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學生的評價標准及方法
對學生的評價標准和方法可以歸為兩類,第一類是以領導和班主任為主導的評價方式,第二種是以學生和基層幹部的評價方式。
㈡ 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對小學生評價有如下方法:
自我評價
同學互評
家長評價
老師評價
㈢ 學生評價方式具體有哪些
學生評價的基本方法
提到學生評價,人們很容易立刻聯想到考試與分數。其實考試只是評價學生的方法之一,分數也只是學生發展情況的衡量指標之一。那麼評價學生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呢?了解並掌握這些方法和手段是我們實施學生評價改革、探索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的前提和基礎。下面就介紹幾組基礎教育實踐中常用的學生評價方法。
一、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又稱准備性評價,是在教育活動開始之前或教育活動進行之中對學生的學習准備情況或特殊困難進行的評價,是對教學活動的准備。它主要是對教育背景、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作出診斷,以便「對症下葯」,據此進行教育設計。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它涉及的內容主要有: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學生前一階段學習中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學生的性格特徵、學習風格、能力傾向及對本學科的態度;學生對學校學習生活的態度、身體狀況及家庭教育情況等。一般來說,教師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藉助的手段主要有:以前的相關成績記錄、摸底測驗、智力測驗、態度和情感調查、觀察、訪談等。
二、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育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引導教育過程正確而高效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育效果所採取的評價。與診斷性評價不同,形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育活動進行過程之中開展。為了做到及時評價、及時反饋,形成性評價一般評價次數較多,概括性水平較低,評價內容和范圍主要是每個形成性單元的內容與目標。形成性評價所藉助的主要手段有平常作業、學生成長檔案袋、日常觀察和形成性測驗等。
三、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又稱結果評價,是在某一相對完整的教育階段結束後對整個教育目標實現的程度作出的評價。它要以預先設定的教育目標為基準,考察學生發展達成目標的程度。終結性評價的次數比較少,一般是一學期或一學年兩三次,在學期或學年結束時進行。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試以及畢業會考等均屬此類。
㈣ 評價學生有哪些方法
⑴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又稱准備性評價,是在教育活動開始之前或教育活動進行之中對學生的學習准備情況或特殊困難進行的評價,是對教學活動的准備。它主要對教育背景、存在問題及其原因作出診斷,以便「對症下葯」,據此進行教育設計。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它涉及的主要內容主要有: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學生前一階段學習中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學生的性格特徵、學習風格、能力傾向及對本學科的態度;學生對學校學習生活的態度、身體狀況及家庭教育情況等。 診斷性評價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情況,明確學生發展的起點水平,為教學活動提供設計依據。 二是識別學生的發展差異,適當安置學生。 三是診斷個別學生在發展上的特殊障礙,以作為採取補救措施的依據。 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育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引導教育過程正確而高效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育效果所採取的評價。與診斷性評價不同,形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育進行過程中開展,其主要作用有是:一是引導學習活動的方向;二是強化學生的學習;三是及時發現問題並提供矯正處方。形成性評價所藉助的手段有平常作業、日常觀察和形成性測驗等。形成性評價是現代教育評價的發展趨勢之一,在我國中小學的學生評價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又稱結果評價,是在某一相對完整的教育階段結束後對整個教育目標實現的程度作出的評價。它要以預先設定的教育目標為基準,考查學生發展達到目標的程度。終結性評價的次數比較少,一般是一個學期或一學年兩三次,在學期或學年結束時進行。其作用有:一是考察學生群體或每個學生整體的發展水平,為各種選拔、評優提供參考依據。二是總體把握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發展水平,為教師和學生確定後續教學起點提供依據。這一點在我國當前進行的終結性評價中普遍不被重視,其表現為考試結束,評分完畢,就意味著終結性評價結束,沒有進行考試結果的分析,不重視把試卷發給學生進行講評。 ⑵絕對評價、相對評價與個體內差異評價法絕對評價絕對評價是在總結分析相對評價的優劣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絕對評價是以教育目標為基準,對每個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作出的判斷,也可稱之為教育目標參考評價。絕對評價的最大特點是有一個共同的客觀的標准可以參照,它不受學生所在群體的發展狀況的影響。 相對評價相對評價是在評價對象的群體中,為了對每個個體在群體中所處的相對位置作出區分而進行的評價,也可稱之為教育常模參照評價。這種評價有兩種作用:一是有利於在群體內作出橫向比較。二是有利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這種評價應注意兩點:一是比較要堅持等質的原則。二是比較要力求實效,把評價的著眼點放在研究和改進教學上,不要把它放在懲治某些學生的手段。 個體內差異評價 個體內差異評價主要是根據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觀點提出來的,客觀上它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為基準,就自身的發展情況進行縱向或橫向比較而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這種評價方法比較充分地照顧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增強自信心,強化學習動力。 ⑶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自我評價是指被評價者自己參照評價指標體系對自己的活動狀況或發展狀況進行自我鑒定。自我評價實質上就是評價對象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開展自我評價時,要特別注意對自我評價者的引導,並把自評和他評結合起來。 他人評價他人評價是指由其它有關方面的人員對評價對象所實施的評價。在他人評價中,能否在評價主體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是決定他人評價成效的關鍵。
