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手術器械消毒方法

常用手術器械消毒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2 04:21:09

A. 手術中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滅菌法包括高溫滅菌、氣體滅菌和電離輻射滅菌三種方法。
1、高溫滅菌法:利用高溫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及酶發生凝固或變性而死亡。這是應用最廣泛而有效的滅菌方法,主要用於手術器械和物品的滅菌。
①高壓蒸汽滅菌法:用高溫加高壓滅菌,不僅可殺死一般的細菌,對細菌芽胞也有殺滅效果,這是手術用品滅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主要用於能耐高溫的物品,如金屬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膠及一些葯物的滅菌。壓力升至104.0~137.3kPa,溫度達121~126℃,維持20~30分鍾,可殺滅包括具有頑強抵抗力的細菌芽孢在內的一切微生物。
②煮沸滅菌法,用於金屬器械、玻璃、橡膠類物品。
③火燒法,用於緊急情況下使用的器械。
2、氣體滅菌法:包括環氧乙烷滅菌法、臭氧和負離子等氣體消毒滅菌法。
3、電離輻射滅菌法:屬工業滅菌法,適用於所用的醫療器械、大規模應用的一次性物品。
消毒法包括葯液浸泡、甲醛熏蒸和紫外線照射三種方法。
1、葯液浸泡消毒:適用於銳利器械、內鏡、特殊材料製成的導管等消毒,目前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下列幾種:2%戊二醛、75%乙醇溶液、1:1000氯己定溶液、0.5%過氧乙酸溶液。
2、甲醛熏蒸消毒法:甲醛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此種消毒方法已逐漸淘汰。
3、紫外線消毒法:紫外線表面作用強,可殺滅懸浮在空氣、水中和附於物體表面的細菌、支原體和病毒等。多用於室內空氣和物品表面消毒。

B. 剪刀、鑷子、止血鉗如何消毒保養

用酒精浸泡一個小時以上擦拭即可。

管理手術器械的方法:條理化放置器械,強化手術器械管理規范,實施器械清點、交接制度,創建器械管理標准。通過對正確的管理模式和清洗方法的實施,使得消毒供應中心所管理的手術器械的合格率顯著增加,總之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管理方法,可以使手術器械的應用合格率得到提升,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治療條件。

(2)常用手術器械消毒方法擴展閱讀:

止血鉗使用注意事項:

1、為保證器械的性能及使用壽命,止血鉗嚴防磕碰、敲打、用力過猛及不正確使用。

2、器械在使用前要檢查功能是否完好,是否有影響使用的損傷缺陷(如裂紋、變形等)。

3、手術使用前應進行消毒、滅菌處理,方法選擇要依據WS 310.2-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

4、止血鉗清洗、傳遞、轉運過程中應輕拿輕放,防止器械之間發生碰撞,以免損壞止血鉗性能部位,影響夾持性能。

5、手術器械不用時,止血鉗應儲存在相對濕度不大於80%,無腐蝕性氣體和通風良好的室內。

6、在結扎時上血管鉗的鉗尖一定要旋轉提出,扎線要將所需結扎組織完全套住,在收緊第一結時將提的血管鉗放下逐漸慢慢松開,第一結完全扎緊時再松鉗移去。

C. 醫療器械具體怎麼消毒啊

采精前必須認真進行器材的清洗與消毒,見表4-3。
器材名稱消毒方法玻璃器材電熱鼓風乾燥箱高溫乾燥消毒,130~150℃保持20~30分鍾,待降至60℃以下時,取出使用。也可用高壓蒸汽消毒維持20分鍾橡膠製品一般採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最好再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以加速揮發殘留在橡膠上面的水分和酒精氣味,然後生理鹽水沖洗金屬器械新潔爾滅消毒溶液浸泡後,用生理鹽水等沖洗干凈;75%酒精棉球擦拭;酒精燈火焰消毒溶液每日消毒1次,隔水煮沸20~30分鍾或高壓蒸汽消毒。消毒時,避免玻璃瓶爆炸,瓶蓋要取下或橡膠皮塞上插上大號注射針頭,瓶口用紗布包紮毛巾、紗布、檯布和蓋布洗凈後蒸汽消毒
/47.94.224.236//rouyangjiankangyangwenda/19787109150478050002_76_1.jpg"/>
"role="table表4-3采精前器材的消毒

