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麻醉咽喉鏡對比哪個更好,麻醉咽喉鏡的比較結果
麻醉用喉鏡通常是彎喉鏡比直喉鏡更易於使用(對於成人,幼兒因解剖原因應使用直喉鏡),而現在各種可視喉鏡已經越來越普及,逐漸開始在臨床上有取代普通麻醉喉鏡的趨勢。因其對聲門暴露良好,外置屏幕利於帶教演示,喉鏡片僅一次性使用可保證衛生,因而受到了廣大的歡迎。
⑵ 請問這3種喉鏡有什麼區別
鏡檢查分為兩種:一種是間接喉鏡,即通過一個小圓形的鏡子,利用反光(潛望鏡)的原理放在口咽部,可以看到喉咽部的情況,一般在門診上這是經常使用的方法,不需要另外收費的。另外一種就是直接喉鏡,又分兩種,一種是過去經常使用的直接喉鏡,即一種金屬圓筒狀的喉鏡,直接插放進喉部,進行檢查,這種檢查痛苦較大,需要在手術室中在表面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目前這種方法已基本被子廢棄不用。另外一種即現在經常使用的纖維喉鏡,這是一種軟的利用導光纖維導光的原理對喉部進行檢查,就類似纖維胃鏡一樣,痛苦小,視野清晰,不過收費也相對要高些的。
對於咽部異物感這一症狀,通常用間接喉鏡即應該 能看清有無病變的。
⑶ 成都哪家皮膚醫院很好
只要是到正規的醫院,治療的費用都差不多,皮膚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根據不同的發病原因實行的治療方法不同,皮膚病的類型也很多,不同的類型,不同的致病因素,不同的性質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皮膚病首先要先確診,再制定治療方案,然後再進行治療。
4、華西醫院:醫院設有成都國學巷本部及溫江醫療院區,全託管成都上錦南府醫院(簡稱「上錦分院」),各院區服務功能定位明確:院本部床位4100張,以診治疑難危重疾病為主;溫江院區床位200張,以診治康復、腫瘤及慢性疾病為主;並擁有13個省級醫療質控中心。全院設有44個臨床科室,9個醫技科室。華西醫院門診設專科、專病門診200餘種,最高日門、急診服務量18000餘人次。醫院持續加強抗菌葯物管理、單病種質量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等工作,不斷創新優化門診預約體系、多學科聯合門診、通科門診、日間手術流程等醫療服務模式;在成人活體肝臟移植、肺癌外科和微創治療、心臟介入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症胰腺炎、胃腸微創手術、臨床麻醉、影像醫學、核醫學等多個領域處於中國國內乃至世界領先水平。
⑷ 計劃生育論文海南職稱評審可以用嗎《微創醫學雜志》
《微創醫學》
期刊徵稿:微創醫學
微創醫學期刊級別: 省級期刊
主管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
主辦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醫學科學情報研究所
出版地方:廣西快捷分類:醫學
國際刊號:1673-6575
國內刊號:45-1341/R
郵發代號:48-72
創刊時間:2006
發行周期:雙月
微創醫學雜志簡介
《微創醫學》(雙月刊)創刊於1982年,是由廣西衛生廳主管、廣西醫學科學情報研究所主辦、同濟大學微創醫學研究所和北京微創醫院協辦的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的全國專業性醫學學術期刊。刊發微創理論研究、微創基礎醫學、微創手術、內鏡技術、腔鏡技術、介入技術、顯微外科(骨科、口腔科、眼科等)、微創美容、針灸、物能技術(介入超聲、介入X線/ CT、X刀、γ刀、射頻消融術等)、微創設備與器械等相關論文,歡迎從事內科、外科、婦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針灸科、麻醉科、神經外科、腫瘤外科、放射科、化療科、放療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超聲科、整形美容科等微創醫學工作者撰寫的論著、臨床研究、經驗交流、文獻綜述、個案報告、微創診療及微創醫療器械、技術革新等各類相關論文或信息動態。在本刊發表的論文是晉升職稱、科研評審、成果鑒定及業績考核的有效依據。
《微創醫學》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收錄期刊,獲得全國專業性醫學學術期刊,第六屆廣西優秀自然科學期刊。
微創醫學欄目設置
論著、臨床研究、綜述、經驗交流
微創醫學雜志收錄/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目錄
微創醫學技術前沿
賀氏火針的創新發展及臨床應用
論著
LKB1和P57KIP2的表達與神經膠質瘤臨床病理學特徵及預後的關系
帶螺釘鋼纜內固定聯合中葯熏蒸治療髕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經臍「三點法」單孔腹腔鏡技術在膽囊切除中的應用研究
關節鏡有限清理聯合腓骨高位截骨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單孔胸腔鏡下雙側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治療手汗症的臨床分析
不同內固定手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研究
發表本期刊聯系編輯微xin : LunwenFz
DSA技術在肝癌合並肝動脈-門靜脈瘺介入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內鏡下抗癌化療緩釋粒子植入治療晚期消化道腫瘤的療效觀察
近視眼患者配戴硬性透氣性接觸鏡後殘余像差對視覺質量的影響
宮腔鏡下微型剪刀分離手術治療不同程度宮腔粘連的療效分析
臨床研究
宮腔鏡憩室整復術治療剖宮產子宮切口憩室的觀察研究
剖宮產術後血腫、膿腫的超聲評估與介入性超聲治療的臨床價值
床旁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上肢PICC導管尖端定位中的應用
窩溝封閉預防齲病的療效觀察
小切口與「L」形切口治療跟骨骨折的療效比較研究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老年結直腸癌的效果觀察
提肛肌訓練在改善前列腺電切術後下尿路症狀中的效果評價
加速康復外科在老年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應用價值
鎖定加壓鋼板結合經皮微創接骨術治療脛骨下段骨折的臨床研究
低溫等離子刀射頻消融治療早期聲門型喉癌的臨床觀察
綜述
急性闌尾炎的微創治療進展
陰道彩超在早期異位妊娠診斷中的應用進展
微創教學
研究生免疫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探討與實
