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滅菌方法有:
1、熱滅菌法
熱滅菌法利用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一切蛋白質變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細胞死亡。通常有乾熱、濕熱和間歇加熱滅菌等法。
2、乾熱滅菌
火焰灼燒法或烘箱內熱空氣滅菌法稱為乾熱滅菌法。把金屬器械或洗凈的玻璃器皿放入電熱烘箱內,在150~170℃下維持1~2小時後,可達到徹底滅菌(包括細菌的芽孢)的目的。
3、濕熱滅菌
因最早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用於果酒消毒,故名。這是一種專用於牛奶、啤酒、果酒或醬油等不宜進行高溫滅菌的液態風味食品或調料的低溫消毒方法。
滅菌的原則:
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後應先清潔,再進行消毒或滅菌。被朊病毒、氣性壞疽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執行WS/T 367第11章的規定。
耐熱、耐濕的手術器械,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應採取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環境與物體表面,一般情況下先清潔,再消毒;當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污染時,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潔與消毒。
醫療機構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產品應經衛生行政部門批准或符合相應標准技術規范,並應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圍、方法和注意事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滅菌
Ⅱ 目前最常用的低溫滅菌方法是什麼
常見的滅菌方法:輻射滅菌法、乾熱滅菌法、濕熱滅菌法、氣體滅菌法、過濾除菌法、環氧乙烷滅菌法和臭氧滅菌法。
輻射滅菌法指滅菌物品置於適宜放射源輻射的γ射線或適宜的電子加速器發生的電子束中進行電離輻射而達到殺滅微生物的方法。醫療器械、容器、生產輔助用品、不受輻射破壞的原料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滅菌。
乾熱滅菌法指將物品置於乾熱滅菌櫃、隧道滅菌器等設備中,利用乾熱空氣達到殺滅微生物或消除熱原物質的方法。適用於耐高溫但不宜用濕熱滅菌法
滅菌的物品滅菌,如玻璃器具、金屬材質容器、纖維製品、固體試葯、液狀石蠟等均可採用本法滅菌。
濕熱滅菌法指將物品置於壓力蒸汽滅菌器內利用高壓飽和蒸汽、過熱水噴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體中的蛋白質、核酸發生變性而殺滅微生物的方法。該法滅菌能力強,為熱力滅菌中最有效、應用最廣泛的滅菌方法。
過濾除菌法利用細菌不能通過緻密具空濾材的原理以除去氣體或液體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於熱不穩定的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
臭氧滅菌法,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滅菌過程屬生物化學氧化反應。
氣體滅菌法指用化學消毒劑形成的氣體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環氧乙烷、氣態過氧化氫、甲醛、臭氧(O3)等,本法適用於在氣體中穩定的物品滅菌。採用氣體滅菌法時,需要注意滅菌氣體的可燃可爆性、致畸性和殘留毒性。
氣體滅菌法最常用的氣體是環氧乙烷,環氧乙烷氣體殺菌力強、殺菌譜廣,可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屬滅菌劑。一般與 80%~90%的惰性氣體混合使用,在充有滅菌氣體的高壓腔室內進行。
環氧乙烷不會損害滅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強,一般可用於醫療器械,塑料製品等不能採用高溫滅菌的物品滅菌。例如,電子儀器、光學儀器、醫療器械、書籍、文件、皮毛、棉、化纖、塑料製品、木製品、陶瓷及金屬製品、內鏡、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診療用品等。環氧乙烷也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溫滅菌方法之一。特別注意的是,含氯的物品以及能吸附環氧乙烷的物品則不宜使用環氧乙烷滅菌法。
採用環氧乙烷滅菌時,滅菌櫃內的溫度、濕度、滅菌氣體濃度、滅菌時間是影響滅菌效果的重要因素
Ⅲ 常用6種滅菌方法有哪些,附適用范圍
回答Ⅳ 什麼叫滅菌滅菌方法有哪幾種
滅菌是指採用強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體內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遠喪失其生長繁殖能力的措施。
滅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學試劑滅菌、射線滅菌、乾熱滅菌、濕熱滅菌和過濾除菌等。滅菌的徹底程度受滅菌時間與滅菌劑強度的制約。微生物對滅菌劑的抵抗力取決於原始存在的群體密度、菌種或環境賦予菌種的抵抗力。滅菌是獲得純培養的必要條件,也是食品工業和醫葯領域中必需的技術。
方法的選擇
根據物品污染後導致感染的風險高低選擇相應的消毒或滅菌方法:
1)高危險度物品,應採用滅菌的方法處理;
2)中危險度物品,應採用達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危險度物品,宜採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潔處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時,針對所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種類選擇有效的消毒方法
根據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種類、數量選擇消毒或滅菌的方法:
