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教育方法很重要圖片

教育方法很重要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04 14:33:14

Ⅰ 好的教育方法

家長應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

人的一生總會碰到不少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

首先,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造成自己失敗的原因,父母親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問題,教孩子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身邊的事物,抓住問題的關鍵。

其次,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並發揮自己的長處。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長的孩子們就更需要時間來體驗挫折,享受成功,進而認識自己。

家長們除了教孩子正確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幫孩子做應付困境的心理准備。

只要父母注意從小培養孩子以積極的心態來應付自己周圍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會時時充滿了陽光,當他遇到困難時,就不會總是感到自卑和畏縮了。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注重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呢?以下幾個方面可為您提供參考: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間的感情。在培養快樂性格的過程中,友誼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耍,讓他們學會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第二,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力。快樂性格的養成與指導和控制孩子的行為有著密切的聯系。父母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

第三,教孩子調整心理狀態。應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其秘訣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地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要讓他知道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使他恢復快樂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欲。因為給孩子東西太多會使其產生「獲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這樣一種錯覺,所以應結合事例教育他們,人生的快樂不能僅與物質財富的佔有劃等號。

第五,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平時注意孩子的愛好。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余愛好廣泛,自然容易擁有快樂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和諧。家庭和睦,也是培養孩子快樂性格的一個主要因素。有資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後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多得多。

過去常說"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其實,孩子生下來之後心理狀況也如一張白紙一樣,家長的心理素質、教養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心理發展方向。有些家長帶孩子來咨詢時總是訴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許多問題都是由於家長的病態心理造成的。

首先,家長的過分要強、虛榮心過高會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讓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負荷的壓力,最終導致這樣那樣的心理障礙甚至疾病。例如,有位家長把一個七歲孩子所有的課余時間都安排了各種各樣的訓練課程,鋼琴、繪畫、英語、書法、下棋、作文等等,結果孩子由於過於緊張造成抽動-穢語綜合症。還有的孩子在家長的嚴密監督下彷彿學習考試都是為了家長,平時學習還可以,一到考試就緊張得不得了,失眠、厭食、歇斯底里發作等,有的臨近考試竟要放棄。

第二,家長的過分挑剔、完美主義造成孩子許多心理障礙。例如,家長對孩子寫作業要求甚多,孩子寫一筆要反復描,擦了寫,寫了擦,結果動作拖拉,有時考試都寫不完,嚴重的還會造成強迫行為。
第三,家長的緊張焦慮情緒會傳給孩子。有的孩子從小體弱多病,家長非常擔憂,經常抱怨、煩躁不安、絮絮叨叨,對孩子過分關注,結果孩子變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縮、神經質。
第四,家長對孩子總是否定,讓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長總希望孩子要表現得和自己小時候一樣好,甚至更好,稍有一點缺點就橫加指責,把打罵當成家常便飯。有個5歲的孩子經常發脾氣,做事沒有長性,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說老做不好,挨媽媽說,一天要說三次,沒有表揚,所以想發脾氣。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要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家長要容忍孩子有缺點,耐心等待孩子成長。當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先反省自己的問題,放鬆一點,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自己解決不了,可以找心理醫生幫助分析和矯正。
美國人教子十二法則
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2、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3. 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斗強。
4. 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5. 聲言法則: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6. 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是巨大的。
7. 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並盡量理解他們。
8. 懲罰法則;這一法則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慎用。
9. 後果法則: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
10. 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 二十碼法則: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與其至少保持二十碼的距離。
12. 四W法則: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在什麼地方,在干什麼以及什麼時候回家。
如何對待兒童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逐漸長大之後,隨著各種需要的出現,對環境的探索會不斷的深入,慢慢的就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表現出任性的行為?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兒童的任性呢?

這種時候,父母只有兩種辦法。首先是絕對不能滿足兒童的不合理要求,第二是轉移兒童的注意力。

拒絕兒童的要求,可能會引發兒童的一系列行為,如哭鬧、打滾,以不做某某應當做的事情相威脅等等,這時候有些父母面對這些招數往往束手無策,可能堅持一會兒就妥協了,最後以孩子的勝利而告終,這是萬萬不可的。這樣通常滋長了孩子的氣焰,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學會了下次還要如法炮製,結果往往後患無窮。孩子會越來越任性。所以呢,父母從一開始其就要堅持住,絕對不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協,要把握好自己的立場,千萬不能認為,只有這一個孩子,讓著它吧!

