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物寫真如何布光,各種燈具如何使用。
現在拍的寫真好多都是單燈的,拍人不是拍產品,重在神態,用光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風格自己控制。沒有一定之規。我說的是寫真的拍攝,不是婚紗。
柔光箱不分常亮和閃光,那是影室燈的分類。兩種燈的區別是閃光燈色溫穩定,功率大,常亮的相反。與相機同步就用引閃器或線。一般單反相機有個閃光燈同步速度指標。快門速度不超過這個速度就好了。
4......注意就是不是要被拍者做固定已有的POSE,沒創意的。最好還是你的引導,被攝者自由發揮,你需要做的就是簡單指點哪個部位怎麼樣做小的調整就好了。
還有好多,建議你還是多看看相關書籍,或去影樓做做助理。
❷ 如何使用影室燈
M檔
ISO:100
快門:T=1/60-1/200之間
光圈:F5.6-F22
白平衡:K值、日光燈白平衡
❸ 怎樣用好影室燈或者其它外閃
一般一個引閃器夠用了。這種情況下,被動引閃的速度是很快的,一邊陰影過重的情況應該不是被動引閃引起的,你看看你的影室燈的設置有沒有問題,是不是一個燈功率設低了。
另外雖然燈閃光速度很快,一般在幾千分之一秒,但快門很難完全同步,因此快門一般不能太高,30分之一就行了,最多60分之一。
❹ 影棚閃光燈是怎麼用光引閃的
影棚閃光燈是高壓大電流通過氙氣燈管瞬間(1/800秒到1/2000秒的時間內)放電發出強閃光的。
主要是通過無線信號發射器進行引閃,發射端安裝在相機的熱靴或者是閃光燈線介面,接收端安裝在閃光燈的熱靴座下,然後設置同一通訊頻道,就可以在相機按下快門的時候以這樣的無線方式控制閃光燈閃光,這樣的方式大范圍應用在影棚攝影上。
工作原理:
根據電容來轉化成強光,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升壓電容,也叫負電容,一種是儲能用的主電容。主電容的大小直接決定了閃光燈管所能釋放的能量。這樣來閃光管能量直接轉化為強光,一般說來,一個400W/S的燈,需要大約4個400UF以上的主電容。
(4)影室燈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使用影棚閃光燈注意事項:
1、輸出功率
一般專業影樓的閃光燈功率常見的在600W到1200W之間,一些用於商業拍攝的燈具擁有幾千W的輸出功率,拍攝大型廣告片的攝影燈則可以達到幾萬W。對於攝影愛好者和小規模的影棚,需要在夠用和經濟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2、色溫
閃光燈的正常色溫在5600k左右,不過每一家廠商生產出的閃光燈色溫都不一樣,即便同一品牌的產品也存在著個體差異,使用柔光器材、使用年份延長都會造成閃光燈的色溫降低。如果是同時購買一套燈具,有條件的話可以測量一下它們的色溫是否統一。
3、回電時間
回電時間關繫到拍攝時的連續性。一般1000W以下的閃光燈回電時間在1到5秒以內,輸出功率更高的閃光燈回電時間會長一些。只要在這個范圍之內都屬於正常的,不必太多苛求回電時間的長短,過短的回電會帶來電容的大量負荷,造成故障的隱患也隨之增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影室閃光燈
❺ 誰教我使用影室燈
後面除了調節亮度的按鈕外有三個控制開關的按鈕
一個是主開關。即總開關,可以控制另外另個開關
一個是主燈開關
一個是閃光燈的開關
關了主燈開關。只開閃光燈的話。拍出來的效果就不會有主燈的黃光效果
而是單單加光效果
引閃器的頭接在相機上之後。另外一截接在一盞主攝影燈上。一般稱之為天燈。高度相對調的比較高
這樣只要一按動相機快門。可以同時控制到其他的攝影燈都閃。
❻ 如何使用影室燈(閃的)不讓衣服顏色失真。
調整白平衡:
正確還原景物色彩需用白紙調白。白紙具有不同的色度,有偏青的復印紙,也有偏黃的白報紙,不同的色度對畫面色調有不同的影響,其規律是白紙的色度和畫面的色度成補色關系。
用發黃的白紙調白平衡,畫面將偏藍色。
白紙的色度確定之後,不能隨便找一個白色物體就調白,否則畫面色調不統一。
除了白紙的選擇外,白紙放的方向也很重要,比如在外景調白,應和太陽成90℃角擺放,這樣可以讓白紙著一些天空光,若白紙對著太陽調白,畫面中陰影部分將偏藍色調。環境色對調白影響較大,比如拍內景,室內鋪的是紅地毯,應考慮到地毯對畫面色調的影響,有意讓白紙著些紅地毯的反射光,這樣畫面就不會偏青(紅的補色是青)。
如果有意讓畫面偏色,可選擇淺色紙調白,用淺黃色調白可以使畫面呈現藍色調,這是拍夜景經常用的方法。相反選擇藍青色紙調白平衡可獲得暖色調。但要強調說明不能用很飽和的色紙或物件調白,這樣對機器調白電路會有損傷。一般是用調白專用色卡即白平衡色譜進行調白。
總之,利用調白平衡控制畫面色調應時刻注意白紙的色度(白的程度)和照射在白紙上光線的色度(色溫指數)
如果實在覺得麻煩就用PS或者光影還原一下就好!
至於燈,主要是光線管理,和偏色關系不大!
