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将低倍镜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的方法是什么
因为高倍镜下移动的刻度非常小 ,很难正确找到目标,比如放大100倍 视野范围内低倍镜下移动1CM高倍镜就得移动100CM,所以先利用低倍镜找到物象的中央。
Ⅱ (鲁教版初一生物)显微镜如何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笏的方向相反,如物像在视野左上角,移至中央应该是向右下方移,而玻片标本仍应向左上方移, 这样物像就到视野中央了。
Ⅲ 要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要进行什么操作
物像在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移动,因为显微镜是运用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的原理,凸透镜成像是上下左右完全颠倒的),学物理后你会知道,其实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Ⅳ 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具体操作是什么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Ⅳ 显微镜 如何使右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向右移动啊.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显微镜移动物体采用“同向移动”原则,即物象在哪个方向,想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就移动到那个方向。
Ⅵ 如何尽快使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把玻片向现在视野中物象所在的方向移动即可。因为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Ⅶ 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偏向一边,应怎样移动玻片使物像处于中央
因为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倒像、反向180度,所以在镜下如果标本在左上角,那么实际上经过倒像,反向180度还原后,应该在右下角,所以这时,只要往左上角移动就行了,简单的记忆方法是,你看见标本往哪边偏,你就把玻片往哪边移动
Ⅷ 调整显微镜使物象位于职业正中央 方法是
举个例子吧,假如你看到的物象在视野的左边,想要使物象移动到视野的正中央,就也要把载玻片向左移动。
显微镜视野中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即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Ⅸ 视野中的物象位于右下方,怎样移动玻片标本使物象处于视野的中央
因为显微镜中呈的是倒像,所以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物象位于右下方,那么其实玻片是在左上方~
所以只要将玻片往右下方移,物象就处于中央了~
(另外,在考试中你如果实在不懂的话,可以把卷子翻过来看,那个玻片的位置会变成右下方,这样也可以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