D. 手術器械消毒過程

手術時使用的醫療器械,有兩種消毒方法,即高溫滅菌法和低溫滅菌法。一、高溫滅菌法,是利用高熱使微生物蛋白變性,達到殺滅細菌的目的。臨床應用最廣泛,常用有壓力蒸汽滅菌法,適用於能耐受潮濕高熱的器械和物品。還有快速蒸汽滅菌法,可用於裸露的器械和物品。二、低溫滅菌法,常採用環氧乙烷滅菌。臨床應用最多,優點是不損傷滅菌物品,穿透力較強,殺滅微生物的效果較好。低溫甲醛蒸汽滅菌法,可用於不能耐受高溫的醫療器械。

E. 手術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那些

(1)加熱滅菌法

利用高溫來殺死微生物(超過最高生長溫度)的方法。加熱滅菌的原理:當高溫作用於微生物時,首先引起細胞內生理生化反應速率加快,機體內對溫度敏感的物質如蛋白質、核酸等,隨著溫度的增高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壞,盡而導致細胞內原生質體的變化、酶結構的破壞,從而使細胞失去了生活機能上的協調,停止了生長發育。隨著高溫的繼續作用,細胞內原生質便發生凝固,酶結構完全破壞,活動消失,生化反應停止,滲透交換等新陳代謝活動消失,細胞死亡。加熱滅菌可分乾熱滅菌和濕熱滅菌兩大類。

1)乾熱滅菌 利用灼燒或乾熱空氣滅菌而沒有飽和水蒸氣參加的滅菌法稱為乾熱滅菌法。由於乾熱滅菌使用方便,方法簡單,故在生產上廣泛應用。如火焰滅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燒死,故又稱焚燒滅菌法。採用此法滅菌既徹底又迅速,但只適用於金屬制的接種工具、試管口及污染物品等的處理。熱空氣滅菌法:即在電熱恆溫乾燥箱中利用乾熱空氣來滅菌。

2)濕熱滅菌 即利用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濕熱滅菌又分為高壓、常壓、間歇滅菌和巴氏滅菌4種。

①高壓蒸汽滅菌 由於高壓蒸汽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和較常壓高的溫度,能大大縮短滅菌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加之蛋白質在濕熱條件下容易變性,在熱蒸汽條件下,細菌的芽孢在120℃,經20~30分鍾可全部被殺死。如滅菌材料體積較大,不易被穿透時,可將壓力增加到0.152兆帕,延長至1~2小時。在高壓蒸汽滅菌中,滅菌溫度隨蒸汽壓力的增加而升高(圖2-6)。

圖2-7 簡易常壓滅菌法

③常壓間歇蒸汽滅菌法 這是利用常壓蒸汽反復幾次滅菌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將待滅菌物品放在鍋內,100℃處理1小時左右,殺死微生物的營養細胞,讓其冷卻至30℃左右,此時芽胞會萌發,再以同樣方法加熱處理,反復3次,可達到滅菌目的。該方法可用於不耐高溫的葯品、營養物、特殊培養基的滅菌。

④低溫巴氏滅菌法 即在60~70℃下,經一定時間,殺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適應於不耐高溫的物品消毒。有些培養基,在高溫下遭到破壞,用此法既可殺死致病微生物的營養體,又能使培養基的成分不致受到嚴重破壞。食用菌生產中培養料堆積發酵工藝,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殺死其中的病蟲、雜菌。

(2)過濾除菌法

又分液體過濾和空氣過濾兩種,就是採用機械的方法,設計一種濾孔比細菌還小的篩子,做成各種過濾器,通過機械過濾,只讓液體培養基或空氣從篩孔流出,各種微生物菌體則留在篩子上,從而達到除菌的目的。這種方法適用於對熱不穩定的體積小的液體培養基(如動物血清、蛋白質、酶、維生素等)及氣體的滅菌。超凈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就是將帶菌空氣通過過濾滅菌形成無菌空氣,從風洞中吹出,來造成工作台范圍的無菌狀態。過濾滅菌的最大優點是不破壞培養基中各種物質的化學成分。常用的過濾器有用硅藻土製的、石棉製的、陶瓷土製的,也有用火棉膠、硝化纖維素濾膜製成的。

