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林下種植木耳的方法

林下種植木耳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8 14:38:40

⑴ 木耳一共有幾種栽培方式

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式有木段栽培和代料栽培兩種:
(1)木段栽培是利用1米長左右的木段進行打眼、接種、出耳管理、採收。
(2)代料栽培是利用各種農副產品的下腳料來代替木段進行生產,按特定的培養基配方、含水量和pH標准拌好的培養料,依據一定的裝袋標准,裝入特製的塑料袋內,套上無棉體頸圈,加熱滅菌後,通過封閉式接種,把專門用於代料栽培的黑木耳菌種接入培養基內,經養菌,待菌絲長至袋底,割一定數量和規格的V形口,進行出耳管理。包括培養料的配製、裝袋、滅菌、接種、養菌、劃口出耳、出耳管理、採收。

⑵ 木耳的種植方法有幾種

黑木耳栽培方法主要分為段木栽培與塑料袋代料栽培兩種。

1、制種

菌種有鋸木屑菌種與枝條菌種,前者用鋸木屑與麥麩等配製成培養基;後者用直徑1cm的枝條切成1.5cm長,加入蔗糖、米糠等營養成分,裝瓶後高壓滅菌,接入母種,在25~28℃下培養1個月,菌絲即可長滿瓶。

2、栽培場地選擇

栽培黑木耳的場地,應選擇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背風向陽,光照時間長,遮陰較少,比較溫暖,晝夜溫差小,濕度大,而且耳樹資源豐富,靠近水源的地方為好。

場地選好後要進行清理,首先把雜草、枯枝爛葉清除干凈,開好排水溝,並在地面上撒石灰和噴敵敵畏等進行滅菌殺蟲。

3、耳木准備

栽培黑木耳的耳樹,種類很多,凡能栽培香菇的樹種都可用來栽培黑木耳。主要的是選用殼斗科、樺木科等的樹種,如麻櫟、栓皮櫟、槲櫟、白櫟、米櫧、華氏櫟等;此外,楓楊、楓香、榆樹、槐樹、柳樹、桑樹、懸鈴木、榕樹等也是產區常用的樹種。砍樹時期是從樹木進入休眠之後到新芽萌發之前。樹齡以8~10年生為宜。樹徑在10~14厘米為好。砍樹後經去梢。剃枝,據截成1~1.2米的段木。把鋸好的段木,架曬在地勢高、乾燥、通風、向陽的地方,使它盡快發酵。每隔10天左右翻動一次,促使段木乾燥均勻。一般架曬30~40天,段木有七、八成干,即可進行接種。如段木有感染雜菌、害蟲,可在接種前用茅草或樹枝熏燒,至表皮變黑為度,既可清除病蟲,又可增強樹皮吸熱、吸水性能,有利黑木耳菌絲的生長。

4、接種

人工接種是栽培黑木耳成敗的關鍵工序,也是新法栽培最大的特點。接種時間,一般以氣溫穩定在15℃以上,有利於黑木耳菌絲生長的時候。具體時間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南方各省約在3~4月間。適當提早接種,有利早發菌,早出耳,同時早期接種氣溫低,可減少雜菌,害蟲的感染。接種前,先將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陽光下曬2~3小時後備用。人工接種常用的菌種有木屑菌種、樹枝菌種和楔形木塊菌種。接木屑和樹枝菌種的,要用電鑽或直徑11~12毫米的皮帶沖 打孔,穴探15~2厘米。一般縱向種穴間距離10~12厘米,橫向種穴間距離為4~6厘米。如適當密植,把縱向種穴間距離縮短至6~7厘米,有利於發菌和提高產量。行與行的穴交 錯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木屑菌種要塞滿穴,外加比接種穴直徑大2毫米的樹皮蓋,蓋平、蓋緊,以防菌種乾燥。接樹枝菌種的,種木要與耳木平貼。打穴、接種、蓋蓋等要連續作業,以保持接種穴、菌種和樹皮蓋原有的濕度,才有利於菌種的成活。採用楔形木塊菌種的,要用接種斧或木工鑿,在段木上砍鑿成45°角2厘米深的接種口,然後用小鐵錘將楔形木塊菌種打入接種口,錘緊、錘平。

