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導小學生生學習的主要方法
一: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二:說服教育要尊重孩子
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三:實際鍛煉,讓孩子在實踐中成長
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怎麼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2. 小學科學的學生學習方法有哪些
小學科學的學習方法一、預習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環節。預習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學生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識上的准備工作。所以,預習實際上是學生進行課前自學的一種良好形式。
在21世紀,信息激增,日新月異。因此,為了不成為功能性文盲,幫助孩子「學會學習」是極為重要的,而預習便能使孩子的自學能力得以增強。另外,預習能使課堂學習更有針對性,可以帶著問題去聽講。
孩子也並非每天都需要預習,一般在上主要科目的新課之前需要進行預習。家長要抓一下孩子的預習習慣。
預習首先是通覽教材,初步理解其基本內容和思路,如果發現新課所需的某些舊知識欠缺或遺忘,就查閱、補習。可試做習題,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之處,做些簡單的預習筆記,以便聽課時用。
小學科學的學習方法二、上課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小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是這一環。
上課正確的做法是:
——帶著問題上課。如果孩子帶著一些未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就保持著較強烈的求知慾。此時,孩子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重點、難點和要點。要學會放鬆,因為一節課始終綳緊了弦是不可能的,所以調節課上不同階段的緊張程度便很重要。一堂課的開頭結尾常不可忽略,需要認真聽講。
——緊抓老師思路。學生聽講須注意教師講課中的邏輯性。如果聽時遇到某一問題沒聽懂可迅速記下來,此時不必死鑽「牛角尖」,還要順著教師的講解去聽,那個問題可相機思考或提問。
——要當課堂主人。聽講時學生必須發揮主體作用,認真思考教師提的問題,仔細觀察演示或實驗,大膽提問,大膽發表看法,積極參加討論。
——養成筆記習慣。學生課上要邊聽邊記,以聽為主。記錄時善用符號,簡潔明了,迅速整齊,可有自己的批語,重點處用重彩或著重符標明。
小學科學的學習方法三、復習
復習是學習過程5環中的中間環節,承上啟下,十分重要。學生在復習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並提高對知識運用的技巧,進而使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系統化,這樣,才能使知識真正為自己所有。如果您的孩子平時不復習,考前突擊;不會做題了,才想起要復習;復習時一味死記硬背,沒有章法,就要進行教育。可以指導孩子可以掌握以下復習要點:
——多種形式復習。復習是對信息的重新編碼,可採用看、聽、記、背、說、寫、做等多種形式復習整理知識,不必一味機械重復。科學指出,復習的效果在於編碼的適宜性,而不在次數。
——當天進行復習。要求孩子聽講之後盡早進行復習,可減少遺忘。同時可使新知識聯系起來,搞清楚知識前後的聯系和規律。
——單元系統復習。這一般在測驗和考試之前進行,這種復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系,要抓重點和難點,並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對錯題進行再次練習被證明是提高成績的法寶。
——假期不忘復習。每年的寒署假及勞動節、國慶節學生閑暇時間較多,家長可以督促和提醒孩子,除完成作業外,應適當復習,防止遺忘。在節假日,孩子還可以適當閱讀課外書,加深和拓寬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
小學科學的學習方法四、作業
小學生通過做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而且學生可以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有利於其能力的培養。指導要點是:
——先復習後作業。就是說,先看書,後做題。這樣可以省時省力,提高效率。
