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内容是对于娃娃鱼的一些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简单的来了解一下。 娃娃鱼娃娃鱼能否食用引争议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 3 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 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 因其叫声近似婴儿啼哭,四 条又短又胖的腿,前脚有四趾,后脚有五趾,很像婴儿的手臂,被俗称为“娃娃 鱼”。一位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我国是娃娃鱼的原产国,“娃娃鱼”幼时群居, 用鳃呼吸;成年后相对孤立地穴居,用肺呼吸。其皮肤也有呼吸功能。 昼伏夜出 的“娃娃鱼”饱餐一顿鱼、虾蟹、蛙或水生昆虫后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之后 二三年不吃也不会饿死。到繁殖季节,雄“娃娃鱼”将洞穴清扫干净后,雌“娃 娃鱼”进去产卵,产后就走。此后 30 至 40 天,雄“娃娃鱼”承担全部护卵任务。 凡此种种,在生物学上极具研究价值。 但这种可与大熊猫相媲美的“活化石”,在最近几十年间,因其肉质细嫩, 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据分析其肉含有 22 种氨基酸,含 8 种人体必须氨基酸。 且具有一定药用价值,遭人类滥捕滥杀。作为药用,在《本草纲目》等药典中有 记载,介绍了大鲵能“治痴疾”、“治斑疾”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鲵体内 含金属硫蛋白(MT)能清除人体内自由基和重金属离子,预防重金属中毒;表皮 分泌的黏液含活性胶原蛋白, 能美容和预防老年痴呆和防治癌症;其血可生产特 殊用途的白蛋白产品,大鲵的食物链是可生产出香烟工业、医药工业、化妆品工 业、饮食品工业、生化工业大量需要的工业原料,是具很长产业链的朝阳产业。 同时,大鲵生存栖息地均是清山绿水,生态环境优美,其栖息地是衡量环境好坏 的一个标志物.某种意义上娃娃鱼是人类生命之源——水环境状况的生物“晴雨 表”。上世纪 50 至 60 年代,重庆、湖南、陕西一些地方,每年进入市场的“娃 娃鱼”以吨计算,形同普通水产。之后,加上回游通道被切断,水和大气环境遭 污染等因素影响,到上世纪 80 年代末,“娃娃鱼”濒危。 上面的关于娃娃鱼的一些相关的介绍,大家都了解了吗?娃娃鱼的一些相关的内容是比较的多的,大家可以详细的从下面的文章中来了解一下。
❷ 娃娃鱼的营养价值是什么
娃娃鱼的营养价值是补血益气,提高智力。
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类动物,学名“大鲵”,有极高营养价值和重要的药用价值。早在明代,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大鲵对贫血、痢疾、冷血病等有疗效。
现代医学认为,娃娃鱼清热解毒、补血益气,具有提高智力、美容养颜、补血行气等功效。也能有效地防治贫血、月经失调等症。
娃娃鱼的食用方法:
1、粥水浸娃娃鱼片:
粥水浸娃娃鱼是吃娃娃鱼最原汁原味的手法,有点类似顺德做法粥水浸生鱼片的技巧。娃娃鱼片类似生鱼片,很薄,薄如蝉翼,大厨用了纯净水煮粥,用现成的粥水和娃娃鱼骨、鱼皮熬成浓汤,汤偏奶白色。
像打边炉一样,夹起娃娃鱼片,放进浓汤,有鱼味,胶质丰富,大有嚼头。以粥水浸,更烘托出其清甜的滋味。味道醇厚、奶汤鲜美,算得上是天下第一美味。
2、蒜子红焖娃娃鱼:
红焖娃娃鱼其实是贵州的一道名菜,不过贵州做法加了鸡块,味道多少会有点掺杂。广东人吃红焖娃娃鱼,不会加鸡肉。红焖娃娃鱼没有腥味,完全不像其他的鱼类要放姜去腥。吃起来皮质韧性很好,弹牙,但滋味鲜美,肉嫩汤香。
3、堂焯娃娃鱼:
娃娃鱼最珍贵的地方是肝,其次是后腿根上的肉,据说是因为味道最为鲜美。堂焯娃娃鱼其实是清蒸的娃娃鱼内脏,比如肝、肠等,里面放了陈皮丝、枸杞、红枣丝以及一点虫草。
据说这是一种药膳的制作方法,娃娃鱼内脏最好现杀现宰,腌制完的葱、蒜一定要挑出来不能同蒸。吃起来真的隐约有点药膳的感觉,其中肝最绵软,入口即化;鱼肠韧滑,很爽口。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娃娃鱼 品鲜嫩美味、网络—娃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