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叩診
叩診,是現代臨床醫學常用的一種物理診斷方法。醫生通過手指叩擊人體的一定部位,根據各部位質地、密度及其器官中氣體和液體含量不同所產生的各種不同聲音,來判斷各器官的生理或病理狀態。這種方法由於簡便易行,因此即使在醫學科學日趨發達的今天,仍然被世界各國的醫生廣泛應用。
叩診是在18世紀中葉發明的。一位名叫奧恩布路蓋的維也納醫生在進行屍體解剖的時候,發現有些死者的胸腔內充滿著液體。這種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為什麼胸腔積液在死者生前不能被發現?應該如何發現?一次,他忽然想起他那經營酒業的父親,經常用手指敲打酒桶,憑其發生的清、濁聲音來估計桶內酒量的多少。人體的胸腔不也可以用手指叩擊它,聽其發出不同的聲音而估計胸腔內有無積液。經過不斷的摸索,奧恩布路蓋終於發明了最早的叩診方法,即用四隻指頭直接叩擊人體胸部,並對胸部疾病與叩擊音的變化關系作了較深刻的研究,於1761年在維也納發表了題為《用叩診人體胸廓發現胸腔內部疾病的新方法》的論文。
但是,奧恩布路蓋的發明在當時並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相反還遭到了某些名醫的冷嘲熱諷,甚至被指責為「瘋子」。到19世紀初,由於法國醫生高爾維沙爾的推薦和法國臨診病院的應用,叩診才逐漸被人們重視。1818年,在上述直接叩診法的基礎上,創制了叩診板和叩診錘,於是就產生了間接叩診法。1838年,維也納著名醫生斯科達對叩診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並應用聲學原理闡述了出現不同叩擊音的原因,為叩診找到了理論依據。以後,以對上述兩種叩診法作了改進,醫生用自己左手中指的背部作為叩診板,用右手中指進行叩診。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現在。
⑵ 檢查脈搏,應該注意什麼
脈搏:由於心室收縮和舒張的交替進行,脈管發生周期性擴張和回位的搏動。脈搏是人體表可以觸摸到的動脈搏動。血液經由心臟的左心室收縮而擠壓流入主動脈,接著會傳遞到全身動脈。理論上脈搏和心率在大多數正常心臟跳動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不是竇性心律,或者由早搏的情況下,心率和脈搏是不一致的。
用手指可以觸及橈動脈、股動脈、肱動脈以及足背動脈的搏動,有些比較瘦的患者不用觸摸,可以直接觀察到這些位置在跳動。脈搏是心臟搏動泵出血液進入血管,血液沖擊血管壁形成搏動。因為血管在手腕外側處皮膚薄(中醫醫生號脈的手法),沒有肌肉,跳動最明顯,最容易摸到。種情況下所排出的血液量很少,不足以引起動脈的明顯搏動,就觸摸不到脈搏,所以脈率就會少於心率。房顫的患者更會出現這種情況。
⑶ 如何檢查自己的脈搏
自查脈搏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方法。脈搏是動脈血管隨心跳產生的搏動,全身只要有動脈的地方就有脈搏。心臟每「跳」一下,全身的脈搏就隨之搏動一次,因此脈搏是反映心臟搏動情況的晴雨表。脈搏快就說明心跳快,反之脈搏慢就提示心跳慢。
檢查脈搏的方法很簡單,把自己的食趾和中指放在另一隻手的手腕上方,在靠近隆起的撓骨頭下方的凹陷處就能觸摸到撓動脈;或把中指放在耳屏與面部接壤的凹陷處就能觸摸到顳淺動脈、把手指放在腳背中部就可摸到足背動脈在搏動。然後邊數脈搏邊看錶,一般數30秒鍾再乘以2就是每分鍾的脈搏數了。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日報,《嬰兒為什麼反復吐奶?》 http://..com/daily/view?id=2185
⑷ 怎麼使用檢查脈搏的儀器
測量脈搏有觸診法和儀器檢查法,一般常用觸診法。測量脈搏的部位有很多,如橈動脈、顳動脈、耳前動脈、肱動脈、股動脈、足背動脈等。一般多選用橈動脈,此處方便易測。測量時應將食指、中指、無名指並齊放於橈動脈上(前臂外側近手腕處);按壓的力量以能清楚地感覺到脈搏的搏動為宜。一般病人可觀察半分鍾時間或者15秒鍾,如為危重病人、心臟病病人及心律失常病人,應數足1分鍾。對脈搏細弱而不能數清者,可藉助聽診器聽心臟1分鍾,來代替觸診。
⑸ 運動員如何測脈搏
如何測量脈搏
脈搏是由心臟的收縮使血液通過動脈所產生的節律性搏動。通常, 成年男性每分鍾搏動60~80次;成年女性7O~90次;3歲以下兒童每分鍾1O0次以上;初生嬰兒每分鍾 約140次;經常鍛煉的運動員每分 鍾45~6O次。
