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系統評價的方法
系統評價方法有以下四類:
1、專家評估: 由專家根據本人的知識和經驗直接判斷來進行評價。常用的有特爾斐法、評分法、表決法和檢查表法等;
2、技術經濟評估: 以價值的各種表現形式來計算系統的效益而達到評價的目的。如凈現值法、利潤指數法、內部報酬率法和索別爾曼法等;
3、模型評估: 用數學模型在計算機上模擬來進行評價。如可採用系統動力學模型、投入產出模型、計量經濟模型和經濟控制論模型等數學模型;
4、系統分析: 對系統各個方面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來進行評估。如成本效益分析、決策分析、風險分析、靈敏度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
② 系統評價的方法有哪些
系統評價(systematic reviews)是對新開發的或改建的系統,根據預定的系統目標,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從技術、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對系統設計的各種方案進行評審和選擇,以確定最優或次優或滿意的系統方案。
由於各個國家社會制度、資源條件、經濟發展狀況、教育水平和民族傳統等各不相同,所以沒有統一的系統評價模式。評價項目、評價標准和評價方法也不盡相同。
③ 人機系統優化方法
一、全力打造本質安全型作業環境(場所) 二、全力塑造本質安全型職工 三、實現人機系統和諧
④ 如何提高人-機系統的可靠性
人機系統可靠性設計基本原則,包括14個原則,這部分需要掌握,所以我們需要重點注意:
1、系統的整體可靠性原則
從人機系統的整體可靠性出發,合理確定人與機器的功能分配,從而設計出經濟可靠的人機系統。
一般情況下,機器的可靠性高於人的可靠性,實現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就可將人從機器的危險點和危險環境中解脫出來,從根本上提高了人機系統可靠性。
2、高可靠性組成單元要素原則:系統要採用經過檢驗的、高可靠性單元要素來進行設計。
3、具有安全系數的設計原則:由於負荷條件和環境因素隨時間而變化,所以可靠性也是隨時間變化的函數,並且隨時間的增加,可靠性在降低。因此,設計的可靠性和有關參數應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數。
4、高可靠性方式原則:為提高可靠性,宜採用冗餘設計、故障安全裝置、自動保險裝置等高可靠度結構組合方式。
5、標准化原則:為減少故障環節,應盡可能簡化結構,盡可能採用標准化結構和方式。
6、高維修度原則:為便於檢修故障,且在發生故障時易於快速修復,同時為考慮經濟性和備用方便,應採用零件標准化、部件通用化、設備系列化的產品。
7、事先進行試驗和進行評價的原則:對於缺乏實踐考驗和實用經驗的材料和方法,必須事先進行試驗和科學評價,然後再根據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而選用。
8、預測和預防的原則:要事先對系統及其組成要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進行預測。對已發現的問題加以必要的改善,對易於發生故障或事故的薄弱環節和部位也要事先制定預防措施和應變措施。
9、人機工程學原則:從正確處理人一機一環境的合理關系出發,採用人類易於使用並且差錯較少的方式。
10、技術經濟性原則:不僅要考慮可靠性和安全性,還必須考慮系統的質量因素和輸出功能指標。其中還包括技術功能和經濟成本。
11、審查原則:既要進行可靠性設計,又要對設計進行可靠性審查和其他專業審查,也就是要重申和貫徹各專業各行業提出的評價指標。
12、整理准備資料和交流信息原則:為便於設計工作者進行分析、設計和評價,應充分收集和整理設計者所需要的數據和各種資料,以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實際經驗。
13、信息反饋原則:應對實際使用的經驗進行分析之後,將分析結果反饋給有關部門。
14、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
⑤ 如何建立人機系統的評價目標體系
親,你為難我的吧。
⑥ 如何理解研究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基本方法
1.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是什麼?
人體特性的研究、人機系統的總體設計、工作場所和信息傳遞裝置的設計、環境控制與安全保護設計
實測法(Measure method) ,實驗法(Experiment method) ,分析法(Analysis) ,調查研究法(Survey),計算機模擬法(Simulation),感覺評價法(Sensory inspection),圖示模擬和模型試驗法(model)
2.簡述坐姿作業空間設計的主要內容和採用的人體參數。
坐姿作業空間設計主要包括: 工作台、工作座椅、人體活動余隙和作業范圍等的尺寸和布局等.
