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偏好加總常用的兩種方法包括

偏好加總常用的兩種方法包括

發布時間:2022-05-29 12:20:18

㈠ 風險偏好體系包括哪幾項

答:您好,風險偏好體系一共包含三項,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與風險限額共同構成了風險偏好體系。風險偏好是公司在實現戰略目標過程中,願意且能夠承擔的風險數量和種類,為戰略制定、經營計劃實施以及資源分配提供指導,通常以陳述書形式體現,以定性描述為主。在日常經營中,則需要通過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限額落實到經營管理中。

一、風險容忍度與風險限額
風險容忍度是指在公司經營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針對既定風險水平出現的差異的可接受程度,通常以負面目標的方式表達,體現一定置信度下的可容忍波動幅度,如某類風險或某種情況(「十年一遇」或「99.5%置信度下」)造成的損失(波動幅度)最多不超過一定金額或比例。風險容忍度是風險偏好的具體體現,一般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確定,與風險偏好保持一致。

風險限額是對風險容忍度的進一步量化和細化。公司在風險容忍度范圍內,根據不同風險類別、業務單位、產品類型特徵等,制定風險限額。在進行風險偏好傳導時,風險容忍度需要通過限額的方式體現在公司日常管理中。

二、三種風險偏好類型的投資者
1、風險迴避者。風險迴避者選擇資產的態度是:當預期收益率相同時,偏好於具有低風險的資產;而對於具有同樣風險的資產,則鍾情於具有高預期收益率的資產。

2、風險追求者。風險追求者通常主動追求風險,喜歡收益的動盪勝於喜歡收益的穩定。他們選擇資產的原則是:當預期收益相同時,選擇風險大的,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效用。

3、風險中立者。風險中立者通常既不迴避風險,也不主動追求風險。他們選擇資產的唯一標準是預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風險狀況如何

㈡ 學習偏好有哪些

同的學者對學習風格的偏好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假設和界定。Reynolds等人(1992)提出的多維度的學習風格分類的概念模式認為,一個人獨特的學習風格偏好主要是由六個方面的特徵構成的:知覺偏好、物理環境需要、社會環境偏好、認知風格、最佳時間,以及動機和價值觀等。 1.知覺偏好 指學習者對視覺、聽覺和動覺的偏重程度。視覺型的學習者,對視覺刺激比較敏感,習慣通過「看」來學習,喜歡通過看書和記筆記來學習,而不適合老師的講授。聽覺型的學習者則對聽覺刺激敏感,喜歡通過聽和說來學習外語,不太關心具體單詞的寫法或句型結構,對語音、聲響和音樂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強。動覺型學習者喜歡接觸、操作物體,喜歡通過動手操作、實驗來學習。 2.物理環境需要 指學習者對學習時的物理環境,如聲、光線和溫度等的偏好。例如,有的學習者學習時需要絕對的安靜,有的則喜歡在有背景音樂的環境中學習。 3.社會環境偏好 指學習者對學習時的社會環境的偏好。如有的人喜歡獨自一人學習,單獨工作時效率最高,與其他人在一起時則難以集中注意力;有的人則相反,喜歡和同伴一起學習,大家一起討論、交流時學習效率最高。 4.認知風格 指個體在對信息和經驗進行積極加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它是一個人在感知、記憶和思維過程中,經常採用的、受到偏愛的和習慣化了的態度和風格,與智力無關。如某些人在大部分的情境中反應迅速,而其他一些人傾向於多想想,作出反應要慢一些。不過這兩種類型的人可能對手頭的任務同樣在行。 5.最佳時間 指學習者學習時在時間節律方面的偏好,有些人早晨學習效果最好,有些人屬於「夜貓子」型的,喜歡在晚上或深夜學習。 6.動機和價值觀 指學習者對於學習興趣或好奇心的高低、成就動機水平差異等學習的態度、動機方面的特徵。

