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副產品成本的分配方法有哪些

副產品成本的分配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05 11:38:59

⑴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

1、間接費用的歸集分配
有幾個爸爸車間,供電供水供氣維修(輔助車間),我熄火你們都別想干,雖然給每個兒子盡心盡力奉獻,但是計算的時候先扯皮:
直接分配法 : 爸爸們和氣,不考慮對方占沒占自己便宜,給兒子們按份分一分就行。(輔助車間用的,其他部門分)
交互分配法 : 都是爸爸,那就親兄弟明算賬,先搞清楚對方用了多少,把錢總一總,分一分,具體是哪個爹用了多少,再去給兒子算賬(進行兩次分配,分配結果准確但是麻煩)(輔助車間用的先扯清楚,「注意:總額是不變的」,輔助車間以外的部門分)
你爸爸掏了24塊錢買了8個蘋果,你媽媽掏了48塊錢買了8個梨;蘋果3塊錢一個,梨子6錢塊錢。
很清晰的直接分配法,爹娘吃的都算兒子頭上,算下來蘋果4塊錢一個,梨子8塊錢一個,明顯不準確。
第一次分配,弄明白這兩個到底用了多少錢,他爸花了24付出了兩蘋果吃了倆梨,就說6塊錢。(單價是總的耗用量除以提供的總量)

第一次分配結果(待分配費用) 26 46
第二次分配,把第一次分配的結果分配到輔助車間以外的其他部門。比直接分配更准確。
二、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
做好了的花錢了,做了一半的也花錢了,用各種方法准確計算出各自花了多少錢的過程。
倒擠法(先確定在產品成本再計算產品成本)+分配法(計算分配率分配)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忽略在產品
2、在產品成本固定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在產品成本的年初數滾動存續,不影響當期費用
3、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 根據定額和在產品數量計算在產品成本
4、約當產量法——1、加權平均法(月初和本月發生的合起來在月末在產品約當和完工產品間分配),2、先進先出法(本月發生的費用在月初在產的追加投入約當+完工產品+在產品約當間分配)。 把在產品按照給出的要求計算完工程度轉換成相當的完工產品數量
5、定額比例法 通用公式,以定額作為分配標准
6、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直接材料按照耗用材料計算分配率,其他費用按照「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方法計算,在完工產品之間分配。
注意:需要單獨考慮「直接材料」,注意題目的提醒,是一次性投入,分步驟投入,還是陸續投入,可能需要單獨算分配率。
三、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
一鍋出來兩個菜,是不是得分別算成本。
1、副產品——附帶生產的非主要產品
簡化處理先找出起成本,然後從總成本裡面扣除
2、聯產品——同時生產的主要產品
分兩塊,一是同時加工成本,二是分開後的成本
同時加工的也還是通用公式,分離點法就是分離點的售價作為分配標准,可變現凈值法就是分離點時的可變性凈值作為分配標准
四、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計算對象不同分為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掌握不同方法的適用范圍,優缺點)
分步法:
大量大批多步驟(相對品種法需要分步驟計算)
也就是分品種、分步驟、分是否完工。看到就覺得麻煩,就是要考,計算麻煩,但是掌握了這個的計算,這章基本沒啥計算上的問題了。
分步法-逐步結轉法:需要計算各個步驟的半成品成品。 依次結轉,順序累計,直至最後一個步驟。(每個步驟的半成品如果對外銷售的話,我們能准確知道這個步驟下半成品的成本)
綜合結轉分步法——分步驟的料工費以半成品作為整體結轉,完工後如果需要知道產品的實際料工費構成需要再逐步的成本還原(按照本月所產的半成品成本構成進行還原)。
分項結轉分步法——分步驟的按料工費分項進行結轉,完工後能及時准確的知道產成品的料工費構成。
平行結轉分步法——不計算半成品成本,直接各步驟結轉到最終產品。注意分為完工產品、本步驟在產品、本步驟完工產品(本步驟之後步驟的在產品和完工產品對於本步驟來說都是本步驟完工產品),三個數量要考慮到,根據題目要求確定使用約當產量或者定額,

