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间预报地震的方法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据国际组织预报今年地球将进入地球地震年所以在这里给朋友们推荐一种地震预报的方法是:把一块磁铁用绳子挂在高处,下面正对地板砖或一个铁盆,磁铁上粘一块大铁块。地震前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磁铁会失去磁性。铁块掉下来,落在地上或盆上,发出响声。此法在房屋没有晃动前就会提前预警。提前时间10分钟至几十秒。如果掉下来了,必发生大震。有什么qq群的尽量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也许你的传播在以后会救许多人的性命
‘贰’ 预测地震的新方法有哪些
‘叁’ 预测地震有哪几种方法
①地震地质方法是以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地估计地点和强度的一个途径。可用这种方法在大面积上划分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确定不同强度的危险地区。这种工作叫做地震区域划分。由于地质的时间尺度太大,地震的时间预测不能依靠这一方法。
②地震统计方法是从地震发生的记录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统计规律,估计地震的危险性,求出发生某种强度的地震的概率。统计方法的可靠程度决定于资料的多寡。中国历史悠久,在有些地区,地震资料丰富,运用统计方法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结果。
③地震前兆方法是根据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与强度的方法。地质方法的着眼点是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和在比较大的空间、时间尺度内地震活动的变化。统计方法所指出的只是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地震活动的某种“平均”状态。若要明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还是要靠地震的前兆。所以寻找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测的核心问题。为了取得可靠的地震前兆,必须开展长期、广泛的观测和研究。
‘肆’ 目前地震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预报
(二)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地震预报的新方法(1)卫星热红外遥感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孕育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由于地震孕育过程地壳内部结构变化会引起地表温度变化。根据国内外地震学家所做的地震热红外异常机理、岩石实验、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典型震例分析,以及从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的实际应用等实践证明,强震发生前一个月左右,震源区地表温度会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增温过程。因此,这种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探测地表和底层大气温度变化进行地震预测。但是,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测应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利用这种方法预测地震仍然处于积累资料和实验预测的探索阶段。(2)地震云。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条带状的地震云。另外,也可能有一种辐射状的地震云,一般由数条带状云同时相交在一点,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根据地震云判断震中较为复杂。(3)磁暴二倍法。磁暴是由于太阳上的黑子群或耀斑等所产生的强大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引起了全球性的磁扰动。数据表明:通过几百次地震与磁暴组合分析结果,磁暴强度越大,对应地震越多,震级越大。张铁铮认为形成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深部聚积的应变能,随着地球旋转沿着地壳底部深断裂向外扩散,沿途一环套一环形成震源点,经过短期聚积和收缩,使高磁性地壳受到机械振动产生地磁波转化为磁暴。这种方法已被用于多次地震预测,是一种有效地地震预报手段。(4)引潮力共振的异常叠加法。这种方法认为多种地球物理因子和天文因子可能会促使地震突然发生。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月亮奇异位置时的引潮力共振的异常叠加方可以触发地震。
‘伍’ 五种预报地震的方法
地震学预测方法
一、前兆性地震活动:(1)地震活动增强与平静;(2)震群活动;(3)前震活动;(4)诱发地震;(5)地震窗;(6)地震震中迁移;(7)相关地震;(8)地震活动重复性。
二、地震空区和条带:(1)地震空区;(2)地震条带。
三、强震序列类型和判定:(1)地震序列的类型;(2)序列类型判定。
四、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应用:(1)N值(频度);(2)b值;(3)震情指数(A(b)值);(4)缺震;(5)应变释放(能量释放);(6)地震集
中度;(7)震群的U、K、ρ值;(8)地震活动熵;(9)地震活动度S;(10)AC(Cn)值;(11)分维数。
