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位亲,请问腔镜器械用过氧化氢消毒灭菌是用无纺布打包吗需要腔镜消毒盒吗。用普通包布可以吗
医用无纺布与棉布搭配打包由于无纺布的致密性阻菌能力增强本文对无纺布与普通棉布搭配打包效果优胜于单纯棉布包进行探讨。 棉布包布 器械的清洗:使用后的器械严格按清洗流程清洗即清洁-酶浸泡-冲洗-上油-擦干。 打包法:通常所用的手术器械包是用普通棉布缝制成各种规格尺寸的双层包布根据所用物品的大小、数量的不同等用内层、外层两块包布分别打包将准备好的器械或敷料包扎成大小符合规定的器械包或敷料包。 灭菌法:棉布耐高温高压所以我科日常所用的器械包是将同样耐高温高压的物品用棉布包布打包包扎所有包布在包装前均要经过清洗及检查有无破损方可打包器械包均采用脉动真空高温高压灭菌器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包外指示胶带监测判断灭菌效果符合要求才可使用。 存放法:灭菌合格后的物品置放于通风、干燥、室温适宜的无菌储物室指定的地方备用。安全使用期限最长1天。 手术使用中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在手术将要开始时由巡回护士徒手打开外包布然后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包布将形成无菌器械台。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要保持器械台不能被污染。但是如果不慎被生理盐水或血液浸湿乃至湿透将直接造成无菌器械台被污染。存在手术被感染的风险。 使用寿命:经过反复地高温高压及使用后的清洗1块棉布包布节约使用最长大约次就会破损。 材料成本:比如;缝制成的1块1m×1m的双层棉布包布最便宜1元而优质棉布达元之上。 无纺布与棉布搭配打包 打包法:自11年月之后我科采用无纺布为内层棉布为外层搭配打包成大小符合要求的器械、敷料包。 灭菌法:无纺布耐高温高压所以灭菌方法相同于棉布包布。 存放法:相同于棉布包布。有效使用期限可达8天。 手术使用中方法相同于棉布包布但是形成的无菌器械台由于无纺布光滑质地非常致密防渗透效果好即使不慎被生理盐水或血液浸湿也不易湿透。保障了器械台的无菌状态。 术后随访:对11年月~11年11月9例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无感染发生。 使用寿命:无纺布上的污渍更易清洗能够多次反复用于器械的包装及高温高压使用寿命相似于棉布包布。 材料成本:1块优质无纺布1m×1m大小进价约5元低于同样大小的棉布价钱。
②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
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一、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一、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五、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六、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十三条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第十四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负责对本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第十五条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二)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三)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四)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四)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第十六条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第十七条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第十八条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
(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三)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第十九条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第二十条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第二十一条采用其它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时,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在使用器械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须先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二十二条软式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一、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二、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三、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诊疗。
