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瀝青混凝土的成型方法有哪些

瀝青混凝土的成型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13 12:11:40

Ⅰ 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序是

1、准備工作:瀝青路面施工前應將水泥穩定層的雜物清理干凈,穩定層破損,坑洞等應及時修補平整,檢查路平石、緣石、檢查井、進水井蓋及其他構築物是否安裝穩固,若存在問題,局部予以處理。
2、測量放樣:瀝青路面的高程可在已砌築的路平石或緣石標明瀝青碎石層和瀝青混凝土面層的高程,交叉路口或喇叭口應設指示樁來控制高程。
3、材料:採用石油瀝青作為結合料,其性能應符合三大指標要求。石料採用堅韌、無風化,清潔碎石或礫石作骨料,應具有適當的級配,抗壓強度大於800kg/cm2,雲母泥土等雜質含量小於2%,針狀、片狀顆含小於10%,吸水率小於3%,砂採用顆粒堅韌無風化且有適當級配組成的粗砂或中砂作填充材料,最大粒徑小於5mm,含量少於5%,石屑採用堅硬、潔凈帶有稜角的石屑,最大粒徑小於10mm,含0.07mm 以下的粉料不超過5%,石粉空隙率不小於45%,細度應全部通過100 號篩,0.075~0.005mm 的顆粒含量應占總重的80-90%。

Ⅱ 再生瀝青混凝土

再生瀝青路面的施工按溫度可分為熱法施工和冷法施工。熱法施工按施工工藝又可分為現場熱再生法和廠拌熱再生法。

1現場冷再生法
現場冷再生法是用大功率路面銑刨拌和機將路面混合料在原路面上就地銑刨、翻挖、破碎,再加入穩定劑、水泥、水(或加入乳化瀝青)和骨料同時就地拌和,用路拌機原地拌和,最後碾壓成型。這種方法主要應用於冷法施工中,且新添加的結合料是乳化瀝青,這種方法對設施要求較低,生產成本不高,但同時再生路面的品質不是很好,目前該方法使用較少,主要是用於等級低的道路或鋪築基層使用,國外多用於鄉村道路的翻修。

2現場熱再生法
現場熱再生是一種就地修復破損路面的過程,它通過加熱軟化路面,鏟起路面廢料,再和瀝青粘合劑混合,有時可能還需要添加一些新的骨料。然後將再生料重新鋪在原來的路面上。一般用一台大型"瀝青路面熱再生聯合機組",先把瀝青路面烤熱軟化,再將舊瀝青層收集起來輸送到該機組中的雙卧軸連續攪拌機上,添加新骨料、補充新瀝青,攪拌後排到機組的攤鋪器上,攤鋪、搗實、熨平,再用壓路機碾壓,鋪成一條新路。現場熱再生可以通過單次操作完成,把原材料和需修的路面重新結合。或者是通過兩階段完成,即先將再生料重新壓實,然後在上面再鋪一層磨耗層。這種方法施工簡單方便,多用於基層承載能力良好、面層因疲勞而龜裂的路段,特別適用於老化不太嚴重,但平整度較差的路面。

3 工廠熱再生法
工廠熱再生法在工廠中對回收的瀝青混合料進行集中處理,是一種實用、靈活、簡便而又能保證質量的瀝青路面再生技術。 工廠熱再生法就是將舊瀝青路面經過翻挖後運回拌和廠,再集中破碎,根據路面不同層次的質量要求,進行配比設計,確定舊瀝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再生劑、新瀝青材料、新集料等在拌和機中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新的混合料,從而獲得優良的再生瀝青混凝土,鋪築成再生瀝青路面。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方便對已被翻挖的基層甚至路基的一些地段進行有效的補強,瀝青層的重鋪則可以象新路施工一樣,分別按下面層、中面層、上面層(磨耗層)的不同技術要求進行配合比設計,確定舊瀝青回收料的添加比例。

Ⅲ 瀝青路面施工方法有那些

瀝青路面分類:
瀝青路面的瀝青類結構層本身,屬於柔性路面范疇,但其基層除柔性材料外,也可採用剛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剛性的水硬性材料。瀝青路面有多種分類方法,按集料種類不同分為:瀝青砂、瀝青土、瀝青碎(礫)石混合料等;按瀝青材料品種不同分為:石油瀝青路面、煤瀝青路面、天然瀝青路面和渣油路面。但較普遍的分類方法是按其施工方法、技術品質和使用特點分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廠拌瀝青碎石路面、瀝青貫入式路面、路拌瀝青碎(礫)石混合料路面和瀝青表面處治路面。

瀝青混凝土路面

由適當比例的各種不同大小顆粒的集料、礦粉和瀝青,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拌和,經攤鋪壓實而成的路面面層。

① 碾壓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多用熱拌熱鋪法制備,其路用性質比較好,故對制備工藝和原材料要求也較高,大多採用集中廠拌法。用得較普遍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為碾壓式類型,即混合料需經重型機械壓實後才能成型,故有的國家稱它為碾壓式地瀝青。成型以後路面平整、密實、少塵,有一定粗糙性,因而有較好的行車舒適性和外觀;且有較好的耐老化性、耐磨性、溫度穩定性和抗行車損壞的能力。使用壽命一般較長,當採用石油瀝青作結合料時,大修年限常在15年以上。

② 冷鋪式。瀝青混凝土熱拌冷鋪,有的國家也稱為冷地瀝青,常用於養護小修或需遠距離輸送混合料的工程,所用瀝青比熱拌熱鋪者為稀,用量亦較少,以求在常溫時有適當的鬆散度和粘性,但其使用壽命不及熱拌熱鋪者。

