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學生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學生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5-07-09 21:49:51

A. 學生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學生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正確對光 使用低倍鏡對光:確保光線通過低倍鏡進入通光孔,以獲得最佳視野。 調節光圈和反光鏡:光線較強時,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鏡;光線較弱時,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雙手轉動反光鏡:避免單手操作導致反光鏡損壞,直至看到均勻光亮的圓形視野。

2. 正確使用准焦螺旋 在低倍鏡下調節焦距:先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注意從側面觀察物鏡以防觸碰載玻片。 緩慢調節並觀察:再反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上升,同時用左眼觀察目鏡,直至看到物像。 了解物距並適時調整:物距一般約為1厘米,若超過此范圍仍未看到物象,應調整裝片位置並重復上述步驟。 使用細准焦螺旋微調:當視野中出現模糊的物象時,換用細准焦螺旋進行微調以提高清晰度。

3. 正確轉換物鏡 手握轉換器下層轉動:避免用手指直接推轉物鏡以防光軸偏斜或損壞轉換器。

4. 光學玻璃的清洗與保養 選用合適的清洗劑和工具:根據污垢特點選擇清洗劑,如20%酒精和80%乙醚配置的清洗劑,使用軟毛刷或棉球進行清洗。 正確的清洗方法:從鏡頭中心向外做圓運動清洗,避免浸泡或用力擦拭以防損傷增透膜。

遵循以上步驟,學生可以更准確地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和研究。

B. 顯微鏡使用的基本常識

1.顯微鏡使用的基本常識是啥
主要分兩種:

1. 低倍鏡的使用方法:(1)取鏡和放置。

(2)對光時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准鏡台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准鏡筒中心)。

(3)放置玻片標本:取一玻片標本放在鏡台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

(4)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

2. 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

(3)調節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

3. 生物顯微鏡油鏡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油鏡之前,必須先經低、高倍鏡觀察,然後將需進一步放大的部分移到視野的中心。

(2)將集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光圈開到最大。

(3)轉動轉換器,使高倍鏡頭離開通光孔。

顯微鏡有哪些組成部分?

(一)機械部分

1、鏡座 為顯微鏡最下面的馬蹄形鐵座。

2、鏡柱。

3、鏡臂 鏡柱上方的彎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鏡臂,是握鏡的地方。鏡臂和鏡柱之間有一個能活動的傾斜關節,可使顯微鏡向後傾斜,便於觀察。

4、鏡筒 安裝在鏡臂上端的圓筒叫做鏡筒。鏡筒長度一般為160毫米,上端安裝目鏡,下端連接轉換器。

5、轉換器 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接物鏡,觀察時便於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

6、載物台 鏡臂下端安裝的一個向前伸出的平面台叫做載物台。用於放置觀察用的玻片標本,載物台中央有一圓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兩旁一般裝有一對彈簧夾,為固實玻片之用,有的裝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後左右移動。

7、准焦螺旋 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准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於調節低倍鏡,叫做粗准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於調節高倍鏡,叫做細准焦螺旋。

物鏡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數,習慣上把10-20倍的叫做低倍物鏡;40-60倍的叫幫高倍物鏡;90-100倍的叫做油鏡。從形態上看,接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高。

4、接目鏡 又稱目鏡,由二、三片透鏡組成,安裝在鏡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鏡放大的物體實像進一步放大。在目鏡上方刻有5*、10*、20*等為放大倍數。從外表上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低。
2.有關顯微鏡的知識
顯微鏡是由畢鍵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楊森父子所首創.現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5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2微米.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①暗視野顯微鏡,一種具有暗視野聚光鏡,從而使照明的光束不從中央部分射入,而從四周射向標本的顯微鏡.②熒光顯微鏡,以紫外線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體發出熒光的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是在1931年在德國柏林由克諾爾和哈羅斯卡首先裝配完成的.這種顯微鏡用高速電子束代替光束.由於電子流的波長比光波短得多,所以明知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達80萬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2納米.1963年開始使用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更可使人看到物體表面的微小結構.(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3-4個物鏡,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號的為低倍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為高倍鏡,最長的刻有「100*」符號的為油鏡,此外,在高倍鏡和油鏡上還常加有一圈不同顏色的線,激數消以示區別.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的放大倍數與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如物鏡為10*,目鏡為10*,其放大倍數就為10*10=100.。
3.顯微鏡使用有什麼注意事項
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1.搬動顯微鏡時,要一手握鏡臂,一手扶鏡座,兩上臂緊靠胸壁。