㈤ 評價學生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 學生的考試分數
2 學生對你的好感和尊敬程度
3 除了前兩項,有比較專業的軟體,不過教學不是表演,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㈥ 對學生評價的方式有哪些
⑴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又稱准備性評價,是在教育活動開始之前或教育活動進行之中對學生的學習准備情況或特殊困難進行的評價,是對教學活動的准備。它主要對教育背景、存在問題及其原因作出診斷,以便「對症下葯」,據此進行教育設計。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它涉及的主要內容主要有: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學生前一階段學習中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學生的性格特徵、學習風格、能力傾向及對本學科的態度;學生對學校學習生活的態度、身體狀況及家庭教育情況等。
診斷性評價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情況,明確學生發展的起點水平,為教學活動提供設計依據。
二是識別學生的發展差異,適當安置學生。
三是診斷個別學生在發展上的特殊障礙,以作為採取補救措施的依據。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育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引導教育過程正確而高效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育效果所採取的評價。與診斷性評價不同,形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育進行過程中開展,其主要作用有是:一是引導學習活動的方向;二是強化學生的學習;三是及時發現問題並提供矯正處方。形成性評價所藉助的手段有平常作業、日常觀察和形成性測驗等。形成性評價是現代教育評價的發展趨勢之一,在我國中小學的學生評價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又稱結果評價,是在某一相對完整的教育階段結束後對整個教育目標實現的程度作出的評價。它要以預先設定的教育目標為基準,考查學生發展達到目標的程度。終結性評價的次數比較少,一般是一個學期或一學年兩三次,在學期或學年結束時進行。其作用有:一是考察學生群體或每個學生整體的發展水平,為各種選拔、評優提供參考依據。二是總體把握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發展水平,為教師和學生確定後續教學起點提供依據。這一點在我國當前進行的終結性評價中普遍不被重視,其表現為考試結束,評分完畢,就意味著終結性評價結束,沒有進行考試結果的分析,不重視把試卷發給學生進行講評。
㈦ 1、您常用哪些評價方法來評價你的學生(精選)
1、您常用哪些評價方法來評價你的學生?評價是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重要一環,它是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激發學生發展的一種方法。自從評價制度改革以來,評價的作用和價值不在對學生的活動結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而是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快速的發展和進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面臨了一定的困難。評價的方法、內容、手段對不同的學生來說是不能照搬無誤的,同樣,面對相同的學生,教師的評價方法、內容和手段的不相同,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它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主張採用自我參照標准,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邊縣進行評定、進行鑒賞。在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幾年時間以來,我主要用兩種方法來評價學生,第一種是小組互評。在小組活動中,可以是學生之間互評,將評價項目和標准製成表格形式,由學生互助評價後填寫,或是由組長主持互評活動會,教師結合自己的觀察記錄,提出自己的觀點或意見,師生合作,完成評價。小組互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小組中充分進行自我展示,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相互激勵和提高。因為當地學生的積極性和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信心也不是很強,該種評價方法沒有太明顯的效果。但通過不斷的鼓勵和激發學生,使學生的語言發表能力和看待事物的價值觀得到提高和改善。我常用的第二種評價方法為活動過程檔案袋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倡質性的評價方法,而檔案袋評價是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之一。檔案袋評價(也被翻譯為成長記錄袋評價),主要是指收集、記錄學生自己、教師或同伴做出評價的有關資料,學生的作品、反思,還有其他相關的證據與材料等,以此來評價學生學習和進步的狀況。成長記錄袋可以說是記錄了學生在某一時期一系列的成長故事,是評價學生進步過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極其最終發展水平的理想方式。它是重要的意義在於個性化地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使學生在體驗成功、感受進步中得到激勵。該種方法得到效果比較明顯,因為學生的積極性高,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檔案袋,他們都以此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盡可能的得到最好表揚和被記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通過相互比較,相互激勵,共同提高。2、在以往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您常用哪些評價方法來評價你的學生?