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熟石膏,做水豆花怎麼做
1,提前一天把黃豆和一小把大米用清水泡上(加大米是為了讓豆花看著白嫩,吃著綿實)
2,把發脹的黃豆清洗干凈,揀出壞的黃豆,然後用攪拌機攪碎(最好攪細點)。
3,加熱水反復用手揉搓擠出豆漿,直到豆漿不是特別濃稠為止。
6,石膏加熱水泡開,然後舀上一大勺倒入豆漿中攪拌均勻就立即停止,豆漿慢慢開始起花,最後看著哪裡豆漿沒起花的就倒一點硫酸鎂水,直到一鍋豆漿全都凝固。
Ⅱ 怎樣做河水豆花,豆花多又綿實又嫩
四川豆花
豆花是四川鄉下一道常見的家常美味菜餚。
將黃豆用水泡軟,和水同磨成漿。也有的地方是先將干豆子磨成粉,再加水兌成漿的,那樣節省時間,但出漿率要少得多。
磨好的漿汁用紗布把豆渣濾出(加熱再濾,出漿率更高。),濾好的漿汁入鍋煮沸,就是我們常在早上飲用的豆漿。
豆漿煮沸後,稍涼,加入一定濃度的鹵水或石膏水,迅速攪勻,見漿汁有絮狀物生成時即用一板狀物如籠屜隔,薄木板,竹篩等壓榨,將所有生成的絮狀物壓成一整塊。數分鍾後,鍋內豆漿即凝結分層,上層為清澈微黃的液體,下層為潔白的塊狀凝結物。此凝結物較為鬆散,內部多孔洞,用筷子夾時易斷裂,這就是豆花。食時佐以農家自製的特色辣醬,開胃爽口,今人食指大動。
將豆花用紗布包好,上壓重物,榨出其中多餘的水分,使之更加密實成型,拿取時不易碎裂,就成了豆腐了。
Ⅲ 涪陵河水豆花的做法
豆花的做法
材料
純鮮豆漿1袋,內酯(學名:葡萄糖酸內酯)
做法
1.先在一個碗中取適量內酯用一勺水溶解(每500ml豆漿用內酯約1g),豆漿加熱後,即沖入碗中,攪一下,靜置3分鍾。
2.三分鍾後,已經凝固成豆花啦!
Ⅳ 做水豆腐的配方
做法:
1、400克豆子,2000毫升水,12克鹽鹵。
2、豆子泡好,原汁機榨一次,豆漿用細網過濾一次。
3、大火煮開三次後關火。
4、12克鹽鹵80毫升水調勻,倒入豆漿鍋,輕輕攪勻。
5、靜置10分鍾,裝入模具,壓一個小時即可。
Ⅳ 旦水豆花製作方法
1
豆子先泡一晚上,我用了1斤,兩個人吃多了,我和老公吃了兩天才吃完
2
用豆漿機打,加少許的水,然後把豆渣過濾掉。其實還是石磨弄的好吃些,只是現在沒有了。
3
然後把豆漿燒開,多燒煲一會,我怕沒有好。
4
然後把膽水用開水稀釋一下,慢慢的加在裡面,攪拌一下,等大豆凝固,水基本清亮為止。
5
然後用密的漏勺壓一壓,就好了
6
打上自己喜歡的調料,沾著吃就好了
Ⅵ 做水豆腐過程
水豆腐的製作過程 一、准備物品: 1、手工石磨,深圳東門的廚具用品市場有各種型號; 2、用於過濾的老粗布方(網線一粗一細); 3、大容量燒鍋一個,豆汁燒開的時候會漲的很高; 4、竹篩子一個。 5、鹵水。 二、製作過程: 1、選擇飽滿,色澤好的豆子,計量,比如一公斤,用水清洗,然後放在盆里,倒入清水浸泡,一般泡半天,十二小時即可泡好; 2、將泡好的豆子,用小勺倒進石磨的入口,每勺酌量,帶水,否則豆漿太濃。磨豆子要均勻用力,最好不要時快時慢,不可過粗,影響豆腐產量;太細,會影響豆腐質量,發渣。 3、預先燒好開水,將磨好的豆漿倒入水桶,然後倒入兩大勺開水,攪拌水桶的內的豆漿,這時會有大量的泡沫升上來,不要吝惜這些泡沫,把它舀出來,倒掉。如果沒有這個程序,後面在過濾的時候,將影響豆汁和豆渣的分離質量。 4、將豆漿分批次倒入細一點老粗布包袱,然後收口,一點一點擠出豆汁。一般擠三遍,再換下一批豆漿,不可太過於用力,免得粗豆渣擠出來,豆腐發渣。 擠好的豆汁倒入大燒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 5、燒開之後,留微火,然後用長柄勺,邊施鹵水邊慢慢攪動,目的是讓鹵水均勻散開,使豆腐凝固結塊。這是做豆腐過程中非常有技術含量,也是很難控制的一個環節。整個施鹵水的過程大概需要二十分鍾,鹵水每次倒少量到勺中,然後慢慢的,從上而下,由表及裡,沿著一個方向緩緩攪動,之後靜靜等待一會,再次施鹵。這個過程的困難在於,買到的鹵水的濃度和質量都不一樣,很難確定每個多長時間用多少,只能一邊用,一邊觀察,切不可一次倒多了。大概10分鍾左右,豆腐開始凝固,自下而上,該有硬塊,這時候,喜歡吃豆腐腦的朋友有口福了。大概15分鍾的樣子,出現「落清」,淺綠色的豆腐水開始與凝固的豆腐分離了,這時,是選擇吃嫩豆腐還是老豆腐的時機。如果喜歡老豆腐,就繼續施鹵水吧,直到二十分鍾的樣子,已有大塊大塊的豆腐凝固了。 6、將老粗布包袱撲在竹篩子上,將竹篩子架空放在大盆上面,然後用大勺將已有凝固的豆漿倒進竹篩子里。然後將粗布包袱四個角合起來,用一個小面板輕輕壓幾下,上面放一個稍重一點的物品,等待濾水。 7、幾分鍾的樣子,過濾差不多了,打開竹篩子的包袱,就可以吃到鮮美的水豆腐了
Ⅶ 自製水豆腐的製作方法竅門
水豆腐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水豆腐就是新鮮成型的豆腐,以為其含水眾多而稱其為水豆腐,又白又嫩。可以用來做菜。