PBL與LBL整合教學法在脊柱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效果評價
關節鏡輔助下兩種手術入路治療後交叉韌帶撕脫骨折的療效比較
B超導引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療效觀察
髂內動脈結扎在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微創經皮椎弓根置釘術治療無神經損傷胸腰椎骨折的臨床分析
改良穿刺法在血透患者動靜脈內瘺中的應用
丙泊酚復合鹽酸納布啡在無痛胃鏡檢查中的應用
丙泊酚閉環靶控輸注對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
治療性ERCP在肝吸蟲病梗阻性黃疸中的臨床應用
腹腔鏡下免釘合固定交鎖補片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觀察
經皮氣管穿刺切開術在基層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臨床應用
可視喉鏡與普通喉鏡在ICU非氣道困難患者氣管插管中的效果比較
經皮椎體成形配合針灸治療骨質疏鬆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效果觀察
宮腔鏡診治絕經後宮腔佔位的臨床觀察
後路椎間盤鏡微創手術與開放椎板開窗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療效比較
腹腔鏡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的臨床研究
針灸聯合盆底康復療法對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的影響
中醫定向透葯聯合針刺及運動療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
音樂療法對降低光動力治療尖銳濕疣疼痛的影響
智能控制腎盂內壓輸尿管軟鏡碎石吸引取石術的護理配合流程管理
三種腸道清潔方法在婦科腹腔鏡術前腸道准備中的效果比較
結腸鏡下闌尾腔沖洗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的護理體會
管道護理改善策略在降低管道護理中斷事件中的效果評價
輸血護理的細節管理
前列腺穿刺活檢術並發症的護理干預
布比卡因復合鹽酸氫嗎啡酮鞘內注射在剖宮產術麻醉中的應用
關節鏡下關節囊活瓣切除術治療復發性腘窩囊腫的療效觀察
微創醫學技術信息動態
醫療影像向人工智慧邁進 706
使用可穿戴技術推動帕金森病研究 584
⑸ 肝素帽檢測時需要檢測哪些生物性能具體一些,謝謝
認可的醫療器械受檢目錄
序號產品名稱項目/參數檢測標准(方法)名稱及編號(含年號)說明序號名稱1一次性使用輸液器重力輸液式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輸液器 重力輸液式GB8368-2005溶血、毒性不能測2一次性使用輸血器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輸血器GB8369-2005溶血、毒性不能測 3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GB18671-2009溶血、毒性不能測 4一次性使用精密過濾輸液器部分項目專用輸液器 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精密過濾輸液器YY0286.1-2007溶血、毒性、2μm、3μm過濾效率不能測 5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輸液器 重力輸液式部分項目專用輸液器 第2部分: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輸液器 重力輸液式YY 0286.2-2006溶血、毒性不能測 6一次性使用避光輸液器部分項目專用輸液器 第3部分:一次性使用避光輸液器GB18458.3-2005溶血、毒性不能測7一次性使用壓力輸液設備用輸液器部分項目專用輸液器 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壓力輸液設備用輸液器YY0286.4-2006貯液體積、溶血、毒性不能測8一次性使用吊瓶式和袋式輸液器部分項目專用輸液器 第5部分:一次性使用吊瓶式和袋式輸液器YY0286.5-2008溶血、毒性不能測9一次性使用輸注泵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輸注泵YY0451-2003給液參數、溶血不能測 10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GB15810-2001溶血、急性全身毒性不能測 11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針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針GB15811-2001溶血、急性全身毒性不能測 12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用活塞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用活塞YY/T0243-2003生物性能試驗、壓縮永久變形不能測 13自毀型固定劑量疫苗注射器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第3部分:自毀型固定劑量疫苗注射器YY0573.3-2005溶血、急性全身毒性不能測 14一次性使用無菌胰島素注射器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胰島素注射器YY0497-2005溶血、急性全身毒性不能測 15一次性使用無菌直腸導管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直腸導管YY0488-2004生物相容性不能測 16一次性使用無菌牙科注射針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牙科注射針YY0587-2005毒性、細菌內毒素不能測17一次性使用人體靜脈血樣採集容器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人體靜脈血樣採集容器YY0314-2007部分添加劑(肝素鋰、肝素鈉、氟化物/肝素)不能測 18一次性使用機用采血器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機用采血器YY0328-2002內圓錐接頭、溶血、急性全身毒性不能測 