③ 攤鋪式。熱拌熱鋪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可以不用重型機械壓實即能成型,常稱作攤鋪地瀝青。為了使攤鋪地瀝青混合料在攤鋪時有適當流動性,能通過輕度的搗實和墁平即可密實,在混合料中要求有較多瀝青和礦粉的混合物,即瀝青膠泥,其強度主要依靠瀝青膠泥的粘結力。因集料顆粒面已被較厚的膠泥所隔開,其鎖結力和內磨阻力已減低,所以攤鋪地瀝青較少用於車行道,但某些歐美國家也有把它用於車行道者,此時對瀝青材料的性質要求很嚴格,以免夏季發軟,同時需要另鋪防滑層或加撒防滑集料,以防表面過滑。

廠拌瀝青碎石路面

也稱黑色碎石路面或開級配瀝青混凝土路面。其加工工藝和鋪築工藝接近瀝青混凝土路面,但其孔隙較大(兩者的分界線並不嚴格,中國以孔隙率10%為分界)。瀝青碎石混合料可以熱拌熱鋪,也可熱拌冷鋪;熱鋪質量較好,用得較普遍。集料的顆粒有同顆粒及有級配之分,目前多採用有級配者。和瀝青混凝土相比,瀝青碎石的細集料和礦粉含量較少,粗集料的比例較大,瀝青用量相應也較少。瀝青碎石混合料的熱穩定性主要依靠集料顆粒間的鎖結力,故對瀝青用量、稠度、混合料的配合比和集料級配的變動范圍可比瀝青混凝土為寬,而仍能保持其熱穩定性。但因多孔之故,路面容易滲水和老化,故瀝青碎石常用於面層的下層、聯結層、整平層和基層。若用於路面的上層時,須加瀝青封層或嵌撒細粒瀝青混合料。但也有把它鋪在密實的瀝青面層之上,作透水的防滑層用的。瀝青碎石路面的使用壽命一般短於瀝青混凝土路面,但其工程造價常較廉。

瀝青貫入式路面

是澆灑成型的一類瀝青路面。把瀝青澆灑在鋪好的主層集料上,再分層撒布嵌縫石屑和澆灑瀝青,分層壓實,形成一個較緻密的瀝青結構層。澆灑施工的優點是設備簡單,運料方便;其缺點是施工受氣候的影響較大,而且最終成型需要一定時間,成型後的路面不如廠拌瀝青混合料路面平整和美觀,成型期又多浮動灰砂,並可能泛油。為了克服這一缺點,可把最後一層澆灑瀝青和撒布石屑改為鋪築預拌細粒瀝青混合料,以加速成型和減少浮動灰塵,並有利於表面排水。貫入式路面的熱穩定性主要依靠粗集料間的鎖結力,故對瀝青用量和瀝青稠度也沒有瀝青混凝土路面那樣敏感,其路用性質和適用層位與瀝青碎石路面相接近。瀝青貫入式路面可熱法施工,也可冷法施工。熱法施工時用加熱的粘稠瀝青澆在冷集料上,路面成型較快,適用於城市道路和交通繁忙的公路;冷法施工時用乳化瀝青冷澆,但需待乳化瀝青的油水分裂、水分蒸發後才能初步成型,適用於養護小修及設置加熱設備有困難的長距離公路。貫入式用的集料顆粒宜為接近同粒徑集料,以便瀝青能充分滲入主層,並使嵌縫層厚度均勻;主層集料的最大粒徑應接近面層厚度或為面層厚度的0.7~0.8倍;集料應潔凈無灰,表面乾燥。

路拌瀝青碎(礫)石混合料路面

路拌法是堆料於路床上,澆灑適量瀝青,然後用機械或人工拌勻,並鋪平壓實。由於在路床上的集料無法加熱,因此需要採用稠度較稀的瀝青乳液或液體瀝青作結合料,拌和時乳化瀝青不常加熱,液體瀝青閃點高者可以加熱。氣候潮濕時,還需要在瀝青中加入抗剝落劑或採用陽離子瀝青乳液,或在混合料中摻入水泥、石灰等,以增加潮濕集料與瀝青的粘著力。路拌瀝青混合料因受各種條件限制,其路用性質不如廠拌瀝青混合料,但可節約就地沙石料的往返運輸費和能耗,常用於次要的公路或農村道路。

瀝青表面處治路面

表面處治的施工工藝和路用性質接近貫入式,但因其層厚較薄(一般為1~3厘米),故不用主層集料,而是將瀝青直接澆灑在潔凈乾燥的下層上,然後依次撒布集料和澆灑瀝青,最後壓實成型。表面處治按澆灑瀝青和撒布集料的遍數不同,分為單層式、雙層式、三層式。表面處治路面的使用壽命不及貫入式路面,設計時一般不考慮其承重強度,其作用主要是對非瀝青承重層起保護和防磨耗作用,而對舊瀝青路面,則是一種日常維護的常用措施。施工中第一次撒布的集料顆粒一般較大,然後逐層縮小粒徑;但也有相反的工藝,即先逐層用較細的集料修築一薄的表面處治層,待積累到一定厚度後,用粗集料壓入,形式較厚而熱穩定性較好的表面處治層;或先用細集料處治形成一層不透水的封層,然後再用較粗的集料處理,使表面粗糙。