(3)輻射滅菌法

利用輻射產生的能量進行殺菌的方法稱輻射滅菌。輻射可分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種,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和質子、微波等屬電離輻射,紫外線、臭氧、日光為非電離輻射。

1)紫外線滅菌 紫外線殺菌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線的輻射作用。用燈管直接照射細菌使其發生光化學反應,將細菌細胞質誘導形成胸腺嘧啶雙聚體,從而抑制DNA的復制而發生變性、致死。另一方面,空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的臭氧(O3),也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紫外線的有效作用距離為1.2~2.0米。紫外燈一般懸吊在接種室或培養室的上方,個數依房間大小而定,容1~2個人操作的接種室,安裝一個30瓦的紫外燈就可以了。在每次接種前,應將所需的器具一起放入接種室(箱)內,然後打開紫外燈照射。如果接種室體積較大,開燈照射2小時才能達到滅菌效果;如果較小,只需開燈半小時左右既可達到滅菌效果。由於紫外線穿透力弱,即使是普通玻璃也不能濾過,因此,只適於空氣或物體表面的滅菌。紫外線對人體皮膚,尤其是眼睛有殺傷作用,應避免直視,工作時應將紫外燈關閉。紫外線消毒時工作場所如果處在稍暗無光的情況下,能提高殺菌效果。細菌接受致死量紫外線照射後,隨即給予可見光照射,部分細菌有復活的可能。幹細胞比濕細胞對紫外線的抗性強,孢子比其營養細胞對紫外線更具抗性。

2)微波滅菌 由於微生物的細胞中都含有70%~90%的水分,水分子在微波電場中被極化,並隨著電場方向的改變而轉動,在轉動過程中分子之間高速度摩擦產生熱能,這種熱能不同於外部加熱,可在短時間里使細胞爆破而物體本身的溫度卻只有極微增加,從而達到滅菌效果。用YM7601型微波爐只需60秒鍾就能殺死食品中192萬個大腸桿菌。

3)臭氧發生器消毒 臭氧(O3)具有強烈的氧化作用,能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與核酸。O3也是一種暫態物質,常溫下能自然分解,還原成氧。其滅菌原理實際上和紫外線消毒極相似。

F. 手術室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紫外線照射滅菌
紫外線主要適用於空氣的消毒,此外用於空調導管等物體表面的消毒。
常用低壓型汞燈,發射波長253.7nm的紫外線。消毒房間照射劑量(所需燈數及功率),應根據室內容積和距燈管的遠近計算,平均照射劑量為1w/m3,照射時間為30一60分鍾,每日2-3次,如30 m3的房間,可用一支30W的紫外線燈,距離光源60一100cm內滅菌效果較好。
應定期對消毒裝置進行檢測,常用方法有:①ZnSiO3,熒光法:距紫外線20cm處放置熒光粉(ZnSiO3),若呈亮蘋果綠色為良好,不變色為無效;②紫外線輻射儀測定:如不低於標准燈的60%可繼續使用;③平皿培養對比法:照射5分鍾,培養24小時(37℃),若殺菌率在90%以上可以使用。照射環境,要求室溫以10℃一25℃為宜,濕度在40%一50%殺菌力最強。空氣的潔凈度及燈管表面的塵埃均可影響消毒效果。此外,紫外線照射可引起眼結膜炎、皮炎,照射時工作人員或病人應離開室內或採取防護措施。
2.乳酸熏蒸消毒
消毒前地面噴灑少量清水,緊閉門窗。按每100m2空間用80%乳酸12ml,加等量水,倒入容器內,下置酒精燈加溫,待葯液蒸發完後將火熄滅,封閉30一60分鍾,再打開通風。適用於普通手術後的消毒。
3.甲醛、高錳酸鉀消毒
按室內容積計算用量,40%甲醛(福爾馬林)12mL/m3、高錳酸鉀1g。房間相對濕度應在60%以上,室溫在18℃以上。先將高錳酸鉀置於容器內,再倒入甲醛溶液,即沸騰產生甲醛蒸氣,封閉6-12小時,再開窗通風。適用於破傷風、氣性壞疽等特殊感染手術後的消毒。
4.過氧乙酸熏蒸法
20%,過氧乙酸3.75ml/m3,置於耐熱容器中,加熱蒸發,室溫應超過18℃,密閉l一2小時。用於手術室空氣消毒。
手術室牆壁、門窗、地面、手術台的消毒常用化學消毒劑,如用2%一3%來蘇兒(煤酚皂)溶液噴灑、擦洗,5%過氧乙酸2.5mL/m3噴霧,0.05%一0.1%新潔爾滅或洗必泰溶液噴霧、擦拭等。

