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用什麼方法染布
中國古法染布中的"三纈",即絞纈(扎染)、蠟纈(蠟染)、夾纈延續至今,用這三種方法染出的手工布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
B. 黑色線染為紅色線的方法,就是染布方面的知識就可以解決的哦
用來做什麼的,如果不是吃的可以用紅墨水
C. 怎麼染布方法
可以用熱水配合染色劑給布染色,會達到不掉色的效果。
所需材料:染色劑、盆、熱水。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將要染色的布放入一個盆中。如圖所示
(3)石林染布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染料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有機物質,它的種類很多。
1、酸性染料,多適用於蛋白質纖維與尼龍纖維及真絲等。其特徵是色澤鮮艷,但水洗牢度較差,乾洗牢度優異,在天然死染色中使用比較廣泛。
2、陽離子染料(鹼性燃料),適用於腈綸、滌綸、錦綸與纖維素及蛋白質纖維。其特點是色澤鮮艷,很適合人造纖維,但用於天然纖維素與蛋白質織品的水洗與耐光色牢度很差。
3、直接染料,適合於纖維素纖維織品,水洗牢度比較差,耐光牢度不一,但經過改性的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D. 扎染圖案有哪些
扎染圖案有:
1、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主要染料來自蒼山上生長的寥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尤其是板藍根。以前用來染布的板藍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屬多年生草本,開粉色小花;
(4)石林染布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折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後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扎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
扎染用的布料採用白族自家手工織的較粗的白棉土布,現在土布已較少,主要用工業機織生白布、包裝布等布料,質地柔軟。先由民間美術設計人員根據民間傳統和市場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創作,畫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蠟紙在生白布上印下設計好的圖案,再由婦女將布領去,用細致的手工按圖案縫上,再送到扎染廠或各家染坊。
E. 染布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紡織品的著色有兩種主要的方法,一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染色(常規染色),主要是將紡織品放在 化學染料溶液中處理,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塗料,把塗料製成微小的不可溶的有色顆粒以黏附與織物上(纖維原料原液染色不在此列)。
染料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有機物質,它的種類很多。
1、酸性染料,多適用於蛋白質纖維與尼龍纖維及真絲等。其特徵是色澤鮮艷,但水洗牢度較差,乾洗牢度優異,在天然死染色中使用比較廣泛。
2、陽離子染料(鹼性燃料),適用於腈綸、滌綸、錦綸與纖維素及蛋白質纖維。其特點是色澤鮮艷,很適合人造纖維,但用於天然纖維素與蛋白質織品的水洗與耐光色牢度很差。
