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幾種
1) 單介質淬火
工件在一種介質中冷卻,如水淬、油淬。優點是操作簡單,易於實現機械化,應用廣
泛。缺點是在水中淬火應力大,工件容易變形開裂;在油中淬火,冷卻速度小,淬透直徑
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2) 雙介質淬火
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 300℃左右,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
卻,如:先水淬後油淬,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減小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可
用於形狀復雜、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雙液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液轉換的時刻,轉
換過早容易淬不硬,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發展了分級淬火法。
3) 分級淬火
工件在低溫鹽浴或鹼浴爐中淬火,鹽浴或鹼浴的溫度在 Ms點附近,工件在這一溫度停
留 2min~5min,然後取出空冷,這種冷卻方式叫分級淬火。分級冷卻的目的,是為了使工
件內外溫度較為均勻,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可以大大減小淬火應力,防止變形開裂。分
級溫度以前都定在略高於 Ms 點,工件內外溫度均勻以後進入馬氏體區。現在改進為在略
低於 Ms 點的溫度分級。實踐表明,在 Ms 點以下分級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鋼模具在
160℃的鹼浴中分級淬火,既能淬硬,變形又小,所以應用很廣泛。
4) 等溫淬火
工件在等溫鹽浴中淬火,鹽浴溫度在貝氏體區的下部(稍高於 Ms),工件等溫停留較長
時間,直到貝氏體轉變結束,取出空冷。等溫淬火用於中碳以上的鋼,目的是為了獲得下
貝氏體,以提高強度、硬度、韌性和耐磨性。低碳鋼一般不採用等溫淬火。
⑵ 常用的模具鋼淬火工藝冷卻方法有哪些
模具鋼冷卻方法一:單液淬火法
單液淬火法在實際生產中使用的頻次比較多,它將模具鋼或零件加熱到奧氏體化後淬入水,油或其他冷卻介質中,經過一定時間冷卻(冷卻到低於珠光體型轉變溫度區域或馬氏體轉變溫度區域)取出模具鋼空冷。由於選擇的冷卻介質為一種,所以被稱之為單液淬火法。
模具鋼冷卻方法二:雙液淬火法
既然有單液,那麼雙液淬火法也是有的,它是在兩種介質中配合完成的,具體的做法為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或零件先淬入高溫區快冷的第一種介質中(通常是水或鹽水溶液),以抑制過冷奧氏體的珠光體轉變,當冷卻到00*C.左右時,迅速取出轉入低溫區緩冷的第二種介質中(通常為油)。雙液淬火法的優勢很明顯:有效地緩解或防止變形和開裂。模具廠家直銷提醒:此法對於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
模具鋼冷卻方法三:等溫淬火法
等溫淬火法的精髓在於有緩解變形和開裂,淬火應力小。具體的操作方法為: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工件淬入溫度稍高於被淬火鋼鋼種Ms點的熱浴中等溫停留,完成相變以獲得下貝氏體組織或下貝氏體和馬氏體混合組織。
模具冷卻方法四:噴射淬火法
噴射淬火法的方式比較多,比如噴液(水或水溶液),噴霧(壓縮空氣和水經霧化噴射到零件不同部位),氣淬等都是常見的噴射淬火法,優點有可控制不同介質或不同流量,壓力來控制和調節各溫度區域的冷速;改變不同噴嘴數量和位置可使;冷卻均勻。大型復雜特別是厚薄差大的工件和模具鋼使用的最多。
模具冷卻方法五:分級淬火法
該方法是冷卻方法中做常用的方法,優點在於顯著減少變形並且提高模具鋼的韌度。具體的實施步驟為: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或工件淬入溫度在馬氏體轉變溫度附近的冷卻介質(常用的為鹽浴)中,停留一段時間,使工件表面和中心溫度逐漸趨於一致後取出空冷,以較低的冷卻速度完成馬氏體轉變。
⑶ 求教,最實用的模具模具鋼淬火冷卻技巧有哪些
模具鋼淬火冷卻時應注意冷卻介質問題、冷卻設備問題、模具表面覆蓋層清楚問題和人工操作技術問題。下面介紹一下實用的模具鋼淬火冷卻技巧。
1、模具鋼噴射淬火法
大型復雜特別是厚薄差大的工件和模具鋼,為使冷卻均勻避免過大的淬火應力,控制好冷卻過程不同階段不同部位的冷速的方法。有噴液(水或水溶液),噴霧(壓縮空氣和水經霧化噴射到零件不同部位),氣淬等多種方式,其優點是可控制不同介質或不同流量,壓力來控制和調節各溫度區域的冷速;或改變不同噴嘴數量和位置可使;冷卻均勻。目前在模具熱處理中最流行的真空高壓氣淬即是。
2、模具鋼分級淬火法
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或工件淬入溫度在馬氏體轉變溫度附近的冷卻介質(常用的為鹽浴)中,停留一段時間,使工件表面和中心溫度逐漸趨於一致後取出空冷,以較低的冷卻速度完成馬氏體轉變,此法能顯著減少變形並且提高模具鋼的韌度,是模具零件常用的淬火方法之一。模具鋼分級淬火的溫度選擇有兩種。一種是取被處理工件鋼種的馬氏轉變開始溫度(Ms點)以上10~30℃;另一種是選取Ms點以下80~100℃。分級的停留時間也要掌握好,過短則溫度不夠均勻,未能達到分級淬火的目的;過長則可能發生非馬氏體相變而降低硬度。
