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metric
method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⑵ 定量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是指通过量化数据的方式来研究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研究方法。
5、宽毁斗模型研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来研究某一现象或问题。
⑶ 研究计划怎么写
研究计划书是一篇小论文,考察你针对信息检索和知识运用以及书面语写作的能力。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你能否申请心仪的学校,如何写出一篇好的研究计划书呢,一起和小编了解一下吧!
完整的研究计划书的构造: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先行研究,研究计划,参考文献与注释。
1、课题
自己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兴趣,大体确定课题的范围。尽量选择小课题,目标越集中,就越容易把问题讲清楚,要以小见大,做深做透。
2、研究内容
简单描述清楚想研究什么,基于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问题说清楚自己的见解,谈谈想研究的点在国内外有怎样的影响,以及现状如何。
3、研究方法
说明这个课题要怎样研究,确定研究对象是什么,对什么进行调查,用什么理论可以参考研究科发表过的文章,典型的研究方法有:案例收集、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数据分析、文献分析等。
4、先行研究
前人对这个课题做过哪些研究,得出了哪些可以参考的结论,举例同个领域内前人论文和着作分析新颖观点或者不足之处找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
5、研究计划
为了完成这份计划书需要做出什么努力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6、参考文献和注释
参考文献和引用文献都需要在研究计划书相应的地方说明,一般写在末尾,有效注解多了你的论文会在教授眼中更加专业,是很加分的。
⑷ 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
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如下
1、研究的方法不同:定量研究的方法是通过调查法、相关法、实验法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数学的应用占了很大地位。很多时候是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问题进行的研究。定性研究强调研究人的经验和思维力度。
2、使用的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历史回顾法、观察法等;研究目的不同:定量研究主要根据数据统计发现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剖析问题,其目的在于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定性研究的关注点在于发掘研究对象的性质,发现研究对象的行为特征,分析探讨出产生的原因。
4、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5、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6、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⑸ 什么叫量化研究方法
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就得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这就叫定量的研究,也称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实证研究方法分为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也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及将两者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Mixed-Methods Approach)。
量化研究遵循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提出假设、构建模型、创设实验、收集数据和验证假设,因此最容易被物理教育者接受,在学科教育研究领域中最早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多是PER研究者。
(5)量化研究方法研究计划扩展阅读
定量数据有4种类型,简单介绍如下:
1、定类数据(nominal)是一种分类数据,它是离散的并且没有顺序关系。例如,在研究物理学习过程中男女生差异时,我们可能会使用的“1” 和“0”分别表示男性和女性,这里并不表示1比0更大。
2、定序数据(ordinal)是另一种分类数据,也是离散的但具有顺序。例如,研究高中阶段三个年级的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理解水平的发展变化时,分别用数字1,2,3表示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定序数据用数字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的位置,不能做数学计算。
3、定距数据(interval)是具有相等间隔的连续数据,并且有顺序。例如,温度,1℃、2℃之间的差与20℃和21℃之间的差是相同的。定距数据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可以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
4、定比数据(ratio)不仅具有定距数据的全部属性,同时具有绝对原点(即0),且两个数值之间的比值是有意义的。例如:质量就是一个定比变量,可以说一个质子的质量为一个电子的1836倍。
⑹ 如何区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那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起去看一下吧!
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1、理论基础不同
(1)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2)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概念不同
(1)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3、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1)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2)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3)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2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1、强调在自然情境下而非人工控制环境中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强调从当事人(研究对象)的视角去理解其行为的意义和其对事物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
3、重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定性研究认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研究过程是双方彼此互动、共同理解的过程,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存在于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之中。
4、注重用语言文字对研究现象进行“深描”,很少采用复杂的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路径分析)来报告他们的发现。
5、强调使用多元的方法,如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以获得对研究问题的全面深入认识。
6、定性研究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的抽样、资料收集的方向、资料分析的重点、结论的建构方式等都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