其設計用人體參量(坐姿10個數據)
3.知覺的基本特性及其影響因素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和主觀狀況整體的反映。 人腦中產生的具體事物的印象總是由各種感覺綜合而成的,沒有反映個別屬性的知覺,也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體的感覺。
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感覺到的事物個別屬性越豐富、越精確,對事物的知覺也就越完整,越正確。
知覺的整體性 , 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理解性, 知覺的恆常性
4.信息編碼的意義和方法是什麼?分析操縱裝置特徵編碼的方法和意義。 (形狀、大小、顏色、標志)
5.儀表顯示裝置設計時主要考慮哪些方面?在各部分的設計中,主要考慮哪些影響因素? 模擬(指針表盤等的設計) 數字(形狀、格式、顯示器)
6.腳操縱裝置設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形式、操縱方式、力量,尺寸、形狀位置)
7.人與「機」特性的比較主要從哪些方面考慮?
速度,邏輯推理,計算,可靠性,連續性,靈活性,輸入靈敏度,智力,操作處理能力,功率輸出,綜合能力,記憶
8.安全防護裝置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什麼?舉例說明這些原則的應用 a) 以保護人身安全為出發點進行設計的原則。 b) 安全防護裝置必須安全可靠的原則。
c) 安全防護裝置與機械裝備配套設計的原則。 d) 簡單、經濟、方便的原則。 (舉例:自己任意)
9.安全人機工程學對安全工程設計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人體結構,匹配,結構及環境設計)
⑦ 名詞解釋:系統、人機系統、評價、人機系統評價。
【系統】 http://ke..com/view/25302.htm (拼音 [xì tǒng] )
systematic
a system; a scheme
根據中華大詞典的解釋,它有兩種解釋:
解釋一:同類事物按一定的關系組成的整體。
例:組織系統,灌溉系統。
解釋二:有條有理的。
例:系統學習,系統研究。
系統: ①有條理;有順序:系統知識|系統研究。②同類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系組合而成的整體:循環系統|商業系統|組織系統|系統工程。③由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與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一系統相對較高一級系統時是一個要素(或子系統),而該要素通常又是較低一級的系統。系統最基本的特性是整體性,其功能是各組成要素在孤立狀態時所沒有的。它具有結構和功能在漲落作用下的穩定性,具有隨環境變化而改變其結構和功能的適應性,以及歷時性。④多細胞生物體內由幾種器官按一定順序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聯合體。如高等動物的呼吸系統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能進行氣體交換。
系統:不同結構不同性質不同功能等不同的東西,但又能協調統一到一起,有聯系有區分有上下左右結構層次區別的,能構互相轉換互相循環,有主有次有前沿有源頭,等像水系,像自然運轉這樣的結構層次的東西,稱之為系統!一個系統是由許多相互關聯又相互作用的部分所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較復雜的系統可進一步劃分成更小、更簡單的次系統,許多系統可組織成更復雜的超系統。 >【人機系統】 http://ke..com/view/173345.htm定義:由人和機器組成,通過人機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實現特定功能的系統。
(他是工控軟體人機介面組態軟體。工控組態軟體的可靠性、易用性、靈活性的重要性。隨著應用需求和技術的發展,一個典型的工控軟體包括RTDB、HDB、HMI、REPORT、WEB五大部分,)
在生產過程中,能完成預定任務的人和機器、設備、工具、環境相結合的整體。人機系統有五種類型和三種基本形式。五種類型是:人與工具的結合;人與工作機的結合;人與動力機的結合;人與控制機的結合;人與微機的結合。三種基本形式是:人作為勞動者的人機結合形式;人作為控制者的人機結合形工;人作為監視者的人機結合形式。各種類型的或形式,均以安全、舒適和高效為目標。
人機系統的安全,一般以下列要素作為研究基礎:
1.人的要素。主要考慮人的心理智和生理特點,防止人的「意識中斷」或「意識迂迴」(走神)時產生的危險。
2.機的要素。主要考慮安全預防措施,防止人在能力不足時引起的事故。
3.環境要素。主要考慮環境要適合於人的要求,不危害人體健康。
4.作業因素。主要從作業方法、作業負荷、作業姿勢、作業范圍等方面考慮到人能否勝任,能否減輕勞動強度,能否減輕疲勞,對人有否危害等。
>【評價】 http://ke..com/view/26945.htm
