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測定食品中水分通常有幾種方法它們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如果是在線加測,在線測定被定義為生長線上實時的檢測。主要的方法有兩種:近紅外測量法和微波測量法。其原理都是利用電磁波同水分之間的能量轉換關系來進行測量的方法。德國默斯測MOSYE,專業從事水分在線測量。
⑵ 液限含水量測定方法有哪些
液限含水量測定常用的試驗方法有:採用液塑限聯合測定儀測定土的液限及塑限,採用碟式液限儀測定土的液限。
測量原理:液限、塑限聯合測定法是根據圓錐儀的圓錐入土深度與其相應的含量在雙對數坐標上具有線性關系的特性來測定含水量的一種方法。
利用圓錐質量為76g的液塑限聯合測定儀測得土在不同含水量時的圓錐入土深度,並繪制其關系直線圖,在圖上查的圓錐下沉深度為17mm所對應的含水量即為液限,查的圓錐下沉深度為2mm所對應的含水量即為塑限。
液限含義
土從流動狀態轉變為可塑狀態的界限含水率稱為液限,用wL表示,我國採用錐式液限儀來測定。其工作過程是:將粘性土調成均勻的濃糊狀,裝滿盛土杯,刮平杯口表面,將76克重圓錐體輕放在試樣表面的中心,使其在自重作用下徐徐沉入試樣。
若圓錐體經5秒種恰好沉入10mm深度,這時杯內土樣的含水量就是液限wL值。為了避免放錐時的人為晃動影響,可採用電磁放錐的方法。
當土的含水率增加到超過液限時,土就由可塑狀態轉為流動狀態,土粒之間幾乎沒有聯結力。土的液限可以由液、塑限聯合測定法和碟式儀法試驗測定。
《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50123-1999)規定在含水率與圓錐下沉深度的關系圖上入土深度恰好17mm所對應的含水率為17mm液限,入土深度恰好為10mm所對應的含水率為10mm液限。
含水量,也叫水分含量,或含水率,這個在線檢測的方法很多種,主要有MOSYE在線式微波水分儀和在線式近紅外水分儀,具體要看實際應用工況來選擇,工作原理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建議自己去網路搜搜。
⑷ 簡答題 水分測定有哪幾種主要方法
有三種測定方法:
⑸ 含水率在線檢測有什麼方法
含水率是工業農業原料檢測、生產過程檢測和產品質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數。目前,含水率在線檢測最常用的方法是MOSYE微波水分儀和近紅外水分儀,可以實現在線實時連續動態測量,滿足卡車、皮帶、輸送帶、烘乾機、攪拌機、燒結機、料斗、儲料倉、管道、螺旋輸送機、溜槽、礦槽等各種工況下水分含量在線檢測的需求。
⑹ 生葯含水量的測定主要方法有哪些,分別適用於哪些葯材
一般對容易吸濕發霉變質、酸敗的生葯規定水分檢查,主要方法有:
●烘乾法:不含或少含揮發性成分的生葯。
●甲苯法:含揮發性成分的生葯。
●減壓乾燥法:含揮發性成分的貴重生葯。
其中烘乾法最是常見,適用於生產的需要,檢測生葯水分含量,SFY-20A型葯材水分測定儀
⑺ 土的含水率測定有哪幾種方法
土的含水率試驗方法有:
1、烘乾法,適用於測定黏質土、粉質土、砂類土、砂礫石、有機質土和凍土土類的含水率;
2、酒精燃燒法,適用於快速簡易測定細料土(含有機質的土除外)的含水率;
3、比重法,僅適用於砂類土。
原來還有碳化鈣氣壓法,現在已經很少使用。
⑻ 測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有哪些方法
第一法直接乾燥法
1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左右直接乾燥的情況下,所失去物質的總量。
直接乾燥法適用於在95~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揮發性物質甚微的食品。
2試劑
2.16N鹽酸:量取100ml鹽酸,加水稀釋至200ml。
2.26N氫氧化鈉溶液:稱取24g氫氧化鈉,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
