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媒介融合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媒介融合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2-06-27 16:37:07

Ⅰ 媒介融合将对传媒业产生什么影响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已经被很多人熟知了,也有很有传媒领域的专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今天探讨的只是两两媒介相互融合,其实媒介的融合是无边无际的,这也是需要我们发挥想象空间的地方,值得我们为此多开辟出新的道路。 媒介融合使得新闻传播更加的迅速,更加的多元化,也使得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使得新闻更加的生动和有趣,改变了新闻以往死板沉闷的现象,使得受众对新闻的认可度上升,这是对新闻传播发展的巨大优势。总之,媒介融合已经毫无争议的进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是我们自由自觉的接受了这种新兴的形式,从而为今后传播新闻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多元化的传媒道路提供了发展环境,媒介融合,使值得我们花时间研究的好项目,也必然是今后传媒的发展之路。

Ⅱ 结合事例谈谈如何更好的实现媒介融合

媒介内容的融合,指分属于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生产,依托数字技术形成了跨平台和跨媒体的使用,利用数字化终端,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内容融合产品。融合内容从内容来源可划分为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从形态上可分为文本、图片、影像、声音等。

(二)传播渠道的融合,指原来不同形态的煤介产品传播信道的融合与互联互通。具体来说,传播渠道主要是指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个信息传输渠道。各类文本、图片、影像、声音等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数字化的形态不仅可分别经由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渠道分发给使用不同数字终端的受众,而且三网可互联互通。表现在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也使不同的产业进行融合。

(三)媒介终端的融合,指将多种媒体功能整合在一起,以一种开放的终端平台将信息和服务传递给使用者。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媒体终端融合平台主要是指3C融合,指计算机、通信、电子消费终端产品的融合。具体的产品类型包括电脑、手机、电视、电视、广播、电子终端设备、数字终端设备等。

可大体分为两类

(1)借助于网络出现的网络电视、电子报纸、杂志、博客、播客等。以IPTV为例,随着视频压缩技术和流媒体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视节目可以通过高速互联网实现直播、点播以及时移播出,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

Ⅲ 方向有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该怎么融合

媒介融合作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趋势,必然成为业界研究的理论热点之一。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1983年他在其《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综合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媒介融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传媒业界内部不同形态之间的媒介进行组合,并以此组建超大型的传媒集团,比如默多克的传媒帝国;广义的是指媒介与其他一切有关要素的汇聚与融合,包括媒介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资本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本文则主要研究传媒业界内部不同媒介形态之间也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业务融合。
早在提出“媒介融合”这个概念之前,媒介融合已经开始了它的步伐,现如今,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社会现象,它能够带来利润、带来优质的新闻业务,并且能够降低成本,从而为实施融合的新闻机构带来竞争优势。

Ⅳ 如何看待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
1.无所不能的终端和无处不在的网络
新技术使得各媒介终端的功能日趋强大。以电视为例,有了IP机顶盒、数字机顶盒、DVR数字存储器等设备作支持,用户可以轻松的通过遥控器编制个性化的数字节目收视菜单,上网冲浪,收听数字广播,实现电子商务,下载数据,浏览电子杂志,创建家庭相册……同样,手机、电脑及其他DMB(数字多媒体广播)设备也凭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升级,能够实现多媒体功能。传统媒介的区隔已日渐模糊,传统媒介的名称只成了媒介形态大小、可否移动的标识。每一个媒介终端似乎都“无所不能”,而这个特征,正是媒介融合最主要的特点。
同时,终端的“无所不能”是基于各种传输网络实现的。“无所不能”要求未来的广电网和电信网绝不止提供一种服务,无论是广电的地面微波传输网、卫星传输网和有线网,还是电信的移动蜂窝网、双绞线固话网、卫星通信网及计算机互联网,都可被改造或升级,以支持消费者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网络享受各项数字内容服务。日本学者据此根据美国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的Mark Weiser博士提出的“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衍生出“Ubiquitous Network”,即“无处不在的网络”。

