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重庆偏瘫自我训练方法有哪些

重庆偏瘫自我训练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5-13 19:53:38

‘壹’ 脑梗塞引起的偏瘫如何锻炼

脑梗塞偏瘫的康复治疗包括一、主动活动;二、床上训练;三、保持良姿位;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五、被动活动;六、语言的康复训练。
一、主动活动: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二、床上训练: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三、保持良姿位: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劝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训练。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我护理,使他们达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于回归社会,适应新生活。
五、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剧疼痛。可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背屈、伸活动等,以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注意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坐轮椅时,应确保患肢不垂于轮椅一侧,可将手置于轮椅扶手上或轮椅桌板上;应尽量避免在患手输液,避免过度牵拉手关节及意外的损伤。这样做不但可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即使在发生后也可防止病情加重,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语言的康复训练:首先教会患者及家属运用数字(1~10)和简单的字重复训练。采用口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让其仔细观察每一个音的口形变化,纠正错误口形进行正确发音等训练。从简单数字、句子说起,再循序渐进地加深复杂的语句,鼓励其经常与家人进行语言交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患者完成单一的课题,增强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贰’ 偏瘫康复训练

按照中医的“非进则退”原理,对于 中风 偏瘫 后遗症患者来说,瘫痪肢体的活动和 锻炼 就显得十分必要。较轻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适时地、经常性地活动自己的肢体。那么,失去自理能力或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又该怎么办呢?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创编了一套《偏瘫康复操》,我们认为对于偏瘫重症患者不失为一种好的锻炼方法
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程燕护士:做被动操应该注意,床铺不能太软,枕头高低适宜,帮助做操者站立,患者取仰卧位。
上肢运动
第一节 手指运动
控制患者手腕,握住四指,使患者尽量达到屈曲、伸展,舞动手指,活动关节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二节 手腕运动
使患者手腕尽量弯曲,活动手腕周围的神经、韧带和肌肉,
第三节 前臂运动
使患者前臂尽量贴近上臂,达到屈曲、伸展位,活动上臂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四节 上臂运动
是上臂屈曲、伸展,活动上臂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五节 肩部运动
患者取坐位,托住患者手部,环绕活动肩部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下肢运动
第一节 脚趾运动
活动患者的脚趾,达到背曲,使周围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二节 足踝运动
是患者的踝关节达到充分的背曲,活动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三节 屈膝运动
屈膝屈关,活动患者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四节 抬腿运动
使下肢上抬,活动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五节 踢腿运动
使下肢侧踢,活动下肢的内收肌群。
第六节 小腿运动
是患者腑卧,使小腿后屈、伸展,活动小腿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康复实践注意问题
北京华军中医院儿童专家邓欣:在练习 脑瘫 、偏瘫的康复实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果患者出现急性 肺炎 、发烧、血压不稳、过度疲劳等情况下不宜做偏瘫康复操。第二,如果病人做偏瘫康复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操,同时要排除杂念,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第三,做偏瘫康复操一般一周5到6天,每天1到3次,每次30分钟,每次做操的时候心率不要超过120次。