——認真高效檢查。做作業態度要認真,獨立完成,注意審題,言必有據,推理嚴謹,寫字工整,最後要檢查作業是否有遺漏和錯誤。您如果看到孩子先玩後作,邊玩邊寫,拖沓分心,那是做作業的壞習慣,必須要求孩子改正。
——仔細研究批語。教師的評語經常言簡意賅地點出問題所在。家長要告訴孩子,應認真研究批語,更正錯誤,深思熟悉。作業應保證完整,分門別類,到總復習時,便可隨手拿出來參考。
做作業是小學生的重要工作,要循序漸進,注意階段性,不必刻意去尋找偏題怪題;要變換形式,注意多樣性,題不在多,在於不同變式;新穎有趣,注意趣味性,不抱單純任務觀點做題,而是把做作業看成對自己能力的檢驗;要求孩子獨立答題,注意自主性,不依賴他人,寧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3. 學生快速學習方法
第一,用紙和筆寫下筆記。很多人會說,現在手機里有很多筆記軟體,使用起來很方便。文章指出,雖然這些軟體看起來很省力,但它並不會幫你記住學到的東西。普林斯頓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使用筆記本電腦的學生記錄下來更多的筆記,但紙質筆記記錄者對內容理解得更好,而且在應用和整合材料方面表現也很好。所以,當你學習一項新技能時,最好選擇使用老式的記事本和筆。
第二,教導別人。教學其實是一種效率更高的學習方法,研究表明,教學可以增強教師對學習材料的理解。當你在教別人你正在學習的知識時,它會加深你自己對學習材料的理解以及認知,因為你必須溫習自己之前學過的東西。你可能覺得,你只有成為專家了才有資格教導別人,其實你沒必要為自己找一群學生,在生活中,和配偶或者朋友分享自己正在努力學習的新技能,也可以幫助你更快地掌握知識。
第三,單一任務。很多年來,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被稱作一項出色的技能。但近年來研究表明,多任務處理會減慢你的速度。在嘗試學習新技能時,同一時間只處理一項任務效果要好得多。根據康涅狄格大學研究人員的說法,人類的認知能力有局限性,當你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的時候,處理其他事情會困難得多。因此,如果你想更快地學習,請確保你專注於學習某一件事情,不要分心。
第四,切換任務。很多人在准備考試時,會坐下來就一門課連著突擊好幾個小時。研究證明,這並不是一個有效的學習策略,相反,把時間分成幾段,每一段時間切換一門課學習,效果會更好。即使花在學習上的總時間相等,把同一科目的學習間隔開而不是集中突破,對學生更有幫助。
第五,以多種方式學習。不要只是堅持閱讀書籍,在閱讀之餘,你可以選擇觀看相關主題的視頻,以及收聽播客。研究表明,存儲某一主題信息的大腦區域越多,它們之間的聯系就會越緊密。這意味著你能有更多機會從多個存儲區域中提取出相關信息。所以,當你使用各種不同方式來學習時,會記得更牢。
希望以上5種方法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4. 學生常採用的學習方式有哪些
1、模仿學習法。
模仿學習法就是按照別人提供的模式、樣板來進行模仿、從而形成一定的品格、技能和行為習慣的方法。體育技能、書法技能、繪畫技能、語言技能等大都是通過模仿,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而形成的。
兒童的品性、習慣也多是有意或無意地模仿家長、老師、同伴的行為而形成的。由此可見,模仿學習法在形成人的技能、品性、行為習慣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2、比較學習法。
比較學習法是就某一個問題,集中有關的學習材料,進行對照學習的一種學習。比較學習法適用於研究性的學習、自學等情況,它包含有閱讀、比較、分析、綜合等活動,所以它是一種層次較高的學習。
3、直接學習法。
直接學習法就是在知識不多時就直接對准創造目標,把那些可有可無的廣博知識撇開,把許多充塞頭腦,可能使自己偏離主要目標的知識撇開,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質,直接對准所要研究的問題,根據創造需要補充知識,不搞煩瑣的知識准備。直接學習法是愛因斯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
4、聽講學習法。
「聽」是人們獲得信息,取得知識的又一重要來源。研究表明,我們中間僅有10%的人能正確地聽講,多數人不知怎樣或高明地聽講。怎樣通過正確地聽講,學得更多的知識,同樣有方法可言。
拓展資料:
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與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習方法,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
其中,有人專門總結的特殊定向的學習訓練方法,如:背誦、默寫、速記,筆記等,可對其他學習者,產生啟發效果和借鑒作用。
5. 那些好的學生都用了什麼學習方法,求方法
好學生使用了什麼學習方法呢?