是否有效果?請寫出您的理由。 在以往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一般採用: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的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等。其中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讓學生自我評價,這樣學生可以充分地暢談自己參與活動的體驗、經驗和教訓,自由地交換意見,也可以使學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風氣的熏陶和教育。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最終達到活動的目標。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各自的目的。要看該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必須對這項活動進行評價。而評價的前提是看活動時設定的目標。現階段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可以分為三類,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精神領域。評價時就可以依據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學生目標的達成情況。 (1)認知領域目標及評價 認知領域范圍主要與智力活動有關的學科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6個層次,每一項又有若干小層次。這樣就形成由簡單到復雜,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遞增。 (2)情感領域目標及評價 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是指態度、興趣、價值等與學生的個性特點、道德品質有關的教育目標。 (3)精神領域的目標及評價 精神領域又稱為精神運動領域,主要涉及動作及操作技能,從低到高依次為:模仿、操作、精確、連接、自然化。在網路環境下主要是對網路的關注,計算機操作及互聯網的使用,並逐步使其成為一種獲取知識的自然途徑。 要了解學生進行活動所需要的准備知識及通過活動所達到的目標,我們必須有一個較完善的評價體系。我們要及時的了解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況,在活動中採用哪些研究方法,有哪些能力得到了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前的診斷性評價和在活動中的過程評價來了解,還可以在活動過程結束後進行終結評價、分析每一個活動小組的整體活動情況及能力發展情況。 通過評價來檢驗我們活動時設定的目標是否已完成.4、專題六第二講作業:綜合實踐活動學期學生階段性評價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內容的全面綜合,決定了要重視過程評價,注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一句話,綜合實踐活動需要發展性學生評價。因此,本學期我對學生進行學期總結性評價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的: 一、綜合實踐活動夾 每個學生都有綜合實踐活動夾,夾中一般有三個方面的內容。每次活動的方案、資料(下載的、手抄的)、活動小故事及活動後的感想。每次完成作業後,我都及時地收上活動夾進行批改。評價的方法就是,在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夾的首頁上蓋吉祥物貝貝。 二、每次主題活動中的過程性評價 教師在學生進行主題活動以及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即興評價。包括學生發言情況、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等,評價點依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而定,評價的方法也是,在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夾的首頁上蓋吉祥物貝貝。 三、每次主題活動完後填寫的評價表 學生每完成一個主題活動之後,通過學習評價表,對整個學習活動進行反思,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步驟和方式,樹立學習自信,明確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 成長記錄袋帶給學生的將是一份喜悅.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用發展評價法來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
㈧ 素質教育對學生的主要評價方法有哪些
學會做人再談學習!
㈨ 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1、開展學習競賽,對學生個人考評。
依據學生的成績,將學生分成若干類別,比如,80分以上的為A組,70——80分的為B組,60——70分的為C組,60分以下的為D組。在將同一組的學生根據分數高低排出組內名次來。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所出的組別和組內的名次。
讓成績差別不大的同一組別的學生開展學習競賽,期中或期末考試後,根據學生名次進步幅度的大小,進行獎勵。可以設保持獎,可以設進步獎,對於跨類別的學生,比如從D類躍遷到B類,可以重獎。
2、作業累積評價:紅花——五角星——紅旗——獎杯。
對學生作業,每天優秀的可以加蓋一朵小紅花印章,為日評價。教師可以依據班級實際,規定每周獲得若干次小紅花可以加蓋一顆小五角星,為周評價。每周獲得幾顆小星可以加蓋一面小紅旗印章,為月評價。每月獲得幾面小紅旗可以加蓋一枚小獎杯印章。
3、小組評價樹
可在班級醒目位置畫一棵班級評價樹,每個小組為一主枝,可規定課堂積分10分畫一個樹葉,20分畫一個小花雷,30分畫一朵花,40分畫一個青蘋果,5O分畫一個紅蘋果,周月期比一比哪一小組碩果累累。
㈩ 教師日常對學生的評價方法主要有哪些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有不同的評價類型。
以評價性質為依據,可以劃分為絕對性評價,相對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
以評價主體為依據劃分為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
以評價作用和性質為一句話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
絕對性評價:在評價對象群體之外,確定一個客觀的或理想的標准,並用這個標准去評價每一個對象的一種評價類型。
相對性評價:是在評價對象的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基準,然後以此為標准來判定每一個評價對象在集合中的相對位置的一種評價類型。
教師的義務: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