㈢ 當今偏好顯示的機制主要有以下哪三種

一、經典的4P理論
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營銷策略自20世紀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來,對市場營銷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被營銷經理們奉為營銷理論中的經典。而且,如何在4P理論指導下實現營銷組合,實際上也是公司市場營銷的基本運營方法。
4P指代的是Proct(產品)、Price(價格)、Place(渠道,即分銷,或叫通路)和Promotion(促銷)四個英文單詞。這一理論認為,如果一個營銷組合中包括合適的產品,合適的價格,合適的分銷策略,和合適的促銷策略,那麼這將是一個成功的營銷組合,企業的營銷目標也可以藉以實現。
但是簡潔也常常意味著有所遺漏。這就像一件考究的中式長袍,誰都能穿,但不是誰穿著都合身。如同一位咨詢顧問所言,營銷組合的4P模型被廣泛接受的原因,恐怕並非由於其普適性,而在於它是一個優美的理論。

二、4C:4P的挑戰者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媒介傳播速度越來越快,4P理論越來越受到挑戰。到80年代,美國勞特朋針對4P存在的問題提出了4C營銷理論:
4C分別指代Customer(顧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溝通)。

1.Customer(顧客)主要指顧客的需求
企業必須首先了解和研究顧客,根據顧客的需求來提供產品。同時,企業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由此產生的客戶價值(CustomerValue)。

2.Cost(成本)不單是企業的生產成本,或者說4P中的Price(價格)
它還包括顧客的購買成本,同時也意味著產品定價的理想情況,應該是既低於顧客的心理價格,亦能夠讓企業有所盈利。此外,這中間的顧客購買成本不僅包括其貨幣支出,還包括其為此耗費的時間,體力和精力消耗,以及購買風險。

3.Convenience(便利),即所謂為顧客提供最大的購物和使用便利
4C理論強調企業在制訂分銷策略時,要更多的考慮顧客的方便,而不是企業自己方便。要通過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來讓顧客在購物的同時,也享受到了便利。便利是客戶價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Communication(溝通)則被用以取代4P中對應的Promotion(促銷)
4C認為,企業應通過同顧客進行積極有效的雙向溝通,建立基於共同利益的新型企業/顧客關系。這不再是企業單向的促銷和勸導顧客,而是在雙方的溝通中找到能同時實現各自目標的通途。
4C理論也留有遺憾。總起來看,4C營銷理論注重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但從企業的營銷實踐和市場發展的趨勢看,4C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①4C是顧客導向,而市場經濟要求的是競爭導向,中國的企業營銷也已經轉向了市場競爭導向階段。顧客導向與市場競爭導向的本質區別是:前者看到的是新的顧客需求;後者不僅看到了需求,還更多地注意到了競爭對手,冷靜分析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劣勢並採取相應的策略,在競爭中求發展。
②4C理論雖然已融入營銷策略和行為中,但企業營銷又會在新的層次上同一化。不同企業至多是個程度的差距問題,並不能形成營銷個性或營銷特色,不能形成營銷優勢,保證企業顧客份額的穩定性、積累性和發展性。

③4C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但顧客需求有個合理性問題。顧客總是希望質量好,價格低,特別是在價格上要求是無界限的。只看到滿足顧客需求的一面,企業必然付出更大的成本,久而久之,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所以從長遠看,企業經營要遵循雙贏的原則,這是4C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④4C仍然沒有體現既贏得客戶,又長期地擁有客戶的關系營銷思想。沒有解決滿足顧客需求的操作性問題,如提供集成解決方案、快速反應等。
⑤4C總體上雖是4P的轉化和發展,但被動適應顧客需求的色彩較濃。根據市場的發展,需要從更高層次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業與顧客之間建立起有別於傳統的新型的主動性關系,如互動關系、雙贏關系、關聯關系等。

三、4R--營銷理論的最新進展
針對上述問題,近來,美國Don.E.Schuhz提出了4R(關聯、反應、關系、回報)營銷新理論,闡述了一個全新的營銷四要素:

1.與顧客建立關聯
在競爭性市場中,顧客具有動態性。顧客忠誠度是變化的,他們會轉移到其他企業。要提高顧客的忠誠度,贏得長期而穩定的市場,重要的營銷策略是通過某些有效的方式在業務、需求等方面與顧客建立關聯,形成一種互助、互求、互需的關系。

2.提高市場反應速度
在今天相互影響的市場中,對經營者來說最現實的問題不在於如何控制、制定和實施計劃,而在於如何站在顧客的角度及時地傾聽顧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並及時答復和迅速做出反應,滿足顧客的需求。

3.關系營銷越來越重要
在企業與客戶的關系發生了本質性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搶占市場的關鍵已轉變為與顧客建立長期而穩固的關系,從交易變成責任,從顧客變成用戶,從管理營銷組合變成管理和顧客的互動關系。
溝通是建立關系的重要手段。從經典的AIDA模型:"注意一興趣一渴望一行動"來看,營銷溝通基本上可完成前三個步驟,而且平均每次和顧客接觸的花費很低。

4.回報是營銷的源泉
對企業來說,市場營銷的真正價值在於其為企業帶來短期或長期的收入和利潤的能力。

4R理論有四大優勢:

4R營銷理論的最大特點是以競爭為導向,在新的層次上概括了營銷的新框架。4R根據市場不斷成熟和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著眼於企業與顧客互動與雙贏。

4R體現並落實了關系營銷的思想。通過關聯、關系和反應,提出了如何建立關系、長期擁有客戶、保證長期利益的具體操作方式,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反應機制為互動與雙贏、建立關聯提供了基礎和保證,同時也延伸和升華了便利性。

"回報"兼容了成本和雙贏兩方面的內容。追求回報,企業必然實施低成本戰略,充分考慮顧客願意付出的成本,實現成本的最小化,並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多的顧客份額,形成規模效益。這樣,企業為顧客提供價值和追求回報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客觀上達到的是一種雙贏的效果。
當然,4R同任何理論一樣,也有其不足和缺陷。如與顧客建立關聯、關系,需要實力基礎或某些特殊條件,並不是任何企業可以輕易做到的。但不管怎樣,4R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是經營者和營銷人員應該了解和掌握的。
4P、4C、4R三者是什麼關系呢?不是取代關系而是完善、發展的關系。由於企業層次不同,情況千差萬別,市場、企業營銷還處於發展之中,所以至少在一個時期內,4P還是營銷的一個基礎框架,4C也是很有價值的理論和思路。因而,兩種理論仍具有適用性和可借鑒性。4R不是取代4P、4C,而是在4P、4C基礎上的創新與發展,所以不可把三者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在了解體現了新世紀市場營銷的新發展的4R理論的同時,根據企業的實際,把三者結合起來指導營銷實踐,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㈣ 風險偏好體系包括哪三個組成部分

風險偏好是指為了實現目標,企業或個體投資者在承擔風險的種類、大小等方面的基本態度,可用定性語言來描述,也可以用量化指標來進行描述,分為風險規避、風險趨向、風險中立三種。銀行的風險偏好小於風險容量,即監管要求、紅線。風險承受度,又稱風險容忍度,是指在企業目標實現過程中對差異的可接受程度,是企業在風險偏好的基礎上設定的對相關目標實現過程中所出現差異的可容忍限度。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APRA)、原英國金融服務局(FSA)均要求董事會提供風險偏好陳述書,來明確說明其在追求戰略目標時願意承受並有效管理一定風險,同時避免或最小化其他風險。

