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选择恰当地切入点,培养读书兴趣。
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提高写作的唯一途径。我带2006级发现凡是热爱阅读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强。书面表达也不错,我想,如果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就可以促进作文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常把《意林》《读者》中精典文章拿来与学生分享,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同学向我借阅,我感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时机已到,于是每两周开展一节阅读课,要求学生摘抄 精彩句子或片段。实践证明学生喜欢阅读课,许多学生总是问我:“老师,我能把书借回家看吗?”每学期寒暑假都是开展广泛阅读的最佳时机,每学期开学之后,我都要就所布置的阅读任务进行检测。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多层次阅读,为学生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丰富了见闻,开拓了视野,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作文教学变得容易多了。
如今,学校已经为各年级开设阅读课,阅读的时间得以保证。可我认为仅仅凭借两周一节阅读课是不能满足课标规定的七——九年级260万字的阅读量,于是我利用平时周末时间,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记读书笔记,写阅读批注,力求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坚持写周记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针对学生作文语言枯燥无味,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内容可以源自生活,亦可摘抄名言警句。刚开始时学生热情很高,一段时间后,有同学开始偷懒,我告诉学生可以写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坚持了一学期,有学生开始喜欢上这种与老师纸上交流的方式,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在只言片语中得以解决,没想到周记曾为我的班务管理还起了促进作用呢。学生世界中的纷扰,我从不忽视,及时给予意见或忠告。这既缩短了我与学生间距离,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记得我带2012级,有同学在周记中问我:上课爱走神怎么办?与妈妈有了隔阂怎么处理?有的同学喜欢在周记中写诗,……总之学生喜欢写周记了!我相信这是对提高写作有利的一种创造性学习。学生作文变被动的“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是一种好现象。
三、重视作文修改
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反复修改的作用。记得我小时候读过肖复兴的一篇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得是大作家叶圣陶为少年肖复兴修改作文的事。我把这篇文章读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诗圣杜甫也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反复修改作文是写作成功的关键。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还要教给学生修改的具体方法。
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写升格作文,一篇作文完成后,我简单批阅,提出修改建议,发放给学生,学生修改后,进行二次作文。这种训练每学期,可进行一两次,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⑵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许多文本上都有解答。根据我的成功经验,关键在于:“起好头,走稳路,落实处”。
“起好头”指接课开始,就给学生提出“会观察、善质疑、爱练笔”的要求,并从观察一件小事、提出一个问题、写下一篇随笔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
“走稳路”指教师要处理好阅读课和写作课的关系,平时就在写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上不断下工夫。
“落实处”指教师在扫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上的努力,使学生爱写作、会写作。
⑶ 初中作文教学有什么好方法
谈点个人意见.所谓“文无定法”,所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思维的引导,帮学生提高针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的能力.这恐怕是根本.
另外,应注重对本教学班的学生的表达实际做些研究和分析,看看学生的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在基础教育阶段,还得注重作文的规范,如明白、准确、连贯地表达,简洁而生动的表达,句式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合理精炼地组段.在解决了这些基本的问题之后,再进行布局与构思、选材与详略等写作技巧的训练.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也是经验之谈
⑷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教育 包君成 遇见作文拯救班 (高清视频)网络网盘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⑸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把作文教学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就是说,把“写”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这一个字看上去很简单,但在作文的实际写作过程中,却难倒了许多初中的学生,他们常常是“无米下锅”、“无处着手”、“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长落于泛泛而谈。”课堂上,无论老师如何强调作文的写法,都是无济于事,这让我们当语文教师的十分尴尬,经过笔者多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分析和探索,深深的认识到教师应该注重一定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能够独立的完成作文,现在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说一说:
一、重视“读”在写作文中的作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其实这都是古人在用最简洁的文字描述“读和写”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能够“吟诗”和“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条件是“熟读”和“深思书”。同时重视阅读,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也深深地体会到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范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是让学生早自习的时候读相关的课文就可以了,而是广泛的阅读记叙文,可以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也可以是一篇名人小故事,甚至是一篇写的较好的学生习作,当然在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采取一定的方法,对于优秀的文章要求学生要熟读并深思,对于形式新颖但内容平常的文章只范读就行了。
在读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中主题的含义、立意的设计、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在教学中可以建议学生一周自读两篇记叙文,并抽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在班上自主交流所读文章的心得体会,或在小作文本上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先布置一个内容如:“我的一天”、“最美的老师”、“假期生活”等,让学生广泛的收集,再让学生在全班朗读范文,师生共同学习,同一主题用不同方式来表达的方法,在泛读学生自己的作品时,教师最好亲自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点评。这一个环节,不仅让学生读了文章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笔者建议在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扮演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主宰者的角色,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平等的走近文章、欣赏文章、学习文章。
读是一个收集材料、积累知识的过程,读之后,建议学生将优秀的文章摘抄在积累本上,经验告诉教师学生自己动手写一本《优秀文章集》,这比买一本作文书更有意义。
