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登山杖使用方法圖

登山杖使用方法圖

發布時間:2025-05-17 04:19:35

1. 想健康健走的看過來!登山杖的正確使用方法

導語:

小小登山杖其實大有講究。如果你真的喜歡戶外運動,

如果你希望健康行走,

那麼備上一對性能可靠的登山杖並學會正確地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可以有效保護你的膝蓋,還可以幫您減輕大約30%左右的負重,

讓您行走更輕松更愜意,更好地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如何才算正確使用登山杖呢?

下面我來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根據鎖定方式來分,登山杖主要有兩大類型:外鎖和內鎖。

外鎖是在兩節登山杖連接部位設置了松緊扣,

掰開扣件就可以調節登山杖長度,閉合扣件就可以固定住登山杖。

外鎖登山杖相對來說比較方便,適合手勁比較小的使用者。

而內鎖登山杖則是通過握住登山杖兩節彎螞渣朝不同方向進行旋轉,

從而調節膨脹栓與內壁的摩擦力來進行固定的鎖定方式。

這種鎖定牢靠,但是對使用者的手勁有一定要求。

如果沒有擰緊,有可能發生在使用中登山杖縮回的情況,所以必須要加以注意。

如果從事專門的戶外徒步,尤其在重裝徒步的情況下選擇登山杖,

最好選擇直柄形狀的手柄(如下圖),

不要選擇T字手柄,否則在配合腕帶使用的時候不能很好運用。

一、關於登山杖長度的調整

登山杖的長度如何調整才合適呢?這個需要根據具體地形來進行調整。

1、平地

首先我們來看看平地行走的長度調整,我們在平地上站定,

手持登山杖,手臂自埋悄然下垂,以手肘為支點,抬起前臂,

使前臂與地面平行,與上臂成90°直角,這個時候手握登山杖,

杖尖向下垂直與地面接觸的長度就是平地上使用登山杖的正確長度。

將登山杖的各節鎖物緩緊即可,

再將另一隻尚未調整的登山杖比對鎖定長度的登山杖調整到相同長度即可。

2、坡度較大的上坡

相對平地徒步而言,坡度較大的上坡路,需要將登山杖的長度縮短一點,

具體根據坡度而定。手臂帶動登山杖放置在身體的前方或者上方,

然後用腕帶支撐身體往上行走,這樣可以有效減輕腿部的承重,

必要時可以同時利用兩只登山杖來做爬升的動作,

這個時候手掌可以用力握住手柄以增加力道。

3、下坡

將登山杖的長度調整至比平路行走的正常長度略長,具體也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由於下坡時候對膝關節沖擊力很大,這時候就必須要利用登山杖來減輕負荷。

在向下邁步時先將登山杖插入身體的前方,

且必須要比前腳先著地才能達到分擔力量的效果。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下坡的時候,手杖比平時要承擔更大的重量,

所以必須將手杖的各節充分固定牢靠,

避免發生在將體重放上去的時候驟然縮回導致身體失衡發生危險。

另外基於同樣的道理,手杖落地的地方一定要注意,

手臂在手杖落地的剎那間施加一點壓力,看看著地點是否可靠,

別遇上容易塌陷的地方,

比如稀泥、下方空虛的浮草、很容易崩塌的崖邊砂石等;

在調整登山杖時不應該超過登山杖上所顯示的最大調整長度。

將登山杖調節到到最長,

您會看到登山杖前兩節靠近頂端的位置都會有一個

「STOP」或者「MAX」的標記,

這是要求登山杖在調節長度的時候最長不要超過這個標記,

否則在遇到外界大力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折斷。

在登山杖」STOP」標記范圍內有長度尺碼可以作為調整參考。

在購買登山杖時可根據自己的身高來確定自己需要多長的登山杖。

二,腕帶的使用

登山杖的承力,靠的是腕帶,通過腕帶將體重和背包負重傳導到手腕,

而不是靠用力握住登山杖的手柄。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

靠用力握住手柄來使用登山杖,徒步時間較長的話手會覺著非常疲憊,

特別是在走長線的時候有時累得甚至想把登山杖給扔掉。

但是一旦學會了正確使用腕帶,不管用多久,你的手都不會覺得疲憊。

那麼應該如何正確握持呢?