2、内容整合与产业渗透
(1)媒介融合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内容缺口
技术进步使得新媒介种类丰富,并且,传输容量也大幅提高。数字付费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助手PDA等都需要大量与各媒体特性相符的音频、视频、图文及数据内容。然而,由于数字新媒体发展初期所处的用户短缺的困境及收益分配模式的不明朗,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较低,投资者的投资也格外谨慎。这种情形下,运营商们发展数字新业务的动机首先是“跑马圈地”,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纷纷上演“空手套白狼”。市场需要培育,政府却只在用户层面发力,内容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过于薄弱,传媒产业已有的内容资源缺乏整合,数字新媒体市场的内容缺口短期内难以填补。

Ⅳ 传播学什么是媒介融合试述中国“媒介融合”的前景与途径

你好,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下面简单的说说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前景:
1.多媒体新闻集团将成为市场格局主导者
主导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主要媒介正由传统媒介向新闻集团转移,多媒体新闻集团在实施舆论总体战略与市场力量的双重推动下即将出现。一体化利用多种传播手段,以细分了的市场需求为核心进行资源重组、结构重组,从经营产品转向经营产品线或产品群(如频道、产品线、报纸)等,将成为新闻集团的共同选择。
应当说,传统新闻媒介走向集团化、走向多媒体化是一种趋势,随着舆论总体战略的加快实施,集团化的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快。应当看到,今后主导中国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不再是一个个单立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而是新闻集团,主导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主要媒介正由传统媒介向新闻集团转移。可见的将来,是新闻集团在从总体上影响新闻信息市场格局。
2.经济科技娱乐类信息将成为竞争焦点
新闻信息产品构成将发生重要变化;经济、科技、娱乐类新闻信息产品既是受众的主要需求,又是中国新闻集团与国外传媒集团竞争的焦点;对经济、科技新闻信息的分析与判断成为主要新闻产品之一;对经济、科技新闻的分析、判断能力更成为决定一个新闻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财经领域信息披露制度在约束新闻媒介行为的同时,也为新闻媒介的改革打开新的天地,将促使新闻报道的标准和处理方式以超出人们预见的速度发生重要变化;对广泛意义上的娱乐新闻的把握能力,成为新闻媒介市场基础的决定因素;新闻媒介内部文化的不适应会成为适应这种变化的主要障碍。

希望能够帮助你,满意请采纳,谢谢!

Ⅵ 传播学 文献综述 急!急!急啊!