二、变化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
广泛阅读的目的就是写文章,然而读是一个认识、欣赏的过程,学生是乐于接受的,但是提起笔来写,大部分学生却是心存畏惧的。因此,适当的变化练习的方式很有必要,一方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论语中曾这样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在告诫教师 兴趣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怎样变化练习的方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练习:
1、续写情节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想对原文作延伸,续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七年级教材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既生动又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课后,让学生想象赤身裸体的皇帝回宫之后会怎样做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当学生写出了昏庸皇帝认清了骗子的面目,并改过自新,建设国家的时候;当学生写出了皇帝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从前并找回失去的财宝和理智的时候,你难道认为他们对写作没有兴趣吗?《蚊子与狮子》是一篇寓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寓意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蚊子被粘在蜘蛛网后会遇到哪些情况,又会得出怎样的寓意?这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练习方式,学生是乐此不疲的。
2、扩写情节
扩写,是把一段话或一篇短文,内容概括的文章,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文章。诗歌短小精炼、概括性强、主题突出,是练习扩写的好材料,如:《钱塘湖春行》可用让学生采用第一人称的方法去描写钱塘湖春景的美丽。《天净沙·秋思》可以让学生用第三人称的方法,去倾诉诗人对家乡的一片思念之情。当然还可以给学生几个互相有联系的词语如:天空、柳树、小孩、大黄狗等,让学生联想并想象写成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3、仿写情节
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法。初中生写作文免不了模仿,老师在让学生仿写时应该加以引导,而不能让学生无目的地摘抄文章。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课本是一位很好的“老师”,让学生仿写课文的主题和方法,学生能够接受得很快,因为老师在教授课文后,学生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了,再练习学生就不会害怕和没有兴趣了。在学习冰心的《观舞记》之后,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中国舞蹈家杨丽萍的经典作品《雀之灵》,她变幻多姿的旋舞,深深地吸引并感染了每一位观看的学生,课后,我组织学生以《观雀之灵》为题写作文,作文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杨丽萍舞蹈的赞美之情。里根的《真正的英雄》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演讲稿,学习本文时,恰逢5.12大地震一周年,于是我趁热打铁,结束课后,我让学生以《给灾区中学生的一封信》为题目写一封信,并利用作文课进行小组内朗读,学生准备充分,参与性强,在班内掀起了一场不小的纪念5.12大地震热。
4、片断练习
片断练习,就是练习写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训练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难度较大。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好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一定要写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第二,内容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见所感,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初中学生年龄小,写作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最好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参考,如《街头见闻 》、《课间十分钟》、《我的宿舍》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两点要求去写。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老师每两周可以让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内容不用严格要求,可以是描写人物、描绘景物或者是一篇课文、一场课外活动的感想等。在练习时,也不要强调字数的要求。但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表达方式中记叙和描写这两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在掌握记叙和描写的同时要认识议论和抒情在文中的作用,这一项练习要有针对性,有计划,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机械性的重复。
三、“体会生活,有感而发”用真打动人
作文课上老师习惯性的步骤是:第一步,老师分析本节课的作文。第二步,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这个过程中,老师单方面的强调了写作文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表达。生活中,有人、有事、有景亦有情,所以写人、叙事、写景、抒情成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写好这些文章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个人认为应该要扣住这八个字——体会生活,有感而发。
好文章来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可见亲身参与的重要性。如写人这类文章,我在教学中没有先讲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而是让学生回家观察父母的外貌、语言、动作特征,再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到现在同父母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记忆犹新呢?学生虽然与父母朝夕相处,但是因为从没关心所以不曾留意父母的特征和生活,在老师的强调和引导下,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了,目标锁定了,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抓耳挠腮,生搬硬套,虚情假意了。再如叙事,应该抓住校内开展的集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记得学校开展拔河比赛,我班学生踊跃参加,并获得第一名的殊荣,我在表扬他们的同时,让他们以《记一场拔河比赛》为题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在练习前,我认真讲了详略的写作技巧和直接、间接描写的作用,以及细节描写、倒叙的恰当运用,真实的经历,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的作文写得得心应手,大大的增强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写景,对于中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因为学生们的写作方法和文采有限,很难用恰当的方式来描写景物的特征,更不会寓情于景,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收集古今描绘四季、名山大川的名句、名诗。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大自然的细微变化、特征。然后让学生去多媒体教室欣赏祖国大好山河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最后老师讲修辞的运用以及观察景物的空间、时间顺序,并以《家乡的秋天》为题进行练习。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可以让学生以他们较为熟悉的话题写作文如:“亲情”、“友情”、“诚信”和“珍惜”等,以便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作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总而言之,广读、勤练、深思是写好文章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辅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在写作方法后,还应告诉学生在写作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持之以恒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