Ⅳ 瀝青混凝土路面做法有哪些

(1)主要施工方法

本工程的施工分成二個作業段,採用平行流水作業法,其施工順

序為:測量放線→機械開挖溝槽→砂墊層→承插管安裝→砌井→閉水

→回填土→路床→路基→瀝青混凝土路面→側石安裝→人行道→現

場的清理。

1.1測量放線:測量人員要根據測量部門提供的坐標點和高程

點進行定位放線和高程引測,並且有復測和復測記錄,並且要取得監

理的簽字認證,要根據設計圖紙來放線,開挖溝槽前要放出開挖的邊

線,按圖紙規定的放坡系數放坡,邊開挖邊控制好軸線、邊線,邊挖

邊量高程,嚴禁超挖,在施工過程中,每道工序都要進行高程及軸線

的控制。

1.2溝槽的開挖:溝槽開挖采機械開挖、人工配合的方案進行,

在開挖前,測設溝槽的中心線,放出溝槽的開挖邊線,按圖紙要求的

放坡系數放坡,然後進行開挖,開挖的溝槽寬度,必須滿足圖紙要求

的設計要求寬度。挖出的土棄於溝槽兩側,同時用水準儀控制高程,

予留20cm厚原狀土進行人工清除,以防超挖擾動原土層,上口寬及

底寬一定要保證規定的幾何尺寸。

1.3基礎墊層應夯實緊密,表面平整,管道基礎的介面部位,

應項留凹槽在介面完成後,隨即用中粗砂填實,如果施工中遇到軟土

基,槽底處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鋪墊設碎石150ram,再用5 cm厚

粗砂找平。

1.4安裝承插管 承插管安裝:首先,檢查承插管和橡膠圈是否符合施工要求,質量

是否達標,合格後,才能進行安裝,安裝時採用頂推與拉入結合的辦

法安裝,承插口工作面和膠圈清洗干凈,套在插口上的膠圈應平直,

無扭曲;管子吊起時不得過高,稍離槽底即可,以使插口膠圈准確地

對入承口內,插口進入時,頂拉速度應緩慢,專人檢查膠圈滾入情況,

如發現滾入不勻,應

停止頂、拉,用鏨子調整膠圈位置均勻後,再繼續施工,使膠圈達到

承插口預定的位置,在施工過程中利用邊線調整管身位置,使管子中

線符合設計要求。

Ⅳ 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藝

瀝青混凝土路面對基層要求
1. 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適宜的剛度
2. 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3. 乾燥收縮和溫度收縮變形較小
4. 表面應平整密實;拱度與面層的拱度應一致;高程符合要求。 施工工藝要求
一. 一般要求
1.熱拌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徑分,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細粒式,砂粒式五種。
2.瀝青混凝土面層集料的最大粒徑應與分層壓實層厚相匹配。
二. 准備工作
1. 應復查基層和附屬構築物質量,確認符合規范要求。施工材料經過試驗合格後使用。機械需配套且有備用的,並保持狀態完好。
2. 瀝青加熱溫度及瀝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溫度應根據瀝青標號,黏度,氣候條件,鋪築層的厚度及下卧層厚度,按照《城鎮道路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的要求選用。當瀝青黏度大,氣溫低,鋪築層厚度小時,施工溫度宜用高限。
3.重要的瀝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米的試驗段,主要分試拌,試鋪兩個階段,取得相應的參數。 三 .拌制運輸 瀝青混合料的拌制必須在瀝青拌合廠(場,站)進行。應有良好的防雨排水設施,並配備試驗室,以保證質量合格。 城市主幹路,快速路的瀝青混凝土宜採用間歇式(分拌式)拌和機拌合。它具有自動配料系統,可自動列印每拌料的拌合溫度,拌合時間,拌合量等參數。 為配合大批量生產混合料,宜用大噸位自卸汽車運輸。出廠的瀝青混合料應逐車稱重,並測量運料車中的瀝青混合料的溫度,簽發一式三份運料單。一份存拌合場,一份交攤鋪現場,一份交司機。 卸料時,要均勻卸料,防止粗細分離。做到保溫,防雨和保護環境。

