之為PNP型,測試電路如圖1.3所示。
②判斷發射極E和集電極C如圖1.4所示。若被測管為PNP三極體,假定紅筆接的是C極,黑筆接的是E極。用手指捏住B、C兩極(或在B、C間串接一個100KΩ電阻)但不要使B、C直接接觸。若測得電阻較小(即I大),則紅筆接的是集電極C,黑筆接的是發射極E。如果兩次測得的電阻相差不大說明管子的性能較差。按照同樣方法可以判別NPN型三極體的極性。
③利用數字型萬用表測量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倍數β: 將功能開關置於hFE檔。對NPN三極體,將發射極(e)、基極(b)和集電極(c)分別插入管插座NPN邊的e、b和c孔中,顯示器顯示的數字即是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倍數β 。對PNP三極體,同樣將發射極(e)、基極(b)和集電極(c)分別插入管插座PNP邊對應的e、b和c孔中,顯示器顯示的數字即是該管的電流放大倍數β 。
⑩ 三極體怎麼檢測
可以用萬用表檢測三極體。具體如下:
1、判別基極和管子的類型:選用歐姆檔的R*100(或R*1K)檔,先用紅表筆接一個管腳,黑表筆接另一個管腳,可測出兩個電阻值,然後再用紅表筆接另一個管腳。
重復上述步驟,又測得一組電阻值,這樣測3次,其中有一組兩個阻值都很小的,對應測得這組值的紅表筆接的為基極,且管子是PNP型的;反之,若用黑表筆接一個管腳,重復上述做法,若測得兩個阻值都小,對應黑表筆為基極,且管子是NPN型的。
2、判別集電極:因為三極體發射極和集電極正確連接時β大(表針擺動幅度大),反接時β就小得多。因此,先假設一個集電極,用歐姆檔連接,(對NPN型管,發射極接黑表筆,集電極接紅表筆)。
測量時,用手捏住基極和假設的集電極,兩極不能接觸,若指針擺動幅度大,而把兩極對調後指針擺動小,則說明假設是正確的,從而確定集電極和發射極。
3、電流放大系數β的估算:選用歐姆檔的R*100(或R*1K)檔,對NPN型管,紅表筆接發射極,黑表筆接集電極,測量時,只要比較用手捏住基極和集電極(兩極不能接觸),和把手放開兩種情況小指針擺動的大小,擺動越大,β值越高。
(10)tt2140三極體的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三極體的腳位判斷,三極體的腳位有兩種封裝排列形式,三極體是一種結型電阻器件,三極體的三個引腳都有明顯的電阻數據。
測試時(以數字萬用表為例,紅筆+,黒筆-)我們將測試檔位切換至 二極體檔 (蜂鳴檔)標志符號,正常的NPN結構三極體的基極(B)對集電極(C)、發射極(E)的正向電阻是430Ω-680Ω(根據型號的不同,放大倍數的差異,這個值有所不同)反向電阻無窮大。
正常的PNP 結構的三極體的基極(B)對集電極(C)、發射極(E)的反向電阻是430Ω-680Ω,正向電阻無窮大。集電極C對發射極E在不加偏流的情況下,電阻為無窮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極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