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Braden壓瘡評分法具體怎麼評的誰知道啊
Braden評分表是判斷壓力性潰瘍風險的重要評估方法。 評估的具體方法是:
1、感知能力:對壓力引起的不適的反應能力。 1點是完全限制,其中大多數是2點,3點是輕微限制,4點沒有損壞。
2、濕度:皮膚接觸水分的程度。 持續濕度為1分,濕度為2分,偶爾潮濕為3分,稀有水分為4分
3、活動能力:卧床1點,椅子2點,偶爾步行3點,經常步行4點。
4、流動性:絕對不允許移動1點,非常限制2點,稍微限制3點,並且不限制4點。
5、摩擦力和剪切力:1分表示問題,2分表示潛在問題,3分表示沒有問題。
6、營養攝入:極差1點,可能少於2點,足夠3點,豐富4點。分數低於11的列為高風險,危險等級為12到14,危險等級為15到17,危險等級大於或等於18。
美國全國壓瘡顧問小組2007年最新分類
(1)可疑的深部組織損傷皮下軟組織受到壓力或剪切力的損害,局部皮膚完整但可出現顏色改變如紫色或褐紅色,或導致充血的水皰。與周圍組織比較,這些受損區域的軟組織可能有疼痛、硬塊、有黏糊狀的滲出、潮濕、發熱或冰冷。
(2)第一期壓瘡淤血紅潤期——「紅、腫、熱、痛或麻木,持續30分鍾不褪」在骨隆突處的皮膚完整伴有壓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紅斑。深色皮膚可能無明顯的蒼白改變,但其顏色可能與周圍組織不同。
(3)第二期壓瘡炎性浸潤期——「紫紅、硬結、疼痛、水皰」,真皮部分缺失,表現為一個淺的開放性潰瘍,伴有粉紅色的傷口床(創面),無腐肉,也可能表現為一個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皰。
(4)第三期壓瘡淺度潰瘍期——表皮破損、潰瘍形成。典型特徵:全層皮膚組織缺失,可見皮下脂肪暴露,但骨頭、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組織缺失的深度不明確,可能包含有潛行和隧道。
㈡ 跌倒風險評估時機
1,跌倒也是臨床護理工作者、住院患者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然而,2019年,本標准編寫組對31個省(區、市)各級醫療機構116523名護理人員調研顯示,院內跌倒預防存在評估工具不統一、評估時機不統一、針對風險因素採取預防措施的意識不強等問題,尚且缺乏統一的跌倒風險評估和預防標准。
2,跌倒成老年人傷害致死首因,國家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結果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為58.03/10萬,占該年齡人群全部傷害致死原因的34.8%,排名第一。跌倒發生率高、傷害嚴重,不僅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影響,還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拓展資料:
一、2019年,經中華護理學會批准,由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牽頭,聯合全國17所醫院,共同起草了《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風險評估及預防》團體標准。本標准旨在為住院患者跌倒風險評估和預防提供護理實踐指導,幫助護理人員識別跌倒風險因素,採取預防措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發生率。該標准於2020年2月1日由中華護理學會批准正式發布,自2020年5月1日開始實施。
二、標准提供護理實踐指導,標准規范了跌倒風險評估及預防的基本要求。標准提出,提供安全住院環境;根據跌倒風險等級及風險因素採取針對性預防措施;應進行動態評估,並及時調整預防措施;應鼓勵患者和照護者主動參與預防措施的制訂與實施。標准重點強調了住院環境安全,及患者和照護者參與跌倒預防的重要性。
三、目前沒有一種評估量表可涵蓋臨床所有跌倒風險因素,因此,標准也強調在使用跌倒風險評估量表進行評估的同時,要關注跌倒風險因素的評估,並強調評估應動態進行,並貫穿至預防跌倒的全過程,以增加評估的全面性和及時性。標准規范了評估時機、評估跌倒風險因素、判斷跌倒風險等級。評估時機的統一,保證及時發現跌倒風險等級及風險因素的變化,是採取和及時調整預防措施的前提。標准規定,應在患者入院時、轉科時進行跌倒風險評估;住院期間出現病情變化、使用高跌倒風險葯物等情況,以及跌倒後、跌倒高風險患者出院前,應再次評估。