给你点参考资料吧:
1. 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 被引次数:2次
崔保国 文献来自:当代传播 1999年 第06期
媒介变革的历史表明,技术创新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日本学者北原安定提出,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形成了语言 ...
2. 媒介变革与语言诗意危机 被引次数:3次
马大康 文献来自: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6期
越过这一中第6期马大康媒介变革与语言诗意危机介,直接地诉诸人的感性。 语言的建构与人类理性发展是同步的,两者常常如影随形,纠缠在一起。文学作品离不开语言,也就难以摆脱理性概念,即便是表现人的情感,表现无意识流动,也总是借助语言概念的 ...
3. 媒介变革的冲击 被引次数:3次
崔保国 文献来自: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年 第04期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媒介变革,变革主要表现为: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媒介的融合与裂变,新媒介层出不穷,进而媒介产业出现兼并与融合。媒介变革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有的甚至是大众传播学自身难以解释的问题。本文要探讨的是“媒介变革”的本质 ...
4. 农村的变革与大众媒介发展的互动关系——江苏农村受众调查的启示 被引次数:6次
方晓红 文献来自:新闻知识 2003年 第01期
为r解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江苏南部农村与大众传播媒介在接触、使用过程·11的变化及其村I互作用,小文作秆丰持}1叶挺并获伞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I拳口项批准,进行.r“苏南农村与媒介关系”的课题研究。 为此,我们分别进行丁四次调查活动:一、以苏南农村受众为主要对象进行的?...
5. 网络媒介与文学变革
张红广 导师:张继升 李衍柱 文献来自:山东师范大学 2002年 硕士论文
—— kd,htik#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网络媒介与文学变革 学科专业名称 文艺学 申请人姓名 张红广 导 师 姓 名 张继升教授 李衍柱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02 年 4 月 28 日 ....
6. 产业变革中的媒介社会化
孔德明 文献来自:传媒 2004年 第03期
媒介社会化的产业变革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传媒业经过多年积极而审慎的调整,开始进入全面的发展与变革时期。 从广播影视业来看,政策调整与变革的标志性事件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全面数字化时间表的确定;有线电视台、网分离和有线、无线电视台的合并;国家网络公司?...
7. 农村变革呼唤新的媒介动力 被引次数:1次
刘建明 文献来自:传媒观察 2003年 第02期
一中一国农村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尹的制度性革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发动和完成这场希l度性变革;需要新闻界解放思想一,一战胜僵化的伶统理论的束缚犷开辟新的认识领域,为彻底解放农民、一投资农一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
8. 90年代欧洲媒介变革分析框架 被引次数:1次
孙五三 文献来自: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4年 第04期
观众中也存在着要求媒介变革的呼声。媒介消费按特殊要求或普通大众媒介内容把观众分化成小群的和大众的 ...
9. 网络媒介带来新闻表现形式的变革
高红玲 文献来自:新闻爱好者 2001年 第03期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历程中,新闻表现形式发生过两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在80年代中期,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巨浪,新闻媒介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经济改革鼓与呼的责任,但长期以来习惯了的传统新闻思维定势和写作模式已难以完整地、充分地反映当时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巨?...
10. 网络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变革之关系
柴毅 导师:韩向东 文献来自:吉林大学 2007年 硕士论文
★ 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介的特点入手,利用引证法、理论演绎法、 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的差异,从而探讨网 络媒介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本文首先从网络媒介的“磁性”着眼,通过和传统大众媒介的 对比,对网络的特点加以详细论述。并?...
11. 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
王姗姗 文献来自: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年 第04期
一、引言“在约束条件下争取最大的利益”,我想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现时我国的媒介产业似乎很是恰当。政府权威与追逐资本利益的博弈使得我国的媒介业发展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而其独特的产业属性,亦使分析政府政策行为与资本因素的相互影响成为研究我国媒介产业深入发展的焦点所在?...
12. 媒介市场如何迎接大变革和大发展
曹鹏!博士 文献来自:新闻记者 2001年 第09期
从7月1日开始 ,北京有线电视台并入北京电视台 ,这是国家广电主管部门宏观政策的具体落实。与此同时 ,各地都把同层次、同级别的有线电视台与无线电视台合并。耐人寻味的是 ,这一合并的同时 ,中国电信业务分拆却呼之欲出。显然 ,作为与电信这一强大的市场对手竞争的策略 ,广电系....
13. 传播技术变革对媒介公共性的限制
王满满 文献来自:新闻记者 2004年 第04期
对媒介公共性的思考来源于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是相对国家并独立其外的社会生活领域,存在于涉及国家的公共权威和市民社会的私人领域之间。公共领域的目的就是让民众有能力对公共领域本身和国家诸项实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①媒介公共性的含义至少包括以下....
14. 产业变革中广播电视媒介的调整与完善 被引次数:1次
孔德明 文献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年 第10期
形势和政策对媒介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努力适应形势发展和政策要求进行自我改革、调整和完善是媒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力图对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政策的变革和调整进行解读就产业变革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的调整与完善进行探讨。 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党和政府的总体精?...
15. IPTV:开启“形态融合”的媒介生态变革
杨书卷 文献来自:新闻与写作 2006年 第12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宽带网络、流媒体、编解码、信息加密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基于IP协议的网络电视业务开始步入商业运营阶段。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主席迈克尔·鲍威尔表示:“几乎所有美国大电信公司,都在致力于开发网络电视服务。”网络电视,为“IPTV”的中文翻译,是互联网?...
16.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宋代出版传播方式的变革
清飏 文献来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05期
宋代是书籍传播由写本向印本全面转化的时期。隋末唐初,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不仅改变了文字媒介的生产方式,使书籍得以大量生产,文字媒介得以更快、更迅疾地进入传播渠道,宋代的邸报、书籍等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还使得纸质媒....
17. 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
蔡雯 黄金 文献来自:国际新闻界 2007年 第03期
随着网站越来越多地融入多媒体内容,我国政府的监管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网络电视兼容了电信网络和广电内容,其发展受来自电信、广电、文化部三部委的共同监管,当电信运营商进入广电领域,行业之间的利益纷争便成为这一新媒体发展的绊脚石。而正是这种媒介规制的分立与交错,导?...
18. 多媒体时代高校学报的发展趋势(上)——学报出版媒介和制作技术的变革
司徒琳莉 文献来自: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01期
从狼烟报信到通讯卫星,其原理是一样的:延伸人的声音,就好像工具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里一样。这些传播手段能放大人的喉的功能,使远距离语言传输成为可能.通过电脑进行远距离的交流,收发数字编码的信息,己经成为最流行的传播的方式,数据化的数据库,可以在空间实现完美的传输,在时间....