❼ 影樓室內攝影如何用燈及打光
一提到攝影室的用光,就自然地會說到四大樣:1、主光,即決定被攝者照明格局的首選燈光,而其它的燈光則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現代影室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燈箱發出的。之所以採用柔光燈箱,是因為它發出的光線較為均勻,便於控制。所謂的柔光燈箱,其實就是把一隻或數只燈泡放入一個箱體里,通過能使光線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紡織品製成)對被攝者照明,箱體越大,燈泡越多,功率越強,照明範圍越廣。對於一般的影樓來說,口徑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燈箱就能勝任了。其照明的距離和角度可根據需要進行任意調整,而曝光量的確定就以主光為依據。
2、補光,也叫輔助光,顧名思義,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對陰影進行補充照明,使陰影變得淺淡。其實,補光所用的可以是與主光同樣的柔光燈箱,通過照明距離或輸出功率來調整它與主光的光比。如果補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擋光圈的話,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說其結果將得到較深的陰影。如果補光的強度接近主光的話,比方說相差半級光圈的話,那麼陰影部分就變得非常淺淡了。為了簡便起見,補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牆上,只是通過調整輸出功率的方式來控制陰影的深淺。至於怎樣才能使補光取得與主光的最佳光比,則只能靠反復地試驗。
3、背景光。在大多數情況下,被攝者都與背景拉開一定的距離。由於光源的照明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明顯地減弱,而背景比被攝者距離光源更遠,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攝者暗許多。如果按被攝者的照明情況曝光的話,則背景就會顯得更暗了,結果是被攝者看起來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之中。如果攝影師不介意這種背景效果的話,當然也就用不著背景光了。但是如果要想把被攝者同背景區別開來的話,則有必要對背景進行單獨照明,於是就有了所謂的背景光。然而,背景光的運用要照顧到背景的色彩、距離和照明的角度等等,搞得不好就會弄巧成拙,因此,需要對背景光進行反復調整才能用得恰到好處。為了均勻地照明一個無縫的背景,有時會需要使用兩盞燈。
4、頭發光。由於人像攝影技術的發展,所謂的頭發光已由原來投射到頭上的不那麼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漸演變成為一隻或多隻更加寬廣而柔和的燈光,不僅使頭發避免成為漆黑一團,而且還能勾畫出被攝者的輪廓,因而它又被稱為「分離光」。這種用光方法現在已經使用得相當普遍,為此目的採用的是小型柔光燈箱或條型燈具。這種頭發光還可以採用把一束燈光通過天花板反射的辦法來實施,不過要注意控制范圍,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上述的4種照明是人像攝影用光的基本方法,這四種方法根據需要可以靈活應用,既可以同時使用4種或兩三種,也可以只用主光加上反光板。至於使用自然光在攝影室或在戶外從事人像攝影,所用的光源則是現場的自然光以及反光板,當然,也可以採取自然光與燈光相結合的照明方式。
至此,也許所有的用光方法都涉及到了,這些方法可以說也都夠用了,這是攝影師們的常規做法。但是,對於人像攝影來說,現有的照明方法所拍出的人像有時仍然讓人感到似乎缺點什麼,總之,一句話:不夠精彩。那麼,有何高招能夠解決這個微妙的問題呢?辦法還是有的,那就是再用上一種光——強調光。
強調光的功能就是為人像增添一點亮色,一種沖勁,突出被攝者的形態並增強立體感,或者引起人們對被強調光照明部分的注意。在攝影室中這種光通常都是小范圍的未經散射的強硬光線,很有沖勁。由此可見,設置這種燈光用不著太大的花費,它甚至用一面鏡子把其它的光源,例如一隻攜帶型閃光燈,反射到畫面中,就能起到強調的作用。如果使用閃光燈作光源,可以把它放在一個支架上,通過一隻伺服開關,即光電啟動器,使閃光與其它的照明同步。之所以要利用鏡子,主要是為了控制強調光的照明範圍。為了獲得最佳效果,強調光通常從被攝者的側後方發出,有時就會射入鏡頭,結果反而破壞了影像效果。因此,為了確保鏡頭不受眩光影響,在強調光與鏡頭之間應放上用黑紙板做的遮光片。
強調光的強度一般並沒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因為不同的攝影師所追求的效果各不相同,不過不妨以超過主光一級光圈的亮度作為試拍的出發點。然而即便強調光的強度與主光相同,它也會產生一種相當生動的效果,因為其光質比較強硬,而且其照明的角度使光線對著鏡頭反射。順便說一句,如果以閃光作為強調光的光源,那麼在測量強調光的強度時,應關閉在場的所有其它光源。
運用強調光可以增強人像的戲劇性和立體效果,而且並不費事也不費錢。只要稍加實踐就能掌握這一招,而結果將會使你獲得更上一層樓的人像作品。
❽ 影室燈的布光步驟
影室燈光給攝影師提供了最大程度上的駕馭范圍,可以模擬自然條件下的各種常見光線,也可以根據需要營造出一些特定的光照效果從而更好的描繪被攝物體的本質。剛剛接觸影室燈光可能會讓人覺得復雜而沒有頭緒,不過只要掌握了影室燈光的布光順序和要點,熟練運用在拍攝當中,就會體會到其中的方便自如。 拍攝人像時,常常可以看到半身像、胸像或者臉部特寫時,被攝者的眼睛當中有白色的亮點,使人物眼神更加生動,眼神光可以用一盞輔助燈光打出,也可以用反光板等作為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