3、直接染料,適合於纖維素纖維織品,水洗牢度比較差,耐光牢度不一,但經過改性的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4、分散染料,適合於粘膠、腈綸、錦綸、滌綸等,水洗牢度不一,滌綸較好,粘膠較差。
5、偶氮燃料(納夫妥染料),適合於纖維素織品,色澤鮮艷,較適合於艷麗的色澤。
6、活性染料,大多用於纖維素纖維織品,較少用於蛋白質。特點是色澤鮮艷、耐光,水洗、耐摩擦牢度較好。
7、硫化染料,適合於纖維素纖維織品,色澤灰暗,主要有藏青、黑色和棕色,耐光、耐水洗牢度極好,耐氯漂牢度差,長期存放織物會破壞纖維。
8、還原染料,適合纖維素纖維織品,耐光、水洗牢度很好,並且耐氯漂和其它氧化漂白。
9、塗料,適合於所有纖維,它不是一種染料,而是通過樹脂機械的附著纖維,深色織物會變硬,但套色很准確,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淺色。
紡織品的染色可以在任何階段進行,可以在纖維、紗線、織物及成衣等不同階段景進行染色。
1、散纖維染色 在紡紗之前的纖維或散纖維的染色,裝入大的染缸,在適當的溫度進行染色。色紡紗大多採用散纖維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纖維單染的效果),常用於粗紡毛織物。
2、毛條染色 這也屬於纖維成紗前的纖維染色,與散纖維染色的目的一樣,是為了獲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條染色一般用於精梳毛紗與毛織物。
3、紗線染色 織造前對紗線進行染色,一般用於色織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紗線(縫紉線等)。紗線染色是染織的基礎。常規紗線染色的方法有三種:
①絞紗染色——將鬆散的絞紗浸在特製的染缸中,這是一種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
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紗線卷繞在一個有孔的筒子上,然後將許多的筒子裝入染色缸,染液循環流動,蓬鬆效果與柔軟程度不如絞紗染色。
③經軸染色——是一種大規模卷裝染色,梭織製造前要先製成經軸(整經),將整個經軸的紗線進行染色,如聯合漿染機與經軸紗線束裝染色。由於是經軸,所以多適用梭織染色使用。 但隨著經軸落筒的出現,我們可以把染色後經軸上的紗線落成筒子紗,這種染色的紗線使用范圍就更廣了,譬如靛藍染色大多使用的還原染色方法,只有使用經軸染色才可以很好的解決,如果沒有經軸落筒,是很難實現的。
4、匹染 對織物進行染色的方法為匹染,常用的方法有繩狀染色、噴射染色、卷染、軋染(不是扎染)和經軸染色。這里不一一介紹。
5、成衣染色 把成衣裝入尼龍袋子,一系列的袋子一起裝入染缸,在染缸內持續攪拌(槳葉式染色機)。成衣染色多適合於針織襪類、T恤等大部分針織服裝、毛衫、褲子、襯衫等一些簡單的成衣。
F. 如何染布更均勻
摘要 你好親親,以下是染布更均勻的步驟方法: 第一步,布的預處理。先把布用洗衣液煮一煮,去掉表面的漿,否則不容易上色,洗衣液最好是天然的,我用的是安利的。煮完了以後稍微晾涼點,用清水過過(這步我覺得可以省略,但是每次也都沒有省略),然後用洗衣機甩干,要是不用清水過,那就等稍微涼一些再甩干,這是第一步。這一步在上周的嘗試中,我是用了些熱水放洗衣機裡面洗了一個流程,連漂洗都有了哈,就是沒有煮。
G. 藍夾纈染布有哪些方法
藍印花布的印染方法有四種:夾纈、葛纈、絞纈、灰纈。
一、夾纈:
是用用兩塊雕鏤相同的圖案花版,將布夾在中間,塗以防染劑,然後入染,成為色地白花的印染品。
二、葛纈:
即現在所稱的蠟染,先在白布上畫好圖案或花、鳥、魚、蟲等花紋,然後用蠟刀把溶化了的蠟液填在畫好的花紋上。全部畫完後,再把布浸入靛藍液中浸染。顏色達到一定的深度後,把布取出晾乾,再用水煮脫蠟,就印成了藍底白花的蠟染布。
由於蠟性較脆,容易產生裂紋,染料滲入裂縫後,印成的花紋中往往產生一絲絲細的冰裂,形成了一種意想不到的裝飾效果。蠟染有單色染和復色染兩種,有的民族還用四、五種顏色套色印染,色彩自然而豐富。
三、絞纈:
也就是扎染。扎染有兩種方法:一是用線將布紮成各種花紋,釘牢後入染,釘牢部分不能染色,形成色地白花圖案,具有暈染效果。另一種是將穀粒包紮在織物上,然後入染,形成各種圖案花紋。
四、灰纈:
是用鏤空花版鋪在白布上,用石灰各黃豆粉調成防染劑,用刮漿板把防染劑刮入花紋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後入染,晾乾後颳去防染劑,即顯現出藍白花紋。以前常說的藍印花布通常是指灰纈,以前又稱「葯斑布」和「澆花布」。這種藍印花布有藍地白花和白地藍花兩種形式。
藍地白花布只需用一塊花版印花,構成紋樣的斑點互不連接。白地藍花布的製作方法,常用兩塊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蓋版"。蓋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連接點和需留白地之處遮蓋起來,更清楚地襯托出藍色花紋。
另一種印製白地藍花的方法,是以一塊單獨的印花版襯以網狀物,花版的紋樣無需每處連接,刻好後用膠和漆將花版粘牢在大面積的網狀物襯底上,然後再刮印漿料。有的藍印花布還是雙面的,這就需要在正面刮漿干透後,利用拷貝桌在反面對准正面紋樣再刮漿一次,這樣染後就可得到雙面的藍印花布。
H. 扎染方法有哪些
扎染的方法歸納起來有5種。
1.扎布.製造基本的螺旋狀圖案。這是傳統的扎染圖案。只要按以下方式扎布,就能在布料上染出大大的螺旋圖案,中間還帶有一些小斑點。把布攤開來鋪在平坦表面上。用拇指和兩個手指捏著布的中心。
一隻手捏著布料中心,另一隻手則握著其餘部分繞著中心旋轉。布料開始形成螺旋形。每盤繞一圈後,盡量把布壓平,以防皺褶突起。一隻手將未扎緊的布料一端繞圈。
用幾個大橡皮筋把布料綁起來,讓它們在捆好的布料中心相交。從4個橡皮筋開始紮起,如有必要,你可以增加橡皮筋數量,以保持螺旋狀。
2打結。你想打多少個結都可以,只要把布料變成長條狀即可。打結的布經過染色,形成延伸到各個方向的白色細線條圖案。把布料捲成長條狀。一手抓緊其中一端,一手則將另一端捲起來,直至變成牢固的繩索狀。把繩子打結。你想打多少個結都可以,不要把布料扯開就好。把橡皮筋套進去,加固你打的結。
3嘗試觸電扎法。這個方法十分簡單,但染出來的圖案難以預測。布料染好後,應該會有幾個隨意分散、看起來像「觸電」的圖案。
任意地把布料聚成一小團,將整塊布捲成球形。盡量把更多布料正面露出來。用橡皮筋、麻繩或細繩把布料綁起來,讓它保持球形。不要扎得太緊,如有必要,可以多捆綁幾次,以保持布料形狀。
4紮成花形。花形扎法將製造出一連串重疊的小圓圈,把它們連起來後可以組成各式各樣的圖案。用粉筆在布料上畫幾個點。讓圓點按特定圖形散開。比如大圓圈、花朵、星星、旋流線等。用拇指和食指把圓點抓起來綁在一起。把每個圓點抓起來,放到另一隻手捏好,直到所有圓點集中在同一隻手上。
在圓點下綁一條細繩或橡皮筋。確保所有布料均被捆在一起。將布料從上到下緊緊捆在一起。
5製造條紋圖案。條紋扎法可以在一大片彩色布料上製造一連串白色條紋。
把衣服捲成長管狀,不要卷得太緊。
用橡皮筋或細繩把衣服綁起來。確保橡皮筋或細繩間距相等。
I. 染布機的一般操作方法
你圖片的高溫缸,有一定的危險性一定要降溫,注意一些化學反應,跟著師傅慢慢學吧。
一、染缸基本知識
1.機器基本由儲布槽、循環系統、過濾和熱交換器、加料桶〔副缸〕出布滾筒和搖折裝置以及控制系統等組成。
2.染液的循環通過由馬達直接驅動的循環泵來實現。循環泵將機器底部染液抽吸,通過熱交換器送進噴嘴,.噴嘴壓力由安裝在循環泵出口上的節流閥進行調節,當主泵馬達由變頻器驅動時,就不帶節流閥。
3.壓力表和溫度表裝在機器上,分別用來顯示噴嘴壓力和染液溫度。
4.熱交換器前部為過濾器,在其內部裝有過濾篩,用於堵截循環液流中的毛屑,熱交換器上裝有加熱/冷卻閥門,分別用以實現染液加熱/冷卻。
5.繩狀織物在儲布槽內運行到前部,藉助於變頻調速馬達驅動的提升滾筒被提升,其速度顯示在電控箱上的速度顯示器上。
6.加料桶〔副缸〕用於染料和化學劑的調制,打開入水閥或迴流閥,可將清水或染液放進加料桶,桶內溶液的攪拌可由電動攪拌器來進行,將直接蒸氣加熱閥打開,便可將液體加熱。
7.警告:當染液溫度超過85℃〔185℉〕時,不允許打開迴流閥。
二、染色落缸前的准備規范
1.要在上一缸布染色保溫時,將下一輪的布找到推至染機前方存放,如下一輪未有備好布,要布時知會備布組盡快完成。
2.每缸布落缸前要按工作單上的要求核對有關資料,如布類單數、疋數,備布均勻否等。
3.要注意上一缸布是否做過深色布,如做過深色布再染淺色布,要請示對色台開方子洗缸〔洗缸方子一般是用多泡助劑:NaOH、Na2S2O4、95℃×20'洗水一缸〕
