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飼養馬蜂
呵呵 你是哪裡人啊 ?什麼是"浪子"? 汗``:-)
好了 來回答你問題
以收取胡蜂的蜂巢和蜂毒作為葯用為目的的,或獲得蜂蛹、成蟲作為食用為目的者,需要在9月底採集胡蜂,並幫助它們築新巢,保護它安全越冬,直至第2年讓它們繁殖,需要飼養很長的時間。
以觀賞為目的的飼養,不需要飼養太長的時間,只需准備1個以木條為框架,四周上下用鐵紗網蒙成的蜂籠(要有可開啟的門),在9月底胡蜂開始脫離舊巢的時候收集10~20隻胡蜂放在籠子里,觀賞其飼養20~25天就夠了,不必保護越冬。
在這短暫的飼養期中,隔天在籠底放些熟透的蘋果、桃子(切成小片)。10月初氣溫下降至10度時,將籠子放在陽光下曬1~2小時,以增加溫度,晚上用較厚的布或毯子將籠子蓋一蓋,這樣就可以觀賞到10月底甚至11月初。
B. 胡蜂的天敵是什麼
危害胡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
黃尾巢螟幼蟲通過蜂巢,咬胡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蜂巢蛀蟲喜歡在夜間活動,黃蜂白天活動,晚上呆在巢中,讓蜂巢蛀蟲在蜂巢上產卵而不感到冷漠。一旦蛀蟲侵入蜂巢,它就能殺死大量的胡蜂。
為了防止蛀蟲,一種是讓胡蜂在離地較遠的地方築巢,因為天然胡蜂一般離地較近,受到蛀蟲的嚴重傷害,離地較輕;另一種是在人工飼養箱中的黃蜂每天晚上2-3天內關閉蜂巢的門。
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幼蟲在高溫、雨季易感染腐爛、惡臭等病害,感染後很快死亡。我們可以疏散蜂箱並在蜂巢上噴灑抗生素以防止蜂巢。此外,危害黃蜂的動物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冬天,老鼠也會咬成群的越冬黃蜂。
(2)養胡蜂最佳補食方法擴展閱讀
黃尾巢螟的習性
1、黃尾巢螟為黃蜂的天敵。第一代成蟲發生在5月中下旬。成蟲羽化後迅速交配,夜間飛到胡蜂巢上即可產卵,成蛾3天後即死亡。
2、黃尾巢螟卵在5天左右孵化出幼蟲,灰白色,靈活地在蜂巢內穿行,蛀食葯用胡蜂幼蟲。黃尾巢螟的幼蟲,在12天左右即化蛹,11天左右蛹期,羽化出第二代黃尾巢螟成蟲。黃尾巢螟30天左右為一世代,繁殖率極強,並在夜間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胡蜂-病蟲害防治
C. 如何養殖野生胡蜂
建議買本 野生胡峰養殖書籍。去當地農學院 拜訪一下 專職人員。
D. 胡蜂養殖技術之築巢前的喂養怎麼做
1、養殖胡峰前要做好准備工作。先製作好養殖胡蜂的蜂籠、蜂棚、蜂箱。同時還要備好防蜇服。
2、蜂籠可用木頭或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3、蜂棚的建設需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4、蜂箱的話用木材做,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也可以用空心的木頭做蜂箱。
養殖注意
胡蜂的養殖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將胡蜂養殖在人工搭建的網狀大棚里,其二是人工飼養到雌蜂築巢後再移到野外放養,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
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危害胡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像黃尾巢螟、鳥類、蜘蛛、老鼠等都能對胡峰造成死亡威脅,要多加防範。
E. 如何飼養馬蜂
1、採集。
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
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
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
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2、飼養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
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
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
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
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胡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
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
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只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
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葯用。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葯用價值更高。
秋季是馬蜂的繁殖高峰期,也是馬蜂傷人事件高發期。陳大福也表示,一年中在我國北方的確是在秋季易發生胡蜂傷人事件。
春季胡蜂個體數量處於越冬後的恢復階段,一般數量較少;夏季胡蜂數量眾多,群勢強壯,但植被茂盛,樹木枝繁葉茂,便於其巢穴隱蔽,至少讓胡蜂感覺人類對其干擾和威脅較小,一般很少主動攻擊人。
此外,夏季胡蜂的食物充足(外界其它小型昆蟲種群數量也較大),其護巢的戒備措施也較為鬆懈;冬季胡蜂處於越冬期,在北方會完全停止出勤活動,在外界很難發現胡蜂的蹤跡,自然也不會遭到攻擊。
秋季胡蜂處於秋季繁殖階段,外界食物較為匱乏(其它小型昆蟲種群數量下降),胡蜂的戒備加強,在加上我國北方秋季開始出現植被枯萎,樹木落葉,使胡蜂的巢穴更為暴露,這也使胡蜂會進一步加強戒備,人畜稍微靠近,就有可能遭到攻擊。
F. 如何養殖胡蜂
胡蜂(馬蜂)養殖技術及注意事項
胡蜂(俗稱馬蜂)是胡蜂科多種昆蟲的統稱,其幼蟲是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的天然美食,近年來隨著昆蟲食品的流行而備受人們的青睞,從而使胡蜂養殖也逐漸發展成一個新興的養殖項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胡蜂(馬蜂)養殖技術及注意事項吧!
