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对象方面与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有诸多共同点,它认为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直接经验和行为。格式塔心理学家关注于意识作为研究对象的同时,强调避免使用“意识”一词,而用“直接经验”代之。行为同样是其研究重点,考夫卡指出,心理学虽可成为意识或心灵的科学,但将以行为为研究的中心点,因为从行为出发更容易找到意识和心灵的地位。
在研究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家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所强调的内省法,也不反对行为主义所依靠的客观观察法,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他们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修正,重视知觉结构原则。韦特墨和苛勒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诸多组织原则,描述了我们如何组织某些刺激,以及如何以一定的方式构造或解释视野中的某些刺激变量。
似动现象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涉及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在1/10秒到1/30秒之间,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这种现象的组成部分是一些独立的灯在一开一关,但组成一个整体后,给人造成这些灯在动的印象。这种现象强调了整体性,是形成格式塔心理学的关键。
格式塔心理学家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注重整体性,这并不意味着不承认分离性。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是从背景中分离出一种明显的实体。他们用“图形与背景”这个概念来表述,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我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则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这种图形-背景交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在知觉中起作用,而且在学习和思维中也起作用。
为了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家进行了多个实验。例如,顿悟实验展示了动物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突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些实验强调了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表明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Ⅱ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理论体系
编辑
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行为。
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但为了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有所区别,于是就用“直接经验”来表述。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当时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即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把握到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观刺激并不完全一致。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直接经验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
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是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为,前者指个体在自身行为环境中的活动,后者指有机体内部的活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是显明行为。
研究方法
整体观察法
格式塔心理学把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观察法。但由于直接经验中也包括一种类似于意识的东西,而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必须依赖于主体的内省,但是内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来观察。不管是观察还是内省,格式塔心理学要求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
实验现象学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以直接经验(有时也称现象经验)和显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该流派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使用整体观察法,还运用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象学方法。
Ⅲ 西心史中,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分别的研究对象、方法是什么
1、格式塔:格式塔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的“完形”,即“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是人的经验的先决条件。人所知觉的外界事物和运动都是完形的作用。人和动物的智慧行为是一种新完形的突然出现,叫做“顿悟”。
2、构造主义:这个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3、行为主义: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像"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4、机能主义:坚持以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大多属哲学思辨,缺乏实验根据,被视为机能主义的兴起。
相关信息:
构造主义一词是铁钦纳在美国和威廉.詹姆斯的机能主义论战时采用的概括。
1884年,詹姆斯为《心灵》杂志撰写一篇文章,题为《论内省心理学的某些忽略》。在文章的附注中,提到“心理构造”一词,原话是:“纯粹的红色或黄色的感觉元素,及其他心理构造的元素没有存在的根据,因为它们都不是心理的事实”。
并于1898年发表《构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文,阐述了构造心理学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正式提出“构造心理学”一词以与机能心理学相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