3、模具鋼等溫淬火法
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工件淬入溫度稍高於被淬火鋼鋼種Ms點的熱浴中等溫停留,完成相變以獲得下貝氏體組織或下貝氏體和馬氏體混合組織。此法目的有緩解變形和開裂,淬火應力小等優點。具有與回火馬氏體相近的強度和韌度。
4、模具鋼單液淬火法
將模具鋼或零件加熱到奧氏體化後淬入水,油或其他冷卻介質中,經過一定時間冷卻(冷卻到低於珠光體型轉變溫度區域或馬氏體轉變溫度區域)取出模具鋼空冷。由於模具鋼冷卻過程在單一冷卻介質中完成的,稱單液淬火法。
5、模具鋼雙液淬火法
顧名思義,模具鋼淬火冷卻過程是在兩種冷卻介質(最常用的是水,油)中配合完成的。使冷卻過程較為理想,既在珠光體轉變區域快速冷卻,在馬氏體轉變區域緩慢冷卻.具體做法是,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或零件先淬入高溫區快冷的第一種介質中(通常是水或鹽水溶液),以抑制過冷奧氏體的珠光體轉變,當冷卻到00℃。左右時,迅速取出轉入低溫區緩冷的第二種介質中(通常為油)。由於馬氏體轉變在較緩和的冷卻條件下進行,可有效地緩解或防止變形和開裂,俗稱水淬油冷。此法需要較高的操作技巧。有時了理解為三種介質,即先水,後油,最終是空氣。
避免模具鋼使用過程中,出現變形,開裂的現象,對於模具鋼淬火工藝後的冷卻,也是必須的,這樣會使模具鋼不易變形,在使用條件下有合適的粘度,不易燃、易爆、無毒等。
⑷ 工廠里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四種
工廠里常用的淬火方法有下列四種:
1) 單液淬火(單介質淬火)
工件在一種液體介質中冷卻,如水淬、油淬。優點是操作簡單,易於實現機械化,應用廣泛。缺點是在水中淬火應力大,工件容易變形開裂;在油中淬火,冷卻速度小,淬透直徑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2) 雙介質淬火
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 300℃左右,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
卻,如:先水淬後油淬,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減小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可用於形狀復雜、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雙液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液轉換的時刻,轉換過早容易淬不硬,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發展了分級淬火法。
3) 分級淬火
工件在低溫鹽浴或鹼浴爐中淬火,鹽浴或鹼浴的溫度在 Ms點附近,工件在這一溫度停留 2min~5min,然後取出空冷,這種冷卻方式叫分級淬火。分級冷卻的目的,是為了使工件內外溫度較為均勻,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可以大大減小淬火應力,防止變形開裂。分級溫度以前都定在略高於 Ms 點,工件內外溫度均勻以後進入馬氏體區。現在改進為在略低於 Ms 點的溫度分級。實踐表明,在 Ms 點以下分級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鋼模具在160℃的鹼浴中分級淬火,既能淬硬,變形又小,所以應用很廣泛。
4) 等溫淬火
工件在等溫鹽浴中淬火,鹽浴溫度在貝氏體區的下部(稍高於 Ms),工件等溫停留較長時間,直到貝氏體轉變結束,取出空冷。等溫淬火用於中碳以上的鋼,目的是為了獲得下貝氏體,以提高強度、硬度、韌性和耐磨性。低碳鋼一般不採用等溫淬火。
⑸ 回火、正火、淬火、退火是用哪些冷卻方式
1、回火使用水冷冷卻方式,根據冶金原理,將經過淬火及正常化處理再放回中溫浸置(時效)一段時間,可促使一部分之碳化物析出,同時有可消除一部分因急速冷卻所造成之殘留應力,因此可提高材料之韌性與柔性。
2、正火:使用空氣冷卻方式,將鋼構件加熱到ac3溫度以上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出爐空冷。
3、淬火是根據材質選擇合適的冷卻介質(常用的冷卻介質有:油,水,鹽水等)。
4、退火採取緩慢冷卻的冷卻方式。
(5)常用的淬火冷卻方法擴展閱讀:
淬火的目的:
1、提高金屬成材或零件的機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軸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彈簧的彈性極限,提高軸類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鋼的材料性能或化學性能。如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增加磁鋼的永磁性等。
淬火冷卻時,除需合理選用淬火介質外,還要有正確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單液淬火,雙液淬火,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局部淬火等。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退火
