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教学《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一、揭题:摸图形游戏:
(
1
)(
第
2
张投影
)
5
个图形(
师讲话
)
谁能从这些平面图形中将这个圆摸底出来。
指名学生上前来(
好,你来。
)
(
2
)讲游戏规则是:
(
3
)你说说看,你是怎么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来的?
(
投影根据情况点
)
问:
你们同意吗?(生齐
:
同意)
(
4
)师:(
点投影出示
3
)
其实圆一直被人们所喜爱。早在
2000
多年前的一位哲学家这样评价圆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最美的图形。揭示课题:圆的认识(贴课题)
二、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及有关圆的特征。
1
、
想画出这个美丽的圆吗?好,
看谁最先画出来?谁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
画圆的?(指
2
~
3
个学生说说)
2
、
你用圆规画的,
真棒!
还有谁用圆规画的?你说说看:
用圆规画圆第一
步干什么?
(
点投影出示
4
)
第二步,最后呢?。
3
、指名一学生上黑板画,
师生合作
:学生说步骤,老师示范画圆。
4
、要想使全班同学画的圆都一样大应该怎么办?请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一
下,好,谁来说说看,是这样吗?(
投影出示
5
)(请一起画一个半径为
3
厘
米的圆。好,看谁画的又快又美。画好的小组同学比比看,一样大吗?
5
、
知道刚才画圆时的针尖固定的一点叫什么、
圆规两脚分开的距离又叫什
么?请大家认真看课本第
94
例
2
的内容,
你们会有所发现,
看哪个小组的发现
的多而快?
6
、
这个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
(师板书:
圆心
O
)
这个定长是……
半径
(师板书:
半径
r
)
那么什么叫半径?你还知道哪些?
(直径
d
)
什么叫直
径?(
投影出示
6
: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让学生齐读
)
7
、(
投影出示
7
)
图上哪条线段是圆的半径,为什么?哪些直径呢?
8
、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心、半径、直径,其他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画。
9
、
(
投影出示
9
半径的发现)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个比赛:在刚才画的圆中
画半径,
10
秒钟内谁画的多?准备好了吗?开始……停,好你画了几条
?
比他
多的举手!真快!你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得出,无数条)
10
、
投影出示
10
直径的发现)
在刚才画出的半径中随意量出几条半径的
长度,你发现了什么?(都相等)
11
、
投影出示
11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投影出示
8
自学提示
我们再比赛一
下画直径行吗?刚才画得慢的可要加油!好!预备,开始,……停,你画了几
条,比他多的举手,能画多少条?随意量出几条直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
同一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把你们的发现用最精炼的语言告诉大家。
㈡ 《圆的认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圆的认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
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一、 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对以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特点,从而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多次折纸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验证。操作中体会交流,体会圆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个别学生做试一试的题目会有困难,注意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
我们的发现
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直线图形或是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先介绍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象: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渗透: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