Ⅵ 瀝青混凝土施工方法是怎樣的

1.施工准備階段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備階段包括:
a. 基層驗收;
b. 材料、機械設備的檢查;
1.1基層驗收
基層分新建和利用原路面兩種。高等級公路要求除臨土基第一層底基層可路拌施工外,均採用集中拌和、機械攤鋪的方法進行施工。為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從基層開始就嚴格掛線施工,達到施工技術規范要求的各項指標。目前為提高工程質量減少路面裂縫多在上基層上每隔15—20米切縫鋪設土工格柵或土工布撒布改性瀝青處理。在原有路面上鋪築瀝青混凝土也應嚴格驗收,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有坑槽、沉陷、泛油、混凝土路面碎裂等病害加以處理。對有較大波浪的地方應在凹陷處預先鋪上一層混合料,並予以壓實,不必考慮攤鋪厚度的均一性。
1.2材料、機械設備的檢查
1.2.1原材料
瀝青混合料拌和前應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及規范要求選擇好各種材料。必須對材料來源、材料質量、數量、供應計劃、材料場堆放及儲存條件等進行檢查。
瀝青混合料中使用的粗集料,通常是2—3種不同規格的石料經摻配組成。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有穩定的合格礦料級配,就要求在石料的供料和收料過程中,保證不同規格碎石顆粒要有一致性。保持瀝青混合料級配組成的一致性對瀝青混合料各項技術指標的穩定性非常重要。
路面施工所用的礦料數量較大,加之施工單位流動性強,施工單位很少有自己組織的石料加工廠。同時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利用當地生產的材料。現在社會上生產碎石材料的廠家都屬於建材部門或地方的集體或個人所有,生產的材料又是常用於水泥混凝土。而水泥混凝土對集料規格的要求與瀝青混凝土對集料的要求是不同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對砂、石料的質量和規格要求更高,因為它在相當程度上要依靠集料的嵌擠作用形成路面強度並保證結構的穩定性。
實踐中認識到,同一個工程從多個廠家購進石料,會出現品種雜,而且規格上參差不齊的現象。名義上是同一規格粒徑的石料,出自不同廠家,甚至是一個廠家由不同型號機器加工的石料,其材料級配也是有差異的。用這些碎石直接摻配後生產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由於不同規格集料級配的不均勻性,常導致混凝土的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在室內實驗認定的各廠家生產的石料性質、強度等指標合格的基礎上,選取生產量能滿足需用的一或二個廠家的石料。如能採用對進場的各家不同規格的集料進行二次篩分的工程措施,使分離出的不同規格的集料配比均勻一致。就更多可保證拌制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礦料級配組成的均勻性,從而保證瀝青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
1.2.2施工機械
施工前應對拌和廠及瀝青路面施工機械和設備的配套情況、性能 、計量精度等進行檢查。拌和前特別要注意瀝青拌和樓電子秤的准確度。從而保證骨料、粉料、瀝青等各種物料配比精度。
攤鋪設備的選型也很重要,德國ABG423型全自動找平攤鋪機,整幅一次攤鋪(全寬12M),能很好控制攤鋪厚度和表面平整度。
2.試驗段的試鋪
高級公路面層在施工前應鋪築試驗段。試驗段的長度應根據實驗目的確定,宜為100~200M。試驗段宜在直線上鋪築。分試拌及試鋪兩個階段,包括下列實驗內容:
2.1據瀝青路面各種施工機械相匹配的原則,確定合理的施工機械、機械數量及組合方式。
2.2試拌確定拌和機的上料速度、拌和時間、拌和溫度等操作工藝。
2.3通過試鋪確定:透層瀝青的標號與用量、噴灑方式、噴灑溫度;攤鋪機的攤鋪溫度、攤鋪速度、攤鋪寬度、自動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藝;壓路機的壓實順序、碾壓溫度、碾壓速度及遍數等壓實工藝;以及確定松鋪系數、接縫方法等。
2.4范規定的方法驗證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結果,提出生產用的礦料配比和瀝青用量。
2.5建立用鑽孔法及核子密度儀法測定密度的對比關系。確定瀝青混凝土或瀝青碎石面層的壓實標准密度。
2.6定施工產量及作業段的長度,制訂施工進度計劃。
2.7全面檢查材料及施工質量。
2.8定施工組織及管理體系、人員、通訊聯絡及指揮方式。
在試驗段的鋪築過程中,應認真做好記錄分析,直接取得一手施工資料。在正式路段上施工時,要按照試驗段施工時所取得的試驗數據進行施工。
3.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包括: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運輸、攤鋪、接縫處理及碾壓。
3.1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
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機械、拌和時間、拌和溫度、熱礦料二次篩分、瀝青用量等是影響瀝青混凝土路面穩定性和平整度的重要因素