19一次性使用采血器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采血器YY0115-93溶血、熱原、異常毒性不能測 20一次性使用微量采血吸管全部項目一次性使用微量采血吸管YY/T0289-199621傳統型血袋部分項目人體血液及血液成分分袋式塑料容器第1部分:傳統型血袋GB14232.1-2004熱穩定性、抗泄漏、細胞毒性、溶血不能測 22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YY0321.1-2000細胞毒性、皮內刺激、皮膚致敏不能測 23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針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針Y0321.2-2000熱源不能測24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過濾器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過濾器YY0321.3-2000細胞毒性、皮內刺激、皮膚致敏不能測 25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YY0325-2002生物相容性不能測 26一次性使用無菌陰道擴張器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陰道擴張器YY0336-2002細胞毒性、致敏、刺激不能測27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全部項目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GB7543-200628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檢查手套全部項目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檢查手套GB10213-200629輸液用肝素帽部分項目輸液用肝素帽YY0581-2005熱源、溶血、毒性不能測 30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裝置 水封式全部項目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裝置 水封式YY0583-200531常用型插管及接頭全部項目氣管插管第1部分:常用型插管及接頭YY0337.1-200232柯爾型插管部分項目氣管插管第2部分:柯爾型插管YY0337.2-200233成人用插管及接頭部分項目氣管切開插管第1部分:成人用插管及接頭YY0338.1-2002生物相容性不能測34小兒用氣管切開插管部分項目氣管切開插管第2部分:小兒用氣管切開插管YY0338.2-2002生物相容性不能測35中心靜脈導管部分項目一次性使用無菌血管內導管第3部分:中心靜脈導管YY 0285.3-1999生物相容性不能測36脫脂棉紗布、脫脂棉粘膠混紡紗布全部項目脫脂棉紗布、脫脂棉粘膠混紡紗布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YY0331-200637醫用脫脂棉全部項目醫用脫脂棉YY0330-200238醫用膠帶部分項目醫用膠帶通用要求YY/T0148-2006生物相容性不能測 39石膏綳帶 粉狀型全部項目石膏綳帶 粉狀型YY/T1117-200140石膏綳帶 粘膠型全部項目石膏綳帶粘膠型YY/T1118-200141醫用電氣設備部分項目醫用電氣設備安全通用要求GB 9706.1-2007生物相容性、電磁兼容、離子輻射、AP/APG設備不能測42高頻手術設備部分項目高頻手術設備安全專用要求GB 9706.4-1999生物相容性、電磁兼容、離子輻射、AP/APG設備不能測 43心臟除顫器和心臟除顫器監護儀部分項目心臟除顫器和心臟除顫器監護儀的專用安全要求GB 9706.8-1995電磁兼容、離子輻射、AP/APG設備不能測 44醫用電氣系統部分項目醫用電氣系統安全要求GB 9706.15-2008電磁兼容、離子輻射、AP/APG設備不能測45心電監護設備部分項目心電監護設備安全專用要求GB 9706.25-2005電磁兼容、離子輻射、AP/APG設備不能測46腦電圖機部分項目腦電圖機安全專用要求GB 9706.26-2005電磁兼容、離子輻射、AP/APG設備不能測47醫用超聲理療設備部分項目醫用超聲理療設備專用安全要求GB9706.7-2008電磁兼容、離子輻射、AP/APG設備不能測48神經和肌肉刺激器部分項目神經和肌肉刺激器安全專用要求YY0607-2007電磁兼容不能測49熱輻射治療設備部分項目熱輻射治療設備安全要求YY0306-2008電磁兼容不能測
105 MP2001多參數監護儀 全部項目 《MP2001多參數監護儀》YZB/晉0005-2006
106 SFY褥瘡防治裝置 全部項目 《SFY褥瘡防治裝置》YZB/晉0006-2006
107 溫熱理療按摩床 全部項目 《溫熱理療按摩床》YZB/晉0018-2006
108 紅外胃腸治療儀 全部項目 《紅外胃腸治療儀》YZB/晉0013-2006
109 紅外咳喘治療儀 全部項目 《紅外咳喘治療儀》YZB/晉0014-2006
110 紅外乳腺治療儀 全部項目 《紅外乳腺治療儀》YZB/晉0015-2006
111 紅外前列腺治療儀 全部項目 《紅外前列腺治療儀》YZB/晉0016-2006
112 紅外盆腔治療儀 全部項目 《紅外盆腔治療儀》YZB/晉0017-2006
113 多功能高倍顯微檢測儀 全部項目 《多功能高倍顯微檢測儀》YZB/晉0020-2006
114 V-系列客觀式全自動電腦驗光儀 部分項目 《V-系列客觀式全自動電腦驗光儀》YZB/晉0011-2007 散光、散光光軸不能檢
115 顯微圖像分析系統 全部項目 《顯微圖像分析系統》YZB/晉0015-2007
116 YYT-1型冰毯機 全部項目 《YYT-1型冰毯機》YZB/晉0025-2007
117 YYM-1顱腦降溫治療儀 全部項目 《YYM-1顱腦降溫治療儀》YZB/晉0024-2007
118 FW中心酸化水系統 全部項目 《FW中心酸化水系統》YZB/晉0028-2007
119 JR08遠程血壓監護儀 全部項目 《JR08遠程血壓監護儀》YZB/晉0031-2007
120 聚能振波氣動吸脂儀 全部項目 《聚能振波氣動吸脂儀》YZB/晉0022-2005
121 臨床檢驗綜合數據分析與信息管理系統 全部項目 《臨床檢驗綜合數據分析與信息管理系統》YZB/晉0036-2007
122 平癲鎮癇儀 全部項目 《平癲鎮癇儀》YZB/晉0007-2008
123 LS-Ⅲ型耳鳴康復儀 全部項目 《LS-Ⅲ型耳鳴康復儀》YZB/晉0005-2008
124 負壓治療儀 全部項目 《負壓治療儀》YZB/晉0002-2009
125 可視喉鏡 全部項目 《可視喉鏡》YZB/晉0019-2009
126 攜帶型四診合參輔助診療儀 全部項目 《攜帶型四診合參輔助診療儀》YZB/晉0026-2009