5、定植管理

接種後,為保持較高的溫、濕度和足夠的空氣,以促使菌種在耳木中早發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須將耳木上堆。其方法是將接種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層堆疊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內懸掛干、濕溫度計,四周用薄膜覆蓋嚴密,堆溫控制在22~28℃之間,空氣相對濕度保持80%左右,耳木之間要留5~6厘米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氣。上堆後每隔6~7天翻堆一次,調換耳木上下左右內外的位置,使溫濕度一致,發白均勻。如果耳木乾燥,可適當噴水調節,待樹皮稍干後,再覆蓋塑料薄膜。遇氣溫高時,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風 換氣一次,並結合噴水降溫。一般經3~4星期的堆疊,黑木耳的菌絲已長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場。

6、散堆排場

散難排場是上堆的繼續,目的是使菌絲向耳木深處蔓延,並使其從生長階段迅速轉入發育階段。排場的場地要求向陽潮濕,並有適當遮蔽,排場時將耳木一根根平鋪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為泥土地,應先橫放一根小木桿,然後將耳木一根根頭著地排放於橫桿上,每根耳木相距6~8厘米。這樣既有利吸收地面潮氣,接受陽光雨露和新鮮空氣,促進耳芽生長,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貼地,造成過濕,悶壞菌種和泥土濺污耳木。排場階段,每10天左右要將耳木翻動一次,經過一個多月時間,耳芽大量發生便可起架。

哪些樹上能長出木耳

木耳一般都生長在樹林中的朽木上,也有的長在樹枝上。木耳生長於櫟樹、楊樹、榕樹、槐樹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都有木耳分布。我們在採摘木耳時,千萬要注意一些木耳是帶有毒性的,所以我們自己不要隨便的採摘食用。一般能供人食用的木耳在自然界是不多,如在杏樹上多見可以食用的木耳,而且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雨天、濕潤環境才會生長。下面就講講木耳的特性以及種植方法。

拓展資料:

木耳營養:富含大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鐵、鈣、磷、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血、排毒、預防癌症及預防血栓等功效。

如何在家種植木耳

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頭,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來的木頭,製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在上面鑽孔,植入菌,就能生長出來,然後採摘上市。

1、培養條件

黑木耳屬於腐生性中溫型真菌。菌絲在6~36℃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2~32℃最適宜;15~27℃都可分化出於實體,但以20~24℃最適宜,河南省盧氏縣就是因為良好的天然環境造就了盧氏黑木耳為其地理保護產品。

2、椴木栽培

椴木打孔接種法,這種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產量大大提高。但是兩三年完成一個周期,絕對產量仍不高,每根1米長、直徑為10~13厘米的優質木段,3年僅產100~150克黑木耳,還常受自然災害的侵擾而減產。

3、塑料袋地栽

該技術改變了依靠木 材生產木耳的歷史,使黑木耳栽培從林區走向了田間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桿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裝,每袋裝0.5千克乾料,經過滅菌、接種、養菌,擺在田間大地、果園林下出耳。

(4)林下種植木耳的方法擴展閱讀

木耳的飲食禁忌

一、黑木耳一定要煮熟才能吃,黑木耳中含有嘌呤核苷的物質,它有很強的抗凝血活性、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的作用。需注意的是,黑木耳經過高溫烹煮後,才能提高膳食纖維及黑木耳多糖的溶解度,有助於吸收利用。

黑木耳一定要煮熟,不要泡水發起後就直接食用。不然是無法起到應有的營養價值的。

二、孕婦不宜多吃。木耳不宜與田螺同食,從食物葯性來說,寒性的田螺,遇上滑利的木耳,不利於消化,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三、木耳與野雞不宜同食,野雞有小毒,二者同食易誘發出血。木耳不宜與野鴨同食,野鴨味甘性涼,同時易消化不良。



⑸ 黑木耳怎樣種植

1/8分步閱讀
種植黑木耳第一步:拌料

拌料要拌勻,保證含水量在65%左右。

種植黑木耳:裝袋。採用機械裝袋,可用17cm×33cm或16cm×52cm低壓聚乙烯袋, 17cm×33cm的袋裝完後要套上硬質塑料套環,然後塞上棉塞,外面紮上牛皮紙。16cm×52cm的袋裝法同香菇。


