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靜電防護的措施有哪些
靜電防護措施除有降低速度、壓力、減少摩擦及接觸頻率,選用適當材料及形狀,增大電導率等抑制措施外,還可採取下列措施:
1、接地:通常是指設備和人員的接地,即通過截面積符合標準的金屬導線將設備接地,人員則通過手環、服裝、防靜電鞋等措施接地。
2、使用防靜電材料:主要是使用靜電耗散材料(即表面電阻在10的5次方歐姆到10的11次方歐姆之間的材料)來替代普通的材料。
比如在防靜電工作區使用的防靜電台墊,防靜電地板,防靜電包裝盒等等。
3、搭接(或跨接):將兩個以上獨立的金屬導體進行電氣上的連接,使其相互間大體上處於相同的電位。
4、靜電屏蔽:主要是指利用法拉第籠原理,使用封閉導體來對靜電源或需要防護的產品進行屏蔽。屏蔽措施還可防止電子設施受到靜電的干擾。
5、對幾乎不能泄漏靜電的絕緣體,採用抗靜電劑以增大電導率,使靜電易於泄漏。
6、環境增濕:採用噴霧、灑水等方法,使環境相對濕度提高到60~70%,以抑制靜電的產生,解決紡織廠等生產中靜電的問題。
但環境增濕只能作為輔助措施使用,不能代替以上措施。
防靜電第一步是保濕:
平時注意身體保濕。冬季氣溫、濕度都低,皮膚變得乾燥,摩擦後容易產生靜電。可以通過每天及時塗抹身體乳、護手霜來加強保濕、滋潤皮膚,防止靜電聚集。
增加室內濕度。可以在室內放置加濕器、一兩盆水或者防靜電噴霧,使得乾燥的空氣變得濕潤,降低產生靜電的可能性,也能使皮膚保持水潤狀態。
提前「放電」。開門開窗前可能出現「觸電」現象,為了防止被電到,可以先用手掌握住較寬的金屬鑰匙頭或其他小金屬器件,再用鑰匙尖去接觸一下金屬門窗,提前「放掉」身上的電,就可以放心用手去開門開窗了。
平時用指尖觸摸東西和人時,產生靜電的瞬間會有明顯的刺痛感,這是因為接觸面積小,所以痛感較明顯。對此,可以增加接觸面積,如伸出整個手掌去觸摸,這樣不適會減輕。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防靜電,第一步是保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靜電防護
㈡ 最佳的防靜電方法
最佳的防靜電方法
當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就會使得一個物體失去一些電荷如電子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其帶正電,而另一個體得到一些剩餘電子的物體而帶負電。若在分離的過程中電荷難以中和,電荷就會積累使物體帶上靜電。所以物體與其它物體接觸後分離就會帶上靜電。通常在從一個物體上剝離一張塑料薄膜時就是一種典型的「接觸分離」起電,在日常生活中脫衣服產生的靜電也是「接觸分離」起電。
在乾燥和多風的秋冬季節,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脫衣服睡覺時,黑暗中常聽到噼啪的聲響,而且伴有藍光,見面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令人大驚失色;早上起來梳頭時,頭發會經常「飄」起來,越理越亂,拉門把手、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時常發出「啪、啪」的聲響,這就是發生在人體的靜電,上述的幾種現象就是體內靜電對外「放電」的結果。
人體活動時,皮膚與衣服之間以及衣服與衣服之間互相摩擦,便會產生靜電。隨著家用電器增多以及冬天人們多穿化纖衣服,家用電器所產生的靜電荷會被人體吸收並積存起來,加之居室內牆壁和地板多屬絕緣體,空氣乾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靜電干擾。
由於老年人的皮膚相對比年輕人乾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統的老化、抗干擾能力減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靜電的影響。心血管系統本來就有各種病變的老年人,靜電更會使病情加重或誘發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過高的靜電還常常使人焦躁不安、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咳嗽。
生活中應當注意些什麼呢?