什麼是聯產品,副產品說明聯產品和副產品的聯系和區別。 求解答謝謝。

聯產品是用同一種原材料,通過同一個生產過程、生產出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經濟價值較大的主要產品。副產品是企業在生產主要產品的同時,從同一種原材料中,通過同一生產過程附帶生產 或利用生產中的廢料進一步加工而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

聯系:副產品是隨著聯產品的生產而產出的。

區別:

一、成本計算不同

1、聯產品成本計算:採用實物數量法時,聯合成本是以產品的實物數量為基礎分配的。這里的」實物數量「可以是數量、重量。實物數量法通常適用於所生產的產品的價格很不穩定或無法直接確定。

2、副產品成本計算:把副產品的銷售價格扣除繼續加工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合理利潤後作為扣除價格,再從聯合成本中扣除。

二、特點不同

1、聯產品特點:

(1)都是企業的主要產品,是企業生產活動的主要目標。

(2)銷售價格較高,對企業收入有較大貢獻。

2、副產品特點:原來的副產品,由於新的用途而提高售價,就可能從副產品上升為主產品。例如,焦炭與煤氣就取決於企業的生產目標,以生產煤氣為主的企業,煤氣為主產品,焦炭為副產品;以生產焦炭為主的企業,則反之。



(2)副產品成本的分配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副產品扣除成本為0。當副產品價值很小時,假設分攤的共同成本為0,共同成本全部由主產品承擔,副產品收入直接計入利潤表其他業務利潤。副產品只承擔進一步加工的費用。共同成本屬於主產品,副產品收入列為其他業務收入,副產品繼續加工成本列為其他業務支出。

聯合產品從原材料投入到產品銷售有三個階段:分離前、分離時和分離後。分離前,在對聯合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進行匯總後確定聯合成本。分離點或分離點是聯合產品分離的最關鍵點,是聯合生產過程的終點。在分離點,必須採用可行的分配方法將聯合成本分配到每個聯合產品。