2/8
種植黑木耳第二步:接種

待袋中料溫降至30℃以下時,就可進行接種。接種要做到無菌操作,17cm×33cm的菌袋接種程序為:將冷卻的菌袋放入接種箱內;原種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消毒後也放入接種箱內,然後用每立方米5克高錳酸鉀,10毫升甲醛熏0.5~1小時。接種時點燃酒精燈,用滅菌的鑷子將原種弄碎,在點燃酒精燈的無菌區內,使原種瓶口對著袋口,將菌種均勻地撒在袋內料表面上,形成一薄層,這樣黑木耳菌絲萌發快,搶先佔領料面,以抑制雜菌侵染。每瓶二級種可接30袋左右。16cm×52cm的菌袋接種方法同香菇。


3/8
種植黑木耳第三步:滅菌

採用常壓滅菌方式,提前將滅菌鍋鍋屜放好,要求鍋屜離鍋水平口約10厘米,上面放麻袋片,17cm×33cm的菌袋滅菌時需裝在鐵筐中或在蒸鍋內搭架子,16cm×52cm滅菌時培養袋依長向平放成「#」重疊排列在屜子上。行間距3公斤,便於內部空氣流通。然後用塑料和棉被將鍋封嚴,待菌袋內溫度達100℃後再保持12小時。滅菌後趁熱出鍋,將菌袋送入接種室進行冷卻。

⑹ 怎樣種植木耳呢


黑木耳是一種非常鮮美的膠質食用菌,不僅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且還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同時黑木耳肉質鮮美細膩,吃起來脆滑爽口,深受大家的喜愛與追捧。那麼大家知道黑木耳是如何種植出來的嗎?

⑺ 怎樣種植木耳

1.種植的時間,如果用代料來種植木耳,從接種開始一直到出菇大約要40~50天左右, 生產周期一般都是110~125天左右,比自然生產時間的要縮短55%~65%,將原本的1年長1次季改成了1年長2次,可分春秋2季種植:春季是在3月左右接種,10月左右就開始產孢生長;秋季是在9月左右開始接種,11月左右就開始產孢生長,但是有一點要記住就是注意溫度,在早春的時候溫度比較低,那麼舊可以加溫來調節。木耳的菌絲生長大多數都是21~30℃左右,子產孢生長以20~30℃最適合。
2.培養料的配方,因為地方的不同所以選擇的東西也不同,可以因地適當的選用. 第一:木屑70%、麥皮15%、蔗糖2%、石膏粉2%、尿素0.5%、水 1∶(1~1.5),每千克的原料都要加水110kg,材質比較疏鬆些、能大量吸水的木屑,這樣可以加水120kg,pH值就可以比較自然些。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第二:棉籽殼85%、麥皮20%、石膏粉1%、石灰0.4%,料與水比 例1∶(1.1~1.5)。

第三:稻草65%、米糠30%、石膏粉2%、過磷酸鈣2%,100千克的稻草用水120~170kg。

第四:玉米芯55%、棉籽殼25%、麥皮15%、蔗糖2%、石膏粉2%, 料和水的比例是1∶(1.1~1.3)。 培養料在配製的時候,內含水量一般在55%以內,手可以握成團,把手放開的時候就會鬆散就行;稻草、甘蔗渣要是作為原料的話,那麼內含水量舊應該是用手握成團的時候會從指縫中有水紋,但是不能滴下來的程度就可以。

二、裝袋滅菌和室內發菌
1.裝袋種植的時候袋葯用正規的塑料薄膜袋,規格為: 袋口寬11cm、長55cm,每100千克的原料就要用到1千克的塑料袋。裝袋的時候必須要緊實,再在袋的面上打5個左右的接種穴,穴寬1.4cm、深2.5cm,之後用膠布把穴口貼封。裝袋之後在放入常壓滅菌鍋裡面,在用100℃保持12個小時左右滅菌,之後在冷卻到20℃的時候開始接種,最好選用好的產量也比較高的菌種。
2.接種之後如果在室內發菌的話一般在5天左右,室內的溫度在25℃左右,不要超過30℃舊行。5天以後要將袋子的排放開不要太密,門窗一定要用紗布給遮擋住,這樣是為了防止強光直射,還要注意一下通風,室內的濕度在70%-80%最好。菌袋的培養經過了25天左右天, 菌絲就會在袋內生長成圓形,直徑大約在10cm左右,這時候要在膠布的上面留一小空隙, 可以讓其通風並且增氧,這樣就會加快菌絲快速的生長;35天後把膠布拿掉,室內的溫度要在23℃左右,濕度也要保持85%。