網路-淬火
網路-正火
網路-回火
⑹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幾種
增加強度,硬度,提高耐磨性,增長零件的使用壽命。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按不同零件可分為高頻淬火,中頻淬火,工頻淬火,埋油淬火,火焰淬火,激光淬火等
⑺ 工廠里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四種
工廠里常用的淬火方法有下列四種:
1)
單液淬火(單介質淬火)
工件在一種液體介質中冷卻,如水淬、油淬。優點是操作簡單,易於實現機械化,應用廣泛。缺點是在水中淬火應力大,工件容易變形開裂;在油中淬火,冷卻速度小,淬透直徑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2)
雙介質淬火
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
300℃左右,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
卻,如:先水淬後油淬,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減小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可用於形狀復雜、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雙液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液轉換的時刻,轉換過早容易淬不硬,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發展了分級淬火法。
3)
分級淬火
工件在低溫鹽浴或鹼浴爐中淬火,鹽浴或鹼浴的溫度在
Ms點附近,工件在這一溫度停留
2min~5min,然後取出空冷,這種冷卻方式叫分級淬火。分級冷卻的目的,是為了使工件內外溫度較為均勻,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可以大大減小淬火應力,防止變形開裂。分級溫度以前都定在略高於
Ms
點,工件內外溫度均勻以後進入馬氏體區。現在改進為在略低於
Ms
點的溫度分級。實踐表明,在
Ms
點以下分級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鋼模具在160℃的鹼浴中分級淬火,既能淬硬,變形又小,所以應用很廣泛。
4)
等溫淬火
工件在等溫鹽浴中淬火,鹽浴溫度在貝氏體區的下部(稍高於
Ms),工件等溫停留較長時間,直到貝氏體轉變結束,取出空冷。等溫淬火用於中碳以上的鋼,目的是為了獲得下貝氏體,以提高強度、硬度、韌性和耐磨性。低碳鋼一般不採用等溫淬火。
⑻ 回火、正火、淬火、退火是用哪些冷卻方式
回火:水冷;
正火:空冷;
淬火:根據材質選擇合適的冷卻介質(常用的冷卻介質有:油,水,鹽水等)。退火:冷卻方式是緩慢冷卻(一般在爐中隨爐冷卻)。
淬火:
【解釋】: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的某個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淬火介質水、鹽水或油中(個別材料在空氣中)急速冷卻,使其得到高硬度。
應用:用來提高鋼的硬度和強度極限。
淬火會引起內應力使鋼變脆,所以淬火後必須要回火後才能使用。
.退火:
【
解釋】:
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緩慢冷卻(一般在爐中隨爐冷卻)。
【
應用】:
用來消除鑄、鍛、焊零件的內應力,降低硬度,便於切削加工,細化金屬晶粒,改善組織,增加韌性。
【回火】:
解釋:回火是將淬硬的鋼材加熱到臨界點一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
【應用】:
用來消除淬火後的脆性和內應力,提高鋼的塑性和沖擊性。
【正火】
解釋:正火,又稱常化,是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應用】
①用於低碳鋼,正火後硬度略高於退火,韌性也較好,可作為切削加工的預處理。
②用於中碳鋼,可代替調質處理(淬火+高溫回火)作為最後熱處理,也可作為用感應加熱方法進行表面淬火前的預備處理。
③用於工具鋼、軸承鋼、滲碳鋼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網狀碳化物的形成,從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組織。
④用於鑄鋼件,可以細化鑄態組織,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於大型鍛件,可作為最後熱處理,從而避免淬火時較大的開裂傾向。
⑥用於球墨鑄鐵,使硬度、強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於製造汽車、拖拉機、柴油機的曲軸、連桿等重要零件。
⑦過共析鋼球化退火前進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網狀二次滲碳體,以保證球化退火時滲碳體全部球粒化。
正火後的組織:亞共析鋼為鐵素體+珠光體,共析鋼為珠光體,過共析鋼為珠光體+少量滲碳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