不同的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是存在差異的,譬如設立時間不久、規模較小的城市商業銀行、農商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其出於競爭壓力以及對於業務的飢渴,常被動或主動地承擔六大國有商業銀行(中、農、工、建、交、郵)所不願承擔的風險,追求規模的動機會顯著超過追求利潤和規避風險的動機,大都體現為風險趨向,且傾向於在合規的警戒線附近做業務和產品創新,「踩紅線」,一般來說,該機構中的風險管理部及相關從業人員的地位相對不高;業務穩定的大銀行(如國有六大行及排名靠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一般則表現為風險規避傾向,要求嚴格合規,其風險管理部、法律合規部和監察稽核部(或審計部)的地位相對前者而言便會更高,且這三個部門在大銀行當中對各個職能部門的績效考核常占據較大比重;風險中立更多存在於純理論領域,是諸多金融模型的基本假設之一,但在實務中極為少見。而對於中國的諸多金融機構、乃至企業機構而言,其風險偏好往往呈現出「偏好漂移」的特點,即隨著業務及利潤的發展,可能由風險趨嚮往風險規避方向發展的特點,反之也會存在。這種狀況的存在,說明在我國金融機構當中,對於風險的認知還有待加強,董事會對於風險的認識需要進一步統一。再以巴塞爾協議體系舉例,其默認採用該體系的銀行的風險偏好是風險規避的,是審慎經營的,這一點在巴塞爾協議三中表現更加明顯。

風險承受度可以是定性的表達,也可以是定量的指標,如某些金融機構可能選擇用「高」、「中」、「低」來形容自身的風險承受度,而另一些金融機構則採用一些具體的金額作為其風險承受度,如相對於總資產的一定百分比、相對於一級資本的一定百分比、相對於前一年度總收入的一定百分比等等。風險承受度的確認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定性分析主要有專家法和德爾菲法兩種,定量分析則有均值方差法、安全墊法與基於風險資產組合和無風險資產組合的風險承受度測演算法等三種。我國銀行實務中主要採用專家法。

㈤ 偏好的經濟學名詞

偏好,是微觀經濟學的最基本的假設,它包括傳遞性、非飽和性、完全性三部分。是指消費者對商品或商品組合的喜好程度。消費者對商品的偏好可以根據某些客觀指標,也可以基於因心理感受而給出的主觀判斷。每一個消費者擁有一個特定的偏好,消費者基於偏好對商品做出主觀價值判斷,並據此對商品及其數量組合所帶來滿足程度的大小進行排序。
偏好生成原因:示範效應(環境的影響)
突發事件可改變或加強偏好(某突發事件給予一個改變或加強偏好的信號)
天生偏好(先天決定的偏好,比如對酒的偏好,有些人天生對酒精過敏等等)偏好-實質因素
偏好實際是潛藏在人們內心的一種情感和傾向,它是非直觀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於理性因素。偏好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也呈現出群體特徵。 個人偏好

個人偏好是人的個性中能夠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徵。社會公德作為全社會的基礎道德共識,發揮著調節人際關系、限制和引導個人偏好、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能。個人偏好的自發性和隨意性、自我中心的潛在價值取向、偏離「常規」的行為方式等,不可避免地導致對公共秩序的侵蝕。適時更新社會公德規范,使其符合人性化的發展要求;適度限制和矯正個人偏好,使其向維護公共秩序的方向發展,有機協調二者的內在沖突,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趨勢。
消費偏好
消費偏好的定義
消費偏好是指消費者對特定的商品、商店或商標產生特殊的信任,重復、習慣地前往一定的商店,或反復、習慣地購買同一商標或品牌的商品。屬於這種類型的消費者,常在潛意識的支配下採取行動。
常見的偏好主要有:習慣。是由於消費者行為方式的定型化,經常消費某種商品或經常採取某種消費方式,就會使消費者心理產生一種定向的結果。這種動機幾乎每個消費者都有,只是習慣的方面及穩定程度不同。
方便。是成員把方便與否作為選擇消費品和勞務以及消費方式的第一標准,以求在消費活動中盡可能地節約時間。
求名。是成員把消費品的名氣作為選擇與否的前提條件。購買活動中,首先要求商品是名牌。只要是名牌,再多投入貨幣也甘願。多是基於成員對名牌商品質量的信任,有時也受成員情感動機的影響。但是,偏好受收入和產品價格的約束。
消費偏好是指消費者對於所購買或消費的商品和勞務的愛好勝過其他商品或勞務,又稱「消費者嗜好」。它是對商品或勞務優劣性所產生的主觀的感覺或評價。偏好受文化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影響。偏好的重要性質是偏好的有序化,即消費者對於商品組織的偏好程度是有順序的,偏好的有序化具有偏好公理中所規定的行為公理。
消費者偏好
消費者偏好是消費心理效果中一個重要概念,即消費者對同類產品和服務中對某些品牌的嗜好;是消費者接受廣告信息而對某特定品牌的可接受的心理程度
投資者偏好
在進行個人理財規劃時我們發現:不同的人由於家庭財力、學識、投資時機、個人投資取向等因素的不同,其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同一個人也可能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年齡階段及其他因素的變化而表現出對投資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
偏好
因此風險承受能力是個人理財規劃當中一個重要的依據。
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一般分為五大類:
保守型投資者、中庸保守型投資者、中庸型投資者、中庸進取型投資者、進取型投資者。