⑶ 在會計工作中,成本的歸集,分攤是怎樣處理的

一、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一)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1.材料費用計入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方法在消耗定額比較准確的情況下,通常採用材料定額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額成本的比例進行分配。原料及主要材料費用除按以上方法分配外,還可以採用其他方法分配。例如,不同規格的同類產品,如果產品的結構大小相近,也可以按產量或重量比例分配。具體的計算可以比照上例進行。輔助材料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與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基本相同。凡用於產品生產、能夠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輔助材料,如專用包裝材料等,其費用應根據領料憑證直接計入。但在很多情況下,輔助材料是由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這就要求採用間接分配的方法。2.材料費用分配表的編制在實際工作中,材料費用的分配一般是通過「材料費用分配表」進行的。這種分配表應該按照材料的用途和材料類別,根據歸類後的領料憑證編制。(二)人工費用的歸集和分配1.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工資費用的分配,通常採用按產品實用工時比例分配的方法。按實用工時比例分配工資費用時,需要注意從工時上劃清應計入與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工資費用界限。2.工資費用分配表的編制(三)外購動力費的歸集和分配企業發生的外購動力(如電力、蒸汽),有的直接用於產品生產,有的用於照明、取暖等其他用途。動力費應按用途和使用部門分配,也可以按儀表記錄、生產工時、定額消耗量比例進行分配。分配時,可編制「動力費用分配表」,據以進行明細核算和總分類核算。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動力費用,列入「燃料和動力費用」成本項目,記入「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屬於照明、取暖等用途的動力費用,則按其使用部門分別記入「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如果企業設有供電車間這一輔助生產車間,則外購電費應先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再加上供電車間本身發生的工資等項費用,作為輔助生產成本進行分配。(四)製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各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它包括工資和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租賃費、保險費、排污費、存貨盤虧費(減盤盈)及其他製造費用。企業發生的各項製造費用,是按其用途和發生地點,通過「製造費用」科目進行歸集和分配的。根據管理的需要,「製造費用」科目可以按生產車間開設明細賬,賬內按照費用項目開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費用發生時,根據支出憑證借記「製造費用」科目及其所屬有關明細賬,但材料、工資、折舊以及待攤和預提費用等,要在月末時,根據匯總編制的各種費用分配表記入。材料、產品等存貨的盤盈、盤虧數,則應根據盤點報告表登記。歸集在「製造費用」科目借方的各項費用,月末時應全部分配轉入「生產成本」科目,計入產品成本。「製造費用」科目一般月末沒有餘額。在生產一種產品的車間中,製造費用可直接計入其產品成本。在生產多種產品的車間中,就要採用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將製造費用分配計入各種產品成本。製造費用分配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常用的有按生產工時、定額工時、機器工時、直接人工費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具有產品實用工時統計資料的車間里,可按生產工時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如果企業沒有實用工時統計資料,而制定有比較准確的產品工時定額,也可採用按產品定額工時的比例進行分配。在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間中,製造費用也可按機器工時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大部分支出,屬於產品生產的間接費用,因而不能按照產品制定額,而只能按照車間、部門和費用項目編制製造費用計劃加以控制。通過製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反映和監督各項費用計劃的執行情況,並將其正確及時地計入產品成本。(五)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分配1.待攤費用的分配待攤費用是指本月發生,但應由本月及以後各月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共同負擔的費用。這種費用發生以後,不是一次全部計入當月成本、費用,而是按照費用的受益期限攤入各月成本、費用。這樣做是為了正確地劃分各月份的費用界限,正確計算各月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待攤費用的分攤期限,要根據費用的受益期確定。有些費用的受益期是可以明確確定的,如預付租金、預訂書報費、冬煤津貼等,都可以預先明確肯定具體的受益期。但有些費用的受益期不能明確肯定,如一次領用的工具模型,數量較大,費用較多,這時則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受益期加以估計,分月攤銷計入成本、費用。待攤費用一般要在一年內攤完。2.預提費用的分配預提費用是指預先分月計入成本、費用,但由以後月份支付的費用。這樣做也是為了正確地劃分各月份的費用界限,正確計算各月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比如,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季結算支付的,所以利息費用應由支付利息前的3個月的財務費用平均負擔。預提費用的預提期限也應按其受益期確定。各月預先提取多少費用,有些能事先肯定,如利息支出;有些事先要制定費用預算,如固定資產大中小修理費,在各月費用支出不均衡,影響到各月成本、費用水平時,則應編制修理費用預算,分月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實際發生的費用與預提的費用的差額,應計入費用支付期的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中。二、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一)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是通過「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進行的。