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風險評價有哪些方法

風險評價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4 11:25:00

㈠ 風險評價4種方法

1、單變數判定模型。

單變數模型將財務指標用於風險評價是一大進步,指標單一,簡單易行,但是不可避免會出現評價的片面性。這種方法在人們開始認識財務風險時採用,但隨著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多變,單一的指標已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綜合財務狀況。

2、多元線性評價模型。

多元線性模型在單一式的基礎上趨向綜合,且把財務風險概括在某一范圍內,這是它的突破,但仍沒有考慮企業的成長能力,同時它的假設條件是變數服從多元正態分布,沒有解決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問題。這種方法在現實中比較常見。

3、綜合評價法。這種方法認為,企業財務風險評價的內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償債能力,此外還有成長能力,它們之間大致按5∶3∶2來分配。

(1)風險評價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在對投資理財產品開展風險評級時,遵循的原則通常有3個,

一、是產品風險等級評定孰高,

二、是同類產品風險等級一致性,

三、是產品風險等級隨市場和政策動態調整。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這導致部分理財產品風險飆升,甚至出現了此前中國銀行發售「原油寶」出現較大虧損事件,這既暴露出金融機構在市場異常波動下應急管理能力較弱等問題,也將「投資者不分層」弊病推上前台。

在「原油寶」事件中,盡管該產品不等同於原油期貨,其高風險特徵並未發生改變,然而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吸納了較多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普通投資者。

「投資者要盡量在自己相對熟悉的領域開展投資,商品期貨投資者要掌握專業投資知識,了解投資產品價格變動規律。」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並不具備專業投資知識與能力,不建議貿然進入商品期貨領域。

什麼是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常用方法

風險評估的定義及常用方法如下:

一、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二、常用方法:

1、風險因素分析法

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2、模糊綜合評價法

3、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

4、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

5、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

6、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

三、任務:

1、確定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

2、識別評估對象面臨的各種風險;

3、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4、確定組織承受風險的能力;

5、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的優先等級;

6、推薦風險消減對策。

㈢ 風險評價方法有

一、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

1、將一項作業活動分解成若干相連的過程;

2、對每個過程的所有潛在風險進行識別;

3、針對每個風險制訂控制措施。

具體見下表:

工作危害分析表

作業任務: 工作地點:

分析人員: 日 期:

審 核 人: 日 期:

序號

工作

內容

危害後果

現有安全

控制措施

評價結果

建議糾正/預防措施

L

S

F

風險等級

二、安全檢查表分析方法(SCL法)

1、先對一個檢查對象進行分解,確定需要檢查的若干小項;

2、針對每一個小項,查找有關資料,確定檢查標准;

3、針對每一個檢查標准,確定未達標的後果;

4、針對每一個後果,確定現有的的控制措施;

5、針對每一項現有的控制措施,制訂改進控制措施。

具體見下表:

安全檢查分析記錄表

檢查工序: 檢查對象:

分析人員: 日 期:

審 核 人: 日 期:

序號

檢查項目

檢查標准

未達到標準的後果

現有的控制措施

L

S

H

風險等級

建議改進措施

三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法)

對具有潛在危險性的作業條件,影響危險性(D)的主要因素有3個:

①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

② 暴露於這種危險環境的情況,

③ 事故一旦發生可能產生的後果。

D = L× E× C

式中:

D —作業條件的危險性,

L —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E —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率,

C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結果。

(1)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L)如下表:

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會被預料到

6

相當可能

3

不經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0.5

可以設想,很不可能

0.2

極不可能

0.1

實際上不可能

(2)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率(E)如下表:

分數值

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10

連續暴露於潛在的危險環境

6

每日工作時間內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爾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幾次暴露

0.5

非常罕見的暴露

(3)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結果(C)如下表:

分數值

事故造成的後果

100

大災難,10人以上死亡

40

災難,數人死亡

15

非常嚴重,1人死亡

7

嚴重,嚴重傷殘

3

重大,有傷殘

1

輕傷,需救護

(4)危險等級劃分(D)如下表:

危險性分值

危險程度

>320

極度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比較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四、預先危險性分析(PHA法)

對各工藝環節中評價單元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預先危險性分析,強調盡可能覆蓋整個系統,涉及所有存在的危險類別、危險狀態、存在條件、事故後果等,特別適用於工程初步設計階段的概略分析。