流動偏好
流動偏好又稱靈活偏好,指人們願意以貨幣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財富,而不願以股票、債券等資本形式保持財富的一種心理動機。
流動偏好這一概念是凱恩斯最先提出來的,是他的三大心理規律(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的流動偏好)之一。其目的在於說明利息率對投資量,進而決定就業量這一中心問題。流動偏好用曲線表示則為貨幣需求曲線,在圖形上呈向右下方傾斜狀至流動性陷阱的起點。
1936年,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貨幣通論》,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各種原因,其中提出流動性偏好概念。根據凱恩斯的觀點,如果資本邊際效率不變,投資決定於利率, 而利率又決定於流動性偏好和貨幣數量。貨幣的供給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如果貨幣供給既定,那麼,利率則取決於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流動性偏好實際上表 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們對貨幣需求量的大小。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人們之所以偏好保持現金而不願持有資本去獲取收益(利潤),是出於各種動機:或是出於交易的動機,為便於應付日常支出;或是出於謹慎的動機,以便應付意外的支出;或是出於投機的動機,以備投機取利。因此利息就被認為是對人們在一特定時期內放棄這種流動偏好的報酬。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貨幣的供給和需求,流動偏好代表了貨幣的需求,貨幣數量代表了貨幣的供給。貨幣數量是由中央銀行的政策決定的,它的增 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流動偏好的作用也可以影響到利息率的降低,但是,這種降低總是有一定限度的。因為,當利息降低到一定水平時,人們就不肯儲蓄而保留現錢了。在圖形中,這種利息不能再低的一定點之右,被稱為流動性陷阱或凱恩斯陷阱。此時,無論貨幣數量如何增加,利息率再不會下降。

㈥ 陳述偏好法的理論基礎

陳述性偏好調查方法實驗設計指南,ARCHITECTURERESEARCH•DISCUSSION279,陳述性偏好調查方法實驗設計指南,陳述性偏好方法是目前常用的對交通行為進行分析的技術。

是指在這門科學理論體系中起基礎性作用並具有穩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點的理論原理。這個基礎理論,主要有三大基本原理:

一是關於人的思想產生、形成和變化的基本原理。

二是關於人們思想與行為活動變化的基本原理。

三是關於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基本原理。前兩者屬於基礎性原理,後者則屬於應用性原理。


基礎理論指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范疇、判斷與推理。科學的基礎理論,指科學的基本概念、范疇與原理。

經濟學基礎理論是由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的學科邏輯體系,包括科學的經濟學理論與不科學的經濟學理論。科學的經濟學理論即經濟學科學真理。

內容是反映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經濟學科學規律,形式是語言(包括數學)。不科學的經濟學理論往往是復雜經濟現象中某些方面的抽象,是片面的,包含著合理的因素。