切勿一手斜提,前後擺動,以防鏡頭或其他零件跌落。 2.觀察標本時,顯微鏡離實驗台邊緣應保持一定距離(5cm),以免顯微鏡翻倒落地。

鏡柱與鏡臂間的傾斜角度不得超過45度,用完立即還原。 3.使用時要嚴格按步驟操作,熟悉顯微鏡各部件性能,掌握粗、細調節鈕的轉動方向與鏡筒升降關系。

轉動粗調節鈕向下時,眼睛必須注視物鏡頭。 4.觀察帶有液體的臨時標本時要加蓋片,不能使用傾斜關節,以免液體污染鏡頭和顯微鏡。

5.粗、細調節鈕要配合使用,細調節鈕不能單方向過度旋轉,調節焦距時,要從側面注視鏡筒下降,以免壓壞標本和鏡頭。 6.用單筒顯微鏡觀察標本,應雙眼同時睜開,左眼觀察物像,右眼用以繪圖,左手調節焦距,右手移動標本或繪圖。

7.禁止隨意擰開或調換目鏡、物鏡和聚光器等零件。 8.顯微鏡光學部件有污垢,可用擦鏡紙或綢布擦凈,切勿用手指、粗紙或手帕去擦,以防損壞鏡面。

9.凡有腐蝕性和揮發性的化學試劑和葯品,如碘、乙醇溶液、酸類、鹼類等都不可與顯微鏡接觸,如不慎污染時,應立即擦乾凈。不要任意取下目鏡,謹防灰塵落入鏡筒。

10.使用油鏡觀察樣品後,隨即用二甲苯將油鏡鏡頭和載波片擦凈,以防其他的物鏡玻璃上沾上香柏油。 二甲苯有毒,使用後馬上洗手。

11.實驗完畢,要將玻片取出,用擦鏡紙將鏡頭擦拭乾凈後移開,不能與通光孔相對。用綢布包好,放回鏡箱。

切不可把顯微鏡放在直射光線下曝曬。
4.顯微鏡使用常識
一、正確安裝的問題 使用顯微鏡前,首先要把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安裝上去。

目鏡的安裝較為簡單,主要的問題在於物鏡的安裝,由於物鏡鏡頭較貴重,萬一學生安裝時螺紋沒合好,易摔到地上,造成鏡頭損壞,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強調學生在安裝物鏡時要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托住物鏡,然後用右手將物鏡裝上去,這樣即使沒安裝好,也不會摔到地上。 二、正確對光的問題 對光是使用顯微鏡時很重要的一步,有些學生在對光時,隨便轉一個物鏡對著通光孔,而不是按要求一定用低倍鏡對光。

轉動反光鏡時喜歡用一隻手,往往將反光鏡扳了下來。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一定要強調用低倍鏡對光,當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而光線較弱時則用大光圈、凹面鏡,反光鏡要用雙手轉動,當看到均勻光亮的圓形視野為止。

光對好後不要再隨便移動顯微鏡,以免光線不能准確地通過反光鏡進入通光孔。 三、正確使用准焦螺旋的問題 使用准焦螺旋調節焦距,找到物象可以說是顯微鏡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學生感覺最為困難的一步。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極易出現以下錯誤:一是在高倍鏡下直接調焦;二是不管鏡筒上升或下降,眼睛始終在往目鏡中看視野;三是不了解物距的臨界值,物距調到2~3厘米時還在往上調,而且轉動准焦螺旋的速度很快。前兩種錯誤結果往往造成物鏡鏡頭抵觸到裝片,損傷裝片或鏡頭,而第三種錯誤則是學生使用顯微鏡時最常見的一種現象。

針對以上錯誤,教師一定要向學生強調,調節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鏡下調,先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但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在這個過程中眼睛要從側面看物鏡,然後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並慢慢反向調節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直當看到物像為止,同時向學生說明一般顯微鏡的物距在1厘米左右,所以如果物距已遠超過1厘米,但仍未看到物像,那可能是標本未在視野內或轉動粗准焦螺旋速度過快,此時應調整裝片位置,然後再重復上述步驟,當視野中出現模糊的物像時,就要換用細准焦螺旋調節,只有這樣,才能縮小尋找范圍,提高找到物像的速度。 四、物鏡轉換的問題 使用低倍鏡後換用高倍鏡,學生往往喜歡用手指直接推轉物鏡,認為這樣比較省力,但這樣容易使物鏡的光軸發生偏斜,原因是轉換器的材料質地較軟,精度較高,螺紋受力不均勻很容易松脫。