其主要功能有:

大體識別與系統有關的主要危險;鑒別產生危險的原因;估計事故出現對系統產生的影響;對已經識別的危險進行分級;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險性的措施。

分析步驟

l 對系統的生產目標、工藝過程以及操作條件和周圍環境進行充分地調查了解;

l 收集以往的經驗和同類生產中發生過的事故情況,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和觸發事件;

l 推測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

l 確定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產生後果的危險等級;

l 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

危險性等級劃分

按導致事故危險、危害的程度,根據可能導致的後果,將相關的危險、有害因素劃分為四個危險等級,

㈣ 安全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基於作業活動的一種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識別。

2.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

3. 風險矩陣分析法(LS)

風險矩陣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將風險事件的後果嚴重程度相對的定性分為若干級,將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相對定性分為若干級,然後以嚴重性為表列,以可能性為錶行,製成表,在行列的交點上給出定性的加權指數。

4.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三種因素分別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5.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風險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是對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的改進。

風險評估在一個企業中,誘發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安全風險評估」能為全面有效落實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礎資料.並評估出不同環境或不同時期的安全危險性的重點,加強安全管理,採取宣傳教育、行政、技術及監督等措施和手段,推動各階層員工做好每項安全工作。

使企業每位員工都能真正重視安全工作,讓其了解及掌握基本安全知識,這樣,絕大多數安全事故均是可以避的。這也是安全風險評估的價值所在。

㈤ 風險評估的方法主要有

常用方法編輯
方法
一、風險因素分析法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二、模糊綜合評價法
三、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由於內部控制結構與控制風險直接相關,因而這種方法主要在控制風險的評估中使用。注冊會計師對於企業內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
四、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三種。
五、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優點,適合評估各種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了解法、邏輯分析法、類似估計法。
六、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出風險率,然後把風險率與風險安全指標相比較,若風險率大於風險安全指標,則系統處於風險狀態,兩數據相差越大,風險越大。
風險率等於風險發生的頻率乘以風險發生的平均損失,風險損失包括無形損失,無形損失可以按一定標准折換或按金額進行計算。風險安全指標則是在大量經驗積累及統計運算的基礎上,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情況、法律因素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等確定的普遍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率。風險率風險評價法可在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行業風險管理中使用。

㈥ 風險評價的方法

介紹一下風險評估的三種方法,這些方法各有所長、各有所重,針對不同的風險識別對象,可靈活運用,或專取一種,或幾種組合,主要應考慮其有效性和員工的接受性,最終的目的是准確地識別出所有可能的有價值的風險,為後續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據。

1 現場觀察法:通過對工作環境的現場觀察,以查找現場隱患的方式發現存在的危險源,適應范圍較廣。

優點:現場觀察法適用各場所及作業環節;缺點:①從事現場觀察的人員,要求具有安全技術知識和掌握了完善的職業健康安全法規、標准;②不適應於大面積的觀察。

2 安全檢查表法SCL:它是由一些對工藝過程、機械設備和作業情況熟悉並富有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經驗的人員,根據有關規范、標准、工藝、制度等事先對分析對象進行詳盡分析和充分討論,列出檢查項目和檢查要點等內容並編製成表。分析者依據現場觀察、閱讀系統文件、與操作人員交談、以及個人的理解,通過回答安全檢查表所列的問題,發現系統設計和操作等各個方面與標准、規定不符的地方,記下差異。

優點:安全檢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結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檢查基礎之上,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尤其適用於崗位員工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對其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便於全面辨識危害因素。缺點:檢查表約束限制了人們主管能動性的發揮,對不在檢查表中反映的問題,可能會被忽視,因此,採用該方法可能會漏掉以往未曾出現過的一些新的危害。

應用范圍:安全檢查表一般適用於比較成熟(或傳統)的行業,領域的危害因素辨識,且需要事先編制檢查表,以對照進行辨識。安全檢查表法尤其適用於一線崗位員工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如,作業活動開始前,或對設備設施的檢查等等。只能對已經有的或傳統的業務對象、活動進行檢查,對新業務活動、新行業領域的危害因素辨識不適用此法。