該科目應按車間和產品品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輔助生產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費用,分別根據「材料費用分配表」、「工資及福利費用分配匯總表」和有關憑證,記入該科目及其明細賬的借方;輔助生產發生的間接費用,應先記入「製造費用」科目的借方進行歸集,然後再從該科目的貸方直接轉入或分配轉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的借方。輔助生產車間完工的產品或勞務成本,應從「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的貸方轉出。「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額表示輔助生產的在產品成本。(二)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歸集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借方的輔助生產費用,由於所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勞務不同,其所發生的費用分配轉出的程序方法也不一樣。製造工具、模型、備件等產品所發生的費用,應計入完工工具、模型、備件等產品的成本。完工時,作為自製工具或材料入庫,從「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的貸方轉入「低值易耗品」或「原材料」科目的借方;領用時,按其用途和使用部門,一次或分期攤入成本。提供水、電、氣和運輸、修理等勞務所發生的輔助生產費用,多按受益單位耗用的勞務數量在各單位之間進行分配,分配時,借記「製造費用」或「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在結算輔助生產明細賬之前,還應將各輔助車間的製造費用分配轉入各輔助生產明細賬,歸集輔助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提供的產品和勞務,主要是為基本生產車間和管理部門使用和服務的。但在某些輔助生產車間之間也有相互提供產品和勞務的情況。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通常採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按計劃成本分配法等。採用直接分配法,不考慮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的勞務量,即不經過輔助生產費用的交互分配,直接將各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個受益單位或產品。三、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通過上述各項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基本生產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已經集中反映在「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的借方,這些費用都是本月發生的產品的費用,並不是本月完工產成品的成本。要計算出本月產成品成本,還要將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月初在產品成本,然後再將其在本月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求得本月產成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和月初、月末在產品及本月完工產成品成本四項費用的關系可用下列公式表達: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或: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成本由於公式中前兩項是已知數,所以,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分配費用的方法有兩類:一是將前兩項之和按一定比例在後兩項之間進行分配,從而求得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的成本;二是先確定月末在產品成本,再計算求得完工產品的成本。但無論採用哪一類方法,都必須取得在產品數量的核算資料。(一)在產品收發結存的核算企業的在產品是指沒有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不能作為商品銷售的在產品,包括正在車間加工中的在產品和已經完成一個或幾個生產步驟但還需繼續加工的半成品兩部分。對外銷售的自製半成品,屬於商品產品,驗收入庫後不應列人在產品之內。以上在產品,是從廣義的或者就整個企業來說的在產品。從狹義的或者就某一車間或某一生產步驟來說,在產品只包括該車間或該生產步驟正在加工中的那部分在產品,車間或生產步驟完工的半成品不包括在內。在產品結存的數量,同其他材料物資結存的數量一樣,應同時具備賬面核算資料和實際盤點資料。企業一方面要做好在產品收發結存的日常核算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在產品的清查工作。做好這兩項工作,既可以從賬面上隨時掌握在產品的動態,又可以清查在產品的實際數量。這不僅對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加強生產資金管理以及保護財產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保證賬實相符有著重要意義。車間在產品收發結存的日常核算,通常是通過在產品收發結存賬進行的。在實際工作中,這種賬簿也叫做在產品台賬,應分別車間並且按照產品的品種和在產品名稱(如零、部件的名稱)設立,以便用來反映車間各種在產品的轉入、轉出和結存的數量。各車間應認真做好在產品的計量、驗收和交接工作,並在此基礎上根據領料憑證、在產品內部轉移憑證、產成品檢驗憑證和產品交庫憑證,及時登記在產品收發結存賬。該賬簿由車間核算人員登記。為了核實在產品的數量,保證在產品的安全完整,企業必須認真做好在產品的清查工作。在產品應定期進行清查,也可以不定期輪流清查。有的車間沒有建立在產品的日常收發核算,則每月末都必須清查一次在產品,以便取得在產品的實際盤存資料。清查後,應根據盤點結果和賬面資料編制在產品盤點表,填明在產品的賬面數、實存數和盤存盈虧數,以及盈虧的原因和處理意見。對於報廢和毀損的在產品,還要登記殘值。在產品發生盤盈時,應按盤盈在產品的成本(一般按計劃成本計價)借記「生產成本」科目;並記人相應的生產成本明細賬各成本項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經過審批進行處理時。則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等科目。在產品發生盤虧和毀損時,應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生產成本」科目,並從相應的產品成本明細賬各成本項目中轉出,沖減在產品成本。毀損在產品的殘值,應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沖減損失。經過審批進行處理時,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將損失從「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的貸方轉入「管理費用」、「其他應收款」或「營業外支出」等有關科目的借方。