瀝青混合料必須在瀝青拌和廠採用拌和機械拌制。可採用間歇式拌和機或連續式拌和機拌制。當工程材料從多處供料、來源或質量不穩定時,不宜採用連續式拌和機。
瀝青混合料拌制時,瀝青和礦料的加熱溫度應調節到能使拌和的瀝青混合料出廠溫度(石油瀝青120~165攝氏度;煤瀝青80~120攝氏度)。混合料溫度過高時,影響瀝青與集料的粘結力,從而影響到混合料的穩定性。
瀝青混合料拌和時間要以混合料拌和均勻、所有礦料顆粒全部裹覆瀝青結合料為度,並經試拌確定。間歇式拌和機每鍋拌和時間宜為30~50s(其中干拌時間不得少於5s),連續式拌和的拌和時間由上料速度及拌和溫度調節。
拌和廠拌和的瀝青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料、無結團成塊或嚴重的粗細料分離現象。如發現不合格時應及時調整 。
3.2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運輸
混合料的運輸採用較大噸位的自卸汽車運輸。從拌和機向運料車上放料時,應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動一下汽車位置,以減少粗細集料的離析現象。運輸過程中注意加蓋蓬布,用以保溫、防雨、防污染。瀝青混合料運輸車的用量應較拌和能力或攤鋪速度有所富餘,保證攤鋪機連續不間斷攤鋪。注意卸料與攤鋪機之間的距離,防止碰撞攤鋪機或倒在攤鋪機外,引起攤鋪不均勻,影響路面的平整度。
3.3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攤鋪
在合格的基層上按規定撒布透層、粘層、鋪築下封層後,可進行混合料的攤鋪。首先進行施工放樣。准確的施工放樣避免基準鋼線的重度影響,其鋼支柱縱向間距不宜過大,一般5~10米並用緊線器拉緊。同時要加強監視,防止現場人員擾動,造成攤鋪面的波動。攤鋪前,還要及時進行立柱、橫坡度、厚度等項指標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攤鋪機攤鋪速度勻速行使不間斷,藉以減少波浪和施工縫,試驗人員隨時檢測成品料的配比和瀝青含量,及時反饋拌和廠,及時調整。設專人消除粗細集料離析現象,如發現粗集料窩應予鏟除,並用新料填補。此項工作必須在碾壓之前進行,嚴禁用薄層貼補法找平,以免貼補層在使用過程中脫落壓碎,引起面層推移破裂。
攤鋪中的質量缺陷主要有:厚度不均,平整度差(小波浪,台階),混合料離析、裂紋、拉溝等。
① 粉料過多,溫度不當,砂石未完全烘乾,機械猛烈起步和緊急剎車,刮料護板安裝不當均可引起裂紋。
② 瀝青含量過多或過少,礦粉含量不足;骨料尺寸與攤鋪厚度不協調;振搗梁與熨平板的相互位置調整不當,振搗梁、熨平板底面磨損;刮料護板安裝不當,熨平板接縫處理不當等引起拉溝。
③ 供料速度不勻;機械起步和剎車過猛;攤鋪速度不均勻;熨平板工作迎角調整過當攤鋪機發動機或驅動鏈條松緊度未調好均會引起小波浪。
④ 熨平板底面磨損或嚴重變型時,鋪層容易產生裂紋和拉溝,故應及時變換。有時熨平板的工作迎角太小,也會使鋪層的兩邊形成裂紋或拉溝。調整熨平板的前緣拱度,並在試鋪中多次調整,直到能鋪出具有良好的鋪層為止。如果多次調整仍消除不了上述缺陷,就應該更換熨平板的底板。當礦料中的大顆粒尺寸大於攤鋪厚度時,在攤鋪過程中該大顆粒將被熨平板拖著滾動,使鋪層產生裂紋、掛溝等。所以應嚴格控制礦料粒徑,使其最大尺寸在規范之內。混合料的配比不當,會產生全鋪層的裂縫,因為振搗梁在攤鋪過程中混合料進行搗實的同時,還要將它向前推移。如果混合料的大顆粒過多,就會出現全鋪層的大裂縫。為了消除這種裂縫,有時可將熨平板加熱進行熱熨,但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改變混合料的配比。
⑤ 輪胎攤鋪機氣壓超限(一般為0.5~0.55mpa),攤鋪機宜打滑;氣壓過低,機體會隨礦料重量變化而上下變動,使攤鋪層出現波浪。履帶式攤鋪機履帶松緊超限將導致攤鋪速度發生沖脈,進而使鋪面出現搓板。履帶或輪胎的行駛線上因卸料而灑落的粒料未清除,該部分攤鋪厚度易突變。
⑥ 被頂攤的運料車剎車太緊,使攤鋪機負荷增大,或料車倒退撞擊攤鋪機或單側輪接觸、另側脫空等會引起速度變化或偏載,使鋪面出現凸楞。施工中往往第一、二車料質量較差,注意取捨或調劑使用。
⑦ 自動熨平裝置中,掛線不緊,中間出現撓度,會引起鋪層波浪。
⑧ 採用冷茬法攤鋪時,其縱向接茬由於密實度不夠,行車不久往往會出現坑窪和裂縫。因此必須注意接茬的重疊量,並在前一條攤鋪帶未被弄臟或變型之前就攤鋪後一條。
3.4瀝青混凝土面層的碾壓
保證路面達到設計的密實度和良好的平整度,是瀝青路面攤鋪碾壓階段的主要工作目標。達到此目的關鍵是要使瀝青混合料在適當的溫度下實施碾壓。尤其是初壓階段,應盡量在規范要求的溫度范圍內的較高溫度下短時間完成。這就要求在施工組織上拌和機和攤鋪機在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必須匹配,即拌和量略大於攤鋪量,使混合料鋪築在緩慢、均勻、連續不斷的條件下進行,並作到邊鋪邊壓。
對於發生推移現象的面層,要及時取樣做馬歇爾試驗和礦料級配試驗。從現場觀察和試驗數據上分析,推移的原因如下:
① 集料過於密實,面層起骨架作用的大顆粒骨料相應較少;
② 瀝青混合料瀝青含量相對較高;
③ 下層頂面有浮料無及時清理干凈或有風沙浮塵的影響,造成局部推移。
對略有推移的瀝青混合料,一般情況下是集料的時段性級配不均勻造成的。一般來說,其各種技術指標基本上是符合要求的。可採用調整碾壓的方法。實踐證明初壓溫度低時推移較為嚴重,初壓在120--130℃溫度條件下,短時間內完成是提高壓實質量的最佳方式。

