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艺术活动课题的研究方法

艺术活动课题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4-04-21 07:16:17

⑴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可以有哪些

1、多感官参与音乐学习,实现音乐学习方式最优化。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觉,使学生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体)受到信息的刺激

2、音乐课堂(欣赏课)的有效提问研究<可分低中高年段进行>。欣赏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养成正当的态度,培养正当的兴趣,以指导人生的行为。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浓厚求知的兴趣。自然科学的精密学理或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哲学上的深邃思想和逻辑论证,一皆来自研究的兴趣和对真理的无限欣赏。

3、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运用研究。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老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

4、(农村学校)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5、小学音乐合唱课的实效性讲究。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分同声与混声两种:同声的由男声或女声单独组成;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按声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1)艺术活动课题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实施课题研究流程: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1.认真搜集资料。一是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进行资料收集;二是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三是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广泛搜集资料;四是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基础材料和原始数据;五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制订调查计划。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

⑵ 幼儿园教师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着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⑶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⑷ 如何进行美术教学课题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着名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着《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演化,每次嬗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嬗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近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学习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平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习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习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习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习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习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习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最优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习情况。

2. 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着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着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习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习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平时学习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习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习时期或学习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习很努力,且学习效果很好,但后期学习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习的过程体现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习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习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⑸ 美术教学研究常用方法