如果在產品的盤虧是由於沒有辦理領料或交接手續,或者由於某種產品的零件為另一種產品挪用,則應補辦手續,及時轉賬更正。(二)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成本分配方法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在成本計算工作中是一個重要而又比較復雜的問題。企業應當根據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各項費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額管理基礎的好壞等具體條件,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種: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即在產品成本為零)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情況。算不算在產品成本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為了簡化核算工作,可以不計算在產品成本,即在產品成本是零。本月發生的產品生產費用就是完工產品的成本。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或者在產品數量雖大但各月之間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月初、月末在產品成本的差額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的情況。為簡化核算工作,各月在產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數計算。採用這種方法,某種產品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就是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年終時,根據實地盤點的在產品數量,重新調整計算在產品成本,以避免在產品成本與實際出入過大,影響成本計算的正確性。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這種方法是在產品成本按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於在原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況下使用。為了簡化核算工作,月末在產品可以只計算原材料費用,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4.約當產量法所謂約當產量,是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完工產品的產量。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的方法,就是將月末結存的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約當產量,然後再將產品應負擔的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產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計算公式如下: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產成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產量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採用這種方法,道理不難理解,問題在於在產品完工程度的確定比較復雜。一般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的數量,用技術測定或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的完工程度。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這種方法是事先經過調查研究、技術測定或按定額資料,對各個加工階段上的在產品,直接確定一個定額單位成本,月終根據在產品數量,分別乘以項定額單位成本,即可計算出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將月初在產品成本加上本月發生費用,減去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就可算出產成品的總成本了。產成品總成本除以產成品產量,即為產成品單位成本。6.按定額比例分配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方法(定額比例法)如果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但制定了比較准確的消耗定額,生產費 用可以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用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作比例分配。通常材料費用按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費用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四、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一)聯產品加工成本的分配聯產品,是指使用同種原料,經過同一生產過程同時生產出來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主要產品。如煉油廠,通常是投入原油後,經過某個加工過程,可以生產出汽油、輕柴油、重柴油和氣體四種聯產品。在分離點以前發生的成本,稱為聯合成本。「分離點」,是指在聯產品生產中,投入相同原料,經過同一生產過程,分離為各種聯產品的時點。分離後的聯產品,有的可以直接銷售,有的還需進一步加工,才可供銷售。聯產品成本的計算,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進行:(1)聯產品分離前發生的生產費用即聯合成本,可按一個成本核算對象設置一個成本明細賬進行歸集,然後將其總額按一定分配方法(如售價法、實物數量法等)在各聯產品之間進行分配;(2)分離後按各種產品分別設置明細賬,歸集其分離後所發生的加工成本。1.售價法在售價法下,聯合成本是以分離點上每種產品的銷售價格為比例進行分配的。採用這種方法,要求每種產品在分離點時的銷售價格能夠可靠地計量。如果聯產品在分離點上即可供銷售,則可採用銷售價格進行分配。如果這些產品需要進一步加工後才可供銷售,則需要對分離點上的銷售價格進行估計。此外,也可採用可變現凈值進行分配。2.實物數量法採用實物數量法時,聯合成本是以產品的實物數量為基礎分配的。這里的「實物數量」可以是數量、重量。實物數量法通常適用於所生產的產品的價格很不穩定或無法直接確定。(二)副產品加工成本的分配副產品,是指在同一生產過程中,使用同種原料,在生產主要產品的同時附帶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它的產量取決於主產品的產量,隨主產品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如甘油是生產肥皂這個主產品時的副產品。由於副產品價值相對較低,而且在全部產品生產中所佔的比重較小,因而可以採用簡化的方法確定其成本,然後從總成本中扣除,其餘額就是主產品的成本。比如副產品可以按預先規定的固定單價確定成本。在分配主產品和副產品的加工成本時,通常先確定副產品的加工成本,然後確定主產品的加工成本。

