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洗手才正確
怎樣洗手才正確
怎樣洗手才正確,人的手上細菌數量多得讓人難以想像,很多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飯前不洗手,吃東西也不洗手,這樣會將很多的細菌吃下去,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下面和大家介紹怎樣洗手才正確的內容。
1、先要用流動的清水將手洗一遍。
2、然後塗上肥皂或者洗手液。
3、將雙手並攏,掌心相對,互相揉譽宴搓。
4、將一隻手的`手心對著另一隻手的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並雙手交叉進行。
5、雙手掌心相對,十指相互交叉夾在一起,沿指縫相互揉搓。
6、兩手相互勾在一起,互相揉搓。
7、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8、將五個手指尖並攏,並在另一隻手的手掌中心,進行旋轉揉搓。
9、最後用一隻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去揉搓另一隻手的手腕,兩只手交互進行。
10、使用這樣科學的洗手方法,就能夠達到應有的洗手效果。
正確洗手法,第一步,准備一盆干凈的水。
正確洗手法,第二步,局念把香皂或洗手液拿來。
正確洗手法,第三步,往手上面抹洗手液。
正確洗手法,第四步,雙手正合,摩擦。
正確洗手法,第五步,右手搓左手手背,左手搓右手背。
正確洗手法,第六步,用清水洗凈,即可。
正確洗手的方法首先要用流動的清水打濕雙手,再往手上打上肥皂,雙手手心相互揉搓5遍以上後,雙手交叉反復搓洗手指縫5遍以上,之後將左右手交替搓洗5遍以上,清洗的時候要注意手背、慶臘銀手掌、指甲縫等位置要仔細搓洗。
洗手是一種非常衛生的行為,建議在吃東西前,無論是否使用餐具都提前清洗雙手,因為生活中存在大量看不見的細菌,而雙手是人體平時使用最頻繁且最容易接觸細菌的部位,吃東西前洗手可以避免將病菌帶入口中。
跟小孩接觸之前也應提前洗手,因為小孩的身體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其免疫能力較差,很容易因為被病菌感染而生病。去醫院探視完病人前後也需要洗手消毒,既能防止將病菌帶給病人,也可以避免在醫院內感染病菌。
⑵ 正常洗手一次洗幾遍干凈
正常洗手一次需要洗幾遍才能幹凈?
洗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進行的一個動作,而勤洗手也是一個好習慣。洗手的目的是為了把手洗干凈,那麼下面為大家分享正常洗手一次需要洗幾遍才能幹凈。
**正常洗手一次需要洗幾遍才能幹凈1:**
正確洗手一次通常就能夠把手洗干凈。在以下情況下都應該洗手:外出回家後;咳嗽或者打噴嚏後;吃飯前;大小便之後;做飯之前,接觸食材之前和之後;接觸動物之後。
如果在野外或是一些特殊場所,沒有水洗手,可以使用免洗的洗手液,塗在手上,就可以殺菌消毒。最好用流動的清水,盡量在水龍頭下清洗,並且要認真而不是馬虎的把手上的每個部位仔細清洗,這樣才能把手上的細菌病毒都洗掉。
**怎麼正確洗手:**
1. 用約一角錢硬幣大小的洗手液雙手搓洗各個部位,搓洗的方式參照七步吸收法進行,直到洗手液完全乾燥。
2. 洗手掌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3. 洗背側指縫,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4. 洗掌側指縫,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5. 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6. 洗大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7. 洗指尖,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8. 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每個動作至少洗5下,左右手都要洗,每個動作10至15秒,所有完成7步洗手法,至少需要2分鍾的時間。
**怎麼洗裡面有竅門:**
用肥皂和水清洗。揉搓出泡沫仔細擦洗;要清潔你的手背,指縫以及指甲。洗一次手至少需要20秒——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建議,可以哼唱兩次《生日快樂》歌,這樣能夠幫助你正確地估計時間。然後,用干凈的毛巾或烘乾機弄乾你的手。有的人可能會選擇抗菌肥皂,但其實抗菌肥皂並不是家庭的必需品。
他們更適合有很高的傳播感染風險的環境,像療養院、醫院等。沒有證據表明,用於家庭使用的抗菌肥皂和洗漱用品具有實用價值。事實上,通過加速對抗生素的耐葯性,它們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如果沒有肥皂和水,建議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洗手液,不過應該注意的是,雖然這些產品可以快速減少你手上的細菌數量,但它們並不能消除所有類型的細菌。
**什麼時候洗:**
在你吃東西之前;在准備食物前中後;在使用完廁所後,給嬰兒換尿布之前;在咳嗽或者打噴嚏之後;在接觸垃圾之後,一定要洗手。此外,在照顧生病的人、接觸過動物食物或垃圾後,一定要洗手。