127 肝病治療儀 全部項目 《肝病治療儀》YZB/晉0027-2009
128 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1部分:化學部分 全部項目 GB/14233.1-2008《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1部分:化學部分》
129 醫用電氣設備環境要求及試驗方法 部分項目 GB/T14710-1993《醫用電氣設備環境要求及試驗方法》 碰撞試驗不能測
130 無菌試驗 無菌試驗 中國葯典2005版二部附錄XI H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二部分:生物試驗方法GB/T14233.2—2005
131 細菌內毒素試驗 細菌內毒素試驗 中國葯典2005版二部附錄XI E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二部分:生物試驗方法GB/T14233.2—2005
132 6%(魯爾)圓錐接頭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全部項目 GB/T1962.1-2001《6%(魯爾)圓錐接頭第1部分:通用要求》
133 製造醫療器械用不銹剛針管 全部項目 GB18457-2001《製造醫療器械用不銹剛針管》
134 金屬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洛氏硬度 GB/T230.1-2004《金屬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135 金屬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維氏硬度 GB/T4340.1-1999《金屬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136 橡膠袖珍硬度計壓入硬度試驗方法 橡膠硬度 GB/T531.1-2008《橡膠袖珍硬度計壓入硬度試驗方法》
137 不銹鋼醫用器械耐腐蝕性能試驗方法 全部項目 YY/T0149-2006《不銹鋼醫用器械耐腐蝕性能試驗方法》
138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全部項目 GB/T191-2008《包裝儲運圖示標》
139 醫療器械用於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 全部項目 YY0466-2003《醫療器械用於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
140 醫用高分子製品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 全部項目 YY/T0313-1998《醫用高分子製品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
141 一次性使用注射針 識別色標 全部項目 YY/T0296-1997《一次性使用注射針 識別色標》
關於認可山西省醫療器械檢測中心對一次性使用輸液器等醫療器械產品和項目檢測資格的通知國食葯監械[2010]174號 2010年05月04日 發布 105MP2001多參數監護儀全部項目《MP2001多參數監護儀》YZB/晉0005-2006106SFY褥瘡防治裝置全部項目《SFY褥瘡防治裝置》YZB/晉0006-2006107溫熱理療按摩床全部項目《溫熱理療按摩床》YZB/晉0018-2006108紅外胃腸治療儀全部項目《紅外胃腸治療儀》YZB/晉0013-2006109紅外咳喘治療儀全部項目《紅外咳喘治療儀》YZB/晉0014-2006110紅外乳腺治療儀全部項目《紅外乳腺治療儀》YZB/晉0015-2006111紅外前列腺治療儀全部項目《紅外前列腺治療儀》YZB/晉0016-2006112紅外盆腔治療儀全部項目《紅外盆腔治療儀》YZB/晉0017-2006113多功能高倍顯微檢測儀全部項目《多功能高倍顯微檢測儀》YZB/晉0020-2006114V-系列客觀式全自動電腦驗光儀部分項目《V-系列客觀式全自動電腦驗光儀》YZB/晉0011-2007散光、散光光軸不能檢 115顯微圖像分析系統全部項目《顯微圖像分析系統》YZB/晉0015-2007116YYT-1型冰毯機全部項目《YYT-1型冰毯機》YZB/晉0025-2007 117YYM-1顱腦降溫治療儀全部項目《YYM-1顱腦降溫治療儀》YZB/晉0024-2007 118FW中心酸化水系統全部項目《FW中心酸化水系統》YZB/晉0028-2007119JR08遠程血壓監護儀全部項目《JR08遠程血壓監護儀》YZB/晉0031-2007120聚能振波氣動吸脂儀全部項目《聚能振波氣動吸脂儀》YZB/晉0022-2005121臨床檢驗綜合數據分析與信息管理系統全部項目《臨床檢驗綜合數據分析與信息管理系統》YZB/晉0036-2007122平癲鎮癇儀全部項目《平癲鎮癇儀》YZB/晉0007-2008123LS-Ⅲ型耳鳴康復儀全部項目《LS-Ⅲ型耳鳴康復儀》YZB/晉0005-2008124負壓治療儀全部項目《負壓治療儀》YZB/晉0002-2009125可視喉鏡全部項目《可視喉鏡》YZB/晉0019-2009126攜帶型四診合參輔助診療儀全部項目《攜帶型四診合參輔助診療儀》YZB/晉0026-2009127肝病治療儀全部項目《肝病治療儀》YZB/晉0027-2009128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1部分:化學部分全部項目GB/14233.1-2008《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1部分:化學部分》129醫用電氣設備環境要求及試驗方法部分項目GB/T14710-1993《醫用電氣設備環境要求及試驗方法》碰撞試驗不能測 130無菌試驗無菌試驗中國葯典2005版二部附錄XI H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二部分:生物試驗方法GB/T14233.2—2005131細菌內毒素試驗細菌內毒素試驗中國葯典2005版二部附錄XI E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二部分:生物試驗方法GB/T14233.2—20051326%(魯爾)圓錐接頭 