⑷ 聯產品、副產品和等級產品的定義及其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一、聯產品、副產品和等級產品的定義:

1、聯產品:指用同一種原材料,通過同一個生產過程、生產出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經濟價值較大的主要產品。

2、副產品:指企業在生產主要產品的同時,從同一種原材料中,通過同一生產過程附帶生產或利用生產中的廢料進一步加工而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

3、等級產品:指使用相同原材料,在同一生產過程中生產相同品種但在質量上有差別的產品。

二、聯產品、副產品和等級產品之間的聯系:

只經過一次加工,沒有經過二次加工,這三者都是一次投料後產生的不同的產品。

三、聯產品、副產品和等級產品之間的區別:

1、產品的主次程度不同:

聯產品也是企業的主要產品;副產品是企業的次要產品;等級產品則主要根據其質量好壞來分析其主次程度,質量好的則為主要產品,質量次的則為次要產品。

2、產品的銷售價格不一:

聯產品銷售價格較高;副產品銷售價格遠低於主要產品;等級產品質量好的銷售價格高,質量次的銷售價格低。

3、成本分配方法不同:

(1)聯產品主要按照售價法進行分配:

聯合成本是以分離點上每種產品的銷售價格為比例進行分配的。採用這種方法,要求每種產品在分離點時的銷售價格能夠可靠地計量。

如果聯產品在分離點上即可供銷售,則可採用銷售價格進行分配。如果這些產品尚需要進一步加工後才可供銷售,則需要對分離點上的銷售價格進行估計。此外,也可採用可變現凈值進行分配。

(2)副產品主要按照聯合成本法在主副產品間分配:

如果副產品在企業銷售額中還能占據一定的比例,可以按照聯產品分配的辦法來分配聯合成本,使副產品佔少量成本,副產品所分配的聯合成本加上繼續加工成本就是副產品的成本。

(3)等級產品主要按實際產量進行分配:

如果不同的等級品是運用相同的材料,經過相同的生產過程而製造出來的,是生產和管理的原因(如違反操作規程、技術不熟練等)造成了不同等級,那麼應負擔相同的成本,就可按實際產量直接把總成本分到每一種等級品中,各種等級品的單位成本相同。

不同售價要負擔相同的成本,等級較次的產品,售價低,成本就相對高了,正可以從低利或虧損來發現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4)副產品成本的分配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1、聯產品需要經歷的三個階段:

聯產品從原料投入到產品銷售要經過三個階段:分離前、分離時和分離後。

(1)分離前在聯合生產過程發生的費用匯總後確定聯合成本。

(2)聯產品分離時的分離點或分裂點是最關鍵的,它是聯合生產過程的結束。在分離點就必須採用可行的分配辦法,將聯合成本分配於各聯產品。

(3)分離後,不需進一步加工即可銷售或結轉的聯產品,其成本就是分配的聯產品成本。分離後如需進一步加工的,繼續加工費用為直接費用的可直接計入,為間接費用的應在相關的產品間分配計入。聯合成本加上繼續加工成本為該產品的銷售成本。