Ⅶ 瀝青路面的工藝流程

瀝青混合料匹配與攪拌的技術分析。在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瀝青混合材料的重要性能主要包括:水穩定性、抗疲勞性、高溫穩定性和耐久性。在瀝青混合料的配比中,為了能夠增加瀝青的高溫穩定性,就要增加集料的顆粒,減少油的使用量,但是顆粒大了容易造成路面出現裂縫的現象,耐久性差;要進一步克服裂縫的問題,就必須使用用量較多、針入度比較大的瀝青加之比較細的混合料,但是同時在高溫時節也會出現車轍問題;為了保證瀝青路面的粗糙程度,要採用抗滑性能比較好的瀝青;為了保證瀝青路面的耐久性,還要根據路面施工地區的氣候、溫度、地形等情況來確定瀝青的配合比例。
在熱拌瀝青混合料的配比過程中一般包括三個主要方面: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以及生產配合比驗證。在熱拌瀝青混合料的過程中一定要選取和技術規范相符合的材料,充分利用以往道路施工的經驗,通過相應的配合比例設計出瀝青混合料的用量和材料品種,保證混合料的配比質量。同時,配合比設計的每個階段都要進行馬歇爾試驗,根據《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的相應規范進行比例設定,在設定過程中,對每台瀝青混合料拌和機,都要嚴格按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和試拌試鋪配合比調整等三個階段做好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設計工作。
在瀝青混合料攪拌的工序中,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選擇適宜的攪拌場地,一般都是在拌和場進行攪拌;其次,在瀝青混合料的配比中,要根據室內的配合比例進行攪拌,保證瀝青用量、攪拌時間以及加熱溫度的適合,從而確保瀝青混合料的質量;再次,在瀝青混合料攪拌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配料單進料進行攪拌,保證瀝青以及各種材料的加熱溫度,保證攪拌的均勻度,防止花白、成塊、粗細分離問題的出現;第四,在攪拌工作完成之後,相關技術人員一定要抽樣做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組成的瀝青用量試驗,如果發現瀝青混合料與要求不相符合,那麼應該及時進行調整,保證混合料的正常使用。
瀝青路面混合料組成設計首先是實驗室配合比的有關設計。第一,優化礦質混合料的配合組成設計。在瀝青路面施工中,對礦質混合料配合進行相關設計,主要是為了能夠選配一個具有足夠密實度和內摩阻力的礦質混合料,然後採用級配理論,通過數據分析得出需要的礦質混合料的級配范圍。為了應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通常是採用規范推薦的礦質混合料級配范圍來確定;第二,確定出瀝青混合料的使用量。如果想得出精確的瀝青混合料使用量,可以通過計算得出。通常情況下有兩個基本的方法:馬歇爾法和維姆法。中國還是採用(JTJ032-94)規定的技術方法,這是在對生產實踐和研究成果經驗進行總結的結果。
其次,進行瀝青生產配合比設計。在目標配合比確定之後。應利用實際砸工的拌和機進行試拌以確定施工配合比。在試驗前,首先應該根據相關情況選擇振動篩篩號,從而能夠使得幾個熱料倉的材料不會差別太大。比例最大篩孔要確保排出超粒徑料,從而能夠使最大粒徑篩孔通過量符合設計的基本要求。在試驗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按試驗室配合比設計的冷料比例,進而進行篩選,選擇出與試驗室配合比設計一樣進行礦料級配計算,從而得出最佳油石比,供試拌試鋪使用。 瀝青混合料進行攤鋪工序之後,就進入了壓實環節。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是瀝青路面施工的重要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在路面壓實的過程中,一定要配備充足的大噸位的壓實設備,盡量選用當前最為先進的雙輪振動壓路機。
瀝青路面的壓實環節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路面的初壓、路面的復壓以及路面的終壓。首先,路面的初壓。初壓是路面壓實的首要環節,本環節一般是在混合料攤鋪之後直接進行的,此時的溫度較高,一般先採用振搗器進行振動擠壓,振動之後關閉振動裝置,進行慢慢的碾壓2-3遍,初壓環節的溫度一般保持在110—140攝氏度之間。所以說,只要噸位比較小的壓實設備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採用6—8噸位的雙鋼輪壓路機就可以。在碾壓的過程中,驅動輪要勻速前進,後退的時候要按照前進時候的碾引移動。在瀝青路面進行初壓的時候,初壓後要有相關的技術人員對路面的平整度、路拱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刻糾正。如果在路面碾壓過程中出現推移現象,這個時候可以等到溫度變低之後再進行碾壓,如出現橫向裂紋,應檢查原因並及時採取糾正措施。其次,路面的復壓。路面的復壓是壓實環節的重要階段,通過復壓主要是保證瀝青混料的穩定成型,所以說,復壓環節一般是在高溫下並緊跟初壓工序之後進行的。通常情況下,路面的復壓環節溫度應該保持在120—130攝氏度。一般是通過雙輪振動壓路機進行路面的碾壓,在碾壓方式上可以採用與初壓相同的方法,碾壓的次數應該在6次以上,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路面的穩固和結實;再次,瀝青路面終壓。終壓是消除輪跡、缺陷和保證面層有較好平整度的最後一步。由於終壓要消除復壓過程中面層遺留的不平整,又要保證路面的平整度,因此,瀝青混合料也需要在較高但又不能過高的碾壓溫度下結束碾壓。終壓結束時的溫度應該大於90攝氏度。在路面終壓的環節里,終壓常使用靜力雙輪壓路機並應緊接在復壓後進行,碾壓遍數為 2 ~3 遍。通過路面初壓、復壓、終壓三個方面的相互結合,進而保證瀝青路面的光滑、穩定和厚實,提高了瀝青路面的整體質量。 灑布法路面面層施工
用灑布法施工的瀝青路面面層有瀝青表面處治和瀝青貫入式兩種,瀝青表面處治是用瀝青和細料礦料分層鋪築成厚度不超過3cm的薄層路面面層,通常採用層鋪法施工,按照灑布瀝青及鋪撒礦料的層次的多少,可分為單層式、雙層式和三層式三種,單層式和雙層式為三層式的一部分。
三層式表面處治施工 清理基層,在表面處治施工前,應將路面基層清掃干凈,使基層的礦料大部分外露,並保持乾燥;若基層整體強度不足時,則應先予以補強。
灑透層(或粘層)瀝青,灑布第一層瀝青要灑布均勻,當發現灑布瀝青後有空白、缺邊時,應立即用入工補灑,有積聚時應立即刮除。施工時應採用瀝青灑布車噴灑瀝青,其灑布長度應與礦料撒布能力相協調。瀝青灑布溫度應根據施工氣溫以及瀝青標號確定,一般情況下,石油瀝青宜為130℃~170℃,煤瀝青宜為80℃~120℃,乳化瀝青宜在常溫下散布。
鋪撒第一層礦料:灑布主層瀝青後,應立即用礦料撒布機或入工撒布第一層礦料。礦料要撒布均勻,達到全面覆蓋一層、厚度一致、礦料不重疊、不露瀝青,當局部有缺料或過多處,應適當找補或掃除。
碾壓:撒布一段礦料後,用60~80kN雙輪壓路機碾壓。碾壓時,應從一側路緣壓向路中,宜碾壓3~4遍,其速度開始不宜超過2km/h,以後可適當增加。
灑第二層瀝青,撒布第二層礦料,碾壓,再灑第三層瀝青,撒布第三層礦料,碾壓。