四、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75%的乙醇或者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第二十三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第二十四条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或者选用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规定的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
二、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第二十五条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二十六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第二十七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过氧乙酸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第二十八条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第四章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第二十九条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时间按使用说明。
三、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四、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第三十条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三、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四、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六、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按使用说明。
第三十一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第三十二条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五章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三十三条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 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第六章附件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设有内镜诊疗中心的,其建筑面积应当与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相匹配,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当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
第三十七条本规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六章第十一节“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同时废止,其它与本规范不一致的规定以本规范为准。
③ 腹腔镜的使用与保养
摘要】 目的 正确掌握使用和管理电视腹腔镜的器械和仪器。 方法 在清洗腹腔镜器械的操作过程中,应轻拿、轻放,有内腔的导管,必须用通条冲、通血痂或胆泥,关节部位要打开通口冲洗。 结果 采用正确的清洗操作,保证该仪器在工作中保持正常的运转,提高它的工作效益,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器械关节使用的灵活性。 结论 由于管理、操作制度健全,使仪器、器械损耗减少,延长使用寿命。
关键词 腹腔镜 器械 操作 管理
腹腔镜是由摄像监视系统、CO 2 气腹、多功能单双极高频电刀及器械系统组成。其仪器昂贵、器械精密,对新仪器设备的应用,应制定出一个有科学、系统、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该仪器在工作中保持正常的运转,提高它的工作效益,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1 临床资料
200例电视腹腔镜手术,其中胆囊切除62例,阑尾切除30例,子宫、卵巢肿瘤切除42例,肺大疱切除10例,脾囊肿切除3例,肺癌肿瘤切除21例,肺叶切除19例,乙状结肠切除5例,巨结肠切除1例,肝破裂、膈肌修补各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5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疗效确切。200例手术无1例术中出现仪器故障,都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2 保养方法 〔1〕
