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什么是抗震设计的二阶段方法

什么是抗震设计的二阶段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6 07:28:19

1. 抗震设计三个标准是什么 答案

现阶段的抗震设防思想是“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两阶段设计步骤”
这就是通常说的“三水准、两阶段”的设防原则:(注:可参考《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龚思礼)
三水准设计目标的通俗说法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为了实现这一设计准则,我国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明确提出了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害或不
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
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
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要满足上述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我国通过简化的两阶
段设计方法来实现。
(1) 第一阶段设计:采用第一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
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等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
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同时,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性层间位
移角,使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另外,采用相应的抗震结构措施,保证结构具有相应的延
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
(2) 第二阶段设计:采用第三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
角,满足规定的要求,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2. 什么是"三水准,两阶段"设计

三水准设计是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两阶段设计是指第一阶段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以保证小震不坏;第二阶段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以保证大震不倒。

3. 抗震设防的抗震设计方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
第—阶段设计是(小震不坏)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具体的说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以众值烈度(小震)下的地震作用值作为设防指标,假定结构和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验算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这样既满足了在第—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小震不坏),同时又满足了第二水准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另外,对于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较柔的结构,还要验算众值烈度下的弹性间层位移,以控制其侧向变形在小震作用下不致过大。对大多数的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中震可修)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按大震作用时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首先是要根据实际设计截面寻找结构的薄弱层或薄弱部位(层间位移较大的楼层或首先屈服的部位),然后计算和控制其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并采取提高结构变形能力的构造措施,达到大震不倒的目的。
(其中,上面提到的小震、基本烈度、大震之间的大致关系为:小震比基本烈度低1.55度;大震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4.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是三水准的简称.具体来说第一水准:遭遇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遇本地区设防烈度是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过一般的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使用;第三水准:当遭遇高于本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的影响,建筑物不倒或者不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
是通过二阶段设计实现三阶段的抗震设防要求的.
第一阶段设计是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计算。
第二阶段是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5. 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具体来说第一水准:遭遇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遇本地区设防烈度是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过一般的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遇高于本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的影响,建筑物不倒或者不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

两阶段:

一、通过对多遇地震弹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截面强度验算。

二、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

(5)什么是抗震设计的二阶段方法扩展阅读: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相关规定

第八条各级主管机构和部门。应当根据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的评审意见,结合建设工程特性和其他综合因素,确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第九条下列区域内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

(一)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

(二)位于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建设工程。

第十条下列地区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中城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二)位于地震动参数0.15g以上(含0.15g)的大中城市;

(三)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内的大中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和新建开发区;

(四)其他需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

第十一条地震动参数复核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单位进行。

第十二条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一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审定,结果变动显着的,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地震小区划结果,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审定。

6. 我国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基本原则:小震不坏,中震有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的原则。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一、结构的简单性
结构简单是指结构在抗震作用下具有直接和明确的传力途径,结构的计算模型、内力和位移分析以及限制薄弱部位出现都易于把握,对结构抗震性能的估计也比较可靠。
二、结构的规则性和均匀性
① 沿建筑物竖向,建筑造型和结构布置比较均匀,避免刚度、承载能力和传力途径的突变,以限制结构在竖向某一楼层或极少数几个楼层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这些部分将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过大的变形。容易导致结构过早的倒塌。
② 建筑平面比较规则。平面内结构布置比较均匀,使建筑物分布质量产生的地震惯性力能以比较短和直接的途径传递并使质量分布与结构刚度分布协调,限制质量与刚度之间的偏心。建筑平面规则,结构布置均匀,有利于防止薄弱的子结构过早破坏和倒塌,使地震作用能在各子结构之间重分布,增加结构的自由度数量,发挥整个结构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
三、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① 水平地震作用是双向的,结构布置应使结构能抵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通常可使结构沿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抗震能力。结构的抗震能力则是结构承载力及延性的综合反映。
② 结构刚度选择时,虽可考虑场地特征,选择结构刚度,以减少地震作用效应,但也要注意控制结构变形的增大,过大的变形将会因P-△效应过大而导致结构破坏 。
③ 结构除需要满足水平方向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外,还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震动的能力。现有的抗震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在概念设计中应注意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震动的能力。
四、结构的整体性
① 在建筑结构中,楼盖对于结构的整体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子结构,而且要使这些子结构能够协同承受地震力,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结构布置不均匀或布置复杂或各抗侧力子结构水平变形特征不同时,整个结构就要依靠楼盖使各抗侧力子结构能协同工作。楼盖体系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平面内刚度和抗力,并与竖向各子结构有效连接,当结构空旷,平面狭长或平面凹凸不规则,或楼盖开大洞口时,更应特别注意。设计中不能误以为,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中考虑了楼板平面内弹性变形影响后,就可削弱楼盖体系。
② 结构基础的整体性尤其是高层结构基础的整体性以及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可靠连接是结构整体性的重要保证。

7. 抗震设计目标要求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处于什么状态

抗震设计目标要求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处于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状态。
小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又称多遇地震;
中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又称基本烈度或设防烈度;
大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2%~3%的地震烈度,又称罕遇地震。
小震烈度大约比基础烈度低1.55度,大震烈度大约比基本烈度高1度。
抗震设计的两阶段方法,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也就是说,经过第一阶段设计,结构应该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一些重要的或特殊的结构,经过第一阶段设计后,要求用该地区设防烈度相应的大震作用进行弹塑性状态,因此要考核构件的弹塑性性能。

8. > 什么是抗震设计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及技术设计时,就要按有利于抗震的做法去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然后进行抗震计算及抗震构造设计。在这阶段,用相应于该地区设防烈度的小震作用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构件内力,并进行结构变形验算,用极限状态方法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按延性和耗能要求进行截面配筋及构造设计,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一些重要的或特殊的结构,经过第一阶段设计后,要求用与该地区设防烈度相应的大震作用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以检验是否达到了大震不倒的目标。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抗震设计的二阶段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咖啡机的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976
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浏览:428
怕丢人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908
怎么判断浮漂的准确方法 浏览:602
阶段性鼻炎治疗方法 浏览:133
具体研究方法及研究计划 浏览:260
什么方法可以最快消肿 浏览:776
心房颤动有什么非药物治疗方法 浏览:802
拆千纸鹤方法视频 浏览:209
样品预处理有哪些预处理方法优缺点 浏览:895
绑丝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755
怎样快速解决痛经的方法 浏览:789
七年级列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浏览:898
穿越火线如何玩别人号的方法教学 浏览:738
早起锻炼身体有哪些方法 浏览:776
收纳包手工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688
面粉食用方法怎么填 浏览:674
怎么才是吃石榴的正确方法 浏览:118
插锁式管道安装方法 浏览:666
腰肌如何锻炼方法图片 浏览: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