一旦螺紋破壞,整個轉換器就會報廢。教師應指導學生手握轉換器的下層轉動板轉換物鏡。

五、正確用眼的問題 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應雙眼同時睜開,左眼往目鏡內注視。但有不少學生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喜歡用手捂住右眼或乾脆閉上右眼,這是不符合實驗的觀察要求的,這種不良習慣會造成左眼疲勞,同時也不能做到邊觀察邊畫圖。

教師在指出學生這一毛病的同時,應具體示範,告訴學生左眼要盡量貼近目鏡,右眼試圖向視野內注視,如此反復訓練,就會達到雙目同時睜開觀察的要求。或者也可以通過做以下練習:睜開雙眼,用一張紙或手掌豎立在兩眼之間,鼻子跟前,使左右眼不能互看對側一邊,然後有意識地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如此3~5次,每天早晚各做一遍,不到一星期便可學會。

顯微鏡的使用或操作錯誤,是生物實驗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只要認真地對待,有意識地去糾正它,克服它,熟練而正確地使用顯微鏡是完全可以做的。
5.顯微鏡使用常識
一、正確安裝的問題

使用顯微鏡前,首先要把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安裝上去。目鏡的安裝較為簡單,主要的問題在於物鏡的安裝,由於物鏡鏡頭較貴重,萬一學生安裝時螺紋沒合好,易摔到地上,造成鏡頭損壞,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強調學生在安裝物鏡時要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托住物鏡,然後用右手將物鏡裝上去,這樣即使沒安裝好,也不會摔到地上。

二、正確對光的問題

對光是使用顯微鏡時很重要的一步,有些學生在對光時,隨便轉一個物鏡對著通光孔,而不是按要求一定用低倍鏡對光。轉動反光鏡時喜歡用一隻手,往往將反光鏡扳了下來。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一定要強調用低倍鏡對光,當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而光線較弱時則用大光圈、凹面鏡,反光鏡要用雙手轉動,當看到均勻光亮的圓形視野為止。光對好後不要再隨便移動顯微鏡,以免光線不能准確地通過反光鏡進入通光孔。

三、正確使用准焦螺旋的問題

使用准焦螺旋調節焦距,找到物象可以說是顯微鏡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學生感覺最為困難的一步。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極易出現以下錯誤:一是在高倍鏡下直接調焦;二是不管鏡筒上升或下降,眼睛始終在往目鏡中看視野;三是不了解物距的臨界值,物距調到2~3厘米時還在往上調,而且轉動准焦螺旋的速度很快。前兩種錯誤結果往往造成物鏡鏡頭抵觸到裝片,損傷裝片或鏡頭,而第三種錯誤則是學生使用顯微鏡時最常見的一種現象。針對以上錯誤,教師一定要向學生強調,調節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鏡下調,先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但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在這個過程中眼睛要從側面看物鏡,然後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並慢慢反向調節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直當看到物像為止,同時向學生說明一般顯微鏡的物距在1厘米左右,所以如果物距已遠超過1厘米,但仍未看到物像,那可能是標本未在視野內或轉動粗准焦螺旋速度過快,此時應調整裝片位置,然後再重復上述步驟,當視野中出現模糊的物像時,就要換用細准焦螺旋調節,只有這樣,才能縮小尋找范圍,提高找到物像的速度。

四、物鏡轉換的問題

使用低倍鏡後換用高倍鏡,學生往往喜歡用手指直接推轉物鏡,認為這樣比較省力,但這樣容易使物鏡的光軸發生偏斜,原因是轉換器的材料質地較軟,精度較高,螺紋受力不均勻很容易松脫。一旦螺紋破壞,整個轉換器就會報廢。教師應指導學生手握轉換器的下層轉動板轉換物鏡。