從我自身的經歷,以及長期對成績優異學生的細致觀察,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課前做好預習
預習不是把學習內容提前完全學會,而是學習基本內容,標出疑難點,這樣做的好處是既熟悉了內容,又保持了一定的新鮮感,不至於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失去學習動力。
課後復習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6. 小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
一、學習計劃
在整個小學階段,每個學期都要開設幾門課程,每周、每日學習的內容都不同,各主要學科都要有課外練習,如果沒有學習計劃,就會手忙腳亂,雜亂無章,影響學習效果。要明白制定學習計劃的重要性,明確學習計劃的內容,掌握制定學習計劃的方法。
學習計劃包括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兩種。長期計劃以一學期為宜,從總體上對各學科的學習作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計劃以一周為宜,對本周內每天的學習內容、學習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時間作出詳細具體的安排。
學習計劃要具體、明確、切實可行,同時又要留有充分的餘地,以保證計劃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執行中既要堅定不移,又要根據實際適當調整,目的在於使學習計劃更加切合實際,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二、預習方法
預習也叫超前學習,是指在教師上課之前,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進行學習和理解的過程。預習既是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的方法是對第二天要講授的內容認真閱讀,仔細思考,把新的知識和以往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看看哪些懂了會了,哪些不懂不會,從而明確聽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克服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動性和自覺性,以利於提高學習效果。
三、聽課方法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如果小學生不會聽課,聽不懂,學不會,就會增加課後復習的困難和壓力,造成不良循環。同時由於長期積累,可能導致厭學心理,既不利於提高學習效果,也不利於心理健康。為此,在課堂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聽。要聚精會神地聽講,充分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及其表達方式的含義,如節奏的快慢、聲音的高低等。
(2)注意看。要全神貫注地注視教師板書的內容,對教師用彩色粉筆標記的部分、用電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細觀察,認真領會和重點記憶。
(3)多動腦。要積極思考,要邊聽、邊看、邊思考,要與教師講課的進程保持同步,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思考,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4)主動練。在課堂上要大膽發言,勤學多練,從而加深理解,提高聽課效果。
(5)做筆記。對教師講課中的要點、難點都要簡明扼要地寫在筆記上,以備課後復習。
(6)善歸納。對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要抓住綱目,歸納要點,力求當堂理解。
四、復習方法
復習是指對學過的知識重新學習的過程。復習包括課後復習和系統復習兩種。課後復習的主要目的在於理解和鞏固當天學到的知識。系統復習的主要目的是對周、月、學期或學年學過的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復習,目的在於融會貫通,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的體系。系統復習本質上是對前段學習的知識進行相對集中的再加工的過程。
課後復習的方法包括:
(1)回顧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及其過程,目的在於弄清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沒有理解,使進一步的復習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2)復習課本,目的在於深化;
(3)整理筆記,對課堂記得不完整或不準確的地方加以補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統、完整,便於復習;
(4)對課本中不懂、不會的難點問題,查閱工具書或參考書,力求弄懂弄通,實在弄不明白的,問教師或與同學研究解決。
系統復習的方法也是多樣的。比如循環復習法,是指學過一個單元之後即及時復習,然後再學下一單元,學完第二單元之後,再把這兩個單元綜合起來系統復習,以此類推,循環至終。分配復習法,指學過的內容及時復習之後在時間上每隔一定時期回過頭來再復習,只是在時間間隔上逐漸拉長。比如上一單元講過的內容及時復習,一周後再復習,兩周後再回頭簡略地復習,一個月或一季度後再復習。事實表明,分配復習的效果優於集中復習。當然集中復習也有其優勢,比如在期末總復習時,相對集中一段時間,對學習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重點突破,進行系統化的復習,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寫作業方法
寫作業是經過獨立思考,自覺、有目的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學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的智力活動過程。通過寫作業可以檢查學習的結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潛力,同時也有助於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因而要掌握寫作業的正確方法。
(1)先復習後寫作業,即在認真復習、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完成作業。
(2)仔細審題,即了解題意,明確習題的目的要求,弄清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及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做到心中有數。
(3)認真表述,即思路清晰,表述確切,書寫規范,答案准確,干凈利落。
(4)細心檢查,即根據習題的目的要求,逐字逐句地檢查、驗證,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同時,對教師的批改、批語要認真思考,從而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