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拔罐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既疏通经又络行气活血
拔罐,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其独特的原理作用于人体,带来显着的保健和治疗功效。其科学原理及作用机制,值得深入探究。
拔罐的三大作用机理:
第一,机械刺激作用: 拔罐时,通过排气形成罐内负压,罐缘紧紧吸附于皮肤表面,这一机械刺激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等组织,引发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有效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和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第二,负压效应: 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甚至导致小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这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组织器官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汗毛孔的充分张开和汗腺、皮脂腺功能的加强,有助于体内毒素、废物的加速排出。
第三,温热作用: 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还增强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这种温热作用改善了拔罐处的血管紧张度和黏膜渗透性,加速了淋巴循环和吞噬作用,为感染性病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此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
拔罐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经络纵横交错,联络内外、脏腑、肢节。若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会导致各种病变。拔罐疗法通过负压吸引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同时增强脏腑机能。这种疗法能增强正气、驱除病邪,使经络气血恢复正常,疾病得以祛除。
二、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拔罐疗法具有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在取穴和操作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内科疾病,也可用于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座疮等皮肤科疾病。总之,拔罐疗法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说及中药理论等辨证施治,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