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腎四味論述
腎的陰陽平衡,遵循著景岳公的智慧,即"善補陽者,需從陰中求陽,陰陽相輔,源泉才能持久;善補陰者,需從陽中求陰,陰得陽生,生生不息"。李可先生在處理腎氣、腎精不足的病症時,特別強調,如腰痛如折、不能挺直、頭目昏眩、記憶力減退、體虛易感冒、陽痿遺精,乃至老人小便頻繁等問題,他主張從腎本源尋找治療,如使用青蛾丸(含胡桃肉與補骨脂),針對這類長期累積的腎虛問題,療效顯著,即使貧寒病人,也可考慮使用如鹿茸這樣的珍貴葯材。
李氏進一步提出"腎十味",包括鹽巴戟肉、鹽杜仲、骨碎補、川斷、仙茅、沙苑子等,適用於男女不孕、骨質增生、老年前列腺退化和更年期綜合症等多種病症。這些葯物各有其獨特功效,如枸杞子益肝腎、養血明目,補骨脂溫腎固精,仙靈脾補腎陽、強筋骨,菟絲子則補腎益精、明目。這四味葯的組合,展現了對腎陰陽的全面滋養,對於臨床中因腎虛引發的各種疾病,療效顯著。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