⑸ 副產品的成本計算方法是什麼

副產品的主要特點:
(1)副產品是企業的次要產品,不是企業生產活動的主要目標。
(2)銷售價格較低,銷售收入大大低於主產品,在企業總銷售收入中的比重很小。
主副產品的區分並不是絕對的,甚至可以相互轉化。
原來的副產品,由於新的用途而提高售價,就可能從副產品上升為主產品。例如,焦炭與煤氣就取決於企業的生產目標,以生產煤氣為主的企業,煤氣為主產品,焦炭為副產品;以生產焦炭為主的企業,則反之。
副產品既是次要產品,對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都影響甚微,通常確定副產品的扣除價格從聯合成本中扣除,所以副產品成本計算的關鍵是副產品的計價。
1、副產品的扣除成本為0。
當副產品價值極微時,假定其分配的聯合成本為0,聯合成本全部由主產品負擔,副產品的收入直接列入利潤表的其他業務利潤。
2、副產品只負擔繼續加工成本。
聯合成本歸主產品,副產品的收入列其他業務收入,副產品繼續加工成本列其他業支出。
3、副產品作價扣除。
把副產品的銷售價格扣除繼續加工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合理利潤後作為扣除價格,再從聯合成本中扣除。
副產品扣除單價=單位售價-(繼續加單位成本+單位銷售費用+單位銷售稅金+合理的單位利潤)
4、聯合成本在主副產品間分配。
如果副產品在企業銷售額中還能占據一定的比例,可以按照聯產品分配的辦法來分配聯合成本,使副產品佔少量成本,這種方法相對准確。副產品所分配的聯合成本加上繼續加工成本就是副產品的成本。
副產品的計價方法:
可以按照售價減去稅金和按正常利潤率計算的銷售利潤後的余額計價;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確定固定的或計劃的單價,以固定的或計劃的單價計價。副產品的計價額,一般從總成本的原材料項目中扣除。
對副產品進行正確的計價,對正確計算主副產品的成本很重要。
(二)主、副產品分離前後的成本計算
如果副產品與主產品分離以後,還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形成市場所需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還應根據副產品加工生產的特點和管理要求,採用適當的方法單獨計算副產品的成本。
(三)副產品成本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
如果副產品加工處理所需時間不長,費用不大,為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副產品也可以按計劃單位成本計價,而不計算其實際成本。這樣從主、副產品的生產費用總額中扣除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副產品成本後的余額,即為主產品的成本。

⑹ 一種原材料多種產成品怎麼分配成本

摘要 第一,直接材料成本,佔比約86.5%。精煤配比不同,相應的焦炭產量也不同。但一般是1.32-1.45噸洗精煤能夠煉出1噸焦炭(含焦丁和焦粉)。配比用煤主要有7種,主要構成為:貧瘦煤、瘦煤、主焦煤、1/3焦煤、氣煤、氣肥煤和肥煤。此外,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可考慮無煙煤、噴吹煤、煤泥、焦粉和石油焦等等。

⑺ 主產品和副產品的分配時,先確定副產品的成本

方法很多
副產品的計價方法
1.副產品不計價法
2副產品按分離後的成本計價法
3副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
4.副產品按銷售價格扣除銷售稅金、銷售費用後的余額計價法
副產品成本從聯合成本中扣除的方法
1將副成本從聯合成本的「直接材料」中扣除
2按副的計價額與其總成本的比例,分別從聯合成本的各項成本中扣除。
這些是我們東財版《成本會計》上的處理方法,希望有用。

⑻ 農副產品成本結轉時,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怎樣分配轉到產成品里

1\發生直接人工歸集
借:生產成本
貸:應付工資(直接人工)
2\製造費用先歸集
借: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生產機器的折舊)
應付工資(車間管理人員工資)
等等
3\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攤至生產成本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4\結轉產成本,根據入庫產成品的報表
借:產成本
貸:生產成本

是一步一步結轉的,不知你可明白!