拒絕兒童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要盡量委婉,盡量給兒童擺事實、講道理,用兒童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表達;有的家長知道不能答應兒童的不合理要求,但卻採用了簡單粗暴 的方式來加以拒絕,甚至對兒童體罰,這樣也是不合適 的。在兒童哭鬧不休的時候,父母可以避開,沒有了觀眾,小孩子哭哭也就累了,這時候要真的避開,可不要躲在門後偷聽,一旦兒童發現你在窺視它說不定哭個更起勁了,小孩子還是滿聰明的。

在兒童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絕而哭鬧的時候,可以採取某些方法來轉移它的注意力。比如說些別的事情啊,但是這種轉移注意的方式應該是中性的,不應該是一種正強化。

父母跟孩子說理的技巧
循循善誘,充分的說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

結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徵,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古語雲:「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跟孩子講道理,應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只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講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為大人信口胡說,孩子是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孩子是辦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孩子大講吃零食的壞處,如此,孩子是不會聽從的。

其三,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跟孩子說理時,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大人應給予孩子申辯的機會。應該明白,申辯並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講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緒低落時跟他說理,是不會奏效的。

幫孩子消除心理壓力

適度的壓力可以激勵人奮進向上,完全沒有壓力會使人疲乏、懶散,但壓力太大又會使人因無法承受而出現心理問題。目前,不僅是成年人有心理壓力,孩子也不例外。作為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克服壓力,因為對孩子來說,父母應該是他們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心理壓力呢?
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要想幫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是什麼、壓力來自何處。所以,父母首先要聆聽孩子的傾訴,要抽出時間和孩子面對面地交談,要專心認真地聽孩子說話。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給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給父母。這樣,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也才能針對問題給孩子以實際的幫助。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自己和有些同學做得不一樣而被孤立,比如有的男孩子不願跟著別人一起逃學、不願在考試時跟同學一起作弊、不願偷著學抽煙等等。他們會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被孤立,也會由此感到恐懼、不知所措。這時,父母應當教育孩子堅持原則,不對的事就一定不能做;要讓孩子知道,能夠做到不隨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這正是一個人成熟勇敢的表現,也是有主見、有頭腦的表現。
讓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 要孩子知道,壓力人人都會有,父母也常常會有煩惱的時候。這樣,可以避免說教之嫌,孩子對父母的話也就比較容易聽進去了。同時,父母也應該告訴孩子自己是怎樣應對困難、克服壓力的,給孩子樹立一個實際的榜樣,以增強孩子的勇氣和信心。
培養孩子的自尊 這樣可以加強孩子抗拒各種不良誘惑的定力,也有助於他們勇敢地面對逆境與挫折。在遇到一些具體事情時,多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把一些適合孩子做的事交給他們,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去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對一些是非問題的討論中多讓孩子發表意見等等;這些都是培養孩子自尊的好辦法。孩子有自尊就會有勇氣、有膽量,就會有較強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關心孩子的成長 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平時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這對疏導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是大有好處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總是強迫孩子在課後去學這個、學那個,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根據他的興趣及所長理性地進行選擇和培養。
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父母能夠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加以適當的引導,便會有效地緩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愉快地健康成長。
當孩子有過錯時,不宜在吃飯的時候責備或打罵他,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慾和消化。

因為人的高級神經系統活動,對胃腸的消化功能有影響。當進食時,由於條件反射的作用,胃腸的消化液分泌旺盛,胃腸蠕動增強,食慾很好。在人們情緒不好時,大腦皮層對外界環境反應的興奮性降低,使胃腸分泌的水分液減少,胃腸蠕動減弱,從而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這樣就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延長,使人沒有飢餓感,吃不下飯,即使勉強吃下去,也常感到肚子不舒服。