第1部分:通用要求全部項目GB/T1962.1-2001《6%(魯爾)圓錐接頭第1部分:通用要求》133製造醫療器械用不銹剛針管全部項目GB18457-2001《製造醫療器械用不銹剛針管》134金屬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洛氏硬度GB/T230.1-2004《金屬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135金屬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維氏硬度GB/T4340.1-1999《金屬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136橡膠袖珍硬度計壓入硬度試驗方法橡膠硬度GB/T531.1-2008《橡膠袖珍硬度計壓入硬度試驗方法》137不銹鋼醫用器械耐腐蝕性能試驗方法全部項目YY/T0149-2006《不銹鋼醫用器械耐腐蝕性能試驗方法》138包裝儲運圖示標志全部項目GB/T191-2008《包裝儲運圖示標》139醫療器械用於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全部項目YY0466-2003《醫療器械用於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140醫用高分子製品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全部項目YY/T0313-1998《醫用高分子製品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141一次性使用注射針 識別色標全部項目YY/T0296-1997《一次性使用注射針 識別色標》
⑹ 現在麻醉手術室有沒有好用的攜帶型可視喉鏡 具體性能如何呢
有了國內最好的電子可視喉鏡,MDH產品,攜帶型、軟鏡、清晰易維護的電子可視喉鏡,可氣管插管和氣管導管定位;ICU吸痰。打破國外用纖維鏡糊弄、壟斷中國歷史。
⑺ 氣管插管時候那個喉鏡的使用方法
目前臨床使用的喉鏡有很多種,有帶直喉鏡片的、有帶彎喉鏡片的,目前還有各種各樣的可視喉鏡。在氣管插管前,根據病人選擇不同的病人選擇不同的喉鏡,一定要檢查喉鏡是否能用,光源是否夠亮等。左手持喉鏡,右手將患者上、下齒分開,將喉鏡葉片沿口腔右頰側置入,將舌體推向左側,即可見到懸雍垂。再繼續進入,即可見到會厭,把喉鏡向上提起,不得以牙齒當支點,並挑起會厭,充分暴露聲門
⑻ 定點醫院設置規范在哪個紅頭文件
關於印發《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設置管理規范》的通知-聯防聯控醫療發【2021】8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衛生健康委:
為進一步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切實規范發熱門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簡稱定點醫院)設置管理,不斷提高發熱門診和定點醫院疫情防控能力,我們組織制定了《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和《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設置管理規范》,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附件:
1.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
2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設置管理規范
3.發熱門診、定點醫院台賬(模板)
附件1: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
一、設置原則
要採取網格化方式規劃發熱門診區域設置,確保各地每個縣(區)均有發熱門診,避免患者跨縣(區)就診。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所有兒童專科醫院都要在醫院獨立區域規范設置發熱門診和留觀室,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在醫療機構獨立區域設置發熱門診(或診室)和留觀室。相關醫療機構要按照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求,規范設置發熱門診,做到應設盡設、應開盡開,不得自行取消設置或擅自關閉發熱門診。
二、設置要求
(一)選址
發熱門診應設置於醫療機構獨立區域的獨立建築,標識醒目,具備獨立出入口。醫院門口、門診大廳和院區內相關區域要設立醒目的指示標識,內容包括發熱門診方位、行走線路、接診范圍及注意事項等。發熱門診硬體設施要符合呼吸道傳染病防控要求,與普通門(急)診及醫院其他區域間設置嚴密的硬隔離設施,不共用通道,通道之間不交叉,人流、物流、空氣流嚴格物理隔離。新建發熱門診外牆與周圍建築或公共活動場所間距不小於20米。
(二)發熱門診布局
1.發熱門診內要規范設置污染區和清潔區,並在污染區和清潔區之間設置緩沖間。各區和通道出入口應設有醒目標識。各區之間有嚴密的物理隔斷,相互無交叉。患者專用通道、出入口設在污染區一端,醫務人員專用通道、出入口設在清潔區一端。
2.分區設置
(1)污染區
主要包括患者專用通道、預檢分診區(台)、候診區、診室(含備用診室)、留觀室、污物間、患者衛生間;掛號、收費、葯房、護士站、治療室、搶救室、輸液觀察室、檢驗及CT檢查室、輔助功能檢查室、標本採集室、污物保潔和醫療廢物暫存間等,其中掛號與取葯可啟用智能掛號付費及自動取葯機等來替代。
候診區:候診區應獨立設置,按照候診人員間距不小於1米的標准設置較為寬敞的空間,三級醫院應可容納不少於30人同時候診,二級醫院應可容納不少於20人同時候診,發熱門診患者入口外預留空間用於搭建臨時候診區,以滿足疫情防控需要。
診室:每間診室均應為單人診室,並至少設有1間備用診室,診室面積應盡可能寬敞,至少可以擺放1張工作台、1張診查床、1個非手觸式流動水洗手設施,每間診室安裝至少1個X光燈箱,配備可與外界聯系的通訊工具。新建的發熱門診應至少設置3間診室和1間備用診室,每間診室凈使用面積不少於8㎡。
留觀室:三級醫院留觀室應不少於10~15間,二級醫院留觀室不少於5~10間,其他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也應設置一定數量留觀室。留觀室應按單人單間收治患者,每間留觀室內設置獨立衛生間。
(2)清潔區
主要包括辦公室、值班室、休息室、示教室、穿戴防護用品區、清潔庫房、更衣室、浴室、衛生間等。清潔區要設置獨立的工作人員專用通道,並根據工作人員數量合理設置區域面積。
(3)緩沖間
污染區和清潔區之間應至少設置2個緩沖間,分別為個人防護用品第一脫卸間和第二脫卸間。每個緩沖間應至少滿足2人同時脫卸個人防護用品。緩沖間房門密閉性好且彼此錯開,不宜正面相對,開啟方向應由清潔區開向污染區。
三、設備配備
(一)醫療設備
1.基礎類設備:應配置病床、轉運平車、護理車、儀器車、治療車、搶救車、輸液車、污物車、氧氣設備、負壓吸引設備等。
2.搶救及生命支持類設備:應配置輸液泵、注射泵(配置工作站)、電子血壓計、電子體溫計、血糖儀、手持脈搏血氧飽和度測定儀、心電監護儀(配置工作站)、心電圖機、除顫儀、無創呼吸機、心肺復甦儀等。有條件的發熱門診配置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霧化泵、負壓擔架等,對需要搶救的發熱患者開展搶救。