五、震源机制、介质参数的应用:(1)震源机制;(2)波速比;(3)振幅比As/Ap;(4)介质品质因子Q值;(5)尾波振动持续时间比和尾波品质因子Qc值;(6)震源参数。
六、小震调制作用/响应比在短临预测中的作用:(1)小震调制比;(2)加卸载响应比。
七、震级、时间、地点预测的主要地震学方法的归纳:(1)空间图像方法;(2)时间进程方法;(3)地震序列方法;(4)地震相关方法;(5)震源及介质参数方法;(6)震兆合成方法。
八、震后趋势判定主要方法:(1)h值;(2)b值截距法;(3)“密集—平静”现象;(4)等待时间法;(5)应变释放曲线。
地壳形变学方法
一、定点倾斜、应变预报地震方法:(1)物理参数计算分析方法;(2)滤波分析方法;(3)几何分析方法;(4)综合分 析方法。
二、大面积形变测量与跨断层测量预报地震方法:(1)精密水准复测;(2)水平形变观测;(3)跨断层场地观测方法。 三、重力测量预报方法:强地震一般发生在重力变化梯级带上或等值线转折部位,并大多位于低值一边。
四、
GPS观测预报地震方法:强地震前可以观测到GPS的异常变化特征。一些观测结果表明,在高剪应变集中及主应变增大区,在其周围及中心区,往往是潜在强地震的震源区域。大震前地表会大面积地出现向某一方向运动的现象并在震中及邻近地区产生高剪应变集中区。
地磁地电方法
一、地磁学方法:(1)地磁转换函数法;(2)地磁加、卸载相应比法;(3)空间相关和加权差分法;(4)低点位移法。
二、地电学方法:(1)常规预报地震方法;(2)地震地点学其他方法(自然电场法、地磁辐射法、大地电场法、大地电磁测探方法、大气电位方法)。
三、遥感观测技术的应用:(1)地震前后断裂带内外的卫星红外温度差异动态过程;(2)地震前后潜热通量异常; (3)地面温度的反演;(4)长波辐射信息的短周期地震指标。
地下流体方法
通过分析观测数据,提取异常,预测地震。
一、地下流体物理类:(1)井水位;(2)井水温(地热);(3)水电导率。
二、地下流体化学类:(1)离子组分;(2)微量组分和放射性组分;(3)气体组分。
三、地下流体宏观现象:水色、水气、气味、温度、水位、流量等。
综合分析方法
一、综合概率法:(1)概率合成方法;(2)概率增益方法;(3)多元统计组合模型的应用;(4)可拓综合模型前兆预测 研究。
二、模式识别:(1)基于地震前兆的模糊地震预报;(2)模糊聚类分析;(3)模糊信息检索方法;(4)模糊综合评判; (5)CORA—3方法。
三、“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四、专家预测系统。
五、遗传—神经网络模型:(1)遗传算法;(2)神经网络模型。
群测群防常用方法
一、动物宏观异常观测方法
二、地下水宏观异常观测方法
三、土地电
四、土地磁仪
五、地下水群测网
‘陆’ 目前地震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预报
地震学预测方法
一、前兆性地震活动:(1)地震活动增强与平静;(2)震群活动;(3)前震活动;(4)诱发地震;(5)地震窗;(6)地震震中迁移;(7)相关地震;(8)地震活动重复性。
二、地震空区和条带:(1)地震空区;(2)地震条带。
三、强震序列类型和判定:(1)地震序列的类型;(2)序列类型判定。
四、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应用:(1)N值(频度);(2)b值;(3)震情指数(A(b)值);(4)缺震;(5)应变释放(能量释放);(6)地震集
中度;(7)震群的U、K、ρ值;(8)地震活动熵;(9)地震活动度S;(10)AC(Cn)值;(11)分维数。
五、震源机制、介质参数的应用:(1)震源机制;(2)波速比;(3)振幅比As/Ap;(4)介质品质因子Q值;(5)尾波振动持续时间比和尾波品质因子Qc值;(6)震源参数。
六、小震调制作用/响应比在短临预测中的作用:(1)小震调制比;(2)加卸载响应比。
七、震级、时间、地点预测的主要地震学方法的归纳:(1)空间图像方法;(2)时间进程方法;(3)地震序列方法;(4)地震相关方法;(5)震源及介质参数方法;(6)震兆合成方法。
八、震后趋势判定主要方法:(1)h值;(2)b值截距法;(3)“密集—平静”现象;(4)等待时间法;(5)应变释放曲线。
地壳形变学方法
一、定点倾斜、应变预报地震方法:(1)物理参数计算分析方法;(2)滤波分析方法;(3)几何分析方法;(4)综合分 析方法。
二、大面积形变测量与跨断层测量预报地震方法:(1)精密水准复测;(2)水平形变观测;(3)跨断层场地观测方法。 三、重力测量预报方法:强地震一般发生在重力变化梯级带上或等值线转折部位,并大多位于低值一边。
四、
GPS观测预报地震方法:强地震前可以观测到GPS的异常变化特征。一些观测结果表明,在高剪应变集中及主应变增大区,在其周围及中心区,往往是潜在强地震的震源区域。大震前地表会大面积地出现向某一方向运动的现象并在震中及邻近地区产生高剪应变集中区。
地磁地电方法
一、地磁学方法:(1)地磁转换函数法;(2)地磁加、卸载相应比法;(3)空间相关和加权差分法;(4)低点位移法。
二、地电学方法:(1)常规预报地震方法;(2)地震地点学其他方法(自然电场法、地磁辐射法、大地电场法、大地电磁测探方法、大气电位方法)。
三、遥感观测技术的应用:(1)地震前后断裂带内外的卫星红外温度差异动态过程;(2)地震前后潜热通量异常; (3)地面温度的反演;(4)长波辐射信息的短周期地震指标。
地下流体方法
通过分析观测数据,提取异常,预测地震。
一、地下流体物理类:(1)井水位;(2)井水温(地热);(3)水电导率。
二、地下流体化学类:(1)离子组分;(2)微量组分和放射性组分;(3)气体组分。
三、地下流体宏观现象:水色、水气、气味、温度、水位、流量等。
综合分析方法
一、综合概率法:(1)概率合成方法;(2)概率增益方法;(3)多元统计组合模型的应用;(4)可拓综合模型前兆预测 研究。
二、模式识别:(1)基于地震前兆的模糊地震预报;(2)模糊聚类分析;(3)模糊信息检索方法;(4)模糊综合评判; (5)CORA—3方法。
三、“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四、专家预测系统。
五、遗传—神经网络模型:(1)遗传算法;(2)神经网络模型。
群测群防常用方法
一、动物宏观异常观测方法
二、地下水宏观异常观测方法
三、土地电
四、土地磁仪
五、地下水群测网
‘柒’ 现在的预测地震方法都有哪些
动物对于地震更为敏感,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