另外,也不要讓孩子邊聽故事邊吃飯,邊看電視邊吃飯,這些都會影響消化,而造成孩子食慾不好,消化不良等。
孩子懶惰與否,不是取決於遺傳因素,而是環境造成的。其中,家長的因素起著決定作用。有的家長,孩子從小到大都如珠似寶,孩子想自己做點什麼事情,不是怕它做不好,就是怕弄臟衣服,再不然怕孩子浪費時間。結果等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時才悔之晚矣。
培養兒童的勞動習慣和動手能力,應該從兒童很小的時候開始。孩子小時候,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很好奇,總是躍躍欲試,幫大人掃地、洗碗啊什麼的,這時候家長只要注意引導就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首先,在兒童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的時候,不管做的結果如何,也不管事情有多小,家長都要熱情的加以鼓勵,這樣,孩子才會體會出自己動手 的樂趣。
讓孩子參與到自己的勞動中,比如媽媽洗衣服的時候,也要求孩子一起加入,洗紅領巾之類,使工作變的有趣一些;同時也趁機教會孩子一些勞動的技能。
充分利用榜樣的作用,密切配合老師的活動。兒童特別喜歡模仿,可以適當的在其面前表揚一下其他孩子如何勤勞等等,同時不要忘了告訴他,「只要你願意,也能和他一樣,咱們一起試試吧?」在這方面。老師往往做的很好,很多兒童在幼兒園或學校里都很勤快,在家卻什麼都不做;在這一點上,家長應該向老師們學習,正確引導孩子,但是提供榜樣也要適可而止,不要引起兒童的逆反心理。
如果要觀察四五歲以上的孩子自發性是否發展順利,父母們應注意一下,孩子是否很願意與小朋友一塊兒玩耍。如果與小朋友玩得既活潑又淘氣,那麼就可以認為孩子的自發性發育順利。
這樣的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經常會和小夥伴的意見發生沖突,出現吵嘴、打架的事情。這種情況證明孩子有了自我主張,做父母的應當持信任的態度予以關注。孩子們即使是狠狠地打了一架,第二天也會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又在一起玩了。
在這一點上,孩子顯然與大人不同。大人之間要是吵了架,就很難和好了,有時候甚至還會斷絕交往。
當孩子發現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比自己一個人玩更有趣時,他們會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找出這樣那樣的方法來解決好沖突。
如果媽媽在孩子們爭吵的時候出場了,會怎麼樣昵?
大多數的母親會仲裁誰對誰錯。可是,孩子的吵嘴和打架決不是壞事情,所以,被指定為壞孩子的那一方,心中會留下創傷。
還有的母親會各打五十大板,即讓雙方相互說「對不起」。然而,由於孩子的吵嘴打架並非壞事情,所以這種做法依然會在兩個孩子的心中留下陰影。
充滿活力的孩子會在爭吵中學會與朋友相處的方法。爭吵,然後和好———經過這樣無數次的反復,孩子漸漸地能夠理解對方,同時也學會設法讓對方理解自己,從而建立起朋友之間的相互信賴關系。
過去,在空地或公園里,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地玩耍的孩子們的身影。沒有大人的介入,他們在群體里相互爭吵、打架,然後又自己和好。就在這一來一去之中,孩子的交友能力便鍛煉出來了。可是,現在已經沒有了這樣的場所,孩子們很少能夠成群結隊地玩耍,鍛煉交友能力的機會也變得越來越少了。
說起吵嘴、打架,為此而煩惱的家庭還真是不少。兄弟姐妹之間,年紀越是小,年齡越是挨得近,就越容易爭吵、打架。不過,這種爭吵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變得少起來,所以,只要沒有什麼危險,父母還是不要干預的好。

例如,媽媽看見大的孩子打了一下小的孩子,於是,媽媽就說:「是哥哥先動手的吧,哥哥不好。」然後就讓大的孩子承認錯誤。可是這卻錯了。因為大的孩子出手的時候,正好被媽媽看見了,而在這之前,小的孩子已經踢了哥哥一腳了。這是常有的事情。
事件是連續發展的,無法只取其中一部分來進行裁判,而且這種裁判的本身也並非正確。如果要裁判的話,必然其中一方要做「壞人」,可是,父母是不應該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壞人的。
此外,自發性發展順利的孩子,會對家務事、特別是燒菜表現出興趣,很想幫媽媽做事情。這時候,如果不嫌麻煩地給他當幫手的機會,並教他烹調的方法,孩子的技術會逐漸變得好起來,甚至自己一個人也會做簡單的菜。
當孩子能夠獨自不費勁兒地做出荷包蛋時,他們的自信心將一下子增強起來。可是,當孩子想來做幫手時,卻被媽媽拒絕:「別來添亂子了。」這樣的話,孩子會失去做家務的興趣,變得在媽媽想要他幫忙時也不答應了。
少年時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也是一個人心理成長最關鍵的時期。有關專家指出:一個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應注意三方面:第一、家長要經常與孩子進行心理溝通,尊重孩子,調整自己的期望值;第二、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第三、家長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家長應注意不要給孩子「精神虐待」。
據報道,有調查表明,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漢等4座城市裡:90%以上的家長認為最高興的事是孩子學習成績好,幾乎100%的家長認為最苦惱的事是孩子學習成績差,而身體好,思想好都排在後面。可見高期待已成為我國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的重要情緒結。這種情緒結一旦產生,就會容易產生對孩子進行「精神虐待」。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精神虐待」造成的危害遠遠大於溺愛,也大於打罵體罰。
而有過「精神虐待」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心理行為上的障礙,比如自卑、焦慮、自私等心理疾病,難以適應社會。

