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坦克是仿造什麼生物製造的
坦克是根據兩種動物發明的,一種是根據甲殼蟲發明的坦克身,另一種是一種魚能吐出一種液體來捕捉昆蟲,從而發明了坦克管,經過加工之後,就有了坦克
② 是哪位科學家發明了坦克
1915年,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制了坦克的樣車「小遊民」坦克。為了保密,英國將這種新式武器說成是為前線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
投入實戰的坦克是在1916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這種坦克的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共有8人,分為「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型裝備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型則僅裝備5挺機槍。
1916年9月15日,有60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了索姆河戰役。坦克在戰爭中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技術上仍不成熟,但在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後續坦克的改進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馬克」Ⅰ型坦克的成功,不僅展示了當時英國在科技創新和軍事技術方面的成就,也標志著現代坦克時代的開始。坦克的出現,改變了戰爭的面貌,對後來的軍事戰略和戰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坦克的設計和技術不斷進步,從最初的「馬克」Ⅰ型坦克發展到了現代的各種類型,包括主戰坦克、輕型坦克、步兵戰車等。這些坦克在現代戰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軍隊提供了強大的火力和機動性。
盡管坦克技術經歷了數十年的變遷,但其核心設計理念——利用履帶底盤和強大的火力系統,仍然保持不變。坦克的發展不僅體現了人類對戰爭手段的不懈探索,也展示了科技進步對軍事力量的巨大推動作用。
總之,E.D.斯文頓的建議和「馬克」Ⅰ型坦克的成功,為現代坦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1915年的「小遊民」坦克到今天的現代化坦克,坦克的發展歷程不僅是一部軍事技術的進步史,也是一部人類智慧和勇氣的體現。
③ 人類模仿什麼發明坦克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人類發明坦克什麼都沒有模仿。為滿足戰爭的需要激發出的人類的想像力,再結合當時的科技水平,發明出來來的。
但是現代仿生學發展,改進、完善了坦克的防禦功能力。
蜘蛛和裝甲生物學家發現蜘蛛絲的強度相當於同等體積的鋼絲的 5 倍。受此啟發英國劍橋一所技術公司試製成猶如蜘蛛絲一樣的高強度纖維。來做坦克裝甲車結構材料。
貝殼微結構的有機基質層中存在一種「礦物橋」,就是它增強了天然貝殼的材料強度、韌性等力學性能,並能阻止裂紋在貝殼層狀結構中傳播。用貝殼取代復合裝甲中的陶瓷部分。使坦克對破甲傷害有抵禦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增強裝甲的抗穿擊能力。
小貼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英國人E.D.斯文頓(又譯作特里頓)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國遠征部隊服役的斯溫頓中校提出,需要製造一種能夠在遍布鐵絲網的戰場上開辟道路、翻越壕溝並能摧毀和壓制機槍火力的裝甲車來打破西部前線的這種沉悶僵局。當時的英國陸軍對此毫無興趣,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卻如獲至寶,下令組建「陸地戰艦委員會」,親自領導「陸地戰艦」的研製工作。1915年2月,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溫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於1915年9月製成樣車進行了首次試驗獲得成功,樣車被稱為「小遊民」,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