為了防止靜電的發生,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室內要勤拖地、勤灑些水,或用加濕器加濕;要勤洗澡、勤換衣服,以消除人體表面積聚的靜電荷。發現頭發無法梳理時,將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靜電消除之後,便可以將頭發梳理服帖了。脫衣服之後,用手輕輕摸一下牆壁,摸門把手或水龍頭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牆,將體內靜電「放」出去,這樣靜電就不會傷你了。對於老年人,應選擇柔軟、光滑的棉紡織或絲織內衣、內褲,盡量不穿化纖類衣物,以使靜電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人體由於自身行動或與其他的帶電物體相接觸或相接近而在人體上產生並積聚的靜電.因而避免靜電的產生的方法是注意穿著,少同其它帶電物相接觸等等。
1.一般當空氣的相對濕度低於30%時,有利於磨擦產生靜電。因此,在這種天氣里,特別是在有暖氣的房間里,使用加濕器調節空氣濕度,或在家裡灑些水,不便弄濕地板的地方,放置一兩盆清水,使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達到45%以上,就不易產生靜電了。
2.不要穿化纖質地的內衣褲(特別是老人、小孩、靜電敏感者、查不出病因的心臟病人、神經衰弱和精神病患者),少穿化纖質毛質衣服,盡量穿純棉內衣、內褲,以減少靜電的產生。清洗化纖毛質衣物時,使用衣物柔順劑等除靜電洗滌用品,這樣可減少穿用時靜電的產生。
3.電視機不能擺放在卧室,因為電視機工作時,熒屏周圍會產生靜電微粒,這些微粒又大量吸附空中的飄塵,這些帶電飄塵對人體及皮膚有不良影響。人們看電視時,同電視機保持2-3米距離,看完之後要洗臉、洗手,消除靜電。
4.勤洗澡、勤換衣服,能有效消除人體表面積聚的靜電荷。
5.當頭發無法梳理時,將梳子浸在水中,等靜電消除之後,便可隨意梳理了。
6.休息時,不妨赤足,有利於體表積聚的靜電釋放。
7.穿旅遊鞋容易使身上的靜電積蓄。因為,旅遊鞋的底一般都是絕緣的,身體上的靜電無法由腳底排除而積蓄。因此,容易產生靜電的人盡量不要穿旅遊鞋。
8.飲食調節。適當增加含維生素C、A、E和酸性食物的攝取,如胡蘿卜、捲心菜、西紅柿可以提高血液的酸度,維持人體正常的電解質平衡;帶魚、甲魚既可增加皮膚的彈性和保濕性,又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具有良好的除靜電和控制紅細胞凝聚功能;香蕉、蘋果、獼猴桃等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有抗細胞氧化和保護細胞膜電位正常工作之功。
9.使用防靜電產品。
究竟怎樣才能徹底消除汽車靜電、人體靜電呢?徹底消除靜電,就是100%的消除靜電,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誰說可以,你就去告他欺騙。但是徹底消除靜電危害,我走訪了專家和市場,這是可能的。我也是個大的靜電生產基地,我一到冬天,幾乎是天天隨時被靜電打,也是沒有辦法,年年找產品,經常問專家,隨時做注意,才得出以下一些有效的方式,供有和我一樣經歷的人使用。
消除汽車靜電、人體靜電、日常生活靜電的最佳方式如下:
1、針對環境:加濕(增加濕度),比如灑水在地上,或放置一盆水在室內;
2、針對人體:勤洗手、多喝水、多穿純棉的服飾(但是冬天太冷了,穿毛衣、羽絨服、皮衣都是不可避免的喲);
3、針對汽車:座套、坐墊及腳墊等盡量使用真皮、毛料或純棉製品,還有,開車的時候速度不要太快;
4、總而言之,隨身佩帶一種小型的感應式人體自動靜電消除器,會自動消除掉人體上的靜電,解決以上幾種方法。
㈢ 防靜電的措施有哪些
靜電防護措施除有降低速度、壓力、減少摩擦及接觸頻率,選用適當材料及形狀,增大電導率等抑制措施外,還可採取下列措施:
1、接地:通常是指設備和人員的接地,即通過截面積符合標準的金屬導線將設備接地,人員則通過手環、服裝、防靜電鞋等措施接地。
2、使用防靜電材料:主要是使用靜電耗散材料(即表面電阻在10的5次方歐姆到10的11次方歐姆之間的材料)來替代普通的材料。
比如在防靜電工作區使用的防靜電台墊,防靜電地板,防靜電包裝盒等等。
3、搭接(或跨接):將兩個以上獨立的金屬導體進行電氣上的連接,使其相互間大體上處於相同的電位。
4、靜電屏蔽:主要是指利用法拉第籠原理,使用封閉導體來對靜電源或需要防護的產品進行屏蔽。屏蔽措施還可防止電子設施受到靜電的干擾。
5、對幾乎不能泄漏靜電的絕緣體,採用抗靜電劑以增大電導率,使靜電易於泄漏。
6、環境增濕:採用噴霧、灑水等方法,使環境相對濕度提高到60~70%,以抑制靜電的產生,解決紡織廠等生產中靜電的問題。
但環境增濕只能作為輔助措施使用,不能代替以上措施。
(3)預防身體靜電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靜電已然成為高科技現代化工業的恐怖主義者。
靜電不僅損害社會財產、降低產品可靠性,而且威脅人身安全、阻礙科學進步和經濟發展。若對靜電採取科學合理的防護措施,可以大大減小靜電造成的損失,所以我們必須盡快行動起來,向靜電宣戰!