3.檢驗類設備:應配置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檢測設備、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全自動糞便分析儀、血氣分析儀、生物安全櫃等。可配置全自動血凝分析儀、特定蛋白分析儀。
4.放射類設備:應配置獨立的CT。
5.葯房設備:有條件的應配置24小時自動化葯房。
6.輔助設備:電腦、監控、電話通訊設備、無線傳輸設備、自動掛號繳費機、口罩售賣機和污洗設備等。
(二)通風排風及空調
1.發熱門診的空調系統應獨立設置,設新風系統。當空調通風系統為全空氣系統時,應當關閉回風閥,採用全新風方式運行。
2.禁止使用的空調系統:循環回風的空氣空調系統,水-空氣空調系統,絕熱加濕裝置空調系統,以及其他既不能開窗、又無新風和排風系統的空調系統。
3.設中央空調系統的,各區應獨立設置。每周應對空調回風濾網清洗消毒1~2次,對空調冷凝水集中收集,消毒後排放。如發現病例,應在病例轉出後,及時對空調進行徹底消毒。
4.發熱門診所有業務用房窗戶應可開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候診區和診室要保持良好通風,必要時可加裝機械通風裝置。通風不良的,可通過不同方向的排風扇組織氣流方向從清潔區→緩沖間→污染區。
(三)消毒隔離設備
所有功能空間均應設手衛生設施,洗手設施應使用非手觸式洗手裝置。應配置空氣或氣溶膠消毒設施和其他有效的清潔消毒措施,以及符合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標準的消毒器械。
(四)信息化設備
具備與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互聯互通的區域網設備、電子化病歷系統、非接觸式掛號和收費設備、可連接互聯網的設備、可視對講系統等。
四、人員配備和培訓
(一)發熱門診應配備具有呼吸道傳染病或感染性疾病診療經驗的醫務人員,並根據每日就診人次、病種等合理配備醫師,疫情期間可根據實際診療量增配醫師數量。發熱門診醫師應熟練掌握相關疾病流行病學特點、診斷標准、鑒別診斷要點、治療原則,以及醫院感染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和傳染病報告要求等。
(二)在發熱門診工作的護士應具備一定臨床經驗,熟悉相關疾病護理要點,以及傳染病分診、各項護理操作、醫院感染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等各項要求。發熱門診應根據患者數量及隔離床位數量配備相應數量的護士,疫情期間根據實際患者數量酌情增加護士數量。
(三)合理安排醫務人員輪換班次,及時監測健康狀況。醫務人員首次進入發熱門診前要開展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況評估,應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和核酸檢測。常態化情況下,發熱門診醫務人員每6~8小時一個班次,每隔3~4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發生疫情時,發熱門診醫務人員每4~6小時一個班次,每隔1~2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要根據人員情況輪流安排檢測,做到每天都有人員接受檢測,每天測量2次體溫,出現發熱、咳嗽等身體不適症狀,及時向單位主管部門報告。保潔等後勤人員按照以上要求做好健康監測。
(四)要面向發熱門診全體工作人員開展感染控制、個人防護等知識和技能培訓,特別是個人防護用品穿脫培訓。所有工作人員須經穿脫防護用品、手衛生等知識和技能考核合格後上崗。在此基礎上,醫務人員要進行傳染病診治等相關業務培訓,切實提高疾病早期識別和規范化診療水平。
(五)要配備專職保潔人員,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感控培訓及考核,不得由醫務人員或其他病區保潔人員兼職發熱門診保潔工作。清潔區、緩沖間、污染區的清潔用品不能混用。
五、發熱門診管理
(一)發熱門診要提級管理,由分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負責。要安排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承擔預檢分診工作,對所有患者及其陪同人員查驗健康碼或健康行程碼、測量體溫、詢問流行病學史、症狀等,指導患者及其陪同人員對其流行病學史有關情況的真實性簽署承諾書,並將患者合理有序分診至不同的就診區域(或診室)。發熱門診醫務人員要指導患者及其陪同人員在健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規范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做好手衛生、保持1米安全距離。
(二)發熱門診要24小時開診,並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醫務人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患者。
(三)要對所有就診患者進行新冠病毒核酸、血常規檢測,必要時進行胸部CT和新冠病毒抗體檢測。
(四)發熱門診要採取全封閉就診流程,掛號、就診、交費、標本採集、檢驗、輔助檢查、取葯、輸液等所有診療活動在發熱門診獨立完成。
(五)接診醫生發現可疑病例須立即向醫院主管部門報告,醫院主管部門接到報告應立即組織院內專家組會診,按相關要求進行登記、隔離、報告,不得允許患者自行離院或轉院。所有患者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反饋前,均應留觀。當留觀室數量不能滿足臨床診療需要時,需另外設置隔離留觀區。
(六)新冠肺炎疑似和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應盡快轉送至定點醫院。
(七)發熱門診實時或定時對環境、空氣進行清潔消毒,並建立終末清潔消毒登記本或電子登記表,登記內容包括:空氣、地面、物體表面及使用過的醫療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續時間、醫療廢物及污染衣物處理等。
(八)發熱門診區域的醫療設備、物體表面、布草、地面、空氣及空調通風系統的消毒和醫療廢物的處置,應符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並有相應的工作記錄。