Ⅶ 何谓“媒介融合”趋势会怎样

媒介融合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对立碰撞转向融合依存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反映着社会发展深层次的趋势和必然性,其提出必然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媒介融合蓝图勾勒与媒介融合多元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斯?尼葛洛庞蒂在《媒体实验室:在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未来》一书中描绘了“媒介融合”的蓝图。尼葛洛庞蒂用三个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并且这三个圆圈呈现出叠加和重合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尼葛洛庞蒂在网络技术尚未普适化的情况下以预言的方式对媒介融合提出自己的设想,但对媒介融合的内o与外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论证,对媒介融合的层次和多元化没有涉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以其为技术支撑的诸多行业之间的边界正在由清晰走向模糊。正是这一重大变化推进了信息、电信、文化、娱乐、传媒、出版、金融、证券等众多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全球形成了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浪潮,多元化成为大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资源配置、整合方式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许多新的业态应运而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直接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以顺应行业边界模糊的发展趋势。1994年,《纽约财报》报道美国在线与《圣荷水星报》联合推出《水星中心新闻》的电子服务时,使用了“一次传媒聚合”的标题。同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的学术论坛,即“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 参加者除了学术界以外,还包括康柏、英特尔等着名计算机整机或芯片生产公司以及软件、消费电子产品和信息服务等相关行业的人员。这标志着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话题。1996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1996年电信法》。该法案将电信和媒体统一立法管理,引发出一场电信、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1997年6月在加州伯克莱分校召开了题为“在数字技术与管制范式之间搭桥”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对产业融合与相关的管制政策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媒介融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1997年,欧洲委员会推出的绿皮书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与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重合”,并把媒介产业融合视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这无疑将媒介产业融合扩展至整个信息市场,乃至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1997年,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从产业变动的角度,针对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融合,提出媒介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1998年,奥诺和奥基对媒介融合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此揭示电信、广播等媒体信息服务融合的过程。他们指出,从专用平台到非专用平台的转换以及从低带宽要求到高带宽要求的转换,基本上反映了媒介产业融合的方向。2000年,Raghuram指出,产业融合从根本上是指数字技术允许传统的和新的通讯服务(无论是声音、数据或图片)通过许多不同的网络共同传送的现象。同年,《澳大利亚产业融合评论》则指出,融合就是因数字化驱动的服务部门结构调整,这个调整的实质是两种服务传递的结构模式的转换,传统模式是由模拟和物理技术主宰的、以大规模生产为特色的、以国内市场为重点的、以水平和垂直联结为整体结构;新的服务传递模式使用数字编程网络,以促进实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国际市场关注、在用户看到的服务和潜在的传送平台之间的垂直分布。2000年,托马斯?鲍德温、史蒂文?麦克沃依、查尔斯?斯坦菲尔德等三位学者在其合着《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中提出:以前电信业、有线电视业、广播业和计算机业各自为政,现在在宽带技术和政策的指引下汇流到一起,产生了“整合宽带系统”。因此,媒介融合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并将在更宽泛的领域内进行。媒介融合与产业革命的序曲2000年1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和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宣布合并。合并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成为融媒体、娱乐和通讯为一体的世界巨头,公司市值为3500亿美元,年销售额为300亿美元,交易额达1840亿美元。这个“天作之合”代表着传统媒体产业和网络产业的融合,同时也成为国际媒介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开了媒介产业融合与产业革命的序曲,这场革命将是全方位、跨行业、深层次、超国界的。2001年,日本学者植草益在对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进行研究以后,从动因的角度,把媒介产业融合定义为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并认为媒介产业融合不仅出现在信息通讯业,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由于产业融合,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企业并购、流程重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正如他所预测的那样,近年来媒介融合并不仅仅限于这4个产业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革命的浪潮在媒介融合推动下,一浪高过一浪。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1997年,欧盟对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预设,提出“电信业、广播电视业和出版业三大产业的融合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涉及到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等传媒技术产生的基础上,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从整体上打破传统传媒业的边缘,彰显个性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实现立体式传播效果的演变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作为信息社会形成初期的热点问题,媒介融合的提出标志着传媒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促使传媒业的内o与外延重新界定,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提升了传媒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Ⅷ 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理论和研究的影响5.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提出了哪些