三、出耳培管與採收加工
1.培管。 當袋子上長滿菌絲的時候,在袋子周邊就要增加耳穴,要用0.4 cm的皮帶,在袋面上打出來很多個出耳穴,在穴和穴之間保持6cm,打出來的穴會形成一個「品」字, 也可以用用刀片在袋子的周邊,每隔5cm左右的間距,開成2cm的口子, 這樣舊形成「十」字了。 室內種植木耳,用1粗點的鐵絲拉在架子上,每層都要拉5條就行,距離在20cm,在用「S」形的吊勾掛上,袋子的距離在10cm。 如果是地面種植木耳的話,要將地弄成畦狀,用排袋架子,露在地上立著放,在搭一個簡單能遮陰的草棚,在用塑料薄把木耳膜覆上,這樣及可以保溫還保濕。
2.採收 木耳成熟的時候會有比較明顯的標志:如耳色的顏色變淡、舒展開來的時候會變軟、肉質比較肥厚、耳根的部分會收縮,腹面會產生一些白色的孢子粉,這樣木耳片就是成熟了,就可以收貨了。 要是顏色變深褐,耳片往裡卷,比較有彈性,菌柄的部分比較扁寬,那麼木耳就還是在生長中。 採收之前要少噴水2次,這樣會讓耳片稍微幹些,使表面上的水量就會減少, 這樣在採摘的時候就不容易碎裂了,還會容易晾曬。剩下的耳根,就可以用刀去掉表層上面老化的菌絲,可以讓菌絲再次生長。 採摘後的木耳,要及放在陽光底下曬2天, 不要翻動的太多,而使木耳碎裂或者形成捲曲,如果在陰雨天的時候,就可以用35℃溫度給它烘乾,這樣就能保證質量了。

結束語:上面就是怎樣正確的養殖木耳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還要注意木耳在沒完全徹底長成熟的時候千萬不要吃,因為木耳都是用菌來栽種的,所以沒長成熟的木耳都會帶有一點毒素的。