(九)污水排放和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存放與處置應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包裝物、容器標准和標識》《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等相關法規的要求。
六、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要求
(一)發熱門診應配備符合標准、數量充足(至少可供2周使用)、方便可及的個人防護用品。所有工作人員應當遵循《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相關要求。
(二)發熱門診所有工作人員須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不建議使用掛耳式醫用防護口罩),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前要進行醫用防護口罩密合性測試,合格後方可進入。醫務人員日常接診或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時,穿醫用防護服、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加戴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在採集患者咽拭子標本、吸痰、氣管插管等可能發生氣溶膠和引起分泌物噴濺操作時,穿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等,必要時可選用正壓頭套或全面防護型呼吸防護器。
(三)進出發熱門診,要正確穿脫個人防護用品。在穿脫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等時,應有感控人員現場或通過視頻進行監督,避免交叉感染。
(四)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發熱門診工作人員要相對固定,定期輪值,避免不同科室之間共用工作人員。上崗前、崗位中、換崗時均要開展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接診入境、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以及集中隔離點發熱患者等高風險人群的發熱門診,所有工作人員要嚴格閉環管理,工作期間安排單人單間集中居住,所有人員按照居住地與發熱門診兩點一線出行,並安排交通車做好保障。
附件2: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設置管理規范
一、規劃布局
每個地市級以上城市都要指定1家綜合能力強、救治水平高、感染防控基礎好的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簡稱定點醫院),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包括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下同),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得分散收治於同一個城市的多家醫療機構。定點醫院要遠離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區域。距離設置定點醫院城市車程大於1小時,且區域內沒有足夠負壓救護車的縣(區),要指定縣(區)內1家能力強的綜合醫院作為定點醫院;車程在1小時以內,且有足夠負壓救護車的縣(區),可不常規設置定點醫院。
二、設施條件
(一)定點醫院要在獨立區域設置獨立病房樓,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得與其他疾病患者同時收治於醫院同一區域或同一病房樓,不共用相同的醫療區域和醫療設備。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房樓與周圍建築或公共活動場所距離不小於20米,不共用通道,通道之間不交叉,人流、物流、空氣流嚴格物理隔離。發生大規模本土聚集性疫情時,定點醫院要於24小時內整體騰空,全部用於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
(二)定點醫院所有病房樓都要滿足呼吸道傳染病防控要求,所有病房窗戶應可開啟,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要選擇機械通風或空氣消毒措施,合理配置新風系統、回風系統和排風系統,建立上送風下回風的氣流組織形式,每小時氣流循環次數至少6次。有條件的定點醫院設置負壓病房(病房氣壓宜為-30Pa,緩沖間氣壓宜為-15Pa),並按要求定期對負壓通風系統進行維護和檢測。
(三)要規范設置「三區兩通道」,區分污染區、潛在污染區和清潔區,各分區之間有物理隔斷,相互無交叉;潛在污染區至少設置2個緩沖間,分別為個人防護用品第一脫卸間和第二脫卸間,能夠滿足至少4人同時脫卸個人防護用品,緩沖間房門應彼此錯開,不宜正面相對,開啟方向應由清潔區開向污染區。要分別設置患者專用通道、醫務人員專用通道以及污染物品的出口,各區和通道出入口應設有醒目標識。
(四)要設置充足的救治床位。直轄市、省會城市和人口規模大於800萬的城市,定點醫院床位總數應不少於1000張;800萬以下人口規模的地級市或人口規模大於150萬的縣(區),定點醫院床位數應不少於800張;人口規模不足150萬的縣(區),定點醫院床位總數應不少於500張。定點醫院重症救治床位要達到醫院床位總數的10%。(五)要設置功能良好的供氧設施,供氧能力充足、持續、穩定,能夠滿足全院滿負荷運轉時10%患者同時高流量吸氧(50-60L純氧/分鍾/床)需求。
三、物資和設備配備
(一)要配足配齊急救、搶救、重症救治、監護、檢測等儀器設備,以及必要的葯品、耗材、防護物資、消毒用品和消毒器械等。
(二)隔離病區要配備充足的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高流量吸氧儀、電動吸引器、叩擊式振動排痰機、纖支鏡主機、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台式血氣分析儀、除顫儀、肢體氣壓治療儀、CRRT、ECMO、PICCO、可視喉鏡、各種型號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管、指氧飽和度監測儀、呼吸囊及面罩、床旁超聲、移動查房車、正壓頭套等醫療設備。每個床邊吊塔或設備帶至少配備2個氧氣插孔、2個空氣插孔、2個吸引插孔、15個電源插孔。
(三)要建立防護物資和葯品儲備清單,實行動態儲備,原則上防護物資和葯品儲備量要滿足醫療機構30天滿負荷運轉需求。
四、醫院管理
(一)要配備充足的醫療力量,合理安排醫務人員班次。