中风病人奇效疗法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等症的新疗法,在北京神经康复中心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治疗效果,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恢复肢体活动和语言功能,真正改善中风患者的生活状态,并可使大部分偏瘫患者重新站起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这种疗法叫“微分子药物颈动脉加压注射疗法”。它是采用一种特殊的加压滴注装置,将经过专家筛选配比的国家新药或者进口微分子药物,通过颈动脉滴注给药,直接进入病变侧脑内组织,起到快速溶栓、清除脑内自由基、营养激发脑神经信号传递,使受损脑部病变组织得到修复与再生,使患者恢复肢体以及语言能力,是目前治疗中风、偏瘫十分理想的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说起来也并不复杂。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打针输液的经历。 我们平时的“输液”是通过静脉给药。静脉给药的方法,药物不能直接作用于大脑,而是要经过其他的组织器官的吸收与代谢后才到达病变部位,所以,静脉给药的方式使药效大大丢失。另外,大脑还有一个特别的组织叫做“血脑屏障”,它的作用是使有害物资不能入侵大脑这个精密的“指挥部”,可是它也使绝大部分药效被“拒之门外”,有研究表明,静脉给药时,能够真正作用于脑部病变部位的药效利用率只有千分之五左右。所以,一般的给药方法和药物对于脑部疾患往往收效甚微。其实,大脑的供氧供血和养料的供应有自己专门的血管,在我们的腮下,有一根离脑部最近的血管叫“颈总动脉”。
“微分子药物颈动脉加压注射疗法”就是采用特殊的微分子药物,通过颈动脉穿刺,加压滴注给药,这样药效可以直达脑部病变部位,由于给药路径好,药物配合精当,药物穿透性好,病灶吸收完全,所以疗效成倍提高。
可是,由于颈总动脉的血液压力达到了100—160 mm汞注,因此一直被医界认为是穿刺的“禁区”。虽然很多脑血管病专着如《脑血管病抢救与康复》、《中华中风病大全》等都有关于“颈动脉穿刺”的记载,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可以进行此项操作的临床医生却只是凤毛麟角。而且,作用于脑部疾患的药物其筛选和搭配组方有严格的要求。这也加大了此项疗法的推广难度。
北京华军中医院神经康复中心联合山东炎黄中医药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一直研究这方面的课题,一方面研究临床药物的筛选搭配,另一方面派遣医技人员进修学习,经过专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筛选出了可靠的微分子药物,并熟练地掌握了“颈动脉给药”这一医学操作难题,同时大大简化了原有的加压设备,治疗中和普通的静脉滴注相差无几,使患者在治疗中几乎感觉不到痛苦,这种疗活使脑神经细胞逐渐得以修复。
为了进一步激活脑神经与肢体神经的信号传递,他们还引进先进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进行治疗。患者基本康复后,再配合中药全面调治,防止复发。目前已经采用这种综合疗法治疗1000多例中风、偏瘫患者,年龄最小的36岁,最大的80岁,均收到了极好的治疗效果,未见复发病例。统计表明,配用不同的微分子药物,对于脑栓塞、脑中风、脑血栓、脑梗塞导致的偏瘫、失语、脑萎缩、脑软化、视力障碍、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综合症都比常规的疗法要好,尤其在对于偏瘫和脑萎缩的治疗上均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

那些人容易得偏瘫
1、脑动脉硬化患者:脑动脉硬化是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物质基础。
2、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诱发偏瘫的首要危险信号。偏瘫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史的占60-- 70%,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史的占88.5%,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的偏瘫发生率比有症状者高4倍。
3、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是非冠心病的3倍,心房纤颤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是心律正常的5倍。
4、糖尿病:脑血栓偏瘫患者中有糖尿病者占10--30%,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栓发病率比一般人多21倍,约 10%的男性及14%的女性偏瘫患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5、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患者发生脑血栓形成要比一般人多2倍,且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
6、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约60%的脑血栓偏瘫患者发病前患有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7、吸烟:吸烟者患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3-5倍,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比不吸烟者高2-6倍。
8、饮酒:酗酒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4-5倍。
9、颈椎病:颈椎病患者患脑血栓偏瘫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至少高2倍。
10、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过性脑缺血是中风的常见先兆,是中风的重要因素和报警信号,必须作为危急症状来处理。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在发病后数年内出现不可逆性脑梗塞,30%在第一次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脑梗塞,50%于第一次发作后一年之内发生脑梗塞。