首先,調整腕帶至合適的長度,把手從腕帶環中穿入。再將腕帶壓在我們的手掌之中。

然後再輕輕握住把手即可。讓承重通過腕帶來支撐登山杖,

而不是緊緊地抓著把手施力。如果腕帶長度不合適那麼再進行調整。

這是正常情況下,手伸出來之後的樣子,虎口是不是呈現半圓狀態?

這是正確握取登山杖之後的樣子。

虎口輕輕握住手柄,登山杖可以像鍾擺一樣前後擺動,有腕帶作為連接,

根本無需緊緊握住,也不用擔心登山杖會掉下,

即便長時間使用登山杖,也不會認為它是負擔。

三、雪托/泥托的運用

通常我們在購買登山杖後會發現靠近杖尖處有一個塑膠材質的碗狀物,

這個叫杖托,根據行走的不同環境分為泥托、雪托等。

很多朋友不知道這個是幹嘛的,甚至覺得這個很礙事,習慣把它給取下來。

其實杖托的用處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主要是起到在各種地形行走的時候不至於讓尖利的杖尖插得太深導致危險。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請勿隨意取下杖托。

登山杖的使用是為了減輕腿部的壓力,

進而增加身體整體性的持續耐力,

因此上述的使用方法雖然是最為科學的方法,

但是並不一定完全適合每個人,

只要覺得其它方法一樣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而且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適當改變也無妨。

可能剛剛開始使用登山杖的時候大家會覺得不習慣,

但是一旦掌握了正確的使用方法,並且習慣以後,你真的會發現,

登山杖就像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真的會很明顯地感覺到,你的負重會減輕。

從長期來看,你的膝蓋,你的半月板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兩個小貼士:

1、有些朋友徒步時保持登山杖同樣姿勢走累了,就將登山杖握在手中,

杖尖不是拖在地面,而是握在手中杖尖向上翹起,

這種做法是很忌諱的,原因在於杖尖非常尖利,如果行走時杖尖朝上,

一旦走在後面的人不小心向前摔倒,很有可能被杖尖給戳中導致傷害。

所以在任何情況下,杖尖只能向下,嚴禁向上;

2、在一些有坡度的地方隊友之間需要相互拉一把,在這種情況下,

絕對不能把登山杖作為助力工具,讓對方拉著登山杖爬升。

再好的登山杖都有可能會有脫落,

用手杖作為拉扯的工具這種方法很有可能導致意外發生;

PS:

大家趕快將這篇文章分享出去吧! 好好使用登山杖,才能減輕膝蓋的負擔喔!

來源:mp.weixin.qq.

2. 你知道怎麼用登山杖嗎

有了登山杖,你就能越走越遠。

徒步能讓我們放空雜思,專注於腳下的每步路,在與山野近距離的親密接觸中,領略到意想不到的美景。但是野外地形環境復雜,身體失衡滑倒,踩空等風險無處不在,況且身上還承載著背包的重大負荷。或許剛開始興致盎然,多走幾公里就會感到心力交瘁,懷疑人生。

這個時候登山杖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它是我們徒步時候的左膀右臂,是必要的第三第四隻手。能在陡峭崎嶇的山道給以支撐,讓你的身體保持平衡,還能分擔你身上的負重。

徒步過程中,沒有什麼是一支登山杖做不到的,如果有,那就來兩支。

那麼問題來了,這么厲害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登山杖

登山杖,是指在雪線以下從事登山徒步等戶外運動時使用的輔助器械。主要有支撐、平衡和緩沖的作用。由手柄、腕帶、支桿、鎖緊系統、泥托、杖尖構成。

登山杖一般有三種分類方法:

根據杖桿材料:

鋁合金:高性價比首選

碳合金:質量更輕,但是更脆弱

鈦合金:登山杖里的土豪

鋁合金和碳纖維兩種材質最常見。金屬材質的鋁合金抗壓強度大,碳合金優勢在較為輕便。但是碳纖維易斷裂,不建議在低溫地方使用。如果只是應付周末出行等一般的戶外徒步,碳合金是完全可以勝任的。鈦合金作為高端升級品,集合了強硬和輕便兩種優勢,毫無疑問價格當然也是最貴的。

不過有的資深徒步達人已經練就「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境界,登山杖變的很雞肋。那可以多增加一種選擇:木質登山杖。在野外隨處都能撿到,更有原始的味道,也更有一種詩意和情懷。

根據鎖的形狀:

內鎖:傳統設計,體積小,美觀,弊端是不好確認是否鎖死

外鎖:調節方便,好清理,弊端是不太好看

內鎖和外鎖各自有優缺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由於內鎖不好確定是否鎖死,沒有鎖死則直接影響其穩定性,是隱藏的風險所在。外鎖好清理的優勢使得在爬雪山和沙漠徒步時更方便。在選擇上需要全方位結合自己的需求。

根據手柄形狀:

T柄登山杖:手柄呈T形;日常休閑型。

直柄登山杖:柄直,重量輕;專業戶外型。

直柄在向上攀爬時力量傳遞流暢,能夠最大限度地藉助手臂力量,全身均衡發力,是為專業的戶外設計。相比之下,T形手柄就更適合在平地步行,日常休閑,不太適合戶外運動隨時面臨的復雜地形,卻是大爺大媽日常遛彎之上品……

使用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下坡時,膝蓋部分的受力在不使用登山杖時比使用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但是登山杖通過改變對人體重心的支撐來緩解負荷,都建立在正確使用的基礎之上。

正確使用登山杖不僅包括前期的組裝調整,杖桿長度調節,腕帶使用,雪托的安裝及拆卸,以及後期的保養等。否則,不僅不能起到輔助,你甚至會站都站不穩。

杖桿長度調整

長度調整標准:自身身高×0.66Or 手持握柄時上手臂與前手臂盡可能保持90度

上坡時相應縮短長度,下坡相應增長,基本都以上條為准

調節每節長度盡量使之相等,不要超過「STOP」警戒

正確調節杖桿長度是順利徒步的前提 圖片/ Shu

腕帶使用

腕帶的重要性不亞於登山杖本身。正確使用方法是:將腕帶拿起來,手從腕帶的下方穿入,將帶子壓在我們的手掌之中,然後再輕輕的抓住把手即可,透過腕帶來支撐登山杖,而不是緊緊地抓著把

雪托的安裝及拆卸

安裝時,把雪托用力卡進槽;拆卸時,雙腳並攏向下踩雪托。

關於登山杖的使用,要在前期學會各個部分的正確組裝和使用,這是順利徒步的第一步。其次還有在使用途中的各種重要細則。

單杖or雙杖

答案:雙杖。如果只使用一隻手杖,無論你是用左手還是右手,支撐的力量都不平衡。反而會因為受力不平均而增大受傷的可能性。

戶外行走的正確姿勢

正確使用登山杖,還包括使用的姿勢,這樣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分擔負重保持平衡。

總結一下就是:重心一條線,小步伐慢慢走,全腳掌穩踏步,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後腳。

正確使用了登山杖之後它等帶來什麼好處呢?