2.3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6N鹽酸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6N氫氧化鈉溶液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經105℃乾燥備用。
3操作方法
3.1固體樣品:取潔凈鋁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稱量瓶,置於95~105℃乾燥箱中,瓶蓋斜支於瓶邊,加熱0.5~1.0h,取出蓋好,置乾燥器內冷卻0.5h,稱量,並重復乾燥至恆量。稱取2.00~10.0g切碎或磨細的樣品,放入此稱量瓶中,樣品厚度約為5mm。加蓋,精密稱量後,置95~105℃乾燥箱中,瓶蓋斜支於瓶邊,乾燥2~4h後,蓋好取出,放入乾燥器內冷卻0.5h後稱量。然後再放入95~105℃乾燥箱中乾燥1h左右,取出,放乾燥器內冷卻0.5h後再稱量。至前後兩次質量差不超過2mg,即為恆量。
3.2半固體或液體樣品:取潔凈的蒸發皿,內加10.0g海砂及一根小玻棒,置於95~105℃乾燥箱中,乾燥0.5~1.0h後取出,放入乾燥器內冷卻0.5h後稱量,並重復乾燥至恆量。然後精密稱取5~10g樣品,置於蒸發皿中,用小玻棒攪勻放在沸水浴上蒸干,並隨時攪拌,擦去皿底的水滴,置95~105℃乾燥箱中乾燥4h後蓋好取出,放入乾燥器內冷卻0.5h後稱量。以下按3.1自「然後再放入95~105℃乾燥箱中乾燥1h左右」起依法操作。
3.3計算
式中:X1——樣品中水分的含量,%;
m1——稱量瓶(或蒸發皿加海砂、玻棒)和樣品的質量,g;
m2——稱量瓶(或蒸發皿加海砂、玻棒)和樣品乾燥後的質量,g;
m3——稱量瓶(或蒸發皿加海砂、玻棒)的質量,g。
第二法減壓乾燥法
4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指在一定的溫度及壓力的情況下失去物質的總量,適用於含糖、味精等易分解的食品。
5儀器
真空乾燥箱。
6操作方法
按第3章要求稱取樣品,放入真空乾燥箱內,將乾燥箱連接水泵,抽出乾燥箱內空氣至所需壓力(一般為300~400mmHg),並同時加熱至所需溫度(50~60℃)。關閉通水泵或真空泵上的活塞,停止抽氣,使乾燥箱內保持一定的溫度和壓力,經一定時間後,打開活塞,使空氣經乾燥裝置緩緩通入至乾燥箱內,待壓力恢復正常後再打開。取出稱量瓶,放入乾燥器中0.5h後稱量,並重復以上操作至恆量。
7計算
同3.3。
第三法蒸餾法
8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與甲苯或二甲苯共同蒸出,收集餾出液於接收管內,根據體積計算含量。適用於含較多其他揮發性物質的食品,如油脂、香辛料等。
9試劑
甲苯或二甲苯:取甲苯或二甲苯,先以水飽和後,分去水層,進行蒸餾,收集餾出液備用。
10儀器
水分測定器:如圖所示。
11操作方法
稱取適量樣品(估計含水2~5ml),放入250ml錐形瓶中,加入新蒸餾的甲苯(或二甲苯)75ml,連接冷凝管與水分接收管,從冷凝管頂端注入甲苯,裝滿水分接收管。
加熱慢慢蒸餾,使每秒鍾得餾出液兩滴,待大部分水分蒸出後,加速蒸餾約每秒鍾4滴,當水分全部蒸出後,接收管內的水分體積不再增加時,從冷凝管頂端加入甲苯沖洗。如冷凝管壁附有水滴,可用附有小橡皮頭的銅絲擦下,再蒸餾片刻至接收管上部及冷凝管壁無水滴附著為止,讀取接收管水層的容積。
(圖略)
12計算
式中:X2——樣品中水分的含量,ml/100g;
V——接收管內水的體積,ml;
m4——樣品的質量,g。
附加說明:
本標准由全國衛生標准技術委員會食品衛生標准分委員會提出,由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歸口。
本標准由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負責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