4.特別要檢查打氣缸的布,有否將布搧好,如打氣缸的布未有搧好在煮布、染色時會扭布,平紋布、位衣布要剪三吋大的洞來通氣,雙面、羅紋剪四吋大的洞。
5.落缸准備好布後,要送單助劑房稱好所需助劑,每種助劑要核對無誤才可落缸。
6.拉缸的布,不論新胚或返修布都要核對復稱,防止落漏布。
三、落缸煮布規范
1.首先認識煮布〔精煉〕知識,煮布會用化學方法去除纖維上的色素、雜質,提高針織物吸水性和白度,白度特別是二並色組合。
2.煮布助劑一般有HA鹼油、GLM防皺劑、4+8除油劑、NaOH燒咸、H2O2�雙氧水、HAC醋酸、ENIYME除氧酵素。
3.先空缸入水,大約入1/3或2/3水位,先落HA、GLM、4+8、升溫50℃後全缸入布。
4.入完布調較水位、機速、設定所需的時間。
5.入完布行約5'加NaOH,加完NaOH後副缸要清水清洗後用迴流水加H2O2,如副缸末有清洗,有NaOH殘余,當H2O2一接觸會產生化學反應,副缸很多泡沬出現。
6.入完布加完助劑後,按計算機程序選擇保溫時間。
7.打氣缸在升溫時,要關掉自動打氣,在行機時若氣過大應打開缸門消氣,以防止氣太大引至有墮布、卷布、壓底的情況發生,打氣壓力調到2-3吧,前後花灑調較正確3、4、5、6、7格。
8.拉缸做扁機時一定要扯直,不得有半扭曲,以免造成摺痕,且要按規定方向入布。
9.拉缸做梭織布,絲光布,人造棉落缸煮漂時一定要包豬籠,以防止打滑,造成磨擦易起痕類。
10.拉缸的布要行30-50秒,升溫50℃使布充分濕透後才可用開稀的助劑,用瓢沿拉缸內壁慢慢加入盡不可直接接觸布身。
11.煮布保溫時,要將單交助劑料房打HAC和染料等染色助劑。
12.當煮布保溫完結後,就要過HAC中和,此HAC不可太早取用,因會揮發〔過HAC 0.9% 60℃×10'〕測PH值6.5-7.5.。
13.當過HACPH OK後,要過除氧酵素ENZYME 0.02g/l,泠行15分鍾,測H2O2含量〔打水拿到辦公室測試〕
14.每缸布煮完布後都要剪A4大的白度辦交對色台對白度,白度直接影響2並色,淺敏感色組合料的色光、鮮、沉度。
15.正常煮布所需時為150分鍾,故各環節要抓緊運作,不能拖長時間,否則影響進度和產量。
16.各煮布工序要記錄行機狀況〔組長寫〕。
17.所有助劑桶要分類裝助劑。
四、染色操作規范.
1.檢查圈速,正常一圈為2'30",超出此范圍的要向上級舉手處理,拉缸一圈30"-50"秒。
2.觀察有否扭布,有無打氣不良〔打氣缸〕,各類閥門有否關閉。
3.確認染色程序,要工作單方子要求去選擇,選擇後技工或組長還要復檢,檢查水位時一定要停下主泵,讓水在水尺內穩定下看,檢查顏料,要用試樣〔即一般用一塊紙物試看色水〕顏色符合才可落缸染色:助劑要檢查數量有否少或多,質量同名稱是否與單上方子一致,以上檢查無誤,組長簽名確認。
4.染料只可在副缸用清水開浴,不淮熱水或蒸氣開料。
5.染料抽入缸時間要按編定的計算機被抽入,不可快亦不可慢。
6.在抽入染料時,如遇行機不順,要停止入料,向上級舉手處理。
7.落完染料泠行5分鍾後開始加鹽〔Nacl、元明粉〕。
8.正常下元明粉分四次,每次份量按工作單的要求份量加入,一般用40分鍾抽入缸內,加完元明粉Na2SO4後行五分鍾,要取染液到公務室測染液密度比重,嚴禁私自測,有專人,如比重不OK由對色調方人員決定加水或加助劑,加完後再測比重直到OK為止。
9.比重OK後跟加Na3PO4或Na2CO3,次數同元明粉。
10.加完染料助劑時,要留意起泡情況,若起泡嚴重,要取除泡劑來除泡,取用FFC要經車間領班批准。
11.染色升溫、保溫,按規定50℃升溫速率0.5℃/min,60℃升溫速率0.7℃/min保溫時間要按單上方子規定時間選擇。
12.加染料、助劑到保溫時段,行機一定要正常,否則很易造成染花疵項出來。
五、後處理及其它
1.保完溫後,要過HAC中和,50℃×10' 0.5g/lHAC,此HAC不要太早取,其特性是揮發
2.過HAC中和後,下一步工序是煮鹼兩次熱水95℃×10'目的是將布身上的染料浮色殘余洗除,有缸花灑的,要在煮第一次熱水開花灑沖一次。
3.煮完鹼後,取車出缸,要剪對色辦到對色台對色,OK後再做後處理,直通車要做完後處理工序才剪辦對色。
4.對色辦烘乾時間不過太長,特別是漂白布,幹完辦後要吹蒸氣回色,送對色台對色。
5.對色OK後,洗水干凈,有固色要求的要做固色,一般固色油作用是改善干濕牢度。