努力控制和防止靜電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靜電造成的損失,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
㈣ 防止身上有靜電的最好方法
生活竅門
生活小竅門:如何防止身上的靜電放電打擊
人們在日常生活里,有時由於穿著、氣候、摩擦等原因,常常導致身體積累靜電,而突然碰處金屬時,就會招受電擊的疼痛感,某階段常發生時甚至可以造成某種心理壓力。如果暫時迴避接觸鐵器,身上的電荷可能會積累更多,早晚會受更大的電擊。 防靜電腕帶(有繩)1、在房屋內,地毯與鞋底摩擦後可能產生靜電,在屋外也可能由於刮風導致身上帶電。這時進出要碰鐵門時小心,手可能挨電打。反復遇到這樣的情況後,可採取如下辦法避免電擊:
在碰鐵門時,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觸鐵門,而是用手先大面積抓緊一串你口袋裡的鑰匙(通常這並不會遭電擊),然後,用一個鑰匙的尖端去接觸鐵門,這樣,身上的電就會被放掉,而且不會遭電擊。
原理:手上放電的疼痛是由於高壓放電,由於放電時手與鐵門突然接觸時是極小面積的接觸,因而產生瞬間高壓。如果拿出來口袋裡的鑰匙,先大面積握住鑰匙(一串鑰匙本身不能傳走多少電荷因而這時也不會有電擊),再用一把鑰匙的尖端去接觸大的導體,這時,放電的接觸點就不是手皮膚上的某個點,而是鑰匙尖端,因此手不會感到疼痛(也許鑰匙會!----如果它有疼感的話)。
2、下計程車時也常發生電擊現象。主要由於下車時身體與座位摩擦產生靜電積累,而下車後關門時,手突然碰鐵門就會遭電擊。
這種情況常發生時,最好注意:下車時,即在身體與座位摩擦時,就提前手扶金屬的車門框,可以在摩擦產生靜電時,隨時把身上的靜電排掉,而不至於下車後突然手碰鐵門時放電。
㈤ 如何防止人體靜電
在天氣乾燥的季節,人們在開窗戶、開車門時,手指常常會有刺痛感,這是人體在釋放靜電的表現。
研究表明,人體產生靜電一般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乾燥的空氣,二是不導電的化纖衣物。如果空氣比較乾燥,相對濕度在40%以內,就會造成皮膚表面異常乾燥,電阻值增大,局部皮膚有大量電荷堆積。如果身著化纖衣物,電荷不易導出,當手指觸碰到金屬導電物,人體靜電會突然釋放,手指就會有被電擊的感覺。
怎樣避免和減輕靜電對身體的危害呢?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增加室內的空氣濕度,在乾燥的晴日,使用加濕器是最好的辦法;室內最好不要選用化纖材料的地毯和以塑料為表面材料的傢具;電視機、空調機、電腦等家用電器,應連接地線;冬季盡量不穿化纖類衣物,選擇全棉或絲織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