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是上一个世纪(19 世纪)的三个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他 们的思想憨亥封酵莩寂凤檄脯漏越过大西洋,对美国社会科学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化论、精神分析 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这些欧洲的理论基础间接地影响了 1900 年后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 达尔文他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他发表于 1873 年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从而创立 了非语言传播领域的研究。 弗洛伊德(1856-1939) ,生于奥地利,他创建了精神分析职业,并创建了精神分析 理论。他的着作是《梦的释义》 。他提出了男孩们将父亲视做他们母亲的性关注的对手 的理 论。 震惊了因循守旧的欧洲。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了后来的传播学的奠基人拉 斯韦尔和 霍夫兰。从而将心理学的研究引入到了传播学的研究 马克思他的着作 《资本论》 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欧洲的法兰克福学派将马克思主义 的 观点和精神分析观点结合起来,展开了对传播学的批判研究。

Ⅸ 媒介融合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网络化的思想及信息操作的清晰度会对社会干扰产生令人忧虑的负面作用,这种对主体价值理性的削弱甚至抛弃所造成的文化生活对网络的服从,势必演绎成一种文化的病态。总之,现代技术对文化的渗透作用不仅不·会停止,反而会愈演愈烈。对此采取视而不见或坚决抵制的做法,对文化的生产、消费和传播均有害。人们当然应该头脑清醒,趋利避害,在文化传播活动中保持二者必要的张力和动态平衡。
文化传播的前期大多是群体对群体的传播,因为个人对个人的文化传播处于较低层面,缺少现代的信息工具和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作为信息高速公路正好填补了人类的这个空缺。从整个社会角度看,网络传播就如同社会运行的神经一样,对人类的交流、交往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在技术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文化交往和沟通的平台,它像一个巨大的信息超市,成为人类大众聚会的广场,使人类的精神家园有了一个新的栖息之地。但与此同时,网络也使人们对传播的内容失去了必要的控制。网络是工具理性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它强调的是形式,忽略的是内容,它用形式颠覆了内容。对此,人们必须引起高度瞥惕。
总之.当代传播媒介是一种社会辐射力很强的文化装置,不仅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动力,而且当代传播媒介的诸多特点已进入当代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当代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征。文化的媒介化是“文化与传播同质同构”在当代的突出表现。

