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肌肉知识百科】人体肌肉分布及名称 人体肌肉锻炼方法
人体的肌肉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其中肌细胞形状细长,呈纤维状,称为肌纤维。中医认为,肌肉的营养来源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肌肉丰满与否与脾气盛衰密切相关。
人体共有639块肌肉,由约60亿条肌纤维组成,最长的肌纤维可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重2千克,小块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至45%左右。
肌肉根据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根据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被称为不随意肌。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可随人的意志收缩,被称为随意肌。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泛,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
骨骼肌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肌肉类型,附着在骨骼上且成对出现。骨骼肌通常随意志收缩,能做短暂单次收缩或长期持续收缩。
平滑肌存在于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宫中,具有长时间拉紧和维持张力的特点,不随意志收缩。
心肌只存在于心脏,具有耐力和坚固的特点,可以像平滑肌那样有限地伸展,也可以像骨骼肌那样用力量收缩。心肌有固定的收缩规律,产生心跳。
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功能包括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训练方法包括卧推、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等。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功能包括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包括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功能包括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训练方法包括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
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功能包括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训练动作包括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腹直肌由上腹肌和下腹肌两部分组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功能包括使脊柱向前弯屈;压缩腹部;压迫肋骨。训练方法包括各种仰卧起坐、直腿上举。
提高蛋白质摄入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要求按照体重比例来限制碳水化合物摄人量。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低于每天75克时,身体将把更多的蛋白质作为能源,因此,在低碳水化合物摄入期间应把蛋白质摄人量提高到每天每磅体重2克。
训练前后摄入乳清蛋白质,乳清蛋白中含有大量的支链氨基酸,它们能替代碳水化合物为训练提供能量。训练前摄人40—60克乳清蛋白质,可防止身体消耗肌肉组织供能。训练后立即摄入另40—60克乳清蛋白质,可重建肌肉组织。另外,把每日碳水化合物定额的50%安排在训练后摄入。
每天摄入红色肉类,红色肉类能提供脂肪给身体作为能源,使蛋白质免遭用于供能的噩运。红色肉类还富含丙胺酸,它能用于供能而不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每天至少从红色瘦肉中摄取50克蛋白质,把它分配在两餐中:早餐25克,另一餐25克。
脚踝扭伤,穿高跟鞋、跑步时跌倒等都可能导致脚踝扭伤。第一步就是要立刻停止运动,其次是冰敷。每天都要把受伤的部位抬高,以避免发生肿胀。
手指挫伤,主要是接球时的动作不正确,或断球时手指过于紧张、伸直所致。手指刚挫伤的时候,应马上用冷水或冰块对伤处冷敷半小时左右。一般急症期会持续24小时,其间每隔一段时间冷敷一次。急症期后,可以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如红花油、云南白药喷剂等擦拭患处并轻轻揉搓。
腰部扭伤,多由搬动重物、躬身取物、打呵欠、运动、抬提重物时肌肉神经运动不协调、用力过猛所致。腰部扭伤后,最重要的是休息,使其少动。双手自抱双膝,可以减轻疼痛。同时,局部热敷或做手导引,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水肿、血肿的吸收。如果疼痛感没有减轻,最好到医院接受椎骨复位治疗。
肌肉抽筋,肌肉发生痉挛现象,多因肌肉突然剧烈地收缩,或是脑神经组织刺激而发生非意志收缩引起的。手指痉挛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用力伸张,迅速动作数次直至复原为止。手掌痉挛,首先握住双手使手指交叉,反转掌心向外,用力伸张后弯,多次运动后即可复原。脚趾痉挛,要将腿伸直,用发生痉挛的脚趾抵住另一只脚的脚跟,用脚跟尽力压迫脚,使脚掌尽量向后弯。大腿痉挛,使腿屈于腹前,用双手抱住小腿,用力内收数次,然后将腿伸直,如此反复多次。
睡眠,保证充足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好方法。每天应保证8~9个小时的睡眠,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按摩,分被动按摩和自我按摩。被动按摩是指通过按摩师的双手对肌体施以手法,能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开放,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得到改善,并可加速肌肉运动中废物—乳酸的排除,从而达到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
热敷,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肌肉酸痛的缓解和恢复,是消除肌肉疲劳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温水浴,可以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疲劳物质的排除,加速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
补充营养,多吃些碱性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瓜果、豆制品、乳类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可以迅速地使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达到弱碱性,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
饮白开水,温开水能提高脏器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有利于较快降低累积于肌肉中的“疲劳素”—乳酸,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焕发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