五、正確用眼的問題

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應雙眼同時睜開,左眼往目鏡內注視。但有不少學生往往做不到這一點,喜歡用手捂住右眼或乾脆閉上右眼,這是不符合實驗的觀察要求的,這種不良習慣會造成左眼疲勞,同時也不能做到邊觀察邊畫圖。教師在指出學生這一毛病的同時,應具體示範,告訴學生左眼要盡量貼近目鏡,右眼試圖向視野內注視,如此反復訓練,就會達到雙目同時睜開觀察的要求。或者也可以通過做以下練習:睜開雙眼,用一張紙或手掌豎立在兩眼之間,鼻子跟前,使左右眼不能互看對側一邊,然後有意識地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如此3~5次,每天早晚各做一遍,不到一星期便可學會。

顯微鏡的使用或操作錯誤,是生物實驗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只要認真地對待,有意識地去糾正它,克服它,熟練而正確地使用顯微鏡是完全可以做的。
6.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
顯微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

取送方法要正確。因為反光鏡是通過鏡柄插放在鏡臂下面的,目鏡是插放在鏡筒上端的,所以,它們很容易因滑落而損壞。

取送顯微鏡時一定要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一隻手提著顯微鏡。另外,也不能取下反光鏡和目鏡亂照亂摸。

2。鏡頭的保護。

目鏡和物鏡平時放在顯微鏡箱中專用的盒內。上實驗課期間,為了防止落上灰塵,要製作專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課間將顯微鏡罩好。

鏡頭臟了,只能用專用的擦鏡紙擦拭,擦時要順著一個方向擦。如果擦拭不凈,最好蘸一點二甲苯繼續擦。

注意,決不能把鏡頭放到二甲苯中浸泡,這樣會使鏡頭開膠,鏡片脫落。 3。

粗、細准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鏡筒下滑。一般地說,粗、細准焦螺旋各轉動一周,可以使鏡筒分別移動10 mm和0。

1 mm。但在鏡筒下降時,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著物鏡,使鏡筒緩緩下降。

否則,很容易出現物鏡和玻片標本相互擠壓、損壞的後果。 顯微鏡使用時間過長,鏡筒容易出現下滑現象。

如果情況不太嚴重,教師可以進行簡易維修。老式顯微鏡鏡臂的上端有兩個控制鏡筒松緊的螺絲,只要順時針擰動螺絲,鏡筒就擰緊了。

對於國產的新式顯微鏡,鏡筒的松緊是通過兩個粗准焦螺旋來調節的。可以左手握緊左側粗准焦螺旋,右手順時針方向擰緊右側粗准焦螺旋,這樣鏡筒就擰緊了。

如果鏡筒下滑的情況嚴重,要及時送到修理部門維修。 4。

轉換器的使用。轉動轉換器時,不要用手指扳著物鏡。

這樣時間長了,容易使物鏡鏡頭松動,改變焦距,影響觀察的清晰度。正確的方法是手指握准轉換器的邊緣轉動。

5。製作目鏡上的指示針。

在演示或考察學生觀察效果時,最好用帶有指示針的目鏡。 簡易的做法是:輕輕拆開目鏡,將一根短頭發的一端用膠水粘在目鏡內側的邊緣,另一端指向目鏡圓心的附近。

觀察時,輕輕地轉動目鏡,指示針就能夠指出視野內的不同部位。 。
7.高一生物顯微鏡知識點
高中生物關於顯微鏡的知識點主要有下面兩點: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 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 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 調節(細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 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8.怎樣正確使用顯微鏡
針對以上錯誤,教師一定要向學生強調,調節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鏡下調,先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但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在這個過程中眼睛要從側面看物鏡,然後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並慢慢反向調節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為止,同時向學生說明一般顯微鏡的物距在1厘米左右,所以如果物距已遠遠超過1厘米,但仍未看到物象,那可能是標本未在視野內或轉動粗准焦螺旋過快,此時應調整裝片位置,然後再重復上述步驟,當視野中出現模糊的物象時,就要換用細准焦螺旋調節,只有這樣,才能縮小尋找范圍,提高找到物象的速度。
9.生物顯微鏡知識講解
一、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拖住鏡座,置於胸前,鏡筒朝前,鏡臂朝後,把顯微鏡放在實驗

二、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然後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准通光孔

三、轉動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對准通光孔,左眼像目鏡內注視,同時轉動反光鏡,使視野亮度均勻合適

四、把所有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夾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五、雙手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下降,同時兩眼從側面注視物鏡鏡頭,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左眼向目鏡內刊,同時反方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如果不清楚,可以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楚