三、媒介文化化
传播媒介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媒介的文化价值。媒介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它在文化社会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亚文化系统,即媒介文化。研究媒介文化,实际上就是研究传播媒介与文化及其变迁之间的关系。媒介文化离不开媒介的存在与发展。威尔泊。施拉姆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递的工具。”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传播媒介文化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和印刷文化及电子媒介文化几个阶段。
口语文化是一种民主性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基于人先天具备的能力,从而使每个人都可享用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利益。但口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易受时间的侵蚀而湮灭,而且它的影响往往局限于某一地域。书面文化使传播成为一种破解和使用符号的技术,这种变化的意义是深远的。“书面语出现是语言脱离了口语传统向世俗权利转变,结果对空间关系的强调超过了时间关系”。书面文化摆脱了方言所造成的文化隔离,扩大了文化交往的范围。电子媒介是书面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在电子传播方式中的融合。电子媒介使文化重新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形式得以传播,从而清除了书面文化的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不论教育程度的高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声音与图像和文化接触。如同口语文化一样,电子媒介从传播方式来看,对使用者没有任何非自然的要求,因而具有真正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传播媒介文化的发展固然与某种特殊的传播技术有关,但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的发展所推动的。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关系表现为
1.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也就学会了进行丈化传播
烽火、击鼓是文化传播;驻寄梅花、鱼传尺素,也是文化传播。人类文化并非得自遗传,而是后天学习所得。人类文化的这种后天获得性,乃是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基础。文化变迁与发展受到传播的巨大影响。而传播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变迁是文化的纵向发展,传播是文化的横向发展,两者相结合则是世界传播文化的进步。
2.文化较多依技于传播,没有传播,它将随文化持有者的死亡而消失
没有传播,便没有文化的增值、同化和重构。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戈登限泽认为,在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很大的成份是由传播而来的,而这一比例可高达90%。这就是说,对于大多数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而言,独立创造的文化只有10%。人类正是通过使用、控制传播媒介,才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共享、发展、延续下去,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3.传播嫌介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播是文化跨时空,冲垮各式各样的社会篱笆,不仅影响着文化的形成,而且影响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文化的融合、增值和变迁。
文化融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经过接触交往后,彼此借鉴、吸收、交融而形成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文化融合是传播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各种文化体系中原有文化要素有的被保存下来,有的被抛弃,有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一种不同于原有文化体系的新文化体系。传播不但是文化融合的前提,也是促进文化融合的重要机制。文化同化是文化融合的主要表现。文化的融合于同化为原有的文化圈补充了新鲜的养分,形成了文化的更新,使得新文化的适应、整合功能进一步增强。
文化增值是文化的放大现象。当一种文化原有的价值或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出价值或意义,或者一种文化的传播面增加从而使受传体文化相对于传体文化有了某种增值放大,这就是文化的增值现象。
文化变迁,泛指文化诸方面发生的任何变化。从文化内部因素看,引起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接触、传播、新的发明和发展等。文化传播是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力,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总之,当代文化传播渗透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当代文化传播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文化的发展

Ⅹ 请举例分析媒介融合的概念、意义、对中国媒体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广播电视新闻学 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媒介融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媒介融合”的洪流无法阻挡,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本文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一些学者分类的基础上,将“媒介融合”分成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融合四个阶段。

[关键词]媒介融合分类发展

“媒介融合”是新闻界一个比较前沿的问题,但“媒介融合”概念的认识在不同的学者那里有所区别,并没有在学理上拥有共识。

在国内,人大学者蔡雯是较早对这个概念作出阐释。在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媒介发展状况作出考察以后,她认为“媒介融合”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视角,有技术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所有权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文化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组织结构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新闻采编技能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可以说铺展到了与媒介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媒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涉及到媒介经营与新闻传播的各个角落。这个概念似乎包容了一切研究,正因为内涵过于宽泛,“媒介融合”并没有一个准确定义。(1)自蔡雯之后,国内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概念内涵和指向并不清晰,导致大多数学者只是对媒介发展的趋势作出一定的阐述和预测,并没有对“媒介融合”作出清晰的界定和解释。

一.什么是“媒介融合”

正如有些学者说道,“媒介融合”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现象,很可能只是媒介融合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媒介融合必然会有更多的表现形式,而很多发展趋势是我们无法预测的,正如在十年前我们无法预测现今博客大行其道一样。实践是理论的先导,随着实践的日益丰富,理论的内涵也会随着丰富发展,“媒介融合”也不例外。现在我们讨论的概念内涵,大多针对已经产生的现象并且对未来做出一些可能的预测。我们首先看看专家对其的定义,“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2)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3),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4)

在西方新闻学界,在“媒介融合”这个概念上,经常用Journalism代替Media,其实两者的意思差别并不大,因为在西方,Journalism是指整个“新闻业”,因此“媒介融合”和“新闻业融合”是可以互换的两个概念。要理解“媒介融合”这个概念,界定其指向范围,我们首先看看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5):1)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2)(用于比喻义)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因此,媒介融合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会聚”“结合”,第二层意思才是融合,两层意思是有区别的,“会聚”或“结合”虽然有一些“融合”的意思,是低层次的“融合”,是物理意义上的,是在做“加法”,将同种的媒介或者不同种类的媒介结合为一个共同体,如中国很多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等;而“融合”则是将不同的媒介功能和传播手段“融化”为一种,笔者认为,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因此,“媒介融合”的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广义的“媒介聚合”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狭义的“媒介聚合”则是发展的最高阶段。