基礎理論是指研究社會經濟運動的一般規律或主要規律並為應用研究提供有指導意義的共同理論基礎的學科。如政治經濟學、分配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經濟史學等。

㈦ 偏好總可用函數表示

這道題一點都不簡單,中級微觀經濟學中才會涉及具體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計算.
需要用斯拉茨基方程.
斯拉茨基方程是一個恆等式,需求的總變動等於替代效應加收入效應.
某種商品價格的上升可能會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使該商品相對於其替代商品而言變得更貴了,這會導致消費者減少對該商品的消費量,而增加對該商品替代品的消費量;另一方面,使得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或購買力)下降,這也會導致該消費者減少(或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前一種影響即為價格變化的替代效應,而後一種影響即為價格變化的收入效應.斯勒茨基方程的作用在於它可以分解出某商品價格變動所引起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中有多少是替代效應所導致,而又有多少是收入效應所導致的.
具體的推導需要利用反需求函數進行計算.
對商品1的需求的總變動Δx1,是在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價格變動引起的需求變動:
Δx1 = x1(p1』,m)- x1(p1,m)
我們看到,這個變動可以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Δx1 = Δx1s +Δx1n
x1(p1』,m)- x1(p1,m)≡[x1(p1』,m』)- x1(p1,m1)] + [x1(p1』,m1)- x1(p1』,m』)]
上面這個恆等式被稱為「斯拉茨基方程」.它表達的是:需求的總變動等於替代效應加上收入效應.
供你參考.