1) 對收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桿菌和經學傳播病原體污染的物品,應採用高水平消毒或滅菌;
2)對受到真菌、親水病毒、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應採取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對受到一般細菌和親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應採用達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Ⅳ 微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
一般分為濕熱滅菌法和乾熱滅菌法兩種。
一、濕熱滅菌法是指用飽和水蒸氣、沸水或流通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由於蒸汽潛熱大,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變性或凝固,所以該法的滅菌效率比乾熱滅菌法高,是最常用的滅菌方法。濕熱滅菌法可分為:煮沸滅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壓蒸汽滅菌法、流通蒸汽滅菌法、和間歇蒸汽滅菌法。
(1)煮沸滅菌法:將水煮沸至100攝氏度,保持5-10分鍾可殺死細菌繁殖體,保持1-3小時可殺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氫鈉時沸點可達105攝氏度,能增強殺菌作用,還可去污防銹。此法適用於食具、刀箭、載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種低溫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創而得名。有兩種具體方法,一是低溫維持法:62攝氏度維持30分鍾;二是高溫瞬時法:75攝氏度作用15-30秒。該法適用於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氣滅菌法:利用常壓下的流通蒸汽進行滅菌。
(4)間歇蒸汽滅菌法
(5)高壓蒸汽滅菌法:103.4千帕蒸汽壓溫度達121.3攝氏度,維持15-20分鍾。
二、乾熱滅菌法是指在乾燥環境(如火焰或乾熱空氣)進行滅菌的技術。一般有火焰滅菌法和乾熱空氣滅菌法。
(1)火焰滅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燒灼的滅菌方法。該方法滅菌迅速、可靠、簡便,適合於耐火焰材料(如金屬、玻璃及瓷器等)物品與用具的滅菌,不適合葯品的滅菌。
(2)乾熱空氣滅菌法:是指用高溫乾熱空氣滅菌的方法。該法適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和金屬製品以及不允許濕熱氣體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軟膏機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葯品的滅菌,不適合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葯品的滅菌。
Ⅵ 低溫殺菌用什麼比較好
環氧乙烷對細菌(包括結核桿菌)、芽 孢、真菌、立克次體及病毒等各種微生物均具有殺滅作用,屬於廣譜殺菌劑。 其滅菌機制是與細菌蛋白質分子、滅 酶、核酸中的氨基、羥基、羧基或巰菌基相結合,對菌體細胞的代謝產生不可逆的破壞,從而達到滅菌作用。
低溫蒸汽甲醛滅菌機制與環氧乙烷相同,甲醛殺滅微生物的機制主要是烷基化作用,甲醛分子中的醛基可與微生物蛋白質和核酸分子中的氨基、羧基、羥基、 巰基等發生反應,從而破壞微生物分子的活性,使其死亡。對細菌、芽孢都具有殺滅作用,適用於多種畏熱物品的滅菌。 ①安全:整個處理過程完全 在負壓下進行,不會產生氣體的泄漏,而且程序完成時滅菌器的真空泵會將遺留在物品和內室中的甲醛迅 速排到下水道;②快速:滅菌時間需要 30 min,其通風 時間需要 4 h~6 h,相對來 說速度較快;③經濟:市場上容易獲得甲醛,而且價格 便宜;④可靠:在特定條件 下,其滅菌效果和穿透力與環氧乙烷相當。
由於過氧化氫等離子體滅菌技術尚處在研究階段,因而對其殺菌機制的研 究還沒有公認的理論。有學者認為,過氧化氫等離子體的殺菌作用是綜合因素所致,主要包括溫度、紫外光、 高能粒子和活性自由基等。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活性自由基的作用,即等 離子團中的過氧化氫基、羥基等活性物質,易與細菌體內的蛋白質和核酸 結合,破壞其新陳代謝,從而起到消毒滅菌作用。 ①該系統滅菌速度快, 只需55 min 左右,不需要解毒時間;②可通過氣體 循環系統將殺死的微生物及殘留物帶 走,不殘留毒性物質;③最終分解為水和氧氣,對環境和醫務人員安全; ④安裝使用方便,不需要專門的房間,不需要通風、排水等附加設備。
①環氧乙烷被認為是目前滅菌效果最 好的化學滅菌劑,可殺滅包括細菌芽孢在內的所有微生物;②穿透性強,可用於各種難通透部位的滅菌,如有 些較細、較長的導管,用其他滅菌方法很難達到滅菌效果,只能用環氧乙 烷低溫滅菌或輻照;③環氧乙烷殺滅微生物是利用烷基化原理,而非氧化過程,所以對物品損壞小,對不耐熱 精密儀器滅菌有著非常廣泛的用途; ④滅菌物品保存時間長,可長達 336 d;⑤滅菌時可用各種包裝材料包裹,便於儲存、 運輸,打開包裹即可使用; ⑥有完善的化學、生物監測手段,從而可以有效地控制滅菌質量,及時發現滅菌失敗的包裹。 存 在問 題 ①由需要較長的通風時間,以去除環氧乙烷的殘留,整個滅菌循環時間較長,一般需要 10 h 以上;②環氧乙烷有毒,是可疑致癌物應將室內空氣中的濃度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准之內。 而且需要定期對周圍環境進行檢測, 對工作人員進行查體與跟蹤記錄;③ 環氧乙烷易燃易爆,儲存和滅菌時絕不能泄漏,必須選擇安全的滅菌器, 進行安全操作和儲存;④由於其所需 的凈化過程、專門的排放系統、環境 的定期檢測以及員工的定期查體與跟蹤記錄等,其成本相對較高。
Ⅶ 什麼是超低溫滅菌
據我了解,應該是液氮速凍吧。液氮速凍,一下置於零下190多度,菌周圍的基質迅速凍結,滲透壓增高,菌的細胞質大量失水,理化性質改變,化學損毀細胞,而且細胞質也是會結冰的,冰晶物理損傷細胞。從而達到滅菌的效果。可能這只是超低溫滅菌的一方面,僅供參考
Ⅷ 常用物理滅菌方法有哪些
1) 加熱, 包括蒸氣加熱, 紅外加熱, 微波加熱等等
2) 紫外線照射
3) 高能輻射照射, 比如說 伽馬射線, 中子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