⑻ 木耳 怎麼

現在普遍採用「地栽黑木耳」也叫做「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改變了依靠木材生產木耳的歷史,使黑木耳栽培從林區走向了田間大地。是一種黑木耳代用料、園田化栽培技術。該技術以木屑、秸桿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裝,每袋裝0.5千克乾料,經過滅菌、接種、養菌,擺在田間大地、果園林下出耳。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術極大地擴寬了黑木耳栽培原料與栽培區域,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回歸自然的栽培方式產品實現天然無公害,提高了生物轉化率,提高了產品商品性,更利於規模化、機械化、標准化生產,發展前景廣闊。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遼寧省朝陽市食用菌研究所發明成功.
原種培養基配製—裝瓶—滅菌—接種(母種)—培養—原種—栽培袋培養基配製—裝袋—滅菌—接種(原種)—培養劃口—出耳管理
1、合理配置培養基,提高pH值 根據不同代用原料營養特點,經過多年實驗,篩選了許多高產配方,並使pH值達到8—9,偏鹼性培養基能抑制雜菌生長。培養基舉例如下: 木屑配方: 闊葉雜木屑84.5%,麥麩或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 豆秸、棉桿玉米芯(粉碎)配方: 豆秸或棉桿或玉米芯80.5%,麥麩或米糠18%,石膏粉1%,生石灰0.5% 棉籽殼配方: 棉籽殼88.5%,麥麩或米糠10%,石膏粉1%,生石灰0.5% 甘蔗渣、甜菜渣、木糖渣配方: 糖渣50%、木屑33.5%、麥麩15%、石膏1%、生石灰0.5%
2選育優良菌種 通過生物技術選育馴化適於代用料栽培的888黑木耳菌種,其特點是抗雜菌、能在偏鹼性培養基上生長,子實體菊花狀,朵大、肉厚、色黑。
3採用特製折角塑料袋 以無毒的特製聚丙烯材料加入特殊成份製作特製折角塑料袋,這種袋不硬不脆不易破損,適於裝袋機裝袋,尤其能隨黑木耳菌體培養過程中培養基的收縮而收縮,不與培養基分離,以保證出耳袋內不進水、不污染、不滿身亂長原基。袋的半周長以15.5cm為最佳,基內營養轉化輸送率最高。
4機械拌料裝袋 採用「全禾」拌料裝袋生產線,三次攪拌,拌料均勻,裝袋速度快,質量好,防止料長時間堆放發酵變酸。
5裝筐滅菌 栽培袋用筐盛裝滅菌,防止擠壓造成塑料袋與培養基分離,又能提高滅菌鍋蒸汽流動穿透性,滅菌效果好。
6 採用最新發明的液體菌種培養器制備液體菌種,制種快,3d完成,接種萌發快、24h萌發吃料、污染率低、養菌快、20d長滿袋,上下菌齡差異小、出耳齊,比固體菌種效果好。液體菌種培養器採用國際領先技術,自動控制,已獲中國發明專利。
7無菌室自動接種機接種 接種室達到百級無菌,不用任何化學葯物消毒,木耳菌絲體不受葯物損傷,每筐12袋同時自動接種,6s一次性完成,有效控制污染。
8室內外結合養菌 除傳統的室內層架式直立養菌外,可在適宜季節,在大地(或林地)垛垛養菌,室外空氣新鮮,溫差大,既鍛煉菌絲生活適應能力,又能抑制雜菌生長。
9及時劃口、規范口形 改變菌絲長滿袋後,「困菌」的傳統方法,菌絲長滿袋,及時劃口,劃8—12個口,交錯排列。改變傳統的開洞和交叉口型,口型「V」型,深劃口,劃入培養基0.5cm,劃口線1.5cm,兩條劃口線∠50°。
10適宜季節出耳 北方一般在春、秋季,南方在秋冬季出耳,適宜在8℃—28℃的自然氣候下出耳,天冷可罩塑料拱棚,切忌高溫出耳,以防病蟲害發生。天熱可選林地出耳。
11大地擺放集中催耳 劃完口的袋密集直立或倒立擺放在大地出耳床上罩草簾或塑料布,保持床面濕潤,7天左右原基形成。
12乾乾濕濕、干濕交替、干濕分明 原基形成後,菌袋分散擺放,袋距10cm,每平方米擺放25袋,露天地可罩遮陽網,林地可裸露菌袋,這樣光線充足,空氣新鮮,耳片顏色深黑。採用專用霧化噴水袋澆水,澆水干濕交替,干時菌絲積累營養,濕時子實體生長。澆澆停停,七干三濕,干就干透(耳片發硬),濕就濕透,切忌不幹不濕或澆水不停。
13適時採收 黑木耳子實體經25d左右長至成熟,要及時採收,防止過熟發生爛耳。採收將子實體連「根」採下,洗凈雜質後晾曬。
14及時晾曬 黑木耳採收後自然干曬,一般在紗網上晾乾更快。翻動不要過勤,以保持耳片舒展。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於自然,回歸自然」的方式,順應了黑木耳「冷冷熱熱、乾乾濕濕」的生活習性,栽培成功率和產量、質量高,成了現在黑木耳栽培的主流。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術方面有「五大發明突破」和「六項技術改進」: 「五大發明突破」是:1.選育出適宜於代料地栽的專利菌種(專利zl94110092.8),抗雜菌、吃雜菌,片大、肉厚、黑色;2.發明了鹼性抗雜菌的培養基配方;3.研製出特製專用折角塑料袋,不袋料分離;4、發明了新型接種機的應用,不傷害菌種和工作人員;5.發明了模擬自然的大地排袋出耳方式。 「六項技術改進」是:1.改變了傳統的裝袋規格;2.變室內養菌為室內外結合養菌;3.「V」字型劃口法;4.改變了劃口時間;5.改變了劃口深度;6.改變了出耳期傳統的澆水方法,乾乾濕濕。這一系列完整的技術措施,在黑木耳生產技術上具有獨創性,能夠確保人工栽培黑木耳獲得最佳效果。
經濟效益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袋產干黑木耳40~60克,是木段產量的7.9倍;周期僅2~3個月,是木段的1/10;效益是木段的24倍;經遼寧省科委組織專家鑒定認為:該項目有「五大發明突破」、「六大技術改進」;改變了依靠木材生產木耳的歷史,使黑木耳栽培從林區走向了田間大地。這項技術很快得到國家科委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1994年3月通過了遼寧省科委組織的專家鑒定,與會專家對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給予了高度評價,稱「此項技術屬於國內首創,世界領先」專家們認為:該技術面對森林資源枯竭,「選題准確、技術路線正確,資料完整、數據可靠」;「五項發明突破和六項技術改進,解決了黑木耳代料栽培的一系列的技術難題」,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和「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同年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ZL 94110092。8;ZL 94110204。5),2000年獲得「全國食用菌行業十佳優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銀行、國務院扶貧開發小組、民政部的獎勵和支持。 截至2007年,全國黑木耳年生產量突破20萬噸,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其中木段栽培數量微乎其微,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佔90%~95%以上。目前全國有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栽培戶60多萬戶,從業人員近200多萬人,種植量達50億袋左右,栽培量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遞增。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術極大地擴寬了黑木耳栽培原料與栽培區域,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回歸自然的栽培方式產品實現天然無公害,提高了生物轉化率,提高了產品商品性,更利於規模化、機械化、標准化生產,發展前景廣闊。