㈧ 基於用戶行為分析建立用戶偏好模型

基於用戶行為分析建立用戶偏好模型
我們經常將個性化推薦的思想簡單地抽象為:通過用戶的行為推測出用戶的興趣,從而給用戶推薦滿足他們興趣的物品。那我們其實就是要通過用戶行為分析建立一個用戶偏好(偏好即興趣)模型,模型中包含各個用戶的一個或更多個偏好。
插敘一段
像「用戶行為」,「用戶興趣」這樣的詞,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默認的感知,甚至對於這種詞的理解可能已固化為常識,所以我很少見到有文章使用這些詞時解釋它們。我感覺涉及到演算法模型時,對這些詞的不加限定的寬泛認知就容易影響對演算法模型的深入理解,會導致感知模糊卻不自知。因為不同人對這些詞的基本理解可能一致,但是拓展理解各不相同。本文會作出限定解釋,且本文所談用戶行為都是指網路(可以是電信網路,互聯網)上的行為。
概念解釋
實體域
當我們想基於用戶行為分析來建立用戶偏好模型時,我們必須把用戶行為和興趣主題限定在一個實體域上。個性化推薦落實在具體的推薦中都是在某個實體域的推薦。比如對於閱讀網站,實體域包括所有的圖書,我們可以稱之為圖書域。其他還有,個性化音樂推薦,個性化電影推薦,個性化資訊推薦等。
用戶行為
用戶在門戶網站點擊資訊,評論資訊,在社交網站發布狀態,評論狀態,在電商網站瀏覽商品,購買商品,點評商品,以及在其他類型網站的種種行為都可是用戶行為。本文所指的用戶行為都是指用戶在某實體域上的行為。比如用戶在圖書域產生的行為有閱讀,購買,評分,評論等。
興趣主題
用戶的興趣維度,同樣是限定在某實體域的興趣,通常可以以標簽的形式來表示。比如,對於圖書閱讀,興趣主題可以是「懸疑」,「科技」,「情感」等等分類標簽。值得一提的是,興趣主題,只是從用戶行為中抽象出來的興趣維度,並無統一標准。比如qq閱讀和豆瓣閱讀的圖書分類標簽大不一樣。而興趣維度的粒度也不固定,就像門戶網站有「新聞」,「體育」,「娛樂」等一級分類,而新聞下有「國內」,「社會」,「國際」二級分類,娛樂下有「明星」,「星座」,「八卦」二級分類。我們選取什麼粒度的興趣空間取決於我們對用戶偏好模型的要求。
興趣空間
在同一層次上興趣維度的集合,比如豆瓣閱讀中,可以用「新上架」,「熱門」,「特價」,「免費」來構成一個興趣空間(當然,如果使用這個興趣空間來表徵用戶的興趣,就太粗了,這里只是假設),也可以用「小說」,「幻想」,「計算機」,「科技」,「歷史」·····「美食」構成一個興趣空間。這是兩種不同的分類維度。如果將「新上架」也加入到後者集合里,就顯然有些莫名其妙。值得一提是,這也並非不可能,這取決於一個如何看待這個集合的問題,如果不把它看作基於內容的分類,而是圖書標簽庫,那麼也是可行的,甚至利於建立更好地模型。本文後面我有提到。
用戶行為數據
項亮在他的《推薦系統實踐》的2.1節有詳細介紹。通常在經過對行為日誌的匯總處理後生成的比較容易理解的數據就是一份描述用戶行為的會話日誌。這種日誌記錄了用戶的各種行為,比如在圖書閱讀app中這些行為主要包括點擊,試讀,購買,閱讀(在本地app中,閱讀行為有可能追蹤不到),評分,評論。
建立用戶偏好模型
基於用戶行為分析建立用戶偏好模型的核心工作就是:將用戶的行為轉換為用戶的偏好。
我們採用矩陣運算的思維方式,以圖書閱讀為例說明。
下圖表示用戶(user)集合:
下圖表示圖書(item)集合:
那麼用戶的行為矩陣可以表達為:
行表示用戶,列表示圖書,我們暫只考慮圖書的購買行為,1表示用戶看過該圖書,0表示用戶沒有看過該圖書。
如何將上述用戶行為矩陣轉化為用戶興趣矩陣(即行代表用戶,列代表興趣維度),一種顯著的方法是我們先確定圖書與興趣維度的對應關系矩陣。而這個的前提是我們確定了使用何種興趣空間。一種常見的方式是專家給出一些樣本的分類結果,也就是一般意義的訓練數據,然後通過分類演算法,得到分類模型,然後應用到其餘數據的分類問題當中,解決其餘大量數據的分類問題。這種分類的特點是一本圖書只被標記為一種類別,假如有3個類別,
那麼圖書-興趣矩陣為:
那麼用戶行為矩陣轉換為用戶興趣矩陣的運算公式即可表示為下圖,行表示用戶,列表示興趣,算出的矩陣再經過歸一化後,每個值就代表某個用戶在某個興趣的偏好權重。
選擇這樣的興趣空間的局限顯而易見:一本圖書只能屬於一個興趣維度。實際情況中,一本圖書通常不只屬於某個分類,並且當圖書的數據巨大時,寄希望於編輯分類可能會越來越難以維持,所以通常是由用戶主動給圖書添加標簽,或者機器基於內容,提取關鍵詞。但是這種形式得到的標簽集會存在同義,生僻,維度過多等情況,需要經過標簽清洗的重要工作。前面已經看到興趣空間的選擇真的是非常重要,直接影響所得到用戶的興趣矩陣。所以同樣的方法都得到了用戶偏好,但是好不好用,就跟這部分工作有關了。
用戶行為加權
上面展示的用戶行為矩陣示例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直接可以從資料庫里提取的例子。而實際中在數據能夠支撐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只考慮一種行為。為了獲得更合理的行為矩陣,我們就需要進行行為加權。比如,A1表示用戶點擊的行為矩陣,A2表示購買的行為矩陣,A3表示評分的行為矩陣,那麼加權矩陣就是:
至於各矩陣的權重跟我們建立用戶偏好模型的目的有關,如果我們更希望找准用戶的品味偏好,那麼權重可能是:a1 < a2 < a3;如果我們更希望用戶購買,那麼權重可能是:a1 < a3 < a2。
其他用戶行為分析方法
上面介紹的方法也算是一種主流的方法。但是從上面介紹的「興趣主題」,「興趣空間」也可以看出作出好的分類並不容易,分類粒度,分類維度等都不好控制,用戶打標簽也需要復雜的標簽清洗工作。在圖書,電影這樣的實體域,我們還可以通過類別給用戶推薦喜歡的物品,而在個性化資訊推薦領域(這里僅舉個例子,資訊推薦應該有其特殊之處),我們不見得能通過類別推薦用戶喜歡的資訊,甚至用戶本身也不在意類別。我們並不需要顯式地構建物品-興趣對應關系矩陣,也可以將用戶和所喜歡類別的物品關聯起來。這就涉及到隱含語義分析技術。這個部分會日後在此文補充。
小總結
以上可以看出基於用戶行為分析的用戶偏好建模的常規方法非常簡單明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使用這些方法或者思想編寫程序計算都不是什麼難事。而實際上,我們遇到的問題卻並非是方法本身,而是數據本身。數據方面的兩大問題是稀疏和長尾分布。通常有行為數據用戶很少,而用戶的行為對象也集中在不多的物品上。方法易學,而數據問題只能在實戰中才能深刻體會,才會發現主要的精力和難點都在解決數據的稀疏和長尾上。希望日後能結合實際問題寫寫解決數據問題的文章。
此外,上面雖然是用矩陣運算的思想講述,但我在實際項目中發現其運算的本質其實是對用戶行為的統計。所以在實戰中,不一定要先建矩陣,再做計算,直接在資料庫里使用sql計算非常方便。