正確使用登山杖會帶來很多好處,它是我們徒步的忠實伴侶

演變史

登山徒步活動自人類祖先誕生以來就有,不同的是,這是他們面對惡劣環境為了生存不得已的選擇,現代人徒步更多的是一種尋找樂趣放鬆壓力的方式。學會使用工具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重大進步,當我們的祖先在叢林中穿梭隨手撿起一根木棍助力時,這大概就是登山杖的雛

隨著科技發展,各部分的材質不斷演化,才有了現在的登山杖。發展到現XX這個階段,登山杖的把手通常用橡膠、軟木、塑料和泡棉等材料做成。把手下面的一根帶子是腕帶,登山杖與使用者身體力量的互相傳遞主要是通過腕帶來完成。腕帶的長度可以自由調整以方便手腕的活動。

登山杖的支桿由最初的鋼、鋁等普通金屬合金,演變成碳合金和土豪級的鈦合金。後來又設計出可隨意關閉的避震系統,避震效果也不斷提升,有的登山杖還帶有指南針。登山杖的發展設計更加符合戶外的需求,選擇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科學原理

登山杖的物理原理主要有以下幾種:

摩擦理論:

內鎖型和外鎖型登山杖都是利用了簡單的摩擦原理。鎖緊鎖扣後,鎖扣和杖桿的內壁緊密貼合,產生壓力從而引起摩擦力,以此來支撐住整個杖桿。

薄壁結構理論:

在使用時杖桿外側是主要受力區,內部起不了多少作用。依據此原理將杖桿做成空心,不僅對結構的強度影響不大,還可以大大減輕重量。

壓桿穩定理論:

當拉桿所受應力達到強度極限時,將會引起塑性變形甚至斷裂。這也是登山杖支桿有極限標志「STOP」的原因。在調節時,要盡量保證每一節長度相同,且長度不要超過警戒線,否則可能是在」作死」。

具體用途

了解了登山杖原理機制後,最重要的問題是:登山杖到底有什麼用途呢?

如果只認為登山杖在徒步中起到支點的平衡作用,那就大材小用,太小看它了。登山杖其實還兼具辨方向,探路防陷,做支架,祛除障礙,打狗防身等多種技能,是完完全全的多功能小幫手。關於登山杖的使用,還有很多你所不知道的事兒。

今天老司機帶帶你,手把手教你登山杖不為人知的使用細則。

高級技能一:辨別方向

在野外,無論是叢林還是荒漠,在茫茫無邊界的浩瀚世界中,稍加不慎就會迷路。在沒有GPS等現代導航技術,也不能藉助北斗星的時候,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嗎?其實你手中的登山杖可以帶你走出叢林,走出荒漠,走向光明。

操作——在太陽直射區,將登山杖固定在地面上,在其影子的頂點用石子或其他做上標記.隔一段時間後(30分鍾左右即可),再在登山杖當前影子的頂點做標記,然後把兩個標記點連成一線,即是東西方向,與它垂直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啦!

不過再偷偷告訴你一個更簡單易操作的辦法,現在登山杖功能齊備,你可以直接購買帶有指!南!針!的登山杖!!

高級技能二: 探路防陷

霧霾、大雪、流沙都是我們在戶外會遇到的惡劣環境。霧霾會模糊我們的視線,大雪會覆蓋裂縫,流沙下的情況也不可知。這時,我們便可以拿出手中的登山杖,先探好路的虛實再行走。

而且很多居住在山林的人為了防止田地被毀,獵人為了狩獵,會在不明顯的雜草地設置陷阱。在徒步中需要不斷用登山杖探路摸索,減少一切掉入陷阱的可能性。在過溪或者跨水坑時,也不妨先用它來粗略測量一下水的深度,再結合自己腿的長度,考慮是否可以直接走過去。

中級技能:做支架

在戶外,你會面臨當空烈日灼燒,突然下雨沒帶雨傘,有人受傷沒有擔架,想要自拍,沒帶自拍桿...... 登山杖可以變身做支架!