另一種說法:水豆腐是豆漿加石膏煮熟後,還沒放進容器壓榨成型的豆腐,相對前一種來說,這種豆腐更加的嫩,一般當小吃來吃。
下面就講下豆腐的做法:豆泡開,大約要泡一個晚上,上磨拉成豆漿,放在很大的鍋里熬,直到熬開,停火。這時,要過包,使豆腐渣和豆漿分離。在棚上吊一個十字架,將一塊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個角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網兜。
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凈。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放在大缸里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鹵水了。豆腐倌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里,倒里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會的。
每一個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訣竅,密不傳人,因為更多的人會了這套手藝,自己的飯碗就會不牢。 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了,里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Ⅷ 怎麼做活水豆花
活水豆花在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永川,四川,雲南昆明。。
在永川:「活水豆花兒」,這一個「活」字,就涵蓋了這種美食的特點,表明了它和水的關系,並使它與其它豆製品區別開來。活水豆花兒品質好壞,據說與它的用水是緊密相連的,不信你嘗一下普通小店用自來水做的豆花兒和農村用地下井水做的,還有那種用山泉水做出來的豆花兒,從色澤到口感都有很大的不同。
農家做豆花兒,通常都要用現提的井水,這樣做出來的豆花兒,不僅有綿又軟,而且又白又嫩。從泡豆子到水嫩嫩的豆花兒上桌,大約要三個小時左右。做豆花兒,要水好,做出來的豆花兒才水嫩綿扎。不過,這豆花兒好吃,關鍵還得看佐料,就是用來蘸豆花兒的海椒班得好不好。海椒什麼味兒,豆花兒就什麼味。吃這「活水豆花兒」還有一個要點就是豆花兒上桌要「滾」,俗話說「肥肉要吃得鯁,豆花要吃得滾」。只有這「滾」才能把調味料中的麻辣鮮香和豆花兒的鮮美細膩提升到更高境界,強力沖擊你的味覺。
在四川:活水豆花與小時候吃到的豆花風格迥異。先是一盞小巧精緻的味碟首先奉上,或紅油、或清淡、或適中,一般是用蒜泥、薑末、蔥花配上花生醬、芝麻醬...
在雲南昆明:活水豆花的蘸水,是常規的醬抽、辣子里放細細的薄荷葉和折耳根,酸辣清香,自成一格。
還有不知名的地方的
用山泉的水。推豆花時,去挑一挑山泉水泡上自己種的黃豆,待黃豆泡脹後用石磨慢慢地磨成漿。漿濾過之後倒在鐵鍋里燒柴草把豆漿燒開。點豆花用牛苦,約半個來小時,豆漿變成豆花,然後用筲箕來壓,壓緊後用刀劃開,再將米湯放入鍋內;用筲箕在鍋里壓幾下,提幾下,全鍋豆花都浮起了;以小火燒開,因點豆花時摻入了冷水。邊推磨邊在鍋里炕海椒,海椒也是自產的。海椒炕焦之後,放在石頭做的沙坤里一下一下地擂成面。用燒開的豆漿拌海椒,滋潤、香辣、回甜。海椒裡面放上大蒜、小蔥、魚香菜之類的佐料。雪白、細嫩的豆花,配上可口的調料,一吃便是幾碗。
Ⅸ 水豆腐的製作方法
一、工具:帶冷飲功能的豆漿機或料理機,網篩,一大塊棉布,紗布一大塊,帶眼的篦子(只要能漏水就可以)、大盆,一口煮豆漿的大鍋,一盆水(壓豆腐用)
二、製作方法:
1、黃豆300克泡水,八九個小時左右,至黃豆徹底泡發,用料理機磨成豆漿,將豆漿隔篩網倒入棉布中,過濾出豆渣。
(9)水豆花怎麼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水豆腐家常做法:
原料
主料:內脂豆腐1盒,青豆20克,素肉醬2大匙,草菇少許,姜絲5克。
調料:鹽半匙,糖半匙,老抽少許,素雞粉1大匙麻油少許。
做法
1、將豆腐,青豆,草菇,素肉醬放入打磨機磨成粗狀末,放入盤中蒸20分 鍾定型。
2、放入姜絲點綴,滴香油於表皮即可。
鮮嫩的水豆腐開湯,拌以蔥葉、生薑等佐料,色、香、味俱全,尤以鮮、香為著,入口生津,落肚口有餘香。用凈化後的泥鰍拌鮮豆腐,鍋內溫度升高後,泥鰍鑽進豆腐里,吃起來又鮮又甜,別有風味。魚凍豆腐是白溪一帶人家過年必備的佳餚,它以新鮮鯉魚拌豆腐、白辣椒煮熟,冷凍後再吃,到口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