㈨ 序數效用論關於消費者偏好的三個基本假定

序數效用論關於消費者偏好的三個基本假定:完備性、可傳遞性、偏好於多而不是少。

序數效用論的基本觀點:效用作為一種心理現象無法計量,也不能加總求和,只能表示出滿足程度的高低與順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數來表示。

序數效用論採用無差異曲線的分析法。序數效用論用消費者偏好的高低來表示滿足程度的高低。該理論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完備性,即指對每一種商品都能說出偏好順序。

2、可傳遞性,即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連貫一致的。若A大於B,B大於C,則A大於C。

3、不充分滿足性,即消費者認為商品數量總是多一些好。

(9)偏好加總常用的兩種方法包括擴展閱讀:

1934年,希克斯和艾倫在《價值理論的再思考》這篇著名論文中提出:效用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無法計量的,因為不可能找到效用的計量單位;他們運用埃奇沃思發明的「無差異曲線」對效用進行了重新詮釋,認為消費者在市場上所做的並不是權衡商品效用的大小而只是在不同的商品之間進行排序。

這就是所謂的序數效用論。序數效用論力圖避免效用可以直接被計量這種尷尬的假設,並為經濟學提供了一種新的分析方法,即無差異曲線分析。

閱讀全文

與偏好加總常用的兩種方法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黑色痣生長 瀏覽:520
襄仲治療方法有那些 瀏覽:493
電腦配位鍵的計算方法 瀏覽:914
蝴蝶斑的簡單去除方法 瀏覽:791
摩擦傷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560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 瀏覽:25
ve抹臉的正確方法 瀏覽:821
第三代試劑有哪些檢測方法 瀏覽:888
老年人淤青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312
消防應急照明設備使用方法 瀏覽:354
舊衣服改鞋墊用什麼方法 瀏覽:639
嘉興面癱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783
家族如何建立激勵孩子上進的方法 瀏覽:859
tonymoly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439
工程工作年限計算方法 瀏覽:928
快速提高臂力的訓練方法單杠 瀏覽:558
鍛煉膝蓋疼痛的好方法 瀏覽:736
茄子施肥茄子是如何打杈的方法 瀏覽:938
農村娶媳婦難解決方法 瀏覽:538
可支付月數計算方法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