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鉚工下料常用的四種方法是什麼
鉚工下料常用的四種方法為:旋轉法、直角三角形法、換面法和支線法。
鉚工又可稱為冷作鈑金工,鉚工需要的工具有:捲尺,方尺,畫針,手錘,鋼直尺,畫規,地規,樣沖,石筆,細鋼絲等。細鋼絲用在放大樣畫直線的時候。
它是一種把板材、型材、線材、管材等通過焊接、鉚接、螺栓連接等加工方法製作成鋼結構的一種製作工藝。按加工工藝又分為:放樣、號料、下料、成型、製作、校正、安裝等。
鉚工既根據要求作出相應的金屬製品,主要有識圖和制圖的知識;常用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知識;能矯正變形較大或復合變形的原材料及一般結構件,能作成基本形體的展開圖,計算展開料長;
能使用維護剪床、氣割、電焊機等設備;能讀懂並裝配桁架類、樑柱類、箱殼類、箱門類和低中壓容器等圖樣,並進行全位置定位焊、鉚接、螺紋連接,檢驗尺寸、形狀位置。
鉚工安全規程
1、工作前必須檢查工具、設備,並使其處於良好狀態,如錘類、沖子及其他承受錘擊之工具的頂部無毛刺,無傷痕,錘把無裂紋,安裝要結實,錘頭上必須加鐵楔。各種承受錘擊之工具頂部嚴禁淬火。
2、使用大錘時應注意錘頭甩落范圍,打錘時要瞻前顧後,對面不準有人,打錘時嚴禁戴手套。
3、進行鏟、剁、鉚焊等要戴好防護眼鏡,不得對著人操作。使用風鏟時要遵照「風鏟安全技術規程」執行。
4、使用鉚工、鉗工設備及鉗工常用工具如砂輪機、風動工具、手提電動和手提風動工具及手錘、扁鏟等應按各安全技術規程執行。
5、使用天車吊件時,必須遵守「橋式起重機安全技術規程」。檢查吊具安全可靠,吊物下不準有人行走和停留,要正確指揮,精心配合。
6、用加熱爐工作時,要遠離電線或易燃物品。下班後必須熄滅爐火電廠,熄火後必須詳細檢查,以免復燃起火。
7、加熱後的料要定點存放。須搬動時,要採取防燙措施。
8、鉚焊件組對時,不準手摸物體的對口處,以防將手刺破和擠傷。使用楔子和撬棍時,支點要牢固,對面不準有人,以防滑脫。
9、在設備塔罐內部進行鉚焊作業時應遵守「安全生產檢修制度」中的有關規定。使用行燈應遵守「行燈安全技術規程」。
10、捻釘及捻縫時,必須戴好防護鏡。
11、登高作業時,必須遵守「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程」。
12、凡鉚工作業人員必須遵守本規程和有關鉚工作業的各種機械設備的安全技術規程。
2. 鋁合金如何下料
鋁合金下料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鋁合金下料主要包括手工下料、機械下料、激光切割、等離子切割和高壓水射流切割等方法。
手工下料是傳統的下料方式,適用於小批量、零散的加工任務。操作者使用手動工具如鋸子、刨刀、剪刀等,根據繪圖或模具要求將鋁合金材料進行裁剪、切割和磨削等操作。手工下料的優點是成本低,能夠快速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但對操作者技術要求較高,且存在效率低、誤差大、操作難度大等缺點,特別是在處理大型、厚度較大的鋁合金材料時更為明顯。
機械下料則是藉助數控機床和數控下料機等現代化機械設備,通過電腦程序控制加工過程。這種方法具有高精度、短加工周期和小誤差等優點,適合處理各種批量大小的加工任務,尤其適合加工尺寸大、厚度厚的復雜零件。然而,機械下料需要較高的初期投資,且需要專業操作者進行操作和維護,人力成本相對較高。
激光切割是一種新型的加工技術,廣泛應用於金屬切割等領域。激光切割機通過激光器產生激光,照射到鋁合金材料上,使其局部迅速融化或汽化,同時配合激光頭的運行軌跡達到加工目的。激光切割的優點在於對工件沒有機械壓力,切割精度高,無需二次加工,且能切割任意復雜形狀的產品。但激光切割設備對使用環境要求較高,且對厚度超過一定范圍的鋁合金板材切割效果可能不佳。
等離子切割和高壓水射流切割也是常用的鋁合金下料方法。等離子切割利用高溫高速等離子弧將金屬局部熔化,並通過高速氣流將熔化的金屬吹走形成切口。這種方法加工速度快,對中厚板及大型板材加工能力強,但可能產生弧光和有毒氣體,對環境污染較大。高壓水射流切割則是利用高壓水流切割材料,切割時幾乎不產生熱量,產品無熱變形,切縫窄且表面光滑,但對超過一定厚度的材料或精度要求極高的零件可能無法達到最佳效果。
在選擇鋁合金下料方法時,應根據具體需求和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以達到最佳加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