初期養護:瀝青表面處治後,應進行初期養護。當發現有泛油時,應在泛油部位補撒與最後一層礦料規格相同的嵌縫料並均勻;當有過多的浮動礦料,應掃出路外;當有其它損壞現象時,應及時修補。
貫入式路面施工
瀝青貫入式路面屬多孔結構,為防止路表水侵入和增強路面的水穩定性,其面層的最上層應撒布封層料或加鋪拌和層,而當瀝青貫入層作為聯結層時,可不撒布表面封層料。瀝青貫入式路面適用於二級及二級以下的公路,其厚度宜為4~8cm,但乳化瀝青貫入式路面厚度不宜超過5cm,當貫入層上部加鋪拌和層的瀝青混合料面層時,總厚度宜為6~10cm,其中拌合層的厚度宜為2~4cm。
瀝青貫入式路面的施工工藝流程為:清掃基層→灑透層或粘層瀝青(乳化瀝青貫入式或瀝青貫入式厚度小於5cm)→撒主層礦料→碾壓→灑布第一遍瀝青→撒布第一遍嵌縫料→碾壓→灑布第二遍瀝青→撒第二遍嵌縫料→碾壓→灑布第三遍瀝青→撒封層料→碾壓→初期養護。
鋪築施工工藝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可分為瀝青混合料的拌制與運輸和現場鋪築兩階段。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後待自然冷卻,表面溫度低於50℃後,方可開放交通。
在拌制瀝青混合料之前,應根據確定的配合比進行試樣,試拌時對所用的各種礦料及瀝青應嚴格計量,對試樣的瀝青混合料進行試驗以後,即可選定施工配合比。
1.熱拌瀝青混合料的拌制和運輸
(1)瀝青混合料必須在瀝青攪拌廠(場、站)採用攪拌機拌合。(2)城市主幹路、快速路的瀝青混凝土宜採用間歇式(分拌式)攪拌機拌合。(3)拌制的瀝青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料、無結團成塊或嚴重的粗細料分離現象。(4)為配合大批量生產混合料,宜用大噸位自卸汽車運輸。運輸時對貨廂底板、側板均勻噴塗一薄層油水(柴油:水為1:3的混合液,注意不得將油聚積在車廂底部。(5)出廠的瀝青混合料應逐車用地磅稱重,並測量溫度,簽發一式三份的運料單。(6)從攪拌鍋往汽車中卸料時,要前後均勻卸料,防止粗細料分離。運輸過程中要對瀝青混合料加以覆蓋。
2.熱拌瀝青混合料的鋪築
基層准備和放樣,鋪築瀝青混合料前,應檢查確認下層的質量,當下層質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規定灑布透層、粘層瀝青或鋪熱下封層時,不得鋪築瀝青面層。為了控制混合料的攤鋪厚度,在准備好基層之後,應進行測量放樣,即沿路面中心線和四分之一路面寬度處設置樣樁,標出混合料松鋪厚度。當採用自動調平攤鋪機時,應放出引導攤鋪機運行走向和標高的控制基準線。
攤鋪,熱拌瀝青混合料應採用機械攤鋪,對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宜採用兩台以上攤鋪機聯合攤鋪,以減少縱向次冷按縫,相鄰兩台攤鋪機縱向相距10~30m,橫向應有5~cm寬度攤鋪重疊。瀝青混合料攤鋪機攤鋪過程是由自卸汽車將混合料卸在料斗內,經傳送器將混合料往後傳到螺旋攤鋪器,隨著攤鋪機前進,螺旋攤鋪器即在攤鋪帶寬度上均勻地攤鋪混合料,隨後搗實,並由攤平板整平。
運料車的運輸能力應較主導機械的工作能力稍大。城市主幹路、快速路開始攤鋪時,等候卸料的車不宜少於5輛。宜採用兩台(含兩台)以上攤鋪機成梯隊作業,進行聯合攤鋪。相鄰兩幅之間宜重疊5~10cm,前後攤鋪機宜相距10~30m,且保持混合料合格溫度。攤鋪機應具有自動調平、調厚裝置,具有足夠容量的受料斗和足夠的功率可以推動運料車,具有初步振實、熨平裝置,攤鋪寬度可以調整。城市主幹路、快速路施工氣溫低於10℃時,或其他等級道路施工氣溫低於5℃時均不宜施工。攤鋪瀝青混合料應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用機械攤鋪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修整。
碾壓,攤鋪後緊跟碾壓工序,壓實分初壓、復壓、終壓(包括成型)三個階段。正常施工時碾壓溫度為110~140℃,且不低於110℃;低溫施工碾壓溫度120~150℃。碾壓終了溫度不低於65~80℃。碾壓速度應慢而均勻。初壓時料溫較高,不得產生推移、開裂。壓路機應從外側向中心碾壓,相鄰碾壓帶重疊1/3~1/2輪寬。碾壓時應將驅動輪面向攤鋪機。復壓採用重型輪胎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不宜少於4-6遍,達到要求的壓實度。終壓可用重型輪胎壓路機或停振的振動壓路機,不宜少於2遍,直至無輪跡。在連續攤鋪後的碾壓中,壓路機不得隨意停頓。為防止碾輪粘瀝青,可將摻洗衣粉的水噴灑碾輪,嚴禁塗刷柴油。
壓路機不得在未碾壓成型並冷卻的路面上轉向、調頭或停車等候。也不得在成型路面上停放任何機械設備或車輛,不得散落礦料、油料等雜物,加強成品保護意識。碾壓的最終目的是保證壓實度和平整度達到規范要求。
壓實後的瀝青混合料應符合平整度和壓實度的要法,因此,瀝青混合料每層的碾壓成型厚度不應大於10cm,否則應分層攤鋪和壓實,其碾壓過程分為初壓、復壓和終壓三個階段。初壓是在混合料攤鋪後較高溫度下進行,宜採用60~80kN雙輪壓路機慢速度均勻碾壓2遍,碾壓溫度應符合施工溫度的要求,初壓後應檢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時應予以適當調整;復壓是在初壓後,採用重型輪式壓路式或振動壓路機碾壓4~6遍,要達到要求的壓實度,並無顯著輪跡,因此,復壓是達到規定密實度的主要階段;終壓緊接著復壓進行,終壓選擇60~80kN的雙輪壓路機碾壓不少於2遍,並應消除在碾壓過程中產生的輪跡和確保路表面的良好平整度。
接縫施工工藝
瀝青路面的各種施工,包括縱縫、橫縫和新舊路的接縫等處,往往由於壓實不足,容易產生台階、裂縫、鬆散等質量事故,影響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接縫的內容、要求和注意事項如下: 攤鋪時採用梯隊作業的縱過採用熱接縫。施工時應將先鋪的已鋪混合料留下l0~2Ocm寬度暫時不碾壓,作為後攤鋪部分的高程基準面。縱縫應在後鋪部分攤鋪後立即進行碾壓,壓路機應大部分壓在已先鋪碾壓好的路面上,僅有10~15cm的寬度壓在新鋪的車道上,然後逐漸移動跨縫碾壓以消除縫跡。
攤鋪梯隊作業時的縱縫應採用熱接縫。上下層的縱縫應錯開15cm以上。上面層的縱縫宜安排在車道線上。相鄰兩幅及上下層的橫接縫應錯位1m以上。中、下層可採用斜接縫,上層可用平接縫。接縫應粘結緊密、壓實充分,連接平順。
半幅施工或與舊瀝青路面連接的縱縫,不能採用熱接縫時,宜加設擋板或採用切刀切齊。鋪另半幅前必須將縫邊緣清掃干凈,並刷粘層瀝青。攤鋪時應重疊在已鋪層上5~10cm,攤鋪後用入工將攤鋪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鏟走。碾壓時先在已壓實的路面上行駛,碾壓新鋪層10~15cm,然後再逐漸移動跨過縱縫,將縱縫碾壓緊密。上下層的縱縫應錯開15cm以上。表層的縱縫應順直,且位於車道的畫線位置。
橫縫應與路中線垂直。相鄰兩幅及上下層的橫縫應錯位lm以上。對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中面層、下面層的橫向接縫可斜接,但在上面層應做成垂直的平頭縫,即平接。其它等級公路的各層均可斜按。鋪築接縫時,可在已壓實的部分上面鋪設一些熱混合料使之預熱軟化,以加強新舊混合料的粘結。但在開始碾壓前應將預熱用的混合料鏟除。
斜接縫的搭接長度與厚度有關,宜為0.4~0.8m。搭接處應清掃干凈並灑粘層瀝青,斜接縫應充分壓實並搭接平整。
平接縫應做到緊密粘結,充分壓實,連接平順。接縫處應清掃干凈,切齊,邊緣塗粘層瀝青,並在其壓實後用熱烙鐵燙平,再在縫口塗粘層瀝青,撒石粉封口,以防滲水。