遮陽避雨供休息

操作—— 將手中的登山杖固定在地上,以登山杖為中心,將地席或者衣服覆蓋在上面。如果是結伴而行,可以集合大家的登山杖,與地席或衣服組合,搭建一個較大的休息區。雨來可避雨,無雨可遮陽,方便而實惠。

擔架

操作——先將登山杖與地席或衣服組合折疊,再將登山杖穿過去,便可以製作一個簡易的擔架。

「三腳架」和」自拍桿」

操作——將登山杖固定在地面,又可以化作「三腳架」和「自拍桿」。在親近自然的徒步中,隨時隨地都可能會遇到美的讓人驚艷的景色,當然還有和美景同樣美的自己。開發了登山杖的這一用途,便可以隨意擺pose,而且再也不用擔心拍照手抖了…

晾衣架:

操作——當你因為山霧或者突如其來的雨水濕身之後,可以用登山杖搭建簡易衣架,晾曬一些輕薄衣物。避免感冒,等衣服幹了再前進!

初級技能:防身

祛除障礙:在灌木林中穿行會刮傷皮膚,可以用登山杖撥開雜草和枝葉,祛除障礙。

打狗防身:在森山老林里行走難免會遇到一些野生動物,甚至路過鄉村時也會被村民養的狗追咬。手中的登山杖便可瞬間變為打狗棒,是便利的防身利器。

注意這是狼這不是哈士奇,如果在野外遇到這個……好吧登山杖或許起不了作用,要靠勇氣和智慧

使用風險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杖不如無杖。盡管登山杖已經具備了如上各種神奇的功能,但也不能完全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在它手上,只能將它作為輔助工具。要完成一次成功的徒步,前期的准備,對於路線的把握,戶外經驗,應急能力,以及隊友間的配合等都是不可缺乏的要素。而且如果登山杖使用不當也會增加風險:

前期

在徒步前期的准備工作中,需要根據結合自己的徒步地形選擇適合的登山杖。學會調整支架長度,使用腕帶以及緊鎖系統,否則,這會成為隱藏的風險。

中期

在徒步過程中,要根據平地,陡坡,下坡等各種情況,根據自己的身高分別調整好支架的長度。如果支架高度不適,不僅起不到分擔負重的作用,還會在上坡下坡時導致失衡,跌落。

長時間徒步時,需要不斷檢查自己的緊鎖系統,系統松動會導致支架不穩,影響其穩定性,在攀爬時會有流動沙石,後果很嚴重。

盡量不要將登山杖插入海水、含鈣量高的水中,否則會腐蝕損毀手杖或很難清理。

如果行走另一側有懸崖,要在內側使用登山杖,如果在外側杖尖滑動很容易跌落。所以在平時要養成左右手都能正確使用手杖的習慣。

不要用登山杖救你的隊友,不要把關鍵問題壓在質量登山杖這根救命稻草上,登山杖只是幫助戶外行走的器材,是在我們個人做好萬全准備基礎上的輔助工具。

後記

現如今,登山杖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徒步,越野跑,登山中,隨處都可見它的身影,在戶外活動中基本「人手一杖」。

它是我們徒步時的左膀右臂,是必要的第三第四隻手。能在陡峭崎嶇的山道給以支撐,讓你的身體保持平衡,還能分擔身上的負重,是陪伴我們長途跋涉的忠實伴侶。

但是盡信杖不如無杖,我們只能把登山杖作為輔助工具,絕不可以把它當做救命稻草。在野外,只能靠自己

閱讀全文

與登山杖使用方法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嬰兒食道檢查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888
初中化學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52
客廳空調開關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935
種植荊芥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981
艾灸條的食用方法功效 瀏覽:78
電火花檢測儀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01
最厲害的計算方法 瀏覽:519
狗不吃飯還吐簡單方法 瀏覽:98
投影儀連電腦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471
鋰電池電量顯示器安裝方法 瀏覽:814
墊腳石的鑒別方法 瀏覽:595
幼兒活動教學組織方法有哪些 瀏覽:57
用球怎麼做地球儀簡易方法 瀏覽:15
平滑移動計算方法 瀏覽:988
華碩手機電池校對方法 瀏覽:220
如何自製去除汗漬的方法 瀏覽:899
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主要特點 瀏覽:193
測量血清白蛋白的方法 瀏覽:25
鑒別茅台酒的方法每年不一樣 瀏覽:267
貂衣服怎麼保養方法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