G. 常用的器械消毒方法有哪幾種

在臨床上常用的器械消毒有三種,高壓消毒、煮沸消毒和葯物消毒。

高壓消毒由於條件限制,在臨床上主要用後兩種。消毒以前將器械沖洗干凈,去除器械上的油污和血液。煮沸消毒是將器械放在有濾過作用的消毒鍋中,針頭、縫合線以及其他小物件,應用紗布包好,注射器應拆開放入鍋中,蓋上鍋蓋煮沸30分鍾左右,或在水中加入少許碳酸氫鈉,這樣可提高沸點溫度,更有效滅菌。取出器械放在器械盤中,蓋上紗布以備用。

葯物消毒是將器械浸泡在葯液中而達到消毒的目的,常用的消毒葯有0.1%洗必泰、百毒殺等需浸泡10分鍾,0.1%新潔爾滅需浸泡30分鍾,使用時用生理鹽水沖洗器械,然後用滅菌紗布擦乾即可。

除上述三種外,酒精火焰消毒也常用,主要用來消毒刀片等金屬器械,主要用酒精火焰外焰燒灼。

H. 手術前手術器械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什麼

大部分的器械是用最普通的高壓蒸汽滅菌法。但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靈活運用,來不急的情況要,用標準的消毒液浸泡30分鍾也可以使用,但一定要注意無菌操作這是最重要的。

I. 手術室器械的正確清洗方法與消毒流程是什麼

手術器械的清洗流程

(一)一般手術器械的處理

一般手術器械是指非感染的手術器械,如甲狀腺、疝氣、椎間盤等手術器械。

處理方法:將術後器械的流動水下去除血污→酶浸泡2min以上(或+超聲波震盪)→流動水徹底沖洗→分類烘乾(精細、尖銳的器械要分開)→檢查→上油→包裝或分類存放於器械櫃內。

(二)一般感染手術器械的處理

一般感染手術器械是指切開腔道(如胃、腸、胰、闌尾等)、腫瘤根治、朧腫切開、結核病灶清除以及為感染梅毒、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實施手術的器械。

處理方法:將術後器械浸泡於含氯消毒液中30min→流動水刷洗干凈→分類烘乾→檢查→上油→分類保存於器械櫃中。

(三)特殊感染手術器械的處理

特殊感染手術器械是指氣性壞疽、炭疽、破傷風手術器械。

處理方法:將術後器械浸泡於含氯消毒液中30min→初步沖洗→包裝→高壓滅菌→於流動水用毛刷徹底刷洗→分類烘乾→檢查→上油→包裝→再次高壓消毒後保存無菌器

械櫃中備用。

(四)內鏡手術器械的處理

處理方法:卸下可移動的內鏡部件、光學導線的連接配件、通道閥等→張開鉗夾部位,以流動水沖洗衣面血跡、小刷輕輕刷洗→高壓水槍沖洗關節部位、內腔通道,去除隱藏血跡或有機物→浸泡於酶劑(腔鏡專用清洗劑)的稀釋液中2min,充分去除有機物→流動水再次沖洗→擦乾→高壓氧氣或壓縮空氣吹乾各部件水分→專用潤滑劑直接噴於器械表面、軸節、內腔、彈簧部位,再用鏡頭紙擦去表面油跡→保存於專用儀器櫃中。若為HBsAg陽性者,術後器械應先浸泡於0.33%戊二醛稀釋液(2%戊二醛1份,加水5份)15min,然後再按上法清洗。