如何 病后进行自我康复治疗?
哪种姿势可以对抗中风后的异常姿势?
上肢姿势:肩上抬,前伸。上臂外旋稍离开躯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伸展,掌心向
上。手指分开、伸展,拇指外展。 下肢姿势:骨盆前挺。髋关节轻度屈曲,大腿内旋。膝关节轻度屈
曲。踝关节背伸,站立时全足掌落地支撑。
2.为预防中风后的异常姿势,卧床期应当怎么办?
中风后卧床时采取良好的肢体位置的目的为预防患肢痉挛,也即预防异常姿势的出现。中风后卧
床可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姿势轮换,多向健侧卧位为佳,切忌长期向患侧卧位。
⑴仰卧位 *头: 正中位或面向患侧。 *上肢:(患侧) 肩胛骨:尽量前伸,肩垫一软枕。 肩
关节:外展、外旋与躯干呈45°角,躯干与上臂间可置一毛巾卷。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的位
置高度要超过心脏。 腕关节:背伸。 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 *下肢:(患侧) 髋、腰部
:下方放置软枕,髋关节稍内旋。 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略呈背屈,足底平放于床上。
⑵健侧卧位: *上肢(患侧): 肩向前伸,肘及腕关节均保持伸展位,腋下的胸侧壁置一软枕
,使肩及上肢保持外展位。 *下肢(患侧): 髋略屈,前挺,屈膝,踝略背伸。 健侧肢体可以自然
放置。 ⑶患侧卧位: *上肢(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腕伸展,手掌向上,手
指伸开。 *下肢(患侧): 健肢在前,患肢在后,膝屈曲,踝背伸,足掌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

‘叁’ 半身不遂自我锻炼方法

半身不遂也称为偏瘫,这是脑部损伤以后出现的运动障碍,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外,康复训练同样非常重要。如果康复训练得当,半身不遂的症状会慢慢恢复,病人有可能生活自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医生的指导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同时可以自己进行肢体的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原则就是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耐受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比如肢体远端精细活动障碍,可以采用手中转球,捡拾各种物品的方法来自我锻炼,以增强肌肉的精细活动控制能力,可以进行偏瘫侧上下肢的康复训练,目的是防止关节的挛缩,通过锻炼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力量恢复以后就可以适当的进行负重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康复锻炼中需要预防跌倒等意外的发生,以及锻炼过度造成的肌肉关节损伤问题。总之,半身不遂的康复训练是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肆’ 脑出血后遗症偏瘫能恢复吗具体要怎么做

一、上肢锻炼
护理人员(或家属)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二、下肢功能锻炼
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也可让病人坐在凳子上,进行行走练习,进一步可搀扶病人行走练习。
三、坐卧练习
由家属扶病人反复作起坐、躺下动作;或在床的脚端拴一根绳子,让病人健康的手抓住绳子自行作起卧训练。
四、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1.保持安静 尽量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原则上就地抢救,各种检查和治疗操作应轻巧,以免加重出血。对躁动不安者适当给予镇静剂,但吗啡、杜冷丁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应禁用。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以肪窒息,有呼吸道梗塞症状者及早做气管切开。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每分钟2―4L。 3.调控血压 脑出血时血压增高是克服颅内高压,维持有效脑渔流所必需的。过分降低血压会减少脑血流,加重脑水肿。应保持血压在2D。21.3/12―13.3kPa左右,如收缩压大于26kPa时,可肌肉注射利血平0.5―1.0mg或25%硫酸镁10ml,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如患者合并躁动可用氮丙曝12.5―25mg肌肉注射。