三.媒介融合的分类与发展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结合实践,我们可以把“媒介融合”进行分类。早在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新闻业融合”)的类型(6):

一是所有权融合(Ownership convergence),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 General company),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Dispatch Media Group),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二是策略性融合(Tactical convergence),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三是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日,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与解释。

四是信息采集融合(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这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前文中谈的“超级记者”的工作便属此类。

五是新闻表达融合(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 convergence),这主要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尽管是美国确实存在的一些现象,但正如蔡雯教授所说,这种划分的标准并不一致,前三种是“媒介组织行为”的划分,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

另外,戴默等几位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任教的学者向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学会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提出了“融合连续统一体”这个新概念(7)。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媒介当时的实际情况界定了“融合新闻”的几种模式以及每一种模式的具体含义:1.交互推广(Cross-promo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相互利用对方推广自己的内容,如电视介绍报纸的内容。2.克隆(Clon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不加改动地刊播对方的内容。3.合竞(Coopeti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一家报社的记者编辑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中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评论,某一媒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部分新闻内容等。作者认为合作的媒介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戒备,在电视上露面的报纸记者不会愿意透露那些构成报纸独家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4.内容分享(Content shar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并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如选举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彼此分享信息资源,甚至共同设计报道方案,但各媒介的新闻产品仍然是由各自的采编人员独立制作的。5.融合(Conv-ergence),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在新闻采集与新闻播发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报道新闻。多个媒介的记者编辑组成一个共同的报道小组,策划新闻报道并完成采编制作,并且决定哪一部分内容最适合在哪个媒介上播发。

戴默教授的划分明显比戈登教授合理,五种模式的新闻融合程度依次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在现实中都存在着这几种“媒介融合”的例子,如报业集团、媒体联盟以及平面媒体电子化等现象。最能代表“媒介融合”的是论坛公司(The Tribune Company)和媒介综合集团(Media General Inc)。这两家公司都以自己所拥有的并且同在一个地区的报社、电视台和网站作为基础,构造了不同类型的“融合新闻”的平台,并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果。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融合新闻”也同样有所收获。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例子,这个应该是迄今为至最高层次的“媒介融合”了。国内的很多学者也对“媒介融合”进行过划分,但大都不会脱离这两种划分方法。但一个重要的不足就是仍然没有将最高层次的媒介融合划分进去,就是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通过汇聚,产生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正如学者有论,“融合新闻”必将超越“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这一界定,不只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而演变成一种独立运行、流程完整、操作规范的新闻生产模式。

其实,“媒介融合”的分类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关键是看其分类的标准。按照刚才下的定义: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应该按照媒介融合的发展过程进行分类。

“媒介融合”按照发展和聚合程度分类如下图:

经济、技术等条件的推进

最初的“媒介融合”是组织的融合,这种结合往往是依靠外部的力量(如行政力量)使媒体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如中国的许多报业集团都属于这种类别,结合以后这类集团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十分松散的组合,往往还是处于各自为占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机分工的态势;

第二阶段的“资本融合”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是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有实力的媒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完成对其他媒介或媒介集团进行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合并。这种兼并或收购往往不局限于一种媒介,是一种横向的收购。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到资本融合的双方不一定都是媒介组织,

阅读全文

与媒介融合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4x199简便方法 浏览:246
正规医院治疗癫痫病的方法 浏览:54
瘦肉精快速检测的方法 浏览:718
kdj波段买卖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263
护眼贴使用方法 浏览:391
外脚手架与墙体连接方法 浏览:531
天然气灶软管安装方法图解 浏览:979
中老年女左胸疼痛治疗方法 浏览:240
有哪些快速泡发干鱿鱼的方法 浏览:862
滑膜炎恢复训练的方法图片 浏览:753
202乘以085的简便方法 浏览:316
电脑没有广告的方法 浏览:234
如何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 浏览:564
家里去火锅味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391
理论课教学方法包括 浏览:473
治疗酒糟鼻的有效方法 浏览:924
分数的初步的教学方法 浏览:972
金融研究方法论大全 浏览:763
用一根皮筋简单扎一个马尾的方法 浏览:690
简述体育舞蹈常用教学方法 浏览: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