⑼ 生產成本里副產品怎麼核算

副產品不是企業的主要產品,但它們卻有一定的價值和用途。
二、副產品及其成本計算
副產品是在主要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附帶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
副產品是隨主產品生產附帶生產出來的,不是企業既定的生產目標,且價值一般較低,在企業產品銷售收入中所佔比重很小。基於以上特點,副產品的成本計算比聯產品要簡單。通常只要將副產品按照一定的標准作價,從分離前的聯合成本中扣除即可。也就是說,可以採用與分類法相似的方法,將主副產品合為一類設立產品成本明細賬,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然後將副產品按照一定的方法計價,從總成本中扣除,以扣除後的成本作為主產品的成本。只有在副產品的比重較大,價值也較高的情況下,為了正確計算主、副產品的成本,才將主、副產品視同聯產品,採用聯產品的成本計算方法計算成本。
(一)分離後直接銷售的副產品的計價
副產品不計算成本。即當副產品經濟價值極小時,副產品不負擔分離點前發生的任何成本,全部生產費用均為主產品成本。該法計算簡便,但會高估主產品的成本。
副產品按固定或計劃單位成本計價。即副產品與主產品分離後,按副產品產出的數量和固定或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其成本,並從聯合成本中扣除。當副產品成本中原材料所佔的比重較大,或者是副產品成本占聯合成本的比重較小時,應將其成本從主產品生產成本明細賬「原材料」成本項目中扣除;當副產品各個成本項目的比重相差不大,或者副產品在聯合成本中佔有一定比重時,應將其成本按比例從聯合成本明細賬的各個成本項目中扣除。
副產品按銷售價格扣除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後的余額計價,或者按售價減去按正常利潤率計算的銷售利潤後的余額計價。副產品成本可以從聯合成本明細賬「原材料」成本項目中扣除,也可以按比例從聯合成本明細賬的各個成本項目中扣除。該法使用於副產品價值較高的情況,計算較為簡便,但在副產品市價波動較大時,其成本將大受影響,進而影響到主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
(二)主副產品分離後,副產品需要進一步加工的成本計算
聯合成本在主副產品之間分配。這種方法主要是在副產品比重較大,且副產品經濟價值較高時,為了正確核算主副產品成本而採用的一種方法。採用該方法時,應將主副產品視同聯產品,採用一定標准在主副產品之間分配生產費用,並分別計算出各自的成本。 副產品只負擔可歸屬成本。
三、副產品不僅負擔可歸屬成本,而且負擔分離點前的聯合成本。 等級產品成本計算
等級產品是指用相同的原材料,經過同一生產過程生產出來的品種相同、但質量不同的產品。
第一種原因:客觀原因。即質量上的差別是由於內部結構、所用原材料的質量或工藝技術上的要求不同等客觀原因而產生的,那麼應考慮對不同等級的產品確定不同的單位成本,即可以將這些產品歸為同一品種不同規格的一類產品,採用分類法計算成本。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按產量(數量)比例分配等級產品的聯合成本,可以採用售價或其他分配標准,或將分配標准摺合成系數,採用系數法來計算分配等級產品的聯合成本。
第二種原因:主觀原因。即產品的結構、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藝過程完全相同,產品質量上的差別是由於工人操作不當、技術不嫻熟等主觀原因造成的,那麼這些不同等級產品的單位成本應該是相同的,不能將分類法的原理應用到這些產品的成本計算中去。也就是說,這些不同等級產品使用的原材料、經過的生產過程都相同,那麼不同等級產品的單位成本理應相同。在單位成本相同的情況下,低等級產品由於售價較低而造成的損失,說明企業還需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在這種情況下,應按產量(數量)比例分配等級產品的聯合成本。

⑽ 農副產品成本結轉時,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怎樣分配轉到產成品里

1\發生直接人工歸集
借:生產成本
貸:應付工資(直接人工)
2\製造費用先歸集
借: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生產機器的折舊)
應付工資(車間管理人員工資)
等等
3\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攤至生產成本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4\結轉產成本,根據入庫產成品的報表
借:產成本
貸:生產成本
是一步一步結轉的,不知你可明白!

閱讀全文

與副產品成本的分配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荷花家庭種植方法 瀏覽:514
非洲菊怎麼插花方法 瀏覽:83
夏季風熱感冒的治療方法 瀏覽:658
韓國sk投影儀使用方法 瀏覽:409
動物基因檢測的方法 瀏覽:766
消消樂837關怎麼過方法 瀏覽:393
泰國去黑頭水使用方法 瀏覽:742
基礎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44
分析化學中數理統計方法 瀏覽:498
安卓手機自動切換wifi設置方法 瀏覽:320
腿部拉伸方法簡單 瀏覽:468
快速急剎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49
銅板與銅板連接方法 瀏覽:122
絲瓜種植方法的圖片 瀏覽:340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2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
用彩泥捏凳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54
教具使用情況研究方法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