‘伍’ 如何让偏瘫患者手伸展

首先得搞清楚患者所谓的“右侧下臂无力”是和具体内容,是处于迟缓状态没有任何随意运动呢还是说肌力有但是较小;
偏瘫患者的典型模式是: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故其“手指不能伸展”为正常发展状态
在进行肩关节的运动时候请注意先活动其肩胛骨,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肩痛 进而造成“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的活动包括内收 外展 水平内收 水平外展 屈 伸 ;肘关节的运动包括屈和伸;腕关节的运动包括屈 伸 尺偏 桡偏;前臂的运动还有旋前 旋后 (铅笔顺时针方向转为旋后,逆时针为旋前)
如果病人处于迟缓期,没有任何随意运动,那么我们只有按照上述关节运动对其进行被动活动,同时可拍打肌肉进行刺激 。如果病人某些动作有一定力量但是比较弱,建议进行抗阻训练 增强肌力 偏瘫病人一般肩关节内收容易外展难 曲肘容易伸肘难 前臂旋前容易旋后难 曲腕容易伸腕难 手指抓握容易松开难 ,我们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训练
请一定注意避免长期卧床 一定注意尽量避免患侧输液 还是建议到正规康复医疗机构就诊
一 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 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 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 ,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 康复安排:
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项;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18、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如无进行专业的此项训练,治疗师在功能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并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 助动 主动
24、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25、伸展躯干促进和改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
26、双手抱膝左右轻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
27、肩关节屈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训练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
28、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意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29、肩关节各向关节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30、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展,前臂旋后。
31、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32、肩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
33、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34、髋内外,外展的控制训练:健侧中立位患侧做,患侧中立位健侧做。
35、膝关节屈伸展控制训练。
36、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伸展控制训练。
37、患者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
38、俯卧位屈患膝训练。
坐位:
39、患侧上肢支撑训练。
40、患侧上肢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
41、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
42、手背推移物体。
43、前臂旋转压橡皮泥。
44、患侧下肢屈髋运动。
45、手指夹拾小物体(越过中线)。
46、健侧下肢肌力训练。
47、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
站立位:
48、站立平衡训练:左右前后移动重心。
49、站立平衡操:双手交叉(可视情况而定)前平举过头,前平举后躯干左右旋转等。
50、坐站控制训练,及分解练习。
51、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
52、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
53、髋伸展位屈膝。
54、屈髋屈膝准备迈步。
55、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训练。
56、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
57、低迈步训练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
58、足ё诺匮盗贰?
59、双杠内步行训练(三点):健侧上肢向前扶杆——〉然后患侧下肢跟进——再健侧下肢上前一步。
60、持拐杖步行训练(三点、二点):健手持拐向前——患下肢向前迈出——健足跟上。
61、上下楼梯:上/健手扶——健侧下肢——患侧下肢
下/健手扶——患侧下肢——健侧下肢
62、床边ADL训练:洗漱、穿脱衣服、二便处理等。
(三)康复安排:以上各项基本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每周练习4-5天,家庭内一天一次,下午可指导家属练习一次。
(四)注意事项
所有的关节应保持最大关节活动范围,并治疗是在无痛或患者能耐受的范围之内,避免暴力,以轻柔手法为宜;治疗师应给适当的保护,辅助力量应由大到小,鼓励患者独立完成。
三、 后期康复
(一)康复目的: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侧肢体,相当Brunnstorm恢复阶段5-6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在保证运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二)康复方法:
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3、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64、侧方行走训练7先向健侧后向后侧
65、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屈膝加强训练
66、改善步态训练:踝背伸牵伸。
67、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离地。
68、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69、做站立位两足轮流交叉运动。
70、家庭ADL指导。
71、居室改造。
(三)康复安排同前阶段。
此期训练以社区康复医生和家属及志愿者帮助为主,每周3—4次。两周一次家庭随访或门诊随访。
(四)关于辅助器具的使用。
72、足托——足下垂
73、腕背伸夹板——屈腕痉挛。
74、拐杖,助行嚣。
75、轮椅。

另外 关于病人手不能伸展的问题 我们除了进行被动活动或者让其做在床上撑手外 如果手指屈曲痉挛比较严重我们可以采用夹板(矫形器) 帮其撑开 每天5-6次 每次20分钟

