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位差計的原理和使用
電位差計是利用補償原理和比較法進行精確測量電勢差和電源電動勢的高精度測量儀表。它分為交流和直流兩種,主要用途包括測量電壓、電流和電阻,以及交流電位差計測量磁性。採用電位補償方法,電位差計能有效避免電源內阻產生的誤差,提高測量精確度和靈敏度。在沒有電流通過電源的情況下測量路端電壓,使測量結果更准確可靠。
電位差計的用途廣泛,配合標准電池、標准電阻等器具,不僅在高准確度要求場合用於測量電動勢、電勢差(電壓)、電流、電阻等電學量,還能通過與各種換能器的結合,用於溫度、位移等非電量的測量和控制。當沒有電流流過電池時,電池正負極間的電勢差即為其電動勢。若有電流流過,電池內阻上將產生電壓降,測得的不再是電動勢,而為端電壓。通過補償法,即在無電流流過時進行測量,可以直接測量電動勢。
電位差計的核心原理是補償原理,通過精確補償被測電壓和已知電壓,實現高精度測量。採用電位補償的方法,避免了電源內阻誤差,提高了測量准確度。電位差計在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不僅在電學測量中發揮重要作用,還能與其他換能器結合,拓展測量范圍,滿足多樣化的測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