手術器械、內鏡、一般診療用品的消毒滅菌要求

(一)凡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手術器具及物品全部採用高壓滅菌或經外科切口進入無菌室的內鏡及其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用前應達到滅菌水平。

(二)接觸未破損皮膚的一般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可在清潔的基礎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血壓計袖帶若被血液,體液污染應在清潔的基礎上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鍾後再清洗干凈。

(三)接觸未破損粘膜的器具如擴陰器、開口器、舌鉗、壓舌板、體溫表等,用後先清潔去污、消毒、擦乾,耐高溫的器具如擴陰器,開口器,壓舌板採用高溫滅菌,體溫表在清潔的基礎上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30分鍾後,清水沖凈擦乾備用。

(四)通過管道間接與淺表體腔粘膜接觸的器具如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麻醉用器具,霧化器、胃腸減壓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可在清潔的基礎上耐高溫的可用高壓滅菌,不耐高溫的可清潔後用500mg/L含氯制劑浸泡30分鍾,用清水沖凈晾乾備用,嚴格要求一用一消毒,濕化液應用無菌水,如連續使用可每天更換濕化液,並每周更換消毒所用器具。

(五)凡進入人體自然通道與管腔粘膜接觸的內鏡及其附件,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可用過氧乙酸,戊二醛、萬福金安等高效消毒劑。

(六)進入破損粘膜的內鏡附件也應達到滅菌水平,如活檢鉗、高頻電刀。

(七)口腔器材按照其危害程度進行不同的處理,外科器械及其它穿破口腔軟組織或骨組織的器械,不穿破口腔軟組織但與軟組織有接觸的器械必須滅菌,口腔檢查器械如鑷子、壓舌板、口鏡、探針、彎盤等,可採用一次性用品。

(八)各種醫療器械送到設備科修理時,需用含氯制劑消毒處理後方可修理,工作人員應在維修完後嚴格手消毒。

J. 醫療器械如何消毒

器械消毒: 器械清洗消毒的程序啞光是消毒、清洗、乾燥、滅菌。由於化學消毒對金屬都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所以通常選用物理消毒法:如煮沸、高壓蒸汽、乾熱、紫外線、微波等。其中高壓滅菌或乾熱法最好。其中煮沸、蒸汽等帶水消毒後必須進過烘乾、乾燥流程。即能保證器械格腮等部位長期被水分侵蝕,也可避免2次污染。無塗層器械只要注意消毒方式,器械可歷久如新。 啞光拉絲器械在消毒時最容易殘留水分的,所以要特別注意消毒後的乾燥程序。國內使用很多進口高端器械也經常產生生銹的問題。其實主要都是源自國內器械消毒的不規范所致。 鏡面器械由於表面非常光滑水分無法殘留器械表面。所以不易氧化。國內醫院現狀消毒不夠規范的同時此處理方式也是普遍被國內醫院所接受的。即使偶爾帶入水分也不太容易產生氧化。缺點是鏡面易反光。不適合精細手術使用。 電鍍器械對材質沒有要求。哪怕是一塊生鐵,由銀白色電鍍層的保護可以遮擋很多加工瑕疵和有效防水及氧化。 但是塗層會對使用者造成持久傷害。塗層薄了或者掉落了就會大范圍氧化。

閱讀全文

與常用手術器械消毒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尿失禁治療方法 瀏覽:795
毛筆楷書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30
華為手機調節亮度方法 瀏覽:869
小班幼兒如何了解社區的方法 瀏覽:707
雙魚線的正確連接方法 瀏覽:757
野外接觸器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450
win10解決限制大漠插件方法 瀏覽:48
鳥套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2
角磨機上鏈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689
war3程序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126
如何提高新陳代謝率的方法 瀏覽:277
毒理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455
怎麼測出有距離的方法 瀏覽:1
傳送帶每米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710
天窗解決方法賓士 瀏覽:432
嬰兒車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65
心理醫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277
電腦qq視頻旋轉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6
性格不同半生矛盾的解決方法 瀏覽:378
解決商業倫理問題的方法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