6.固色後要制軟,無要求不用制軟〔如印花布就不用〕泠行15'或10'染色用TEXC鹼油,漂白用S—150軟油,有時染色單亦會用S-150做制軟前要核對工作單要求。
7.固色制軟出缸時,要將空車仔、出布架清洗一次,防沾污漬。
8.出缸的布要用膠紙蓋好送到脫水機處。
9.出缸時要在布頭上寫清單數、日期、管數以防有問題時查證之需
J. 最早農民用什麼染布方法
扎花 浸染 出缸 拆線 漂洗
扎花即在白布上用針線縫扎出各種花紋圖案,是整個扎染製作工序中的第一道關鍵工序,同時也是專門由女性承擔的一道工序,對扎染圖案的成形十分關鍵。扎花首先在白布上印好圖樣,然後按照印好的圖樣扎花。縫扎時針線的松緊要均勻,並且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針法,不能扎錯。縫紮好後的布料縮小成一簇簇、一團團的疙瘩布。
浸染是整個扎染製作工序中的第二道關鍵工序。周城用自製土靛浸染扎染布,系用冷染的染制方法。先在染缸中放入水,加入土靛,用染棒調勻後,還要再加入適量的輔料。在浸染布料時往往要根據染布的深淺來配放原料。浸染前先將布料放入清水中浸泡,然後擰干放入染缸中浸染。用土靛染布要反復浸染多次,先染一道曬干後再次浸染,如此反復,浸染的工序也因布料色彩的深淺而有所不同。染布顏色的深淺除了與浸染的次數有關外,還與浸染技術、染料的配放、晾曬、氣候等有關。在第一次浸染前先要配放染料,民間俗稱「發缸」,屆時在缸中按比例放入土靛、水等,使之發酵,待發酵後再加入適量的輔料。
出缸是整個扎染製作工序中的第三道關鍵工序,將已浸染好的布料從染缸中取出,屆時先將經反復浸染後已染好的布料搭在染缸上的染棒上濾水,然後擰干、晾曬。除染缸外,一般還有一個副缸,體積略小於染缸,其中放滿清水,出缸時一般先在副缸中過一遍,這樣既防止染料沾在染布上,又可以節約染料。從副缸中取出晾乾後,便可以開始下一道工序了。
拆線是整個扎染製作工序中的第四道關鍵工序。染好後的扎染布經曬干後,便可以拆線了。這道工序不復雜,但須小心謹慎,一旦拆破布料,則前功盡棄。因而這道工序多由扎花的婦女擔任,她們熟悉針法,知道從何處下手拆線,可以拆得既快,又免於破損。
漂洗是整個扎染製作工序中的第五道關鍵工序。在木缸中(有的是用水泥砌成的水池、水缸)放入清水,將拆好的扎染布投入其中,反復漂洗。漂洗看似簡單,其實也要憑經驗,洗不夠不行,洗過了也不行。漂洗這道工序掌握不好,會影響扎染布花紋的成色。經漂洗後曬干,扎染的全部工序便完成了。
扎染是根據設計圖案的效果,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綁扎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的一種印花方法,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工藝。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疙瘩花。其加工過程是將織物折疊捆紮,或縫絞包綁,然後浸入色漿進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藍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對人體皮膚無任何傷害。扎染中各種捆紮技法的使用與多種染色技術結合,染成的圖案紋樣多變。扎染在中國約有1500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實物是東晉年代的絞纈印花絹。唐代扎染發展到鼎盛時期,貴族穿絞纈的服飾成為時尚。北宋時期因扎染製作復雜,耗費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從而導致扎染工藝衰落,以致消失。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除中國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也有扎染手工藝。20世紀70年代,扎染成為流行的手工藝,廣泛應用於服裝、領帶、壁掛等。在同一織物上運用多次扎結、多次染色的工藝,可使傳統的扎染工藝由單色發展為多種色彩的效果。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