一、蜂種知識
胡蜂是一個種類繁多的大家族,但人工養殖的基本都是大型胡蜂,例如金環胡蜂、黑尾胡蜂、黑絨胡蜂、黃腳胡蜂等,原因是這些胡蜂不但群勢大且幼蟲體型也大,比如金環胡蜂的蜂巢最大時可達100公斤,從而可使胡蜂養殖的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
二、生活習性
胡蜂是典型的群居性社會昆蟲,整個蜂群由雌蜂、雄蜂和職蜂組成,其中雌蜂主要負責產卵,雄蜂主要負責與雌蜂交尾,而職蜂則負責覓食、築巢及哺育等,另外胡蜂是雜食偏肉食性昆蟲,其食物主要包括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及植物的花蜜、果實等。
三、養蜂工具
胡蜂養殖必須具備專業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蜂箱和防蜇服,蜂箱可用木板製成也可用掏空的樹干製成,但不管怎麼做都要留一個巢門供胡蜂進出,而防蜇服則預防管理蜂群時被胡蜂蟄傷,另外還要為胡蜂準備專門的交尾棚、越冬室、飼喂器等
四、蜂種來源
蜂種是胡蜂養殖最基本的前提,但胡蜂和蜜蜂有本質上的區別,蜜蜂任何時候都必須依賴群體才能生存,而胡蜂則只需要一隻交尾的雌蜂就能繁殖,因此可於春季到野外去搜尋越冬雌蜂或規模尚小的蜂巢,另外也可直接從其他胡蜂養殖場購買蜂種。
五、養殖方式
胡蜂的養殖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其一是將胡蜂養殖在人工搭建的網狀大棚里,其二是人工飼養到雌蜂築巢後再移到野外放養,這兩種養殖方式雖然各有各的優缺點,但普遍採用的是第二種養殖方式,原因是半人工養殖的成本比完全人工養殖低得多。
六、蜂群管理
蜂群管理主要取決於養殖方式,其中採用蜂棚養殖時要人工為蜂群提供食物,或直接在蜂棚里飼養或種植供胡蜂採食的食物,而採用半人工養殖時則相對比較粗獷,將蜂巢移到野外後可由蜂群自由覓食,為了提高養殖效率也可放置食物供蜂群採食。
七、注意事項
1、胡蜂養殖尚處於摸索和發展階段,不像蜜蜂養殖那樣已經基本上趨於成熟,因此在發展胡蜂養殖之前務必考慮清除今後將面臨的風險。
2、胡蜂尤其是大型胡蜂的毒性極強,因此在養殖胡蜂時一定要做好必要的防蜇措施,而且在胡蜂養殖區域還必須要設置好「警示牌」。
3、胡蜂在具備一定規模後鮮有天敵,但蜂群前期尤其是只有一隻雌蜂時也比較脆弱,因此在蜂群規模尚小時也必須做好敵害的預防工作。
4、胡蜂半人工養殖要考慮養殖密度,否則蜂群可能因食物不足而出現同類相殘的情況,另外在附近有人飼養蜜蜂時最好不要養殖胡蜂
G. 如何捕捉胡蜂
尋找大胡蜂是養好大黑蜂的首要問題,這個「尋找」不只是要找到蜂王或小職蜂,且還要找到它們的巢穴、洞(蜂窩)。尋找大黑蜂要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一是備好糖水。糖類樹汁液是胡蜂類昆蟲撫育幼仔的首選餌料,也是蜂類的乳汁。所以,糖水就成了蜂類的美食,大黑蜂更不用說。主要做法是:把水、白糖、蜂蜜三樣按3:2:1加熱至沸騰,等冷卻後再倒在瓶子里備用。白糖里參和蜂蜜,因蜂蜜經過煮沸後,會散發出清香的氣味,能吸引胡蜂類;不能直接將蜂蜜和白糖兌水飼喂,這樣會導致工蜂和蜂王吃了會暈倒或甚至死亡,因為蜂蜜中含有白種花蜜,儲存久的蜂蜜不經過高溫的話會有毒,不僅蜂吃會中毒,連人吃多了也一樣會中毒,經過高溫就是對蜂蜜進行消毒。注意一點是:蜂蜜不能參得過多,不要以為越多越好,蜂蜜多了太凝稠,蜂在採集時會粘它的嘴和腳,蜂喝後起飛時會停留在其它樹葉子或物體上一直梳理而不飛。
二是准備一小包脫脂棉。棉花蘸糖水遞給蜂吃和釣蜂用的首選材料。
三是准備糖杯。糖杯是飼喂大黑蜂蜂王或工蜂的主要工具,用竹子的節筒,切割成一個小杯,或是用礦泉水瓶底做也行,把瓶身割掉,留瓶底,杯的高度為4㎝左右,不要太深,深了萬一蜂多採集打架不幸掉到糖杯中爬不上來而溺亡。做糖杯,只要會找蜂的人基本都會做,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即可。