危害因素辨識所使用的檢查表與安全檢查時所使用的檢查表並不完全一致,它們大致相同,但又各有側重,因此,不應直接使用安全檢查表所用的檢查表進行危害因素辨識,應在其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最好是重新編制。

3 預先危險性分析法PHA:預先危險性分析又稱初步危險性分析,是在進行某項工程活動(包括設計、施工、生產、維修等)之前,對系統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類別、分布)、出現條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進行宏觀、概略分析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優點:在最初構思產品設計時,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險,從一開始便可採取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們,避免由於考慮不周造成損失。在進行龐大、復雜系統危害因素辨識,可以首先通過預先危險性分析,分析判斷系統主要危險所在,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主要風險進行深入分析。缺點:易受分析人員主觀因素影響。另外,預先危險性分析一般都是概略性分析,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且精準程度不高,復雜或高風險系統需在此基礎上,藉助其他方法再做進一步分析。PHA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不夠全面,也無法提供有關風險及其最佳風險預防措施方面的詳細信息。

應用范圍:預先危險性分析一般用於項目評價的初期,通過預先危險性分析過濾一些風險性低的環節、區域,同時,也為在其它風險性高的環節、區域,進一步採用其它方法進行深入的危害因素辨識創造了條件。適用於固有系統中採取新的方法,接觸新的物料、設備的危險性評價。當只希望進行粗略的危險和潛在事故情況分析時,也可以用PHA對已建成的裝置進行分析。

㈦ 風險的評價方法有哪些

風險因素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內部控制評價法,分析性復核法,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㈧ 風險評價方法一般可分為

風險評價的方法主要有()。
A.事故樹分析法
B.定量分析法(LEC)
C.定性分析法
D.故障樹分析法
E.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

【正確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施工安全風險識別與預防措施。風險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LEC)。

㈨ 項目風險評估有哪些主要方法

風險評估的方法有風險因素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內部控制評價法、分析性復核法、定性風險評價法、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評估是組織確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屬於組織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策劃的過程。在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應關系。

㈩ 風險評價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有以下幾種:

1.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研究在採取某種措施的情況下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以及可以取得多大的效果。

2.權衡分析法。權衡分析法是將各項風險所致後果進行量化比較,從而各項風險的存在與發生可能造成的影響。

3.風險效益分析法。風險效益分析法是研究在採取某種措施的情況下,取得一定的效果需要承擔多大的風險。

4.統計型評價法。統計型評價法是對已知發生的概率及其損益值的各種風險進行成本及效果比較分析並加以評價的方法。

5.綜合分析法。綜合分析法是利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將風險的構成要素劃分為若干具體的項目,由專家對各項目進行調查統計評出分值,然後根據分值及權數計算出各要素的實際評分值與最大可能值之比,作為風險程度評價的依據。

風險的評價是企業在取得風險估計結果的基礎上,研究該風險的性質,分析談風險的影響,尋求風險對策的行為。

風險評價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者的主觀因素,不同的管理者對同樣貨幣金額的風險有不同的評價方法。這是因為相同的損益對於不同地位、不同處境的法人具有不同的效用。所謂效用,是指利益或收益存在於主體心目中的滿足慾望或需要的能力。

主觀因素決定著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而其態度不外乎三種情況:拒絕風險,放棄盈利機會;承擔風險,追求利潤;合理地規范其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不因高盈利而冒大風險,也不因小風險而放棄盈利機會。顯然,後者的態度是積極穩健的。

閱讀全文

與風險評價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in10解決限制大漠插件方法 瀏覽:48
鳥套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2
角磨機上鏈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689
war3程序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125
如何提高新陳代謝率的方法 瀏覽:276
毒理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455
怎麼測出有距離的方法 瀏覽:1
傳送帶每米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710
天窗解決方法賓士 瀏覽:432
嬰兒車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65
心理醫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277
電腦qq視頻旋轉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6
性格不同半生矛盾的解決方法 瀏覽:378
解決商業倫理問題的方法 瀏覽:101
祛除臭蟲的有效方法是什麼 瀏覽:480
ug80使用方法 瀏覽:509
足根痛的治療方法 瀏覽:911
小林退熱貼使用方法貼哪裡 瀏覽:913
小天鵝洗衣機70公斤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19
東莞治療痤瘡的方法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