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痕量”是什么意思
意思如下:
痕量是一个汉语词语,汉语拼音为hén liàng,指的是极小的量,少得只有一点儿痕迹;在应用科学领域,指某种物质的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称为痕量。痕量也可运用于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
简介:
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世界由物质组成,主要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还有核反应)。
⑵ 什么是痕量
痕量
【读音】 hen2 liàng
【意思】 名:化学上指极小的量,少得只有一点儿痕迹
痕量分析 (trace analysis),物质中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的组合的分析方法 。痕量一词的含义随着痕量分析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痕量分析包括测定痕量元素在试样中的总浓度,和用探针技术测定痕量元素在试样中或试样表面的分布状况。一般分成3 个基本步骤:取样、样品预处理和测定。由于被测元素在样品中含量很低、分布很不均匀,特别是环境样品,往往随时间、空间变化波动很大,要充分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和保证一定的样品量。为了增强对痕量成分的检出能力和除去基本干扰,痕量组分的分离与富集常常是必不可少的,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将主要组分从样品中分离出来,让痕量组分留在溶液中;另一种是将痕量组分分离出来而让主要组分留在溶液中。为了提高分离、富集效果,通常应用掩蔽技术。样品预处理的另一个目的是使痕量组分转变为最适宜于最后测量的形式。常用的分离 、富集方法有挥发 、沉淀和共沉淀 、电解、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萃取色谱、电泳等。在分离、富集过程中对于污染和痕量组分的损失要予以充分注意。
测定痕量组分的方法,取决于被分析的对象和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选择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从经典的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到各种近代的仪器分析等痕量分析方法中,较常用的方法有:①光学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子荧光和磷光法、化学发光法、激光增强电离光谱法等。②电化学方法。包括极谱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电位法和计时电位法等。③X射线法。包括电子微探针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④放射化学法。包括活化分析法、同位素稀释法、放射性标记分析法等。⑤质谱法。包括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火花源固体质谱。⑥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痕量分析主要应用于地球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表面科学以及罪证分析等领域。
⑶ 痕量分析的介绍
痕量分析 (),物质中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的组合的分析方法 。痕量一词的含义随着痕量分析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痕量分析包括测定痕量元素在试样中的总浓度,和用探针技术测定痕量元素在试样中或试样表面的分布状况。一般分成3 个基本步骤:取样、样品预处理和测定。由于被测元素在样品中含量很低、分布很不均匀,特别是环境样品,往往随时间、空间变化波动很大,要充分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和保证一定的样品量。为了增强对痕量成分的检出能力和除去基本干扰,痕量组分的分离与富集常常是必不可少的,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将主要组分从样品中分离出来,让痕量组分留在溶液中;另一种是将痕量组分分离出来而让主要组分留在溶液中。为了提高分离、富集效果,通常应用掩蔽技术。样品预处理的另一个目的是使痕量组分转变为最适宜于最后测量的形式。常用的分离 、富集方法有挥发 、沉淀和共沉淀 、电解、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萃取色谱、电泳等。在分离、富集过程中对于污染和痕量组分的损失要予以充分注意。
⑷ 在痕量分析时,气相色谱定量应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不能采用归一法
简单一点的操作的话就用外标法吧,把你要检测的几个物质的标准品买来做标准曲线;面积归一化法得出的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即A物质占总物质的百分之几,这样的话你当然得不到具体的含量了。具体你应该看看外标法和面积归一化法,看懂了这两种方法就没问题了。
⑸ 痕量相态分析技术简介
痕量相态分析技术,脱胎于常量的化学物相分析和化探偏提取技术,国外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有应用报导的。Rose、Webb、Tessier曾应用选择性顺序提取技术于化探研究,用来阐明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分散流)中痕量元素的赋存状态;Hoffman用来提高矿化与背景间的地球化学衬度;Bradahaw则用之区别岩性和环境引起的矿化。Chao在其综述文章《偏提取技术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中作了很好的总结。
本章介绍的痕量元素的相态分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分相要清晰,与偏提取技术的模糊分相不同,基本上是定量的物相分析;②分相要合理,它是根据要评价的元素异常的需要设计相态分相,研究并试验能较清晰地划分各相的相态分析方法;③检出限要求严,对化探指示元素和探途元素,以异常下限作为进行相态分析的总量最低要求。而分相后结果报出值,一般应比总量再低1~2个数量级。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相态分析技术对快速评价筛选化探异常,查明异常形成机制是行之有效的。
⑹ 痕量分析,痕量分析,什么是痕量分析,超痕量分析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31
⑺ 痕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痕量分析的常用方法分述如下: 采用电化学分析法进行痕量元素测定,除用悬汞电极溶出伏安法测定 Cu、Pb、Cd、Zn、S等元素外,近年来发展了玻璃碳电极镀金膜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重金属元素。另外用金(或金膜)电极测定As、Se、Te、Hg等元素。膜溶出伏安法可进行阳极溶出,也可进行阴极溶出,测定下限可达1~10ng,将溶出伏安法与微分脉冲极谱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⑻ 有机微量分析与有机痕量分析的区别
有机微量分析与有机痕量分析的区别:精密度不同,分析不同。
一、分析不同:在分析化学中,根据分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多少,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常量组分(质量分数>1%)分析、微量组分(0.01%~1%)分析、痕量组分(<0.01%)分析和超痕量组分(约0.0001%)分析。
二、精密度不同: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都需要较高的灵敏度,对于微量分析,灵敏度的要求更高。常量分析的精密度要求一般在2%以内。微量分析,不同的测定领域有不同的要求,如有机溶剂残留、农药残留、体内药物分析的精密度需要在10%以内。
微量分析适用于
极少量物质的分析,该方法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了—比如,马尔施的砷检验法和奈斯勒的氨检验法—而作为一种标准分析操作法的微量分析则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普列格尔和埃米希两人工作的结果。定量微量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常量方法的高度改进和提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微量分析
⑼ 含量范围是多少的叫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痕量分析
微量组分(0.01%~1%)分析、 痕量组分(<0.01%)分析和超痕量组分(约0.0001%)分析; 根据分析试样的用量多少,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常量分析(试样用量>100mg,试液体积>10ml)、 半微量分析(试样用量10m~100mg,试液体积1~10ml)、 微量组分(0.01%~1%)分析、 痕量组分(<0.01%)分析和超痕量组分(约0.0001%)分析; 根据分析试样的用量多少,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常量分析(试样用量>100mg,试液体积>10ml)、 半微量分析(试样用量10m~100mg,试液体积1~10ml)、 微量分析(试样用量0.1~10mg,试液体积0.01~1ml)和超微量分析(试样用量<0.1mg,试液体积<0.01ml)。
⑽ 痕量分析,痕量分析,什么是痕量分析,超痕量分析
痕量分析,就是可以测定到10^-9 (纳克级)
超痕量分析,就是可以测定到10^-12 (飞克级)
提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