四是備好白色的雞絨毛。准備白色的雞絨毛時,要在絨毛根部繫上一跟細繩套,以備套蜂腰用。
五准備一把15cm長的園頭鑷子。鑷子是用來捉蜂用的,因為蜂尾部有蟄針,不可能直接用手去捕捉,要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捕捉,以免被蟄到手。在蜂采糖水的時候,趁其不注意,用鑷子輕輕夾住其腳(足)。
六是削一根15cm長的生竹簽,大小與牙簽一樣大,長度15cm,把中間折彎,用來夾蜂腰部用。
七是找蜂。找蜂有兩種找法,一種是找蜂王;二是找工蜂。找王——在每年的3-4月間(有的地方稍早一點,根據季節而定,這兩個月是大黑蜂蜂王出來飛翔找洞築巢的旺季),你只要去到有殼斗科(麻栗樹)植物或是雜木灌叢林的地方,就能聞到一股散發出既似乎帶酸味的氣味,只要順著風吹的方向去找或者對該植物植株一棵一棵地觀察,直到找到出甜脂(汁)的樹,此樹散發的氣味會引來眾多的蜜蜂、胡蜂、蒼蠅、蝴蝶等飛蟲、昆蟲等前來覓食(樹汁),由於樹一直在分泌甜汁液,天氣熱導致過剩的汁液流出導致發酸(發酸的樹汁它們一般都不採,它們專採集剛分泌出的新鮮的甜汁液),在發酸的樹汁液附近,同一棵樹或旁邊鄰近的樹會出甜汁,只要有成群的蝴蝶、蜜蜂、蒼蠅或其它小胡蜂等昆蟲飛出飛進,那麼就會有大黑蜂在此採集樹汁。找工蜂採食最佳時間是5下旬較好,方法同上。
當發現大黑蜂蜂王來採食該怎樣追、尋找其窩?這是值得注意的一點,大黑蜂蜂王來覓食樹汁,剛築巢或蜂蛹還小,它一天只來覓食3——4次(早——中——晚),因為蟲小,吃的少,要是小幼蜂像米粒大的時候、封蓋多或是化蛹的話它就會半小時甚至幾十分鍾來采一次。而工蜂則相反,工蜂採食時間比較穩定,根據其穩定的採食時間就可以判斷其窩在遠或近位置。
當你發現大胡蜂蜂王或者工蜂來到樹上覓食的同時,最好不要驚動它,先用一小點棉花蘸糖水,再用小棒卡好小心翼翼地遞過去到蜂嘴邊,它聞到蜂蜜的香味就會抬頭來吃,待它吃飽飛走後,用時間對一下,看看來回的時間是多少,進行判斷蜂巢得遠近。第二次來的時候,繼續喂,第三慢慢移動帶有糖水的棉花,開始蜂會飛,再引誘,直至你晃動棍子它也不飛為止,慢慢把蜂釣下來。拿出備好的糖杯,把杯子固定在出甜汁樹腳位置,倒上糖水,蜂王或工蜂再來採食的同時,用蘸好糖水的棉花棒將其誘到糖杯上吃糖,采糖水2-3次後,再來第4、5……回,它已經很熟悉糖杯位置的同時,可用鑷子夾住蜂足部,用折彎後的竹簽夾住其腰部(動作要輕,謹防蜂王或工蜂被揉、按傷),用備好的雞絨毛系在蜂腰部,喂好糖後放其自由飛走。蜂飛回巢,都是有路線的,但第一次放飛,它會到處亂串,東飛西飛,這休息一下,那裡停一停,有時雞毛被卡住了,它就會把雞毛細繩裁斷,又飛回來采糖。觀察要是雞毛被裁了的話要繼續補上,直至它帶著雞毛采正常為止。此時你就可以順著它飛的方向去追、找、瞄,只要不被大樹或其它物體遮擋,一個人都可以找到它的老巢。
H. 胡蜂養殖技術
胡蜂也叫黃蜂,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種,我國記載的有200餘種,在我國分布甚廣。胡蜂味甘辛,性溫,主治風濕痹痛。蜂房可作中葯材,有定痛、驅蟲、消腫解毒功效,主治驚癇、風痹、乳癰、牙痛、頑癬、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風除濕,治急、慢風濕痛,風濕性關節炎。胡蜂蜂毒可治療關節炎,葯用價值極高,對醫療新產品的研製和生產有著重大意義。現在國際市場上有20多種胡蜂蜂毒出售,其價格相當昂貴。此外,胡蜂幼蟲和蛹體內營養成分豐富,可開發出各種營養食品。因此,養殖胡蜂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開發前景。