⑼ 用木頭怎麼種植木耳

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頭,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來的木頭,製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在上面鑽孔,植入菌,就能生長出來,然後採摘上市。

1、培養條件

黑木耳屬於腐生性中溫型真菌。菌絲在6~36℃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2~32℃最適宜;15~27℃都可分化出於實體,但以20~24℃最適宜,河南省盧氏縣就是因為良好的天然環境造就了盧氏黑木耳為其地理保護產品。

2、椴木栽培

椴木打孔接種法,這種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產量大大提高。但是兩三年完成一個周期,絕對產量仍不高,每根1米長、直徑為10~13厘米的優質木段,3年僅產100~150克黑木耳,還常受自然災害的侵擾而減產。

3、塑料袋地栽

該技術改變了依靠木 材生產木耳的歷史,使黑木耳栽培從林區走向了田間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桿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裝,每袋裝0.5千克乾料,經過滅菌、接種、養菌,擺在田間大地、果園林下出耳。

(9)林下種植木耳的方法擴展閱讀:

木耳的飲食禁忌

一、黑木耳一定要煮熟才能吃,黑木耳中含有嘌呤核苷的物質,它有很強的抗凝血活性、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的作用。需注意的是,黑木耳經過高溫烹煮後,才能提高膳食纖維及黑木耳多糖的溶解度,有助於吸收利用。

黑木耳一定要煮熟,不要泡水發起後就直接食用。不然是無法起到應有的營養價值的。

二、孕婦不宜多吃。木耳不宜與田螺同食,從食物葯性來說,寒性的田螺,遇上滑利的木耳,不利於消化,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三、木耳與野雞不宜同食,野雞有小毒,二者同食易誘發出血。木耳不宜與野鴨同食,野鴨味甘性涼,同時易消化不良。

閱讀全文

與林下種植木耳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活動教學組織方法有哪些 瀏覽:57
用球怎麼做地球儀簡易方法 瀏覽:14
平滑移動計算方法 瀏覽:988
華碩手機電池校對方法 瀏覽:220
如何自製去除汗漬的方法 瀏覽:899
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主要特點 瀏覽:193
測量血清白蛋白的方法 瀏覽:25
鑒別茅台酒的方法每年不一樣 瀏覽:267
貂衣服怎麼保養方法 瀏覽:858
設置左邊距20像素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11
金枝玉葉怎麼養殖方法圖片 瀏覽:345
轉碼器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803
機器人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361
沙煲鍋使用方法 瀏覽:756
正確的卸妝方法 瀏覽:862
土豆第一次種植方法 瀏覽:801
有什麼方法糾正nl不分 瀏覽:992
頸部淋巴瘤治療方法 瀏覽:301
寶寶思維訓練方法 瀏覽:966
第四單元數學比較大小的解決方法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