精神虐待」有多種表現。有些家長為了給孩子施加壓力,或者發現了孩子的思想違背了自己的意願,便採用警告、恐嚇、揭短、諷刺等方式來治服孩子,這極大地束縛孩子的想像空間和創造精神。有些家長為了防止孩子產生驕傲情緒,便常用挖苦的形式拿別的孩子的優點來比照自己孩子的缺點,這使得自卑這團烏雲遮蓋了孩子的心靈空間。眾多的精神虐待並沒有使家長感到滿意,繼而家長又加大了 「精神虐待」的強度,導致了惡性循環,並且誘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兩代人的隔閡越來越深,甚至產生敵對情緒。

因此,孩子的心理發育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千萬不要給孩子「精神虐待」。

在幼兒園門口,常有一些家長惱怒但又必須裝著笑容哄那些哭鬧著不肯入園的小孩。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家淘氣、在校膽小怕事、偏食、怕見生人,語言表達能力差等問題。

這個年紀的孩子人際關系不佳,可能有下列幾種因素:一是智力或基本能力有問題,以致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意思,或表達不好,怕人嘲笑,於是更膽小;二是因交友受挫,導致害怕與人交往;三是沒有交友的動機,不覺得朋友有何好處,覺得自己玩也可以,或純粹個性內向,不喜歡與小朋友玩。

就外界因素而言,則存在以下情況:樓房代替了四合院,鄰里之間不相往來;老人怕孩子出危險,不讓孩子出去玩;保姆代替了父母的勞動,卻彌補不了父母的情感,造成孩子的情感飢餓……

怎樣才能幫助小朋友不再「害怕」和他人交往呢?

在日常生活中,可訓練孩子溝通表達的能力。比如以非權威式教養方,讓孩個多有表達自我的機會,讓他試著回答「你希望吃什麼」之類的問題。

對小孩子要多鼓勵,建立其信心。另一方面,可多問他在學校或幼兒園的情況,讓他報告一下同學們的動態,如孩子抱怨某人對他不好時,可反問他:「你覺得應該怎樣對同學較好?」「你不喜歡他對你這樣,有沒有和他說?」讓孩子想想該如何確切地表達自我,讓別人明白他的情緒和想法;然後和孩子「模擬」一番,在何種情況下該怎麼做,怎麼說。

還要經常帶小孩出去與人交往,比如周末帶小孩到好朋友家過夜,讓小孩體味到與人交往的快樂;母親要盡量自己帶孩子,盡管孩子還不會說話,也要多與他交流,多擁抱和愛撫孩子。如果已經出現了人際交往問題,可以通過心理訓練來解決,如讓孩子在款墊子上浪翻。爬行,用軟毛刷刷孩子的身體,讓孩子騎著羊角球跳等,嚴重的,就需要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進行專門的心理訓練。

下面這項練習是利用各種情緒激烈的狀況,來測驗母處理手法認知的能力。它也提供你一個練習如何對孩子消極的感受做情緒輔導式的反應。

在每一個項目里,提供了一人"錯"的父母反應。然後要求你在這種情況下,猜測孩子的感受及討論父母的處理方式。最後,要求你提供一個新的、確認孩子情緒的做法。

實例:孩子在一家大的百貨公司里走失了,而家長十分替他擔憂,過了一會兒,一名店員尋獲一個明顯不安的孩子,並幫他找到父母。

錯的反應:"你這個笨小孩,我為了你都快發瘋了。我不會再帶你逛公司了。"