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1年發生3代,第1代成蟲6月中旬羽化,第2代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發生,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羽化,10月下旬交配,開始越冬。雄蜂多在第3代出現,交配後死亡,壽命較短。越冬雄蜂有群集性,常抱團越冬,抵禦寒氣。春季雌蜂單獨覓食築巢,一般將巢築於樹上或樹洞中。成蟲捕食鱗翅目幼蟲,並取食果汁及嫩葉。
胡蜂養殖設備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胡蜂養殖飼料
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胡蜂的生活習性
胡蜂為有社會性行為的昆蟲類群。蜾蠃科的種類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在產卵時,由雌蜂築一泥室或選擇合適的竹管,產卵其中,同時貯藏在捕來之後經螫刺麻醉的其他類昆蟲的幼蟲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別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蟲取食所貯存的獵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後,即咬破巢口飛出。
其他種類的胡蜂一生營巢而居。蜂群中有後蜂、職蜂(或稱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區別。後蜂為前一年秋後與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們把精子貯存在貯精囊中,到交配時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後不久即死亡。天漸冷時,受精雌蜂紛紛離巢尋覓牆縫、草垛等避風場所,抱團越冬。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團外出分別活動,自行尋找適宜場所建巢產卵。它們所產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於職蜂增多,蜂巢逐漸擴大。職蜂負責築巢和飼育幼蟲。中國中部地區每年有3次發生高峰。秋後,巢中的雄蜂約占總數的1/3,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時期。
一般氣溫在12~13℃時,胡蜂出蟄活動,16~18℃時開始築巢,秋後氣溫降至6~10℃時越冬。春季中午氣溫高時活動最勤,夏季中午炎熱,常暫停活動。晚間歸巢不動。有喜光習性。風力在3級以上時停止活動。相對溫度在60%~70%時最適於活動,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質。在500米范圍內,胡蜂可明確辨認方向,順利返巢,超過500米則常迷途忘返。
I. 養蜂怎樣防馬蜂
1、拍打法、網兜法。如果數量不多,可採用工具進行人工撲打將其消滅。養蜂人守候在蜂場內,發現馬蜂就可上前將其滅殺。
2、誘捕法。馬蜂不僅喜食蜜蜂,連同類的屍體也喜歡啃食。一般是利用胡蜂食肉的習性方便拍打,金環胡可用同伴死體誘捕。
3、如火燒、敵敵畏棉球,效果顯著,找到胡蜂巢,可用掛線法跟蹤胡蜂。
4、塗葯法效果最好。在捕殺馬蜂的時候可以用捕蟲網來活捉幾個馬蜂,然後在其身上塗抹帶有農葯的毒蜜。帶有毒蜜的馬蜂飛回巢內後,同巢馬蜂會過來舔食帶有毒蜜的蜂蜜,喜食了帶有毒蜜的馬蜂很快就會死亡。
(9)養胡蜂最佳補食方法擴展閱讀
養蜂的敵害及防治措施:
1、巢蟲
又稱蠟蛀蟲。常發生於弱群或蜂少脾多的蜂群和陳舊蜂箱。巢蟲蛀食巢脾上的蠟質、蜜汁,傷害蜜蜂幼蟲和蛹,常造成蜂群飛逃。可通過培養強群、保持蜂箱清潔、更換舊巢脾和用葯劑熏殺等方法防治。