普通病區應達到醫護比1:2.5,床護比1:1,重症病區應達到醫護比1:3,床護比1:6,要在呼吸、感染、重症等專業基礎上,配備一定數量的呼吸治療師。隔離病區每個崗位應至少有2名醫務人員同時在崗,醫務人員每4~6小時輪換一個班次。
(二)要配備專職保潔人員,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感控培訓及考核,不得由醫務人員或其他病區保潔人員兼職隔離病區保潔工作。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的清潔用品不能混用。
(三)定點醫院隔離病區所有工作人員(包括醫務、管理、安保、保潔、餐飲、醫療廢物收集轉運等人員)及其他直接或間接接觸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工作人員(包括專門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服務的影像學檢查等醫務人員、閉環管理人員的通勤車司機等)都要嚴格閉環管理,不得在定點醫院內安排駐地。實施閉環管理的人員要在駐地單人單間(帶獨立衛生間)居住,不得混住,不相互交流走訪,避免堂食,避免外出購物、就餐等行為。所有人員按照居住地與定點醫院之間兩點一線出行,並安排交通車做好保障。
(四)隔離病區和非隔離病區不能共用同一批工作人員。工作人員首次進入隔離病區前要開展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況評估,應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和核酸檢測。隔離病區內工作人員每隔1~2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隔離病區工作結束及返回其他病區工作前,應當按照規定做好隔離觀察和核酸檢測。非隔離病區工作人員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要根據人員情況輪流安排檢測,做到每天都有人員接受檢測,每天測量2次體溫,出現發熱、咳嗽等身體不適症狀,及時向單位主管部門報告。
(五)定點醫院所有病房禁止加床收治患者,新冠病毒感染者不探視,不陪護。
五、醫院內感染防控
(一)要加強感控工作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感控工作制度。定點醫院要由主要負責人直接分管感控工作,確保各項感控要求得到全面有效落實。非疫情期間,定點醫院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感控專題會議;疫情期間,每周至少召開一次感控專題會議。
(二)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控人員配備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1〕88號)要求,配足配齊感控專職人員。
(三)醫務人員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
非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防護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如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時,加戴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採集呼吸道樣本、吸痰時,戴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穿隔離衣。
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防護要求:穿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一次性使用醫用乳膠或橡膠手套;從事氣管插管、協助危重患者俯卧位通氣、護理ECMO患者時,建議使用正壓頭套或全面防護型呼吸防護器。
不建議使用掛耳式醫用防護口罩。醫務人員每次進入隔離病區前,要進行醫用防護口罩密合性測試,合格後方可進入。
(四)感控專職人員應進入病區(包括隔離和非隔離病區)開展日常巡查指導工作,作好記錄,並每日向醫院主要負責同志報告工作情況。要對全員個人防護、環境清潔消毒、醫廢處置、手衛生執行情況等開展巡查,要對醫護人員從事氣管插管、吸痰、支氣管鏡檢查、協助俯卧位通氣患者翻身等高風險暴露操作時的個人防護進行重點指導,避免防護不足或過度防護。醫務人員穿脫個人防護用品時,要有感控人員在現場或通過監控裝置進行監督。
(五)加強醫院內環境監測,做到全覆蓋。
六、全員培訓
要面向定點醫院全體工作人員和所有準備進入定點醫院工作的人員開展感染防控、個人防護等知識和技能培訓,特別是個人防護用品穿脫培訓。所有工作人員須經考核合格後才能上崗。在此基礎上,對承擔新冠肺炎醫療工作的醫務人員做好病例診治等相關業務培訓,切實提高規范化診療水平。
七、後備定點醫院准備
要按照定點醫院設置管理要求做好後備定點醫院相關准備。當定點醫院收治病人數達到床位總數50%時,後備定點醫院要做好騰空啟用的准備;當定點醫院收治病人數達到床位總數70%~80%時,後備定點醫院要立即啟用並整體騰空,隨時准備收治患者。
⑼ 氣管插管時候那個喉鏡的使用方法
目前臨床使用的喉鏡有很多種,有帶直喉鏡片的、有帶彎喉鏡片的,目前還有各種各樣的可視喉鏡。在氣管插管前,根據病人選擇不同的病人選擇不同的喉鏡,一定要檢查喉鏡是否能用,光源是否夠亮等。左手持喉鏡,右手將患者上、下齒分開,將喉鏡葉片沿口腔右頰側置入,將舌體推向左側,即可見到懸雍垂。再繼續進入,即可見到會厭,把喉鏡向上提起,不得以牙齒當支點,並挑起會厭,充分暴露聲門
⑽ 有的醫院會喊999是什麼意思
這是醫院的緊急呼叫廣播代碼,例如:「1號樓三樓腦電圖室999」。代表門診三樓腦電圖室有患者需要緊急救治。
凡醫院場所內人員發生突然意識喪失、急性循環或呼吸功能嚴重障礙等危及生命的狀況時,任何第一到場醫院員工必須馬上按照「心肺復甦操作流程」執行搶救,進行基礎生命支持復甦,同時請人發出呼救或按急救代碼撥打應急專線電話,總機接收呼救請求後即刻廣播呼救訊息。
(10)可視喉鏡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通過廣播,用地點+代碼的形式進行傳達,可以讓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接收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集合力量,實施最有效的急救。
聽到緊急呼叫廣播後,責任區的急救醫療團隊成員要求攜帶輕便急救箱(可視喉鏡、氣管插管及相關配套搶救物品)5分鍾內趕往現場提供高級生命支持;支援人員5分鍾內到達現場參與搶救;患者恢復自主心跳後,根據就近原則送入ICU或EICU進行進一步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