历史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六种教育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就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提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课题。包括分析和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研究的课题的要求与范围,以确定自己准备的材料等。2.收集完备的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由于历史研究需要研究者对前人的研究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在研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别和评价。3.归类和整理。根据自己研究的范围对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确定课题研究所涉及、建构的概念、命题、逻辑体系等。<P>4.对形成的结论进行检验。检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践检验;另一种是逻辑检验。5.将分析研究的材料写成报告。(二)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定的研究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由准备、观察、记录与整理三个步骤组成。</P>1.观察准备。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好观察的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计划中要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重点、范围及要搜集的材料,观察的次数、时间,采用什么仪器,什么时候使用仪器设备,制定哪些表格、怎样填写等。2.进行实际观察。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改变观察重点。如原计划不当,可随机应变,但必须完成原定任务。观察中要选好时间、场合、位置、角度。选用多种观察途径,如参观、听课、参加活动、列席会议、个别访谈等。3.记录和整理观察材料。观察时当场口问、眼看、耳听、手记,及时写出观察到的现象,若现场记录不方便,可事后补记。记录要按顺序,准确全面地记载。记录的方法有描述记录 (**记描述法、逸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 (时间取样、活动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核对表等。整理材料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作出分类、汇总,删去错误,补上遗漏材料,特殊材料另作处理,汇总的材料应准确、全面、详实。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认识,为科研提供可靠的事实。此研究方法具有直接性、客观性、可靠性、系统性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前者是无控制的**常教育教学条件下的观察,后者则有严密计划,是严格控制下的观察。按观察方式又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按取样角度来分,还可分为时间样本法、事件样本法和情境样本法等等,这里不一一详述。(三)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问卷、列表、访谈、个案分析和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其特点是:它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对调查对象不必加以控制;研究对象是当前的教育现状而非教育史实。其主要作用:为教育研究搜集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的政策、规划、改革方案提供事实依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和新理论,推进教育事业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它包括确定调查课题、选取调查对象、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就调查过程的顺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步: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拟订调查计划,做好各种技术、事物和组织准备,进行试探性调查,制定调查表格和观察、问卷、访谈提纲以及编制测验题目。2.实施调查,搜集资料这是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运用各种调查方式 (问卷、访问和座谈等)了解情况,力求搜集的资料全面、系统,具有典型性、客观性、真实性。3.整理调查资料用各种调查方式搜集到的材料,必须加以整理。整理资料的方法可根据资料的性质而定。对于叙述性资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对于数据性的资料要用统计法、列表法和图示法加以整理。4.分析调查结果搜集到的事实材料,经过整理达到清楚明了后就可以考虑对调查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给调查开始时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回答;对获得结果加以理论上的分析,阐明原因和背景,进行解释;根据研究的结论对美术教学实践提出适宜的改革建议方案和措施;在反思本调查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5.撰写调查报告这是调查最后阶段的总结。它是指明确、具体而简洁地用文字的形式介绍调查的实际情况,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教育调查研究的分类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综合调查和专家调查等。教育调查的具体方法有:访谈、问卷、测验、查阅书面材料、开座谈会、通讯等。运用此法进行科研时应注意:一要虚心求教,避免自以为是;二要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偏见;三要深入、细致地调查,避免浮皮潦草;四要数量统计与分析准确,避免笼而统之。(四)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设想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组实验等。实验法是以科学的理论假设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必要的而又合乎教学情况的控制,侧重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它是揭示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实验法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步骤:1.实验的准备。总体任务是制定实验研究的实施方案,具体包括:(1)明确实验的研究课题、研究目的;(2)明确实验的理论基础,制定研究的理论假设;(3)选择被试对象,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4)选择和编辑合适的统计工具和手段。2.实验的实施。主要任务是按照实验设计,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随时观察和测量因变量,搜集实验数据和其他重要实验资料。<P>3.实验的总结与评价。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因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检验实验误差,分析实验的效度;撰写实验报告。采用实验研究法进行教育研究,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次应全面衡量一下实验的客观及主观条件是否具备。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实验研究法具有相对的宽泛性。(五)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指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某种教育实践经验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将现象材料提高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入门方法。它包括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科学理性的经验总结。教育经验总结法基本步骤:1.准备工作根据实践定好题目,选定对象 (对象要有代表性),掌握有关资料,制定总结计划 (包括目的、进程、分工)等。2.搜集具体事实经验总结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教师采取多种方法,主动去发掘先进经验的具体事实。搜集具体事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即各种现象;二是书面材料;三是对实际效果的考证材料和各方面的反映。3.分析和综合在搜集具体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分析综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总结的目的,对材料归类整理,删繁就简,辨别真伪,核实数据和实例;其次是揭示事实的内部联系和分清主次,哪些是创新的,哪些是带有规律性的,并把它条理化。4.论证定稿经过以上工作之后,可以写出经验总结的初稿,组织不同形式的论证。论证应以经验总结研究者为主,请有关部门的领导、教育专家、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职工和学生参加,接受他们的质疑,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修改补充,最后定稿。这样经验总结的全过程就算结束,总结成果也就出来了。用经验总结法来研究小学美术教学时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总结对象,要详细占有事实材料,要有可靠的理论支撑,理清观点,揭示教学效果获得的内在机制,要正确区分现象和本质,提炼出规律性的主题。经验总结法要求新教师掌握、理解先进经验的本质,再与自身的具体工作条件相结合,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对业务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其次,选择的经验应具有先进性、独创性,抓住本质、主流的经验;再次,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掺杂个人的主观偏见,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尽可能用数据来说明问题。(六)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指实际工作者 (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综合性极强。</P><P>行动研究法是将美术教学改革行动和美术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它与美术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息息相关。它研究的内容是针对美术教学实际活动,在研究中不断提出改革意见和方案;美术教学实践的动态流程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使研究者不断得到启示,再充实和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行动研究法是科学研究与美术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能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美术教学研究价值增生。行动研究法一般步骤:界定问题、文献探讨、拟订计划、收集资料、建立假设、实施行动 (反复研讨、改进)、全面评价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结论与建议)。此法特别适合于中小规模的课程研究与改革,以及对具体教育结构的整体性考察除以上提到的几种研究方法外,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教育预测法、统计法等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有自身的适用范围、优点和局限性,在实际研究中要加以区别对待,灵活运用,以发挥各种方法在研究中的最佳效果。