‘陆’ 求助:治疗偏瘫病的病方

病方没有 康复训练到找着了

一、目标及训练原则
1、目标: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结合,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会。
2、训练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较弱肌肉力量训练。
二、治疗的分期
(一)急性期:发病数日,应以抢救为主,尽早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1、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2、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按摩:防止和减轻水肿;感觉刺激,肌张力高者—放松手法;肌张力低者—刺激手法。
被动活动:由小关节 大关节
体位:卧位时,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
(二)恢复期的治疗(1-3周)
1、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翻身坐位□级平衡)。
2、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3、改善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同时继续抑制肌肉痉挛。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
翻身坐坐位平衡双体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
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大多数病人可越膝立位和跪行阶段。
三方法:
1、十指交叉握手的处长自我辅助活动
两手二指交叉,患指位于最上面,稍外展,由于健侧手指使患侧手指外展,整个上肢的屈肌痉挛可以减轻。
优点:
①活动和转移时,偏瘫的肩受保护。
②两手交叉在一起位于中线,感觉和知觉得到改善。
③防止肩胛骨后缩及整个偏瘫侧后缩。
④防止了联合反应。
2、翻身
最有意义和活动,它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
3、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减少下肢伸肌痉挛,同时使肩胛骨前伸、抑制上肢屈肌痉挛。
4、下肢全活动范围控制—学习主动控制下肢。
5、伸髋时抑制伸膝
将患肢置于床边的外侧,治疗师使足充分背屈,使膝放松于屈曲位,所有运动阻力消失,主动把脚抬到治疗床上。
在伸髋同时屈膝的能力提行走时摆动期开始的基础;使从床上坐到床边前将腿放到床下。
6、髋的主动控制
仰卧位,屈膝,足支撑在治疗床上,使患膝保持稳及活动健肢时患肢保持稳定。
体位上同将臂部抬起保持骨盆在水平位。
治疗师手放在股前边。下压膝关节时向足前方拉股骨内外侧髁,另一手手指轻拍患者臂部帮助伸髋(双桥运动),然后让患者将健足治疗床上抬起来,所有重量都有在患腿上(单桥运动伸髋的分离运动,仰卧位治疗师使其充分背屈做膝的等长收缩(绷紧大腿,不要用足或足趾蹬治疗师的身体)。开始时膝可略屈曲。
优点:治疗时无跖屈,抑制小腿三头肌痉挛。
9、通过下肢选择性伸直而负重
双脚平放地上交叉手放在前面的凳子上肘伸直头向前超过脚抬臀膝向前。
10、训练健肢负重的活动
①外旋位改善伸髋。
②用绷带卷综打足背屈的站立。
平衡功能的训练
11、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
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上坐起。治疗师用前臂支持患者的肩上部,促进这一活动,另一手指导患者的手和上肢。
优点:促进头的直立反应。
12、重心向侧方轻转
①向患侧—躯干应被拉长,治疗师手应放在腑下及侧屈肌处。
②向健侧—偏缩短患侧躯平肌,一手虎口压在患侧屈肌,另一手放在患背部,重心患侧躯干,健手向外旋起。
13、两腿交叉,重心转向下面腿一侧—在穿鞋袜时平衡。
14、双手向前触地,及交叉握手前伸推球。
15、双膝屈曲、重心向侧方转移—站立时重心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16、玩气球活动。
17、患腿负重的站立活动。
上肢的训练
18、抑制手臂肌痉挛
卧位:1、抑制躯干肌肌痉挛,抑制臂的痉挛。
坐位:患肢支撑
19、抑制肩胛骨后缩和下降。
20、抑制前臂旋前。
21、肘后旋的选择性屈曲
22、主动活动
23、坐位推球
24、站立活动,拍球。
25、站立位,手臂支撑桌面负重抑制痉挛。

‘柒’ 中风偏瘫的康复方法有几种

  1. 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

  2. 作业疗法:

    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

3.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和文体疗法
①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
②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
③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

4.物理疗法,康复工程和中医疗法
a.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b.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c.中医疗法: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有助于截瘫病人残余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另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治疗截瘫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

阅读全文

与重庆偏瘫自我训练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生完孩子磨牙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402
颈腰按摩器使用方法 浏览:218
一笔画月季花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38
雨井与管道连接方法 浏览:682
a2图纸折叠方法视频 浏览:714
用手机锻炼的方法 浏览:512
贴墙倒立的正确方法 浏览:282
电磁治疗仪器使用方法 浏览:251
科学研究方法通常有哪些 浏览:813
折纸最简单的方法小星星的折法 浏览:644
游泳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浏览:839
防静电表测量方法 浏览:271
完善高中教学方法 浏览:830
鼠年茅台鉴别方法 浏览:385
手机壳包浆方法 浏览:431
羽毛球空手训练方法 浏览:386
在云南种菜有哪些方法 浏览:99
前列腺增生是有哪些治疗方法 浏览:555
十种颈椎病治疗方法 浏览:454
单人训练模式开启方法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