**正常洗手一次需要洗幾遍才能幹凈2:**
洗手可以洗掉多少細菌無明確數據。勤洗手,注意自己的手衛生是預防很多傳染病的重要手段,洗手是去污,讓有害微生物從你的手中去掉,不是殺菌。不過僅用清水洗手遠遠不足以洗掉病菌,應採用肥皂液或者洗手液以少量的水反復揉搓後,並在流動水下沖洗干凈。
洗手多久可以洗掉細菌不少於15秒。一般每次洗手揉搓兩手的六個部位,時間至少20秒。六部位包括兩掌心、掌背、指縫、大拇指、指背、指尖,每個部位3-5秒。在19世紀,婦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就是發現了徹底清潔手部的重要性,才使得產婦們患上產褥熱感染的幾率大幅下降。產褥熱的病死率,從18.27%降低到0.19%。此後,外科手術的術前消毒步驟,這才在全世界推廣開來。
**正確洗手能除99%病菌嗎:**
「中國每年約有8.36億人次患腹瀉,其中兒童比例約佔1/3,而簡單的衛生習慣——用香皂洗手就可以將這個數字減半」,健康洗手習慣是一種比任何疫苗都更廉價而有效的防病方式。不只是腹瀉,兒童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也與手的傳播密切相關,因為雙手經常會被呼吸道飛沫所污染,進而通過接觸口鼻讓兒童患病。
一隻沒有洗過的手究竟有多臟?通過試驗發現,一隻臟手含有4萬-40萬個細菌,痢疾桿菌在手上可以存活3天,流感病毒可以在潮濕溫暖的手上存活7天。而如果能用香皂正確洗手,再用流水沖洗,可洗去手上達99%的病菌。洗手要保證每次至少洗夠20秒,一定要注意用手指交叉揉搓的方式,把每個手指縫都認真清洗干凈,這是最容易忽視的洗手盲區。
**六步洗手法口訣:**
「一搓手掌,二洗手背,三擦指縫,四扭指背,五轉大彎,六揉指尖」。六步洗手法(要求流動水洗手至少30秒,且要使用洗手液)。洗手可以減少手部皮膚的細菌數量。有調查顯示,不洗的`手一般帶有20-30種病菌,可導致腸道、眼病、傷寒病等多種疾病。世衛組織推薦的六步洗手法,可以讓細菌數量減少21%。
許多常見傳染病,如感染性腹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寄生蟲病、皮膚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經手傳播。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是預防經手傳播疾病的有效手段。
**洗手不少於多少秒:**
至少不少於20秒。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是保持個人生活的良好習慣,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傳播傳染病。那麼在接觸眼、鼻及口前、進食及處理食物前、如廁後,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時,如打噴嚏及咳嗽後、觸摸過公共對象,例如電梯扶手、升降機按鈕及門柄後。
**正確洗手有什麼好處:**
1. 防止傳染:勤洗手可以預防感冒、非典、手足病、腹瀉痢疾等一切可以通過手接觸傳播的傳染疾病。
2. 防止感染:用臟手挖鼻子、掏耳朵、揉眼睛都會將細菌帶入身體,接觸傷則會使傷感染。勤洗手,常消毒,可避免身體被細菌感染。
**正確洗手方法是怎樣的:**
對於正常人來說,除了要做到每天固定的洗手外,還需要有正確的洗手方法,手的每個地方洗到才算洗干凈。
1. 用清水潤濕手部,打上肥皂或洗手液,兩手掌心相對,手指並攏互相揉搓。
2.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掌心相對,手指交叉沿著指縫相互揉搓。
3. 一隻手握著另一隻手大拇指旋轉揉搓,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支手的掌心旋轉揉搓。
4. 揉搓手腕,並將手徹底沖洗干凈,揉搓時雙手交替進行,整個揉搓不應少於20秒。
**洗手消毒液用什麼:**
常規的洗手液及香皂及肥皂等有可以用來洗手殺菌。洗手液主要的功能是起到清潔護膚的作用,有些特定的成分可以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比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屬等。
對常人來說,最簡單有效的消毒方法就是洗手。手是人體接觸細菌最多的部位,定期洗手是必要的,可以使手保持干凈、遠離細菌。手是身體最經常接觸細菌(微生物)的部分。如果你用臟手吃東西,你將很可能會生病。有很多疾病都是通過臟手傳播的,所以洗干凈手是非常必要,至少用大約15到20秒洗手,這樣所有的灰塵和污垢粒子就能完全清除。
⑶ 如何正確洗手
如何正確洗手
如何正確洗手,手是最容易碰到臟東西的部位之一,很多時候手上看著很乾凈,但其實有數不勝數的細菌部落在上面生存洞慶著,因此洗手就變得非常有必要,下面分享如何正確洗手。
首先將手浸濕並打上肥皂。
接著雙手手心相互搓洗五下。
然後雙手交叉搓洗手指縫,左右手交換各搓洗五下。
然後手心對手心搓洗手指縫五下,緊接著將指尖放於手心相互搓洗五下。
然後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互搓洗五下。
再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揉搓,交換進行各搓洗五下。
最後用清水沖洗雙手並擦乾即可。
什麼情況下需要洗手?