Ⅷ 瀝青砼的製作工藝

熱拌的瀝青混合料宜在集中地點用機械拌制。一般選用固定式熱拌廠,在線路較長時宜選用移動式熱拌機。冷拌的瀝青混合料可以集中拌和,也可就地路拌。瀝青拌和廠的主要設備包括:瀝青加熱鍋、砂石貯存處、礦粉倉、加熱滾筒、拌和機及稱量設備、蒸汽鍋爐、瀝青泵及管道、除塵設施等,有些還有熱集料的重新分篩和貯存設備(見瀝青混合料拌和基地)。拌和機又可分為連續式和分批式兩大類。在制備工藝上,過去多採用先將砂石料烘乾加熱後,再與熱瀝青和冷的礦粉拌和。又發展一種先用熱瀝青拌好濕集料,然後再加熱拌勻的方法,以消除因集料在加熱和烘乾時飛灰。採用後一種工藝時,要防止殘留在混合料中的水分影響瀝青混凝土使用壽命,最好能同時採用瀝青抗剝落劑,以增強抗水能力。(鐵拓機械)

Ⅸ 瀝青混凝土是如何生產 瀝青混凝土特點是什麼

瀝青混凝土是一種人工配料攪拌而成的,裡面含有礦料、碎石或軋碎礫石、石屑或砂、礦粉等,按照合理的比例搭配,在嚴格的控制下攪拌混合而成。那麼,瀝青混凝土是如何生產的呢?瀝青混凝土特點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關於建築材料瀝青混凝土吧!

二、瀝青混凝土特點是什麼

多碎石瀝青的材料大多數是用碎石形成骨架,用瀝青砂膠填充骨架中的孔隙,與骨架膠合後形成一種瀝青混合料形式。具體組成比例是:粗集料含量69%~78%,礦粉6%~10%,油石比5%左右。

且這樣的比例,經過多條高速公路的實踐證明,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既能提供較深的表面構造,又具有傳統Ⅰ型瀝青混凝土那樣的較小空隙及較小透水性,同時又具有較好的抗形變能力(動穩定度較高)。換言之,「多碎石瀝青混凝土既具有傳統Ⅰ型瀝青混凝土的優點,又具有Ⅱ型瀝青混凝土的優點,同時又避免了兩種傳統瀝青混凝土結構形式的不足。」

總結:關於瀝青混凝土是如何生產,以及瀝青混凝土特點是什麼,以上就整理了有關這些問題的相關內容,分享給有需要了解的朋友們參考和學習,希望可以提供大家幫助。如果大家還想要獲取更多的關於建材咨詢,可以關注齊家官網,那裡有更多內容。

閱讀全文

與瀝青混凝土的成型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角磨機上鏈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689
war3程序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125
如何提高新陳代謝率的方法 瀏覽:276
毒理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455
怎麼測出有距離的方法 瀏覽:1
傳送帶每米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710
天窗解決方法賓士 瀏覽:432
嬰兒車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64
心理醫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277
電腦qq視頻旋轉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6
性格不同半生矛盾的解決方法 瀏覽:378
解決商業倫理問題的方法 瀏覽:101
祛除臭蟲的有效方法是什麼 瀏覽:480
ug80使用方法 瀏覽:509
足根痛的治療方法 瀏覽:911
小林退熱貼使用方法貼哪裡 瀏覽:913
小天鵝洗衣機70公斤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19
東莞治療痤瘡的方法 瀏覽:230
芥菜種植時間和方法 瀏覽:973
世界上最簡單的炒股方法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