測量脈搏一般是測量手腕拇指側橈動脈為多(中醫常在此診脈),另外亦可以在肘關節內側的肱動脈、頸兩側的頸動脈、腹股溝部的股 動脈、以及足背動脈等處,都可作為測量脈搏的部位。
測量脈搏前讓病人安靜,取坐或卧位。檢查者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並攏按動脈搏動處,以指尖觸診。除測量每分鍾的跳動次數外,還應注意脈搏的節律和有無不規則的搏動、脈搏跳動的強弱等。
脈搏搏動的快慢和強弱,與體質、活動、疾病等有關。體質健壯的人,其脈搏比體質弱的人較為有力; 體力活動時脈搏快而有力,休息時減慢;發高熱時脈洪大有力;某些心臟病人的脈搏常出現間歇跳或跳動不規律;心情激動時脈搏快而有力,憂郁與精神不振時脈搏較慢且無力。
⑹ 病人怎樣檢查脈搏
脈搏是指動脈管壁隨著心臟節律的收縮和舒張而相應地出現擴張和回縮的搏動。檢查脈搏是了解病人心臟活動的最簡單的方法,在診治疾病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安靜狀態下,正常人的脈搏,男性每分鍾60~100次、女性每分鍾70~100次。脈搏在日間較快,睡眠時較慢,此外還可隨運動、進食、情緒激動而加快。
⑺ 脈搏是怎麼自測
跳動不太規律 ,頻率有快有慢,間隔忽長忽短,強度或強或弱,就說明心臟有了不正常的變化。
檢查脈搏的方法是胳膊放平,手心向上,不要扭動。檢查者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觸按手腕內側橈動脈處,診查其搏動。如腕部包紮敷料檢查不方便時,可檢查顳動脈、頸動脈、足背動脈的搏動情況。診脈時,除了計數外,還應細心注意脈搏的情況,是否均勻,有無間歇,脈搏的強弱、性質等有無異常。一般計算1分鍾內的搏動次數,可數30秒乘2得出每分鍾的脈搏數,心臟病患者應數足1分鍾。
⑻ 脈搏應該怎麼檢查
脈搏是指動脈管壁隨著心臟節律的收縮和舒張而相應地出現擴張和回縮的搏動。檢查脈搏是了解病人心臟活動的最簡單的方法,在診治疾病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安靜狀態下,正常人的脈搏,男性每分鍾60~100次、女性每分鍾70~100次。脈搏在日間較快,睡眠時較慢,此外還可隨運動、進食、情緒激動而加快。
測量脈搏有觸診法和儀器檢查法,一般常用觸診法。測量脈搏的部位有很多,如橈動脈、顳動脈、耳前動脈、肱動脈、股動脈、足背動脈等。一般多選用橈動脈,此處方便易測。測量時應將食指、中指、無名指並齊放於橈動脈上(前臂外側近手腕處);按壓的力量以能清楚地感覺到脈搏的搏動為宜。一般病人可觀察半分鍾時間或者15秒鍾,如為危重病人、心臟病病人及心律失常病人,應數足1分鍾。對脈搏細弱而不能數清者,可藉助聽診器聽心臟1分鍾,來代替觸診。
測量脈搏時,應注意脈搏的速度、節律、強弱等。每分鍾脈搏超過100次者稱為速脈,在勞動或情緒緊張時可出現,但在發熱、貧血、甲亢患者身上也可出現。脈搏每分鍾少於60次為緩脈,可見於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也可見於顱內壓增高、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洋地黃中毒等病人。正常人的脈搏是規律的,但在心律失常時,可出現脈搏節律的改變。
⑼ 脈搏的檢查方法是怎樣的
脈搏檢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下:
脈搏檢查
1、觸診法檢查脈搏,選擇橈動脈進行,肱動脈、股動脈及頸動脈等也可;
2、具體檢查方法為:以示指、中指、環指的指腹,置於患者腕部橈動脈處,並以適當壓力觸診橈動脈搏動。
3、注意事項:
觸診時間至少30秒鍾,計算脈率,同時感受脈搏的強度、節律以及有無異常變化等。雙側對比檢查。
脈搏檢查是用於檢查脈搏是否正常的一項輔助檢查方法。脈搏(pulse)指動脈的搏動。心臟搏動所引起的壓力變化使主動脈管壁發生振動,沿著動脈管壁向外周傳遞,即成脈搏。通常所稱的脈搏系指在手腕橈側捫到的脈搏。脈搏亦可用脈搏儀描記。脈搏反映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狀態。脈搏檢查的內容 包括檢查脈搏的速率、節律、緊張度、強弱、波形和動脈壁的情況。通過此項檢查可以判斷病變部位及相對應的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