六、先將要觀察的標本或部位調到視野的正中央,然後轉動轉換器調節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後,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並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後調節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楚

七、實驗完畢,把顯微鏡外表擦拭乾凈。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送回原處。

C. 生物顯微鏡有哪些分類 生物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 生物顯微鏡的分類

1、根據定位級別,生物顯微鏡分為學生級、實驗級、研究級。

2、依據目鏡數量,生物顯微鏡包括單目型、雙目型、三目型。

3、按照成像原理,生物顯微鏡分為光學生物顯微鏡和電子生物顯微鏡。

二、生物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方法

1、取用和放置。從鏡箱中取出顯微鏡時,應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確保鏡身直立,避免傾斜提攜,以免摔落目鏡。輕取輕放,放置時使鏡臂朝向自己,距離桌子邊沿5-10厘米,要求桌面平衡且清潔,避免直射陽光。

2、開啟光源。打開電源開關。

3、放置玻片標本。將待觀察的玻片標本置於移動台上,使其中材料對准聚光鏡中央,使用彈簧壓片夾固定玻片兩端,防止移動。通過調節玻片移動器或移動台,將材料移至聚光鏡中央位置。

4、低倍物鏡觀察。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首先用低倍物鏡尋找物像。因為低倍物鏡觀察范圍大,容易定位到需精細觀察的部位。具體操作為:先轉動粗准焦旋鈕,從側面觀察,使鏡筒下降至距標本0.5厘米左右,再從目鏡中觀察,用手慢慢轉動粗准焦旋鈕,使鏡筒上升,直到物像清晰,再用細准焦旋鈕微調焦距,使物像最清晰。

5、高倍觀察。在低倍觀察基礎上,若需增加放大倍數,進行高倍觀察。具體操作為:將欲觀察的部分移至低倍鏡視野正中央,物像要清晰,旋轉物鏡轉換器使高倍物鏡移至正確位置,隨後調節細准焦旋鈕使物像清晰,再微調移動台或玻片移動器,定位欲觀察的部位。使用高倍物鏡時,物鏡與標本距離很近,只能用細准焦旋鈕。

6、換片。觀察完畢,如需換用另一玻片標本,將物鏡轉回低倍,取出玻片,再換新片,稍加調焦即可。在高倍物鏡下換片可能損壞鏡頭。

注意事項

1、顯微鏡為精密儀器,使用時應按操作規程,細心耐心,避免操之過急或動作過猛,以防操作失誤損壞構件。

2、勿用手觸摸光學玻璃部分,防止劇烈碰撞損壞構件。

3、觀察時務必加蓋玻片,防止玻片上的水流到移動台上,避免酸、鹼及其他化學葯品接觸顯微鏡,避免顯微鏡在陽光下曝曬。

4、使用細准焦旋鈕時,如遇到不能繼續向同一方向轉動到達極限時,不能蠻擰,應向相反方向退轉,並轉動粗准焦旋鈕,再用細准焦旋鈕進行細調。

5、目鏡或物鏡如有污漬,應用專門鏡紙作直線方向擦拭,避免用手指、手帕或棉布擦拭。如物鏡或目鏡沾有油污,先用鏡紙沾少許二甲苯擦拭乾凈,再用干凈擦鏡紙擦拭一遍。

閱讀全文

與學生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過期食用油銷毀方法 瀏覽:766
變壓器絕緣電阻儀器使用方法 瀏覽:873
用膨脹因子方法檢驗猜測步驟 瀏覽:459
電腦表格怎麼截屏最簡單方法 瀏覽:809
氣囊好壞檢測方法 瀏覽:209
汽車前置雷達安裝方法 瀏覽:69
現代漢語研究常用的方法 瀏覽:164
全腦速讀訓練方法 瀏覽:365
快速預定酒店方法 瀏覽:72
炎清舒使用方法 瀏覽:367
福建城市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336
聚乙烯編織繩穿插連接方法 瀏覽:604
15乘101簡便方法 瀏覽:984
12x48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16
富含維c食物的食用方法 瀏覽:62
調查問卷中變數的測量方法 瀏覽:129
漿油質量檢測方法 瀏覽:320
占風水寶地用什麼方法 瀏覽:47
硅膠手機殼安裝方法 瀏覽:911
煮茶器的方法視頻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