討論家長的處理方式:家長嚇壞了,處理的方式是為了孩子安全,同時是為了防止同樣的情形發生。

孩子的感受:恐懼
對的反應:"你一定是受了極大的驚嚇,我也被嚇壞了。來吧,讓我抱著你一陣子,然後再談談發生的事情。"
1、孩子放學回家後:"我永遠不再去那所學校上課!老師在我的朋友面前向我吼叫。"
錯的反應:"你做了什麼事才叫老師向你吼叫?"
討論家長處理方法:
孩子感受:
對的反應:
2.在浴盆里,你的孩子說:"我恨我的夥伴。我希望他去死。"
錯的反應:"這話太嚇人了。在這屋子裡,我們是不這樣子說話的。你不恨你的夥伴,你是喜歡他的。我不要再聽到你這樣子說話。"
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對的反應:
3.晚餐時,你的孩子說:"哎呀,我討厭這道菜,我不吃。"
錯的反應:"你有得吃就吃,你還要喜歡它!"
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對的反應:
4.你的孩子外出回來說:"我恨那些小孩。他們不跟我玩,他們對我真小氣!"
錯的反應:"假使你不是一個膽小鬼,他們會願意跟你玩耍的。不要小題大做。你要起來反擊?
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對的反應:
5.你的孩子說:"我希望今晚不是你來陪我,我希望×××來陪我。"
錯的反應:"多麼可怕的話!你是個不關心別人的小孩。"
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對的反應:
6.你孩子的朋友來訪,我孩子說:"我不想跟你一塊兒玩這個玩具。你不準玩它!"
錯的反應:"你是個自私的小孩,你應該學習去與別人分享。"
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
孩子的感受:
對的反應:
答案
1.討論家長的處理方式:家長希望孩子在學校有傑出的表現,並且得到老師的喜歡。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犯了錯,引起老師的不滿。
孩子的感受:難受。
對的反應:"那一定讓你很難受"
2.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家長希望他和夥伴和睦相處。
孩子的感受:憤怒。
對的反應:"我知道你的夥伴有時候確實讓你氣憤和煩燥。發生了什麼事情?"
3.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家長希望孩子喜歡已准備的食物,同時家長不希望再下廚。
孩子的感受:厭惡。
對的反應:"今天的菜似乎不對你的口味。你想吃些什麼?"
4.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家長希望孩子可以與其他的小孩愉快相處,同時不要使他或她的感情那麼容易被傷害。
孩子的感受:憂傷。
對的反應:"那一定傷透你的心,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5.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家長希望孩子對父母今晚所花的時間與精力有所感激。
孩子的感受:憂傷。
對的反應:"我能夠了解你確實想念×××,我也想念著×××。"
6.討論家長的處理方法:家長希望孩子與訪客可以共同分享樂趣,並且表現大方。
孩子的感受:憤怒。
對的反應:"有時候要分享一樣心愛的玩具是很困難的。讓我們把這個玩具收起來,拿別的你願意與別人一塊兒玩的玩具吧。"

你應該怎樣批評孩子?

兒童的教育中,批評與獎勵的作用同樣重要,都是塑造兒童良好行為的手段。但是,對兒童的批評,要講究一定的藝術,主要要注意一下幾點:
首先,要注意批評的時間和場合。
批評孩子不要在自己和孩子都氣急敗壞的時候,應該在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時候進行。當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對於父母的批評往往會頂嘴,至少在心裡大唱反調。即使是金玉良言,他也聽不進去。不要把飯桌作為批評的場所,在飯桌上批評孩子很可能會造成兒童的厭食,而且也得不到教育的效果。
批評孩子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尤其要避開客人和小朋友。在客人和小朋友面前批評孩子,會大大的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讓孩子覺得以後沒臉面對這些人。這是個慘痛的經驗,希望你不要讓自己的孩子經歷。可以把孩子單獨喚到自己面前,心平氣和但是鄭重的指出他需要改進的地方。
批評要及時。孩子犯了錯誤之後,要及時的給予批評,不然,你說什麼,他卻已經忘到惱後了,不記得自己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了,那麼還有什麼批評的意義呢?

Ⅱ 正確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不少家長認為:如果家庭教育是一場游戲,那我一定要當最強王者。那麼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在不自覺中就不再是愛和信任的關系,而是鬥智斗勇的關系。

父母們口頭說著「我是為你好」,心裡也的確想著為孩子好,費盡心力安排孩子的人生、盼望孩子出人頭地,卻弄得每一個人都傷痕累累。

而真正好的父母,是言出必行的、尊重的、和善而堅定的。把握好愛和操控的邊界,才能避免成為楊爍那樣無理取鬧的父母。

如果聽了這些道理,依然感覺不知道怎麼做才好,個人認為,有一件最基礎,卻是最重要的事情至少可以做到。

那就是:把孩子,真正當作一個人,而不是你的附屬品來看待。

就像紀伯倫在詩里寫的那樣: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Ⅲ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下面我總結了一下,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樹立榜樣。身教重於言教,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2、環境熏陶。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孩子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3、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孩子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錯誤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孩子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

4、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孩子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孩子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5、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孩子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孩子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孩子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直面承認。

