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消毒劑分類及消毒方法
1、常用的消毒劑按成分分類主要有9種:含氯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醛類消毒劑、醇類消毒劑、含碘消毒劑、酚類消毒劑、環氧乙烷、雙胍類消毒劑和季銨鹽類消毒劑;按消毒效果分類有3種:高效消毒劑、中效消毒劑、低效消毒劑。當今社會提倡無毒環保,環凱推出了高效環保消毒劑。
2.常用化學消毒滅菌方法
(1)浸泡法 選用殺菌譜廣、腐蝕性弱、水溶性消毒劑,將物品浸沒於消毒劑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2)擦拭法 選用易溶於水、穿透性強的消毒劑,擦拭物品表面,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3)薰蒸法 加熱或加入氧化劑,使消毒劑呈氣體,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適用於室內物品及空氣消毒或精密貴重儀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血壓計、聽診器以及傳染病人用過的票證等),均可用此法消毒。
①純乳酸 常用於手術室和病室空氣消毒。每100m2空間用乳酸 12ml加等量水,放入治療碗內,密閉門窗,加熱熏蒸,待蒸發完畢,移去熱源,繼續封閉2 小時,隨後開窗通風換氣。
②食醋 5-10ml/m3 加熱水 1-2m3 ,閉門加熱熏蒸到食醋蒸發完為止。因食醋含 5%醋酸可改變細菌酸鹼環境而有抑菌作用,對流感、流腦病室的空氣可進行消毒。
此外,尚可應用甲醛或過氧乙酸等進行熏蒸滅菌
(4)噴霧法 藉助普通噴霧器或氣溶膠噴霧器,使消毒劑產生微粒氣霧彌散在空間,進行空氣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如用 1%漂白粉澄清液或 0.2%過氧乙酸溶液作空氣噴霧。對細菌芽胞污染的表面,每立方米噴霧 2%過氧乙酸溶液 8ml 經30分鍾(在18℃以上的室溫下),可達 99.9%殺滅率。
(5)環氧乙烷氣體密閉消毒法 將環氧乙烷氣體置於密閉容器內,在標準的濃度、濕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環氧乙烷是廣譜氣體殺菌劑,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及芽胞,以及真菌和病毒等。穿透力強,對大多數物品無損害,消毒後可迅速揮發,特別適用於不耐高熱和溫熱的物品,如精密器械、電子儀器、光學儀器、心肺機、起博器、書籍文件等,均無損害和腐蝕等副作用。本品沸點為10.8 ℃, 只能灌裝於耐壓金屬罐或特製安瓿中。
B. 現在幼兒園的保育老師都用什麼方法消毒
幼兒園常用消毒的方法:
開窗通風:每天通風2-3次,並且在30分鍾以上。特別是白天開空調的時候。
紫外線消毒:每次消毒30分鍾以上,必須在無人的情況下,避免紫外線對人眼睛和皮膚的灼傷,消毒後要開窗通風,驅散殘留臭氧後才可進入室內。
化學消毒:含氯消毒劑(吵旦臘消毒片),小桶和大桶都貼有標識,先放入清水到標識處,早上來園小桶放入半片消毒片,依次擦拭茶杯架、桌、椅、櫃子、窗、牆壁。大桶泡放2.5片消毒片,消毒拖把,拖走廊、教室、廁所。注意:消毒片充分溶化並攪拌後才可使用。
玩具消毒方法:塑料玩具清洗干凈後用消毒液浸泡30分鍾,再用流動水清洗干凈,晾乾。玩具一般每周消毒一次。
席子消毒方法:每天用溫水擦試。每周1-2次用消毒液擦,過20分鍾後再用清水擦一遍,晾乾,以免幼兒皮膚受損。發生傳染病的班級每天都必須消毒一次。
桌椅消毒方法:幼兒桌子在進餐前20分鍾先用清水擦乾凈,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再用消毒液擦(抹布半干),遲乎過20分鍾後用擰乾的消毒抹布擦乾。
廁所消毒方法:抽水馬桶、便池每天消毒2次,用消毒液擦,在幼兒午睡時和幼兒離園後進行。每班用木棍綁清潔球每星期擦試便池一次。托班用便盆的大便用一次消毒一次,小便的一天消毒2次(午睡和離園後)。
被子、被套:每個星期提醒家長帶回家晾曬,兩個星期清洗一次。
拖把、抹布、垃圾桶、掃帚:按各班的標識分開放好,用後及時清潔干凈,晾乾。垃圾桶每升滑天及時倒,經常沖洗干凈。
幼兒衣服:衣物要折疊整齊,擺放整齊,並放在固定的地方。(中、大班可以教幼兒自己折疊衣服,童謠:彎左手、彎右手、點點頭來彎彎腰)
C. 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有哪些
1.物理消毒滅菌法:
(1)熱力消毒滅菌法.
(2)輻射消毒法.
(3)電離輻射滅菌法.
(4)微波消毒法.
(5)機械除菌法.
2.化學消毒滅菌法:
(1)浸泡法.
(2)擦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