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黃帝內經治療漏風症狀方法

黃帝內經治療漏風症狀方法

發布時間:2024-10-22 10:15:54

㈠ 《黃帝內經》上對於消渴病病因是怎麼解釋的呢

消渴之名首見於《素問•奇病論》中,雲:「脾癉……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內經》不同的篇章中有「消癉」、「消渴」、「肺消」、「鬲消」、「脾癉」、「腎熱病」、「漏風」、「風消」、「消中」、「食亦」等10個名稱,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消癉」。「消」按《素問•陰陽別論》的解釋是:「二陽結,謂之消」。消有三個含義:一指善消水谷而善飢多飲,二指消灼津液而致津液失養,陰不勝陽,火熱內生,三指肌膚消瘦。究「消渴」之含義,包括「病」、「症」與病理機制等三個方面,散見於十四篇之中。其中,「病」指具有典型症狀的消渴病,如消中、消癉、肺消、風消、食亦等病名; 「症」指渴飲、善食易飢的症狀,即消渴候,病理機制指胃腸結熱、津液消耗,即以火烹燒之意。《靈樞•五變》雲:「百疾之始期也,必生於風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為消癉」,指出了消渴的產生可因風雨寒暑所致。《素問•氣交變大論》也說:「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上應辰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上應鎮星。上臨太陽,則雨冰雪,霜不時降……渴而妄冒。」《素問•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其熱也則消肌肉」,又說:「飲酒中風,則為漏風,……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素問•皮部論》:「邪之始入於皮也……熱多則筋弛骨消……」《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肝痹者,夜卧則驚,多飲數小便」。從上述經文可知, 外感六淫,寒熱失調,可致消渴。

閱讀全文

與黃帝內經治療漏風症狀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些解決方法可以杜絕進場費 瀏覽:229
起卦方法和基本步驟 瀏覽:124
投喂對蝦的正確方法 瀏覽:812
375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190
腳爛如何治療方法 瀏覽:508
頸椎病怎麼護理方法 瀏覽:183
庫存率計算方法 瀏覽:992
快速睡眠的方法中葯 瀏覽:337
吹口琴的正確方法和圖片 瀏覽:562
暈車最佳度過方法 瀏覽:463
檢測器壞了的方法 瀏覽:824
湖州氧氣探測器安裝方法 瀏覽:259
簡單方法把面變成超輕黏土 瀏覽:503
石英砂焙燒除鐵方法的研究 瀏覽:36
織袋扣數計算方法 瀏覽:447
高超的教學方法用古文怎麼說 瀏覽:226
裸根茉莉種植方法 瀏覽:516
過萬聖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36
可可粉的使用方法 瀏覽:142
常用的滅火的方法有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