2、蜘蛛
蜘蛛雖然也危害蜜蜂,但不是主要敵害,不必進行重點防治。只要堅持每天在蜂場附近及放蜂地段進行檢查,發現蛛網和蜘蛛時搗毀、殺死,就能保護蜜蜂,減少蜘蛛對蜜蜂的捕殺。
3、螞蟻
螞蟻是潛入蜂箱盜食蜂蜜、花粉,傷害蜜蜂幼蟲的一類社會性昆蟲。侵害蜜蜂的主要有大黑蟻、棕黃色家蟻等。如果螞蟻量多的時候對蜂群影響較大,這時可以用火燒死螞蟻。
J. 怎樣養殖胡蜂
胡峰也叫黃蜂養殖方法如下:
1 主要飼養設備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2 飼料
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3 飼養管理
2
飼養胡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
(1)採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2)飼養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
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胡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
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只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葯用。
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葯用價值更高。 4 病蟲害防治技術
危害胡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後孵化出幼蟲。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胡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對巢螟的預防,一是讓胡蜂將巢建在離地面較遠的位置,因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嚴重,距地面遠的較輕;二是人工飼養箱中的胡蜂,在巢螟產卵的2~3d內,每晚將蜂箱門關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
幼蟲在高溫多雨季節易得腐臭病,感染後會很快發病死亡。可以將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噴霧器噴灑抗生素進行預防。
此外,危害胡蜂的動物還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時,老鼠也會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這些都需要加強防範。 5 產品的粗加工和應用
在幼蟲期和化蛹期,將自然界或人工飼養的胡蜂蜂房採摘下來後,將蜂房蒸一下,取出幼蟲和蛹,再曬干,不要壓碎,放置於乾燥處。然後將其切碎生用,每kg用甘草1kg,取汁和蜂房拌勻,炒至微黃入葯。蜂房形態大小不一,背面有附著
在物體上的柄,正面有許多六角形空洞,質輕韌似紙,有臭氣。以大個、整齊、灰白色,輕軟有彈性、沒有死蜂和卵的為佳。
將加工好的蜂房和其他中葯共用,可制牙齦出血、急性乳腺炎、乳汁不下、乳房脹痛、皮膚瘡癬、頭癬、痛瘡腫毒等疾病。收集的幼蟲、蛹,採用炸、炒、煎、煮等方法,可加工成各種風味的食品。也可製作蜂幼蟲和蜂蛹罐頭,或用於提取蛋白質及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