1、手部有明顯污染物或懷疑手部被污染時,如外出接觸電梯按鈕、扶梯扶手、公共場所門把手等公用設施後,摘口罩後等;
2、清潔操作前,如喂養嬰幼兒前、護理老人前、飲食前、接觸眼睛口鼻前等;
3、污染操作後,如護理病人後、咳嗽打噴嚏用手捂後、如廁後、接觸錢幣和快遞等物品後,接觸寵物後等。
賣散 科學正確洗手方法是什麼?
使用流動清水,雙手充分浸濕;取適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有一個簡單易記的七步洗手法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洗凈手掌;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揉,交換進行,洗凈手背;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相互搓揉,洗凈指縫;
第四步:彎曲各手指關節,雙手互握搓擦,洗凈指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洗凈大拇指;
第六步:五指並攏,指尖在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洗凈指尖;
第七步:搓洗手腕,交換進行,洗凈手腕。
最後在流水下,將雙手沖洗干凈。此外,洗手前最好摘下手錶和戒指等配飾。
給寶寶有效洗手 你必須了解6件事
1、掌握正確的洗手步驟
2、肥皂和洗手液哪個更好?
其實只要按步驟做到有效洗手,不管是用肥皂還是洗手液,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但在公共場所,選用洗手液比肥皂更為合適。這是因為肥皂因放置和被人們反復接觸,很容易被各種病原菌污染。
而洗手液與手的接觸面一般只是在瓶體上的泵頭,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但家長在給寶寶洗手時一定要控制好洗手液的用量,以免部分成分殘留在手上。(洗手液的正確用法請點擊:教你如何給寶寶正確使用洗手液)
3、用流動的水洗手更干凈
很多家長習慣用臉盆打水給寶寶洗手,其實這種方法並不科學。因為在洗手和塗抹肥皂的過程中,盆中的水已經被弄臟,如果再用這種水洗手,會讓細菌又重新沾到手上,因此家長最好用流動的水給寶寶洗手。
Tips:在沖洗肥皂或洗手液時,應讓寶寶的`雙手下垂,讓水中顫氏從手腕、手背到指尖的順序進行沖洗。
4、怎樣才算洗干凈了?
研究發現,一隻臟手含有4萬-40萬個細菌,其中痢疾桿菌在手上可存活3天,流感病毒可在潮濕溫暖的手上存活7天。不過如果能做到正確、有效地洗手,可洗去手上約99%的病菌。但衛生部的調查結果顯示,居民的正確洗手率僅為4%!也就是說,96%的人不懂得正確洗手。
大多數人在洗手時十分速度,沾上水,塗上肥皂或洗手液,立馬就沖掉,整個過程也就10~20秒鍾,其實這樣並不能將手洗干凈。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次洗手的時間應在20 秒鍾以上,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清潔效果。
5、洗完後應盡量擦乾雙手
洗完後,如果不能徹底擦乾雙手,細菌等微生物很容易在潮濕的表皮繁殖,而增加患病的幾率。因此,在洗完手後,一定要用干凈的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包括指縫等處。當然,你也可以將雙手自然晾乾。
Tips:一定要給寶寶准備他/她的專屬毛巾,並要經常清洗,不要和大人混用,以免交叉感染。
6、洗手後要做好保濕工作
經常洗手雖然有助於預防疾病,但也容易造成手部皮膚乾燥、粗糙。所以,要在督促孩子洗手的同時,注意保護好他的手部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