(1)評估價值,確定或者修訂價值(to determine or fix the value of);
(2)通常通過詳細、仔細的研究和評估,確定對象的意義、價值或者狀態(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worth, or condition of usually by careful appraisal and study)。
含義:
第一,評價的過程是一個對評價對象的判斷過程;
第二,評價的過程是一個綜合計算、觀察和咨詢等方法的一個復合分析過程。
由此可見,評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本質上是一個判斷的處理過程。Bloom將評價作為人類思考和認知過程的等級結構模型中最基本的因素。根據他的模型,在人類認知處理過程的模型中,評價和思考是最為復雜的兩項認知活動。他認為:「評價就是對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和材料(material)等做出的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是一個運用標准(criteria)對事物的准確性、實效性、經濟性以及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評估的過程。」
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評價(Evaluation)就是指,通過評價者(Evaluators)對評價對象的各個方面,根據評價標注進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測量過程,最終得出一個可靠的並且邏輯的結論。其中,所謂評價者(Evaluators),也稱為評估人,主要是對某個對象進行評價的主觀能動體。
評價的功能:
1.診斷功能。
2.導向功能。
3.激勵功能。
⑧ 系統評價有那些評價方法
系統評價(systematic reviews)是對新開發的或改建的系統。根據預定的系統目標,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從技術、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對系統設計的各種方案進行評審和選擇,以確定最優或次優或滿意的系統方案。
系統評價方法有以下四類:
①專家評估:
由專家根據本人的知識和經驗直接判斷來進行評價。常用的有特爾斐法、評分法、表決法和檢查表法等;
②技術經濟評估:
以價值的各種表現形式來計算系統的效益而達到評價的目的。如凈現值法(NPV法)、利潤指數法(PI法)、內部報酬率法(IRR法)和索別爾曼法等;
③模型評估:
用數學模型在計算機上模擬來進行評價。如可採用系統動力學模型、投入產出模型、計量經濟模型和經濟控制論模型等數學模型;
④系統分析:
對系統各個方面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來進行評估。如成本效益分析、決策分析、風險分析、靈敏度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
⑨ 系統評價的系統評價方法
系統評價方法有以下四類: 對系統各個方面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來進行評估。如成本效益分析、決策分析、風險分析、靈敏度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
系統評估中最常採用的一種方法是相關樹法。相關樹法是美國霍尼韋爾公司1963年為編制空間長遠規劃所用的方法。美國在執行「阿波羅」登月計劃時也應用這種方法,取得明顯效果。相關樹可表示整個目標體系。通過相關樹就能分析同一級水平中各個因素對上一級水平中有隸屬關系因素的各自的相對重要性。逐級往上遞推,直至零水平,即可知道每個因素對於完成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重要性的數量評價一般是通過向專家征詢意見而獲得的。通常先由專家們分別對各因素相對重要性給出估值,然後將這些估值平均。一級評估完畢即向上一級水平遞推,每次遞推都要考慮組合的相對重要性。例如,在「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所採用的相關樹的最低一級水平有兩個因素:檢漏和除臭。對於這兩個因素,要從多個目標考察它們分別對開系統的相對重要性,如從「對生命的影響」和「居住性」兩個目標來評價檢漏和除臭的各自相對重要性。經征詢意見:對前一個目標,檢漏評為0.9,除臭評為0.1;對後一個目標,分別評為0.3和0.7。還要了解這兩個目標在作評價時的相對重要性。征詢意見後得出「對生命的影響」為0.8;「居住性」為0.2。這樣在對開系統進行多目標評價時,就能算出檢漏的相對重要性為0.78(即0.8×0.9+0.2×0.3=0.78);除臭的相對重要性為0.22(即0.8×0.1+0.2×0.7=0.22)。逐級上推,就可對相關樹中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作出具體估算。
⑩ 人機環境系統總體性能的評價指標為什麼由三項變為四項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