(1)腹腔视角窥镜应注意保护目镜,镜面用带95%的酒精棉花棒清洁后再用软布擦干,保护帽套住,避免碰撞致使镜片模糊不清,影响清晰度。(2)摄像头、冷光源电源线需用柔软、吸水的布擦干,电源线不可折叠,应无角度盘旋,放在盘内。(3)保护穿刺锥,防止碰擦影响其锋利性,穿刺锥鞘的侧孔,清洗时应按压打开通口,冲洗干净内腔,用卷绵子擦干,关节活动部位擦干上油,保持其开关及关节部位的灵活性。(4)各种器械使用及清洁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投掷或互相碰撞,不可一手拿多样器械,以免滑掉损坏。(5)各类有内腔的导管,器械必要时用通条冲、通、防止血痂、胆泥、腹腔冲洗残物阻塞,洗净后,用长卷绵子将内腔擦干上油。(6)气腹针应保持针的锋利性,最好用95%酒精冲洗,术毕洗净晾干后上油。(7)穿刺器、转换器的橡皮帽清点保存,防止遗失。(8)术毕,清水洗净各种器械,钳夹部分如有血渍、血痂应用适酶或双氧水浸泡10~20min,然后用纱块在流动水下轻轻抹干洗净,再用软布擦干上油,以备下次手术使用。(9)做好使用登记,详细认真填写每日仪器运转情况、时间、操作医生签名、配合护士签名以及患者姓名、年龄及手术名称。
3 管理制度 〔2〕
(1)腹腔镜仪器、器械精密,昂贵。因此,需有固定的位置放置,由熟悉仪器构造、工作原理及器械性能,能熟练安装连接各种仪器,熟练掌握器械技术性能用途,了解正确的消毒方法,以及使用保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来管理,并制定严格的保养及管理制度。(2)每次手术操作完毕后,器械要及时浸泡在手术台上的无菌注射用水盆内,以免血块、残物干燥,难以清洗。(3)每周彻底清洁1次各种仪器、器械,清洁干净后,检查仪器、器械有无缺损及损坏,如零配件损耗及时送检修理,器械的关节及开关均上油,保持其灵活性。(4)每次使用后,均需检查机器的性能运转情况,及时补充耗品,发现问题及时登记,送检修。(5)建立精密仪器器械卡,一式2份:一份存留设备科,一份附于仪器上,做好使用情况登记。(6)电视显示器、录像机、气腹机、电凝器在术毕后应保存在可锁式移动箱内,防止遗失。
4 结果
自开展微创手术以来,医护人员按规章制度正确掌握使用腹腔镜仪器、器械,保证该仪器、器械在工作中正常运转,提高了工作效益。
5 体会
(1)由于管理制度健全,使仪器、器械损耗减少。(2)正确使用和管理电视腹腔镜的仪器和器械,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因此由专人管理。(3)熟练管理仪器的性能和操作规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腹腔镜手术要固定手术间进行,以免搬动过多,否则容易造成仪器零件松动脱落,并要配有稳压装置,避免干扰和影响图像清晰。(5)所有仪器、器械取放和清洁均应动作轻稳。仪器使用后注意检查各零部件是否完整,有无缺损,并关闭开关加罩防尘。
参考文献
④ 腔镜器械的清洗与保养
腔镜器械清洗流程
1、 着装要求
防渗透工作外衣(或防水围裙)、 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等工作人员操作时穿戴整齐注意保护。
2、 清洗流程
⑴冲洗将器械轴节完全拆卸后置于流动水下用软毛刷彻底刷洗用水枪冲洗管腔去除血渍污渍。
⑵酶洗将器械放入1:200多酶洗液中浸泡2-5分钟。
⑶漂洗再次用流动水刷洗器械。
⑷除锈将器械放入1:7的除锈剂中浸泡15-20分钟。
⑸再次漂洗用注射用水冲洗器械。
⑹润滑将器械放入1:15的润滑液中浸泡30秒。
⑺干燥用干纱布擦干器械并用高压气枪吹干管腔内水分。
⑻打包正确安装器械检查性能完好重点是镜头、数目精准、套好保护帽用无纺布单层双包 内置低温指示卡外贴低温指示胶带低温消毒备用。
外科器械分为普通手术器械、腔镜器械两大类,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使用的腔镜器械均为进口品牌,价格昂贵,其性能远远高出国产器械,但其使用寿命有限,损坏是必然,而原厂家在国内没有售后维修点,一旦损坏,需要寄到国外进行处理,整个过程周期长且原厂维修价格昂贵,于是器械的及时保养以及在清洗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尤显重要。
1 消毒
1.1 腔镜器械均可使用低温消毒箱(环氧乙烷)消毒、万福金按(2000mg/l)浸泡、等离子灭菌。
1.2 所有金属器械均可高温高压灭菌法,(有塑料外套除外)。
1.3 二氧化碳管、光源线、冲洗管道及超声刀线均可用等离子灭菌。
1.4 若采取浸泡消毒,浸泡时应将器械轴节打开,管腔应充满消毒液,各种电源接头勿沾上消毒液或水。
2 使用
2.1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器械的功能及螺丝有无松动,尤其是气腹针的弹性、电凝分离钳的方向转动及有无电凝链接;腹腔镜的清晰度及有无损坏、裂痕。
2.2 根据光源选择合适的硬镜,根据电刀选择合适的电凝线。
2.3 器械及硬镜应轻拿轻放。
2.4 光纤及摄像头连接线不得打折,以免折断光束或CCD连线,并监督医院使用情况。
3 术后清洗和保养
3.1 清洗器械前做好个人防护。
3.2 清洗时应尽量拆卸器械,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3.3 请清洗后的器械用多酶洗液浸泡,用毛刷、50ml针管等将其刷洗干净。
3.4 将用多酶洗液清洗过的器械用流动水彻底清洗,以去除管腔内的多酶洗液及污物。后用干纱布擦干,管腔内用50ml针管注气排空水分。
3.5 光纤等管道器械,用湿纱布擦拭后,以直经20-30cm盘成圈后放置,切勿打折。
3.6 器械清洗后检查有无损坏,或缺螺丝等问题
3.7 如果暂时无需消毒使用,则可涂上石蜡油,放于固定器械柜内保存。
4 保管保养
腔镜器械须专人专管。
5 维修
正常使用下,器械有可能出现老化,变形,丢失螺丝等小配件的问题。例如,电凝钩的绝缘层破裂漏电、持针钳持针不稳、绝缘剪刀刃口不利、管鞘陶瓷头损坏、镜桥折断、管鞘变形等等。专管护士一旦发现器械已不能正常工作,有可能会影响医生的操作,则应及时更换完好的器械。而已损坏的器械,也应及时进行维修处理。以前因为必须返回原厂家才能够进行维修处理,于是维修周期过长,维修费用过高的因素导致了医院宁愿弃旧购新的心理。而随着我国腔镜生产厂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腔镜器械不再需要出国维修,且维修成本大大降低。于是,昂贵的废弃中的腔镜器械不再是鸡肋,选择维修处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大大降低了科室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