⑹ 幼儿音乐游戏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一、课题研究缘由
随着新世纪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五部分提出的“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幼儿园音乐课程朝着游戏化的方向发展,倡导以游戏的精神贯穿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为幼儿创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气氛和舒适自由的环境。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
中国学前教育专家陈淑琴指出:“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种特殊活动中,还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积极的、快乐地、不知不觉的、不知疲倦的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敲敲打打中,不仅使幼儿感知了音乐,发展了音乐能力,还能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探索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教育部分中强调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此,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是一种很好的开发载体。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然而,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音乐活动形式单一,没能体现音乐的综合性,很容易就陷入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条条框框里,而将音乐游戏如此生动的活动仅限于音乐教学的需要而安排,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对活动的生活经验准备、以及活动中自主性、个性化的发挥等都体现的不够。而事实上,游戏无处不在,音 乐无处不在,当两者出现在一起的时候,这种魅力是不可抵挡的。因此,要充分发挥音乐活动中游戏的无穷魅力,我们必须了解音乐游戏的主要特征、精心选择适宜的内容、尊重幼儿独特的理解、大胆进行音乐游戏策略上的创新,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他们随性而唱、随心而跳的环境氛围,冲破所谓的空间限制,让幼儿在自由感知、自由想象、自由实践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萌发幼儿的无穷创造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目标:
1. 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音乐游戏内容,来激发幼儿参与、表现的兴趣、欲望。
2. 运用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形式,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等多种音乐能力。
3. 让幼儿在“玩”中学音乐,提高幼儿对歌词、动作的创编能力,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主要内容:
1、游戏活动内容选择适宜性的分析与研究。
(1)通过查找资料、深入分析教材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内容更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及生活经验。
(2)最大程度地运用音乐游戏内容的选择,来激发幼儿参与、表现的兴趣、欲望。
2、音乐游戏活动开展中的大胆把握和研究。
(1)音乐游戏情景的创设如何体现幼儿的参与。
(2)音乐游戏的乐曲的先期欣赏的程度,应该如何把握。
(3)游戏规则的制定如何体现幼儿的参与性。
(4)音乐游戏中幼儿情感的体验,个性表现,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如何把握。
3、音乐游戏组织中注意点的分析与研究。
音乐游戏强调听音乐做游戏,重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如何在高兴的游戏中要保证幼儿的发展。
4、音乐游戏在艺术领域及其他领域中的巧妙应用的分析与研究。
如何将音乐游戏这一生动活泼的形式与其它活动相结合中。
(二)具体做法:
1、深入观察幼儿,从幼儿兴趣入手,让游戏作品“活”起来。
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通过查阅、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来选择他们适合的音乐游戏作品。活动内容上的适宜选择。
2、结合作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游戏环境“活”起来。
首先是物质及音乐环境的准备;其次是做好欣赏前的心理准备,它是游戏活动获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活动前教师要根据所游戏的音乐作品,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从而巧妙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另外还要帮助幼儿作好与音乐情绪相适应的心理准备,让幼儿在音乐的过程中头脑中有联想,想象的内容,在情感上有相应的情绪体验。
3、多通道参与,多手段渗透,使游戏活动“活”起来。
(1)多接触、多倾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拓展幼儿思维。(2)运用语言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3)通过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4)鼓励幼儿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为了确保课题活动更好地落实到实处,我们计划每个月开展一次大的课题活动,每周开展小课题活动。并且对每月开展的课题活动进行认真反思,从而积累经验更好地实施计划,让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不断提高,并将音乐游戏的课题研究融会贯通在幼儿的区域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其它形式的活动中。

⑺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一、资料文献法

资料文献法即是依托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报刊及着作,利用网络,合理利用传统教育的经典案例、成功做法和相关理论等。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我们要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在课题研究中,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论述,使课题的研究能有较科学的定位和更高的层次,使课题成果更具普适性。如我们学校的文化课题、班主任课题、艺术教育课题、养成教育课题等,我们要准确收集信息、查阅文献,参考、指导、把握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原则、方法。

第二、调查研究法

追踪调查“养成教育”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分类整理统计数据,在走访专家进一步佐证的基础上提炼观点。例如我们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教师在“问题生”转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针对“问题生”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等对学生采取座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以作对比分析,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行为。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问题生”的措施更有效。

