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废旧塑料如何分类 识别
废旧塑料可利用塑料类型来分类的标签系统来进行分类。
为方便塑胶的回收,美国塑胶工业协会(The 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stry, Inc., USA)提出利用塑料类型来分类的标签系统:“合成树脂识认码”(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常译为“塑胶材料编码”或“塑料编码”)。
可回收的塑胶容器均会附有一个以三个箭号围绕而成的三角形标签,标签上会表示塑料的类型。在我国,依照GB18455-2001规定,体积/容积超过100毫升的塑料包装制品或塑料容器必须直观标注塑料回收标示。对应标签如下:
①PET: 指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一般用在宝特瓶。
②HDPE:指的是高密度聚乙烯塑料,一般用在洗剂容器、牛奶瓶、超级市场胶袋。
③PVC:指的是聚氯乙烯塑料,一般用在管道、户外家具、雨衣。
④LDPE:指的是低密度聚乙烯塑料,一般用在牙膏或洗面乳的软管包装。
⑤PP:指的是聚丙烯塑料,一般用在瓶盖、吸管、微波炉食物盒。
(1)废弃物新用途实例分析和解决方法扩展阅读:
聚苯乙烯分为未发泡和已发泡两种。未发泡也就是保丽龙,一般用于部分饮品(如益力多)容器。已发泡的泡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泡胶,一般是用在包装用胶粒、一次性保温胶杯、包装冻肉盛器、饭盒。其他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还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尼龙(Nylon)及玻璃钢(FRP)、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BOPLA)等。
⑵ 废旧塑料如何分类鉴别方法
【卖废品就上废品之家,您的问题我来回答】
塑料分为不同的等级,小小的三角符号一般印刻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框内的数字从1至7不等,每个编号背后代表着一种规格的塑料容器,下面为您挨个讲述一下!
”01“ 喝完就丢
“01”代表PET(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最常用于制作矿泉水、碳酸饮料等瓶装饮料中。PET常用于做饮料瓶和分装瓶,通常耐热最高为65℃,耐冷至-2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为大家所熟知的是,由这种材质制成的饮料瓶不能装热水,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溶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科学家同时发现,这种塑料制品使用超过10个月以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因此建议喝光了的饮料瓶就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是储物容器。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得不偿失。
”02“ 不建议作盛水用具
“02”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装有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或是在商场中通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种材质制成。还有一些工业用品,可耐110℃的高温,若标明用于食物则可用来盛装食品。盛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常因不好清洗,留下残留,从而变成细菌的温床。不同于其他的饮料瓶,4L装的农夫山泉底部标记为02。虽然看上去比一般的矿泉水瓶牢固很多,但也不建议用来做盛水的用具,长期使用有害物质产生的可能性很大。材质本身也很难彻底清洁,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03“ 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03”代表PVC(聚氯乙烯),常见于雨衣、塑料膜。用该材质制成的塑料制品易产生两种有毒有害物质:一是生产过程中没有被完全聚合的单分子氯乙烯,二是塑剂中的有害物质。这两种物质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若是不慎进入人体,容易致癌。故很少用于食品包装,若碰巧遇到,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04” 超过110℃会出现热熔现象
“04”即LDPE(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塑料膜的原料,耐热性不强。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而若包裹在食物外部同时加热,食物中的油脂更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05” 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05”代表PP(聚丙烯),这是唯一能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的材质,所以成为了制作微波炉餐盒的原料。耐130℃的高温,熔点高达167℃,透明度差,小心清洁后便可重复使用。
”06” 切忌直接加热碗装的泡面盒
“06”即PS(聚苯乙烯),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致癌物质)。虽然又耐热又抗寒,但也会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因而切忌直接在微波炉中加热碗装的泡面盒!
“07” 小心用,便可避免“双酚A”
“07”代表PC及其他类PC,是被大使用的一种材料,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有有毒双酚A而备受争议。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被百分之百地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但没有厂家能够保证双酚A已被完全转化,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有所注意。
⑶ 废旧塑料如何分类鉴别方法
废旧塑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并不是指废的、旧的和没用的塑料制品。绝大部分塑料制品,特别是大量的一次性使用的,使用后其塑料材料本身的性能并没有大的改变,因此完全可能回收后用适当的方法重新加工成塑料制品后再次使用。
废旧塑料可以按产生方式分类:
一、树脂生产中产生
在树脂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报矿以下3个方面:
①.聚合过程中反应釜内壁上刮削下来的贴辅料(俗称“锅巴”)以及不合格反应料。
②.配混过程中挤出机的清机废料以及不合格配混料。
③.运输、贮存过程中落地料(抛撒料)以及掉渣料。
废料的多少取决于聚合反应的复杂性、制造工序的多少、生产设备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在各类树脂生产中,聚乙烯产生的废料最少,聚氯乙烯产生的废料最多。
二、成型加工过程中产生
在热塑性塑料的各种成型加工中均会产生数量不等的废品、等外品和边角料。如注射成型中的六道冷料,浇口冷固料、清机废料、废边等;挤出成型中的清机废料、修边料和最终产品上的戴截断料等;吹塑过程中的吹塑机上的戴坯口,设备中的冷固料和清机废料以及中空容器的飞边等(生产带把瓶子时其戴屁口废料率可达%40);压延加工中从混炼机、压延机上掉落的废料、修边料和废制品等;滚塑加工中模具分型县上的溢料、取出的边缝料和废品等。
成型加工中所产生的废料量取决于加工工艺、模具和设备等。一般来说,这种废料再生利用率比较高。它们品种明确,填料量清楚,且污染成都小,性能接近于原始料,预处理工作量小,通常只作粉碎处理,可作为回头回头料掺入新料之中,并且对制品的性能和质量影响较小。
三、配混合再生加工过程中产生
配混和再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仅占所有废旧塑料的很小部分,它们是在配混设备清机时清除的废料和不正常运行情况下出的次品,其中大部分可回收性废旧塑料。
四、二次加工中产生
二次加工通常是将从成型加工厂购买来的塑料半成品经过转印(大意为:将鼓面上所形成的墨粉图像转移到纸上的过程叫转印)、封口、热成型、机械加工等加工制成成品,这里产生的废料往往要比成型加工厂产生的废料更加难以处理,如经印刷、电镀等处理后的废品,要将其印刷层、电镀层取出的难度和成本都很大,而直接粉碎或造粒得到回收料,其价值则要低得多。经热成型、机械切削加工而产生的废边、废粒,回收再生就比较容易,且回收废料的价值也比较高。
五、消费后产生
这类废旧塑料来源广,使用情况复杂,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回收再用。这类废弃物包括:
①化学工业中使用过的袋、桶等。
②纺织工业中的容器、人造纤维丝等。
③家电行业中的包装材料、泡沫防震垫等。
④建筑行业中的建材、管材等。
⑤罐装工业中的收缩膜、拉伸膜等。
⑥食品加工中的周转箱、蛋托等。
⑦农业中的地膜、大棚膜、化肥袋等。
六、城市生活垃圾中产生
这类废旧塑料也属于消费后塑料,由于其数量大,回收利用困难,已经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是今后回收工作重点,所以将其单独归类。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废旧塑料越占%2~%4,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的包装材料,他们基本上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在这些废旧塑料中,聚烯烃(PO)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