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油漆附著力測試方法
油漆附著力的測試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劃圈法 原理:使用附著力測定儀在油漆塗層上劃出圓滾線劃痕,根據劃痕范圍內的漆膜完整程度進行評定。 步驟:將制備好的樣板固定在測定儀上,添加適當砝碼,以80100r/min的速度搖動搖柄,形成標准圓長7.5cm的劃痕,然後取出樣板進行評級。 注意事項:測定儀的針頭需保持銳利;劃痕應剛好劃透漆膜;評級可以從7級或1級開始。
2. 劃格法 原理:使用劃格測試器在油漆塗層上形成小方格,通過刷掃或膠帶粘附後拉開的方式,觀察漆膜的脫落情況。 步驟:用劃格器在樣板上形成交叉切割的網格,然後用軟毛刷或膠帶進行處理,最後根據漆膜脫落的面積進行評級。 分級標准:如ISO2409標准,從0級到5級進行評定。 注意事項:根據塗層厚度選擇合適的劃格間距。
3. 拉開法 原理:在規定的速率下,對試樣的膠結面施加垂直、均勻的拉力,測定塗層或塗層與底材間附著破壞時所需的力。 步驟:將試樣固定在拉力試驗機上,施加拉力直至塗層或塗層與底材分離,記錄所需的拉力值。 應用:此方法適用於檢測塗層與底材的粘接程度以及塗層之間的層間附著力。
4. 其他方法 如耐鹽霧測試、冷凍測試、刀削測試、折彎測試、高低溫測試、水煮測試等,這些方法通常用於特定環境下的油漆附著力測試。
以上測試方法各有優缺點,選擇時需根據具體的測試需求和塗層類型進行考慮。同時,在進行測試時需嚴格按照相關標准進行操作,以確保測試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貳』 油漆附著力測試方法
有兩種,一種是劃格法,一種是劃圈法
(1)劃圈法 劃圈法所採用的附著力測定儀是按照劃痕范圍內的漆膜完整程度進行評定,以級表示。是按照制備好的馬口鐵板固定在測定儀上,為確保劃透漆膜,酌情添加砝碼,按順時針方向,以80-100r/min均勻搖動搖柄,以圓滾線劃痕,標准圓長7.5cm,取出樣板,評級。實驗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a)測定儀的針頭必須保持銳利,否則無法分清1,2級的分別,應在測定前先用手指觸摸感覺是否鋒利,或在測定若干塊試板後酌情理換。 (b)先試著刻劃幾圈,劃痕應剛好劃透漆膜,若未露底板,酌罩辯情添加砝碼;但不要加得過多,以免加大阻力,磨損針頭。 (c)評級時可以7級(最內層)開始評定,也可以1級(最外圈)評級,按順序檢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5以上完好,則認為該部位是完好的,否則認為壞損。例如,部位1漆膜完好,附著力最佳,定為1級;部位1漆膜壞損而部位2完好的,附著力次之定為2級。依據類推,7級附著力最差。通常要求比較好的底漆附著力應達到1級,面漆的附著力可在2級左右。
(2)劃格法附著力標准主要有ASTMD3359、ISO-2409和GB9286-98。其測試方法和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對於附著力級別的說明次序剛好相反。ASTMD3359是5B-OB級由好到壞,而ISO-2409是0-5為由好到壞。實驗工具是劃格測試器,它是具有6個切割面的多刀片切割器,切刀間隙1mm、2mm和3mm(刀頭可以更換)。將試樣塗於樣板上,乾燥16小時後磨悶斗,用劃格器平行拉動3-4cm,有六道切痕,應切穿漆膜至底材;然後用同樣的方法與前者垂直,切痕同樣六道;這樣形成許多小方格。對於軟底材,用軟毛刷沿網格圖形成每一條對角線,輕輕向前和後各掃幾次,即可評定等級;而對於硬質底材,先清掃,之後貼上膠帶(一般使用3M膠帶),且要保證膠帶與實驗區全面接觸,可以用手指來回摩擦使之接觸良好,然後迅速拉開,使用目視或者放大鏡對照標准與說明附圖進行對比定級。其分級的標准瞎磨描述為:
級別描述
0切割邊緣完全平滑,無一格脫落
1交叉處有少許塗層脫落,受影響面積不能明顯大於5%
2在切口交叉處或沿切口邊緣有塗層脫落,影響面積為5%-15%
3塗層沿切割邊緣部分或全部以大面積脫落受影響的交叉切割面積在15%-35%
5沿邊緣整條脫落,有些格子部分或全部脫落,受影響面積35%-65%
6剝落的程度超過4級
在劃格法測定附著力時,可以最高測定250μm厚度的塗膜。根據塗層厚度大小,可以選擇不同的劃格間距,一般為塗層小於60μm,硬質底材間距1mm,軟質底材間距為2mm;塗層厚度為60-120μm,軟硬質底材間距均為2mm;塗層厚度大於120μm,軟硬質底材間距選擇3mm。在ISO12944中規定,附著力需要達到1級才能認定為合格;在GB中,附著力達到1-2級時認定為合格。
劃圈法與劃格不同處在於,劃圈交叉所形成部位的面積是遞增的,評級考察的是不受損區域所處的位置,而劃格法每一個劃格面積是固定的,評級採用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