6、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字寫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提出具體要求,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7、表揚獎勵。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表揚獎勵是對孩子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

8、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孩子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孩子閱讀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討論,引導孩子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9、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孩子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和孩子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10、帶領孩子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也可以報名叫叫學院的閱讀課程,從幫助孩子培養閱讀興趣開始,讓孩子在綜合素養上也同步提高。

Ⅳ 正確的教育方法

1、培養孩子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要知道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比如很多父母給孩子報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這是本末倒置的,當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可能會有一定的缺陷,道德發展因此受到阻礙。
2、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力,而父母就是他們的參照樣本。所以父母空洞的說教遠不如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有這樣一個例子,母親給外婆洗腳,兒子看在眼裡,便也學著給母親倒洗腳水洗腳。反之,「上樑不正下樑歪」不是沒有道理的,做父母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一個失敗的復製品。所以作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3、家庭教育要有一定的權威,因為家庭教育缺少了權威性,愛很容易就變成溺愛。權威在家庭的作用是為了維持秩序和規則,比如幾點起床、睡覺,不能做壞事等等。權威不需要擺著讓孩子生畏的面孔,而是要讓孩子知道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則不能違反,違反的後果是很嚴重,這種後果不是父母強加的,而是自然產生的,或者是社會強加的。家庭教育的原則要與社會生活原則相一致,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Ⅳ 教育方法很重要,為何

如果父母習慣用打壓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這個孩子性格會變的扭曲,跟父母的親子關系不好,以後在工作上同事的關系,朋友的關系,婚姻關系都會錯亂,因為這樣的孩子習慣壓抑自己,不懂得表達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爭強好鬥;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家庭教育方式很重要,孩子更多的時間是在家裡成長,學校只是教知識的。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能力。

嚴格的自我管理和約束。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對工作有嚴格的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也會更容易模仿父母,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家庭教育幾乎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方式,即使有學校教育,如果家庭教育缺失,或者沒有家庭教育的影響,孩子不會有什麼好作為。

Ⅵ 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有哪些呢你有什麼看法

大家對於教育問題是非常關注的,但是大家也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觀點來進行看待。因為每一個人的教育方法是不一樣的,而且孩子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肯定也是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有哪些呢?你有什麼看法呢?

所以小編覺得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問題努力去做到大家的關注。小編覺得如果那個採用一個正確的方法,那麼小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聰明。小編覺得孩子和家長其實本身就是對應的關系。如果家長教的時候能夠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那麼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真正的愛上學習,而且孩子這個時候跟父母的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Ⅶ 教育的方法

家長應以平常的態度對待孩子,家長能忍耐、平等、諒解、愛護、關心孩子,對孩子的缺點、錯誤能恰如其分地批評指正,提高孩子的認識,改正缺點。如果家庭教育的安排能使孩子受到鼓勵,學會自我思考,這樣就培養了孩子對別人坦誠、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熱情、能接受批評,經受壓力,關心他人,有獨立處事的品質和能力。採用這種民主的權威型教育方式,孩子的學習效率高。家長就是不在場,孩子仍能主動學習。民主意識變成父母的民主作風與其自身的修養有關,與其平時待人處世的態度有關。尊重自己的孩子不是說孩子不論正確與否,家長都一概同意,而是家長在孩子面前有權威,能發揮自身非權力性影響力。家長習慣於與孩子商討,竭力取其正確與合理的部分,不輕視孩子,不對孩子和孩子的建議不屑一顧。當然,民主不是放任自流,不是一盤散沙,不是混亂鬆弛,不是降低難度。

閱讀全文

與教育方法很重要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TP集線器連接方法 瀏覽:560
國際危機管理研究方法 瀏覽:681
蝴蝶蘭如何換盆養殖方法 瀏覽:671
肝內血管瘤都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463
副舟骨切除手術有哪些方法 瀏覽:310
內存卡和顯卡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09
活動產品分析法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658
劣質蜂王漿的鑒別方法 瀏覽:638
小兔音響連接方法 瀏覽:48
如何用科學方法大眼睛 瀏覽:822
仰卧起坐腹橫肌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388
科目一背誦方法和技巧 瀏覽:798
棉被芯怎麼除蟎蟲最有效方法 瀏覽:712
數字電橋漏感測量方法 瀏覽:176
菜鳥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996
干蒜片食用方法 瀏覽:440
怎麼折疊桌子的方法 瀏覽:226
clarigo對講機使用方法 瀏覽:328
男人口苦的治療方法 瀏覽:166
高二自控能力差的解決方法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