通过问卷调查,要包括: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对孩子的管理程度、学生心理需求及学生在家表现等。重点追踪调查“问题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等发展情况,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第三、个案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是针对学生个人状况,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出养成教育的经验。根据背景资料,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提出具体有效的构建和实施学校德育建设的途径和手段。我们将利用个案研究法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个案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到具有高实效性的教育对策。

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记录,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要求两点,一是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二是对于一堂典型的班会课、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针对课题中涉及的典型案例,综合应用跟踪法、追因法、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信息载体中正反典型事例的作用。

第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全体参研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

行动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最佳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师应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自然的氛围,用亲切、和谐的态度,带给学生勇气和信心。

第五、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实质是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问题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将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推介的规律性内容,依照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相关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并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我们争取做到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

第六、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某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在不同时期(如期中、期末成绩的比较)、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以揭示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普遍规律。分析学生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他们的“病根”,以便分析归纳总结转化他们的方法。

第七、观察记录法

观察记录法主要观察研究对象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写出研究个案。

第八、问卷测试法。主要应用问卷和测试两种方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对学习状况、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探索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⑻ 幼儿园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语言能力是其生存、游戏、学习的基础,它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或需要,让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了初步的语言接受力、表达力,幼儿就能较好地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来幼儿要走向社会,要与人交流、交际,都离不开语言,未来社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竞争性更强的社会,它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交往,对人的语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缺乏语言能力的人是难以在未来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的,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的智能中,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未来教育四大支柱中提出要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可见语言与智力密切相关。人的智能是由上百种能力组成的综合结构系统,而其中有一些能力是整个智力结构的基础,其它的能力都是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的教育理论都证明,人类每种知识的获得,或多或少都和语言能力有关,因此语言能力几乎成为儿童全部智能发展的基础。只有语言能力发展好了,即在他的关键期得到了科学、系统的训练,整个智力结构才能优化发展,潜能得到最佳的开发。
3岁幼儿具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由于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子,语言的积极性高,喜欢听成人给他们讲故事,乐于和成人交谈,对成人有较强的依恋感情,但3岁的儿童发音器官尚未得到充分的发育,听觉的分辨能力较差,不易辨别和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或者不能掌握某些发音方法,所以有些发音不清楚或发出错误的声音。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们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们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较贫乏,因而语言往往是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到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幼儿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却存在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代词使用混乱、发单音节多于发多音节、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等现象;另外还有个别幼儿虽然很愿意与人交流但是由于想象的和表达的内容无法统一,语句不够清晰,在交流中产生一定的困难……由此可见,要使幼儿能较快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对幼儿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从语言获得规律来说,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应该抓住这一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创设语言发展的适宜环境,提供语言发展的良好策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想要说的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往往可以从他的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怎样去培养呢?于是便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实践、探索、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着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语言是最为广泛、最为公平,而为人类所共同拥有和分享的一种用来交流的能力工具。语言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发展智力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
2、各理论流派都认为幼儿时期是获得语言的最佳期。无论是对声音符号(口语),还是对文字符号(书面语)都处于敏感阶段。在幼儿敏感期学习语言,如果教法得当,就会产生“多、快、好、省”的效果,而且无须意志努力,轻轻松松、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相反,在语言敏感期之外学习语言,如果教法不得当,就会导致“少、慢、差、费”的结果,而且必须付出极大意志努力。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自然的例子已经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3、新《纲要》中在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三、概念界定
所谓语言表达力是指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它的基本要求是: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语句连贯,语法正确,中心突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所谓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
所谓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包括物质与心理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操作材料和工具,引发幼儿自主、自由的进行语言教育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以正规性的教学或与非正规性的教学活动为切入口,探索出适合小班幼儿实际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为幼儿的后继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通过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为今后的语言教育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推进幼儿园的语言素质教育。
(二)研究的内容
1、探究如何创设宽松的,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物质与心理环境。
2、探究如何在主题教学活动、游戏等正规的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探究如何创造日常语言交流展示的机会、区域活动、家园配合等非正规性的语言教学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实验幼儿园一个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搜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文件等,进行归纳、整理、领悟,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
行动研究法:研究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针对实际教育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和方案,充分了解有关情况,不断提出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完善或修正方案。
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总结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由此可见,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对语言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1)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语言气息的活动环境。如:在开学初,把教室布置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幼儿园的一天”等情景;在盥洗室贴上一些简单的标签,从中让孩子看后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总之,在幼儿的四周墙上布置各种图片让幼儿利用过渡活动、自由活动时间等看看、说说。
(2)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爱说的宽松的语言心理环境。可让幼儿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感受交谈的乐趣;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外出参观等时机,让幼儿边看边说,启发他们向周围人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事情;还可以要求幼儿把某些问题带回家,与家长交谈,然后再回到幼儿园交流。
(二)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
1、主题教学活动。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精心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制定贴近幼儿的目标。活动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教育目标,收集、改编适合语言教育内容,包括:儿歌、故事、早期阅读、谈话活动。
(1)培养幼儿清楚、正确的发音能力,学说普通话,加强语音训练。在语言交流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发音,别人就很难听懂,因此,教会幼儿清楚、正确地发音具的重要的意义。
(2)通过语言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获得语言的经验,提高幼儿口语的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3)通过提问、交流、评价,让幼儿学习说完整话。完整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完整语言具有社会实用价值。
2、游戏活动。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它的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1)练习听力的游戏。让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发展其听觉注意能力。
(2)练习发音的游戏。游戏注重趣味性,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练习发音。
(3)练习用词、句的游戏。
(三)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语言交流、练习的机会。
(1)教师发起,师生练习。
教师与幼儿自然亲切的对话、交流,增进教师与孩子的情感,同时教师的随机教育使孩子对活动产生兴趣,帮助孩子获得丰富的词汇和情感体验。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中,教师有意识地提供示范,让幼儿观察、学习、模仿,感受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积极作用,在交流中不断调整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表达的经验,培养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2)鼓励幼儿自发生成,生生互动的练习。
小班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自说自话,同伴相互间语言学习模仿。这时,老师就提倡和鼓励孩子这种自由说话的态度。这种自发生成的谈话活动和同伴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件交谈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的学习的机会。幼儿能通过相互作用主动地创造、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主动发展。
2、语言区域活动。
在班级中开设语言活动区域,投放各种材料。有关的语言图书、图片、玩偶、故事磁带,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幼儿自愿选择操作材料、自由的进行语言活动。因为幼儿语言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更能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探索性,适合小年龄的孩子,真正让幼儿自己想、自己说,激发幼儿语言的表达愿望和兴趣。在轻松的、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会说的无拘无束,语言获得良好发展。
3、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及展示的机会,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家园亲子活动、小小故事会、儿歌朗诵会、快乐分享会等活动,为幼儿积累感性经验,也为幼儿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使幼儿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同时提高了表现欲,更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对语言表达充满了自信。
4、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1)通过家园沟通,让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情趣的家庭语言学习环境。让家长注意自己与孩子的交流语言尽量规范,重视榜样作用和潜移默化语言的熏陶。
(2)在家庭中增设能促进幼儿语言的画报、图书、故事磁带等。
(3)让家长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活动,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主动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大胆发表意见和想法。成人与幼儿的交谈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方式。在宽松自由的交谈氛围里,父母富有情感的指导性语言,会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样板,使幼儿在有意或无意的交谈过程中模仿正确的发音,感受新词、句式,练习表达。

⑼ 幼儿园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应该是先自由幻想,在按自己的幻想画,最后看美术作品 哈哈 课题研究方案: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背景分析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给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努力的方向。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基础教育改革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人的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儿童喜欢画画、手工,就如同喜欢游戏一般,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想象之大胆是成人所不及的。给儿童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创设一种能激起创作欲望的艺术空间,让儿童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达情绪和认识……,儿童的创造潜能、审美表现愿望和能力、创造型人格是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充分挖掘、激发和培养。新《纲要》更强调儿童主动的发展,关注儿童终身受益的品质的培养。要落实《纲要》精神和“创造”的教育宗旨,需要对幼儿园现行的美术活动进行改革,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优势,探索能使儿童的创造力可以自然流露的方法和途径。 (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在价值,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 1、创造性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儿童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2、创造性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等。 3、不同类型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探索有效指导策略。 4、儿童美术活动“档案式”发展评价。 5、创造性美术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系。 二、分析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以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联系。从儿童作品可以看出儿童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开始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上海、珠海、苏州等城市的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儿童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派别,儿童开始敢想了,敢画了,开始从作品中看到儿童自己了,但是教师的影响在儿童作品中的显现也是明显的,仍然没有走出模式化倾向。随着国外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引入和儿童心理学、创造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国内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必将给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新的《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这一切都说明未来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前提下,以儿童审美创造力发展为核心的。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旨在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方面,和国内外美术教育者有着同样的追求。我们将围绕儿童审美创造力发展为核心的美术教育目标,在创造学和儿童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在实践层面上探索方法,打破美术教育的模式化倾向,借鉴和引入先进教育方法,希望在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发展的前提下,保持中国美术传统优势,探索儿童美术多元评价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美术教育优化机制,充分发挥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在创造心理学理论和儿童美术创造规律的基础上,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在美术活动中的儿童,达到既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又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儿童美术教育优化机制,即创造型美术教育。 2、研究过程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儿童则在一次次的自我创造中,实现想法,张扬个性,发展技能,体会成功,促进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3、将创造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美术创造的规律、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实践,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美术活动独特的内在价值。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此课题的核心理论为创造性教学、儿童心理学以及皮亚杰的建构论。艺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用自己的生命心态的独特体验以及创造性的表达能力表明他对宇宙万物的感受。艺术学习要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儿童的知识体系是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自我建构的。 《创造型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是将创造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和美术创造的规律、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解决当前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即如何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型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儿童运用美术手段创造性地通过感受,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美为目标的,是重在发展儿童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主体发展的发展性教学。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创造型美术教育活动能给儿童愉快的情绪体验,让儿童感受和体验“创造安全感”和“创造成就感”;重视儿童这一学习主体的自我成长,关注儿童的学习策略和操作态度,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建构美术技能,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开放而丰富的环境条件下,在师生双方积极探究、积极实践、积极思考和大胆表现中,实现师生双方“自我价值”,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充分相信儿童,为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耳朵、嘴巴、手脚,调动各种资源优势,提供和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实现想法,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认知于情意能力的儿童,如:自信心、合作、创造性思维等,奠定未来做人、求知的基础。让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 具体研究内容: 1、制定创造型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儿童不同层次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2、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等。 3、探讨形式多样的美术工作室或美术活动区的建立,为儿童个性化的自主艺术创造提供空间和条件。 4、研究不同类型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探索有效指导策略。 5、创造型美术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系。 子课题:《音乐欣赏与美术创作的同构》、《创造型儿童

阅读全文

与艺术活动课题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四年级 浏览:874
六楼防护窗安装方法 浏览:942
49x25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731
简单小发明制作方法大全 浏览:698
锻炼小腿肚什么方法最好 浏览:627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实验方法与步骤 浏览:729
万能表阻值测量的常用方法 浏览:645
手指不直怎么矫正方法 浏览:390
莴笋核病的治疗方法 浏览:170
黑眼圈最快的治疗方法图片 浏览:923
怎么样淹咸鸭蛋的方法 浏览:697
猫吃鼠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749
煮生鲜牛奶的正确方法 浏览:335
要件分析方法司法三段论 浏览:235
快速增加岗位方法 浏览:622
火烧云课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浏览:771
如何快速走红的方法 浏览:561
白术鸡内金最佳服用方法 浏览:535
